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玮娓道来 >

第10章

玮娓道来-第10章

小说: 玮娓道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电视广告中,他代言过国际品牌IBM,鲜纯浓郁的雀巢咖啡,唯美经典的雷达表,醇香满口的德芙巧克力,气派非凡的马自达六汽车。 
  在大型纪录片中,他解说过气势磅礴的《飞越神州》,严肃悲壮的《李大钊》,轻松传神的《地球故事》,飘逸纵横的《舞蹈世界》…… 
  在朗诵舞台上,他演绎过慷慨激昂的盖世雄文《满江红》;也诠释过哀婉伤感的古词《钗头凤》…… 
  刚跟他接触那段时间,我最直观的感触是快乐,舒服,放松,不费脑子不费劲。他不是需要深度琢磨揣测之人,平易得好比邻家大哥。为人也热情,时不时主动给我打电话,一聊就几小时放不下;或者短信来去,一逗一贫,其乐无穷;上他家去,他还亲自下厨露两手,煮的面条堪称一绝;他会提前通知我他演播的作品几点、在哪个台播映,会领我上工作地点和演出现场探班,会介绍我认识更多传媒界的朋友,会传授我专业知识、艺术技能。陆放翁诗云:“何方可化身千几,一树梅前一放翁。”詹老师的个人魅力竟能这样持久地深入人心,润物无声,就像老僧悟惮,又如朱子格物。这些天来,我常常穷思默想这个有趣的问题,现在终于悟出詹老师的两大特色。 
  詹老师是低调的。 
  一个国内知名的影视配音员能够做到为人谦卑、作风低调、生活朴素的确很不容易,但对于他却是再普通不过的生活习惯。詹老师从不因自己是艺术家便在公众场合放纵、怠慢,他随意却不洋洋得意,健谈却不夸夸其谈,即使为了特定需求把自己稍稍包装一番,作必要的润饰和推销,展现与众不同,秀出时尚自我,那也是人之常情,谁不喜欢把光鲜的一面亮出来,这属于与受众相互尊重的务实方式,詹老师火候肯定拿捏得自然真实,不造作。 
  据说他参加网络晚会网名接二连三地换,隐去真实身份,在知名度为零的情况下以艺术水准征服听众。甚至在大型音乐朗诵会上,他硬是要求主持人在介绍自己时忽略真名而改为“复员兵”,因为现场汇聚着众多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都是他心中的标杆,他的尊重是发自内心的。詹老师每天录音任务相当满,从一个棚里钻出后连忙钻进另一个棚,而且棚与棚之间距离很远,可他至今也没有买车,一如继往地坐地铁,乘公交,连打车都占少数,节省的程度让人难以置信。 
  詹老师是柔和的。 
  如果你在任何地方碰到他,他总是表情自然,一脸淡淡的微笑,一股柔柔的眼神,犹如一弯浅浅的明月,情绪从来没有大悲大喜,大起大落。他的声音在工作状态之外也是柔柔的,轻轻的,那么有张力,那么有磁性。总之,他和颜悦色,慈眉善目,从不吹胡子瞪眼耍性子,对身边的人总是那么友好。甚至突然给人的印象竟有丝丝的羞涩,阳刚健壮的整体形象还夹带着些清水般的温柔。这正是人格完整,阴阳平衡的表现,俗话说:“百炼钢化作绕指柔”,詹老师的柔和不是脆生生,不是弱不禁风,恰恰相反,是更高层次的自信与坚定。   
  游走在声音王国的“骑士”(2)   
  听过詹老师作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财富人生”栏目的专访才知道他这一生走的路何其坎坷,何其艰辛,真如西天取经一样,经过九九八十一难。三年考学连续落榜,上当受骗倾家荡产,从饲养员到侦察兵,从扫地打水的临时工到业务精良的推销员,从县电台都不接纳的广院毕业生到被央视许多频道都重用的配音员,他一直坚持到现在,取得了辉煌成就,这成就还纵横了多个领域。他告诉我他在一路艰辛之后获得的最大收获就是明白了该以什么态度面对挫折,看待人生。这一切的一切促使他拥有一颗“感恩之心”。 
  笔到此处,我心里暖洋洋地感动着,不为詹老师身上的各种光环,光环是外在附属品,却非一个人的内质。以上所写内容,仅仅代表我的主观感觉,有强烈的情绪化烙印,毕竟他跟我亦师亦友,不排除我有美化他的倾向。真实的他究竟怎样,是是非非,好好坏坏,虚虚实实,不得而知!也许一千个观众眼里有一万个詹泽,只要不脸谱化,不高大全。 
  我感动的恰恰是他那段苦难的经历,当得起“财富人生”四个字。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就算我是不认识他的陌生人,也会为他鼓掌喝彩的。我欣赏一切不畏苦难、执着追求的人。 
  我还知道,詹老师表面挺快乐,蛮天真,内心却背负着沉重的压力:事业、家庭、房子、父母、兄弟,一切大小事务都要他亲自过问和处理,是顶梁柱。他其实很疲惫,所以情感方面的需求尤其强烈。他渴望与人交流、沟通、倾诉,身边随时都围着一群活蹦乱跳的年轻学生,少男少女。这并非难事,因为自己是名人,众多崇拜者自然程门立雪,投其门下,他个人也喜欢这种车马盈门,“儿孙”绕膝的温馨感觉。对于学生们的甜言蜜语、糖衣炮弹、溢美之词更是飘飘然,来者不拒。这其中不乏精打细算,满怀目的投机分子,但千万别以为他会受蒙蔽,我觉得他大智若愚,头顶上悬着“第三只眼”,但愿可爱的詹老师不要受到什么伤害。 
  他很欣赏我,逢人便夸我,更亲切地称呼我小朋友、小孩儿、小帅哥,我则肆无忌惮地喊他詹老师、詹先生、詹哥哥、詹兄。有意思的是这哥哥曾经故意试探我,一次闲聊,他装着很不经意的样子问我:“那个北师大的李涛对我多好啊,天天来看我,我给他介绍了一部电视剧的配音,他一星期净赚6000块钱,多棒啊!你干嘛不来看望我呀?”说完还偷偷地瞟了我一眼。我坐怀不乱,镇定如钟,毫无反应。他心里很清楚咱是干大事的人,不贪图小恩小惠,更不会为目的不择手段、不敬师长、不顾友谊,我亲眼目睹了他身边的前赴后继者一拨接一拨不断地流动,然而真正长久的,恐怕没有几个。我们俩之间现在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师友关系,我崇尚君子之交淡如水,会在远方默默地祝福他。 
  这就是我眼里的詹老师,一个火山口岸的葡萄园,炽烈而宁静;一本钢琴琴键上的五线谱,明朗而深沉。   
  姹紫嫣红《牡丹亭》(1)   
  每次出校,都要穿越一片“绿园”。绿园面积适中,格局多样,翩然而立。 
  小径破开草坪,草坪笼络怪石,怪石联袂花枝,花枝端倪林木。汹涌的“绿浪”裹挟着红、橙、蓝等一切色感生物,在湖、桥、石凳、葡萄架营造的园林秩序里发酵、过滤、收势,变得温婉可人。每当我被微风吹着鱼贯而入,彳亍而出,都是一次难忘的“芬芳之旅”。 
  如今去看白先勇担当制作人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依然路过它,发现它比平时更美。莫非“绿园”也会为悦己者容?更惊异于原著相当一部分故事竟发生在鸟语花香的“园子里”。置身“绿园”中,让我一下子同千里之外的江南景象默默接上了轨。当然,绿园远不及苏州园林精雅绝伦、别开生面,但它释放出浓浓的生态气息足以唤起我花前柳后飘忽如絮的迷人怅惘,幽影空潭涉及美丽的曼妙遐思,春日春情特定节令的无穷感怀。 
  我早早来到剧院,坐在台下静静等待。同悠闲的观众相比,后台肯定风生水起,云雾凝重。演员摩拳擦掌,各工部运筹帷幄,全部憋住一口气迎接舞台大幕庄重拉开。但此刻并未关幕,一束白光淡淡地打在舞台后方,“牡丹亭”三个大字并不刺眼,整体的书法感却幽幽扩散。舞台中央立着一桌两椅,别无它物。今晚,姹紫嫣红将流转于声光色美的交替变幻中,苏州园林的精致秀逸将被转化为舞台两侧的曲线灰墙和一方便于经营“表演层次”及“时空层次”的轨道,“写意”加“禅风”,简约却不简单。刚才的“绿园”印象与现在的“剧场”感觉环环相扣、严丝合缝,预先曝光出戏剧气氛,待会儿我“入戏”肯定不那么唐突、生涩。 
  我几乎没有接触过戏曲,电视里看过的无非是全身复杂行头、满是繁琐装束、水彩油印脸谱、偶尔刀枪棍棒、无数规定动作、一个华丽亮相。再配上专用乐器大规模造势,才子佳人、帝王将相、生旦净末轮番上阵,还有小丑插科打诨!一系列原始印象让我怀疑自己可能坚持不了三小时,何况马上开演的还不是京剧,而是曲高和寡的昆曲。 
  《牡丹亭》剧本我早已阅览,情节略知一二,总感觉汤显祖笔下洋洋洒洒、韵满仗整、主文言语感又稍白话趋势的华段锦句、菁菁妙词似在传达一种隐藏意境,如莺啼燕啭却不可明状,久经不息地困扰着我。 
  文字终究跳出了薄纸,乘着声音的翅膀,流动在舞台上。男女主人公一出场便惊为天人,不仅年龄同原著无二异,气质更逼真传神、绝对吻合,活脱脱四百年前柳梦梅与杜丽娘飘然而至。 
  杜丽娘的饰演者沈丰英靓丽、清纯、静谧中透着妖冶。她体态婀娜,方寸裙衫裹不住身姿轻盈;凹凸分明,毫厘动作逮得着曲线弯延。双眸顾盼的领域,好比多情湖畔秋水望穿;一低头的温柔,恰似花朵不胜微风更娇羞。随意亮相便穿越千年,天上人间。 
  柳梦梅的饰演者俞玖琳扮相俊美、雅致、身材魁伟、眉清目秀。他神采飞扬尽显书生性情,举手投足都带出浓浓的书卷芬芳。一种与生俱来的英气贯通周身,幽柔却不懦弱,儒相与风骨并驾齐驱,宛若惊鸿,又如兰草,怪不得这么具有杀伤力! 
  一股强烈的青春气息扑面而来,挡也挡不住,狂扫传统戏曲奥古艰深、老成持重、陈腐而瘟闷的格调。取而代之的是年轻招展、青春荡漾、敏感而灵动。 
  《牡丹亭》可谓千古绝唱,太守千金杜丽娘家教甚严,足不出户,偶入自家后花园,观满园春色,叹韶华易逝,春情难遣。绘春容,寻梦境,为爱而死,因情还魂,追寻梦中情郎。一往情深,不惜入冥府、返人间,终与柳梦梅永结连理。这个中国文学史最浪漫的爱情神话,此刻正在我眼前上演。 
  男女主人公在舞台上轻启朱唇、缓挪莲步、微翘兰指、曼甩水袖、稍曳衣衫、渐开折扇,松而不垮的卓越身段划出动感弧度。这连绵不绝极其舞蹈化的动作如此水到渠成,真可谓羚羊挂角,无迹可依。更有细嫩的呢喃、深长的运气、规整的吐字、婉转的行腔、悠扬的唱段、圆润的嗓音均体现出口中袅娜、纡徐绵眇的古曲声情,在空中骤然乍放。   
  姹紫嫣红《牡丹亭》(2)   
  另外花神的现代舞画龙点睛地穿梭入列;天幕上,灯光依照剧情打出缤纷多姿的绚丽效果;乐池里,不时飘出通俗化提琴协奏的动人旋律,渲染原来极“纯净”的念唱道白,观众看得如痴如醉。在现代化综合条件高规格布控之下,古老的昆曲温情地燃烧着直击心灵瞬间的艺术魅力。 
  现在才明白看完原著后自己那份欲言又止的困惑,正如作者描述的发生于主角身上的思春、怀春、恋春、惜春、叹春、伤春情结,也潜伏在每一个年轻人的心里,终于通过昆剧青春版《牡丹亭》获得了神奇的释放渠道。或尘封或忽略或麻痹的“青春意识”重新觉醒,我们又变得心门大开,小鹿乱撞。 
  整台戏是美仑美奂的,美得非比寻常,美得无以复加。甚至演员服装的布料、造型款式、光泽质地、颜色亮度以及衣服上精心绣制的梅、兰、竹、菊、蜂、蝶、萤、虫,或者小装饰物,一把折扇、一面古镜、一段柳枝、一个香包、一幅字贴无不闪烁着非凡的点缀功效。舞台上任何唯美的意象元素刹那间囊括了人们失落多年却深埋骨子里的诗意人生,这诗意人生是一种享之不尽、颠扑不破的价值诉求,一种跨越历史、古今相通的审美情怀。 
  青春版《牡丹亭》叫我无法不偏爱。更何况,我与东方莎士比亚——汤翁,同为临川府人,玉茗堂门生。   
  领略意境丰盈的多重叠加(1)   
  “五一”长假一大乐事就是每晚守候电视机前准时收看“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每届赛事过后,演员表演或许已经模糊、获得分数可能早就淡忘,但大赛标题前的赞助商冠名会长期留存在脑中。例如:大红鹰杯、盖中盖杯、步步高杯、隆力奇杯等等。一届接一届的名字叠加起来,叠出一杆市场“风向标”,风靡一时的畅销产品历史由此呈现。 
  我爱唱歌,自认为唱得不错,十年前曾与长辈同台竞技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青歌赛”一直从五年级看到现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这四个时间段叠加起来,叠出一根审美索缆,看比赛就成了一种惯性,顺着这根索缆向下延续,永不停歇。 
  时下,蛛丝般盘开网的各色选秀节目正方兴未艾,充斥其内的游戏格局、商业因子、炒作现象却如同“糖”一样将我们泡得软绵绵,城市人的意志因彻底的娱乐化而脱了钙。青歌赛未因时势而改,固守着技巧实力为第一要求,专业属性作最高标准的比赛模式。中央舞台属于选手,台下空间属于观众,旁边席位属于评委,这三者叠加起来,叠成了被电视同步传播的超级现场。这个现场结晶出的,分明是一粒粒“盐”。 
  评委席由高到低,汇聚了全国著名的艺术家,最高层为“监审组”,更坐着德高望重的北斗级权威。其中一个白发苍苍、体态发福的老头面有佛相,时而正襟危坐、一派自然;时而紧锁双眉、若有所思;时而噘起嘴巴、言语欲发。他可不是陌生人,几乎每届大赛都要以各种方式出场:从综合素质评委到第二现场点评嘉宾到现在的监审组成员。 
  这个人就是阎肃。 
  大多数人都是从历届“青歌赛”认识他的,更深一步知道他是词作家、剧作家。众多红遍大江南北的好歌均出自他笔下,从中任意采撷一两首歌词朗读,旋律顷刻波涛泛起,从脑海汩汩而出。耳熟能详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都说长城两边是故乡,你知道长城有多长?它一头挑起大漠边关的冷月,它一头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太阳照,长城长…… 
  事情似乎并不简单,我手头有一份资料,阎肃不光是作家,更担任过无数大型活动策划、春节晚会撰稿、电视节目统筹、文艺团体编导等等。资料里似乎飘出一幅动画浮现在我眼前:他从书房案头的幽幽灯光走来,从曼妙歌曲的袅袅余韵走来,从经典歌词的熠熠文采走来,踏上鲜花铺就的星光大道,置身绚烂的综艺世界,搞创意、想办法、出点子、作指导。宏大场面上的调度,执行脚本中的注解,策划班子里的争辩,一切与舞台相关的大事小情竟把这个有点蹒跚的身影塑造成幕后一道亮丽景致,他清清嗓子、捋捋头发、挽起衣袖,智慧连同额头渗出的汗珠一道肆意流淌。 
  众多身份叠加起来,叠出一副金刚盔甲,盔甲的每个鳞片都是有重量的,套在一个明显年迈的老兵身上,实在比较残忍,他难道不会被压得气喘吁吁吗?走神之际突然看到监审台上阎肃听完主持人一句溢美之词后对着电视诙谐地扮了个鬼脸,我疑虑马上消除了大半,他其实很开心,很轻松,很滋润。 
  一个本应安度晚年、享受天伦的老者却长年奋战在演艺圈第一线,究竟驮载着哪般见识,何等情怀?又到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