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27位中国名女人的赚钱智慧 作者: 张亿 >

第10章

27位中国名女人的赚钱智慧 作者: 张亿-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几年奋斗,华懋集团已成为香港土地和物业储备最多的公司之一,是香港最大的私营地产发展公司之一。有人开始把她称为香港的“楼宇皇后”和“香港女首富”。 
  龚如心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换来了今天业内人士的承认,也被普通香港人誉为“神奇女子”。   
 
龚如心赚钱智慧之一:永不停止的脚步 
   
  在骨子里,龚如心从来没有放松过自己,特别是担任华懋主帅后,更是全身心投入工作。她对工作一丝不苟,每天亲自聆听下属汇报业务发展情况的时间都要超过1个小时。 
  华懋的规定是6点下班,不过龚如心从未在这时收过工。10多年来,华懋广场15层的华懋总部成了龚如心工作和生活的中心。她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才睡觉,早上9时前又到了公司,甚至在夜里一两点钟,下属也时常会接到她的电话。 
  龚如心说:“我根本就没有空闲时间可以玩!”她只是在周日放假时稍稍起晚一点,但是下午会重新开始工作。至于消遣,她觉得工作本身已是“最好的消遣”。 
  龚如心开始这样打拼之初,是想让大家认识到,她的成功并不仅仅是“王德辉的太太”使然,而是自己也要做一番事业。 
  但到最后,她发现,工作已经成了她生命中的一部分。她对朋友解释说,自己如果晚上不工作,就会睡不好觉。 
  不仅仅如此,龚如心并不像很多老式企业家那样故步自封,她一次又一次地及时调整路线,在专注本业的前提下,将目光投向了生物科技行业。 
  目前,她在美国投资了7个生物科技项目,其中4个已经上市。比如美国上市公司“基因实验室”,她就持有13。32%的股权,是该公司最大的单一股东,而这家公司是美国著名的生物制药企业。 
  龚如心称自己最开心的事就是投资。她说:“我觉得现在还有许多事情可以做,需要做。但在很多事情上没时间,用不上力。用不上力的地方就该出钱,这样赚钱就很有用。要赚钱才能帮助更多的人。还有,我是做生意的,生意也就是我的事业,事业能成功,才能很开心,才有成就感。所以要奋斗!要成功!”   
 
龚如心赚钱智慧之二:永远有一颗年轻的心 
   
  龚如心天性开朗,喜欢青春的装束,她觉得自己很年轻。在公司里,她也不摆上级长者的架势,很喜欢也很容易与年轻人沟通。她每次出现在大家面前,总是“甜甜的笑脸”。 
  龚如心的兴趣很多,但时间很紧,做事、坐车、吃饭、睡觉,生活得有些单调。偶有余暇,她喜欢跳舞、看话剧、看艺术展览。除话剧外,中国传统的折子戏也是她所钟爱的。她喜欢读鲁迅的小说,认为简洁而深刻。 
  龚如心还是一位富有才华的女性。她早年习画,后改学室内设计,事实上,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以至即便从商后,一度所持护照在职业一栏填的仍是“室内设计师”。她亲自设计的“心连心”图案,成了她领导的华懋建筑物上随处可见的标志物。联合国发行的纪念奥运百年的《如心如意》和庆祝香港回归的《心连心》首日封上,也都留下了她的水墨作品。 
  “超短裙+羊角辫”的招牌装束,是有“小甜甜”之称的亚洲女首富龚如心最突出的标签。她身材娇巧,步态轻盈,如果单从背影来看,宛若一个时髦的少女。 
  人们对龚如心的独特发式屡有非议,但龚如心自己并不觉得独特。她说,请人到家里来做头发,既麻烦又浪费时间;而每天自己洗头、梳头是目前国际流行的自我保健方式,何乐而不为? 
  遇到盛大的日子,龚如心还在脑后加编一根小辫,并在头顶上别一枚鲜红的小发卡。 
  “哎,你知道自己多少岁吗?”最反对她扎两个小辫的妈妈常这样唠叨她,“像什么样!” 
  被称为“亚洲最富有的女人”的龚如心生活异常简朴。她透露,她每月的个人支出不足3000港元。她平时不上街也不买东西,头发自己剪,护肤品也只用非常简单和普通的产品,甚至都不会到美容院去洗面。 
  她不像一般的富豪,出入有名车,吃的是豪华海鲜,住的是别墅大屋,穿的是世界名牌,相反,她一切只是随兴而为。她常常婉拒吃山珍海鲜的邀请,一个人在房间里吃点青椒或胡萝卜等小菜。她毫不掩饰自己长期对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食品的喜爱,这并不是因为便宜,而是因为“的确味道不错”。外出公干或是在港巡视楼盘,麦当劳、肯德基是她常去的地方。餐桌上的浪费她不能允许,吃不了的时候,自己打包带回去。 
  的确,全球著名公司的老板,很少有像龚如心这样率性而为的。 
  龚如心自己的生活虽然极其节俭,但却热心公益事业,那些请求龚如心赞助公益事业的人士发现:很多富豪需走上好几圈才能募得钱,不过他们事后一般也并不过问;龚如心则会答应得非常爽快,但在事后会非常留意款项的用途。如果费用超支,她一般也不会再多给——在她看来,这是个原则问题。 
  由于华懋不是上市公司,她无须向股东交待,所以做生意也任意而发。她曾把自己的做事风格与丈夫王德辉做比较。她说:“他做事比较计算成本效益,我就没有,喜欢怎么做就怎么做喽!” 
  她不高兴的话,可以把豪景花园、碧涛花园等新楼和王德辉住过的豪宅空置十年八载;高兴的话,又会在楼价高峰期以55亿元的港币现金扫走浅水湾地王。 
  从这点来看,龚如心仍是一个性情女子。   
 
龚如心带给我们的经验和启示 
   
  1。快乐要由自己去创造,当你改变不了现实、改变不了环境的时候,那你只能改变自己的心境。这个最最重要的位置,永远受控于你。 
  2。不要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击倒。人生的过程中总是隐含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面对不幸,我们在疼痛之后,更应该去做点什么。这,才是人生的主旋律。 
  3。每个女人都是性情女子,我们积累自己的财富,这是一个令人愉快的过程,这也是让我们更成熟的过程。   
 
沈爱琴 
   
  初中学历的她,30年大手笔把一个负债10多万元的农村小厂变成了资产15亿的丝绸王国。 
  她就是沈爱琴,万事利集团的董事局主席,一位做丝绸起家的农家女。目前其麾下的万事利集团涉足丝绸、纺织、服装、文化、生物科技、房地产等,拥有各类子公司达28家,公司资产达15亿。   
 
她的经历 
   
  1975年,临危受命,接手当时的杭州笕桥绸厂。 
  1978年,新产品在北京一举成名,当年盈利6万元。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生产真丝服装。 
  1999年,企业改制,成立了万事利集团。沈爱琴出资5212。25万元成为绝对控股股东。 
  2001年,以6亿身家进入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前85位,是其中极少数的女富豪之一。 
  ……   
 
沈爱琴与她的第一桶金 
   
  1946年一个寒冷的冬天,沈爱琴出生在“天堂”杭州城外的一个普通蚕农家里。家庭的环境和当时的社会都使她从一出生就开始了与严寒和苦难的命运抗争。她种过田,割过草,农村的贫穷落后、农民的艰辛生活给她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这样的经历和生活,也促使她产生了一定要致富的强烈冲动。 
  18岁,沈爱琴就入党了。农村的生活更使她深刻地了解农民,大队干部的经历让她更具备普通农民所没有的勇气和自信。 
  1975年,她临危受命,接下了当时的杭州笕桥绸厂。那是一个面临倒闭的小厂,只有17台老掉牙的织机,22位刚刚放下锄头的工人,4万元的资金和10多万元的债务。 
  沈爱琴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 
  她带着职工到先进的厂家去学习,拜师学艺;她“招贤纳士”,把国营绸厂的退休骨干和当地有纺织技术和管理技术的人都请到厂里来;她还和职工背着绸缎,遍访全国各地,听取顾客的意见,介绍和推销自己的产品。 
  沈爱琴是在1978年赚的“第一桶金”。那时绸厂还不会做服装,做的全是丝绸面料,大多是被面。她和厂里的职工就全国各地出差,推销被面,坐着硬板儿,从火车站下车后,就忙着去各个商场推销。晚上,就住五毛钱一晚的浴室大通铺。 
  工夫不负有心人。自从在当时的北京东安商场设下专柜之后,她的丝绸产品便一举成名。当时杭州的丝绸产品无论在质量和花色上都比北方的产品要受欢迎,当年沈爱琴就赚了6万元,一笔不小的数字。 
  有人说女人“头发长,见识短”,可沈爱琴对丝绸产品的开发并没有就此打住。“丝绸即使再高档,也仍然是半成品,只有成为服装,才是终极”的深谋远虑让她开始做服装;“丝绸之府要创出自己名牌”的雄心壮志激励她做品牌;“丝绸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应该有人去延伸它,发掘它”的使命感则让她踏上了做文化的漫漫长路。 
  沈爱琴先后开发了国际市场需要的各类“万事利”牌的丝绸产品。1999年12月,由沈爱琴亲自定名的“万事利”商标被国家工商局评为我国丝绸行业唯一的一个驰名商标。2000年9月,在江泽民主席出访美国时,沈爱琴在“中华文化美国行”活动中,成功展示了万事利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丝绸产品的特有魅力。几年来,万事利集团有限公司的各种丝绸产品和服装已出口到欧洲、美洲、亚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丝绸服装几百万套,出口值达到2亿多元。 
  “万事利”丝绸制品在目前国内和国际市场上都已经成为抢手货。沈爱琴认为“万事利”的市场是她们用辛苦与不断付出争来的。 
  经过近30年的艰苦奋斗,沈爱琴领导“万事利”取得了巨大成功。她成功地将一个只有20多人,风雨飘摇的农村小厂发展成为中国屈指可数的“丝绸王国”。 
  如今,她旗下的浙江万事利集团建成了中国最现代化的丝绸织造、印染、针织和制衣工厂,现拥有21家中外合资、全资及控股企业,涉足服装、丝绸、制衣、生物科技和房地产开发5大产业,并在香港和美国设有分公司。其产品畅销全国,还出口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地区和国家,每年保持20%的增长速度。在目前丝绸行业普遍下滑的困难时期,“万事利”一枝独秀,仍是丝绸行业的唯一一个“驰名商标”拥有者。   
 
高瞻远瞩,眼光随着市场走 
   
  正当丝绸产业如火如荼发展时,却也正潜伏着无限的危机,具有高瞻远瞩能力的人,往往能在此时突出重围,利用危机打一场胜仗。沈爱琴,正是这样的人。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丝绸业一片兴旺,产品供不应求。正当人们忙着扩大生产时,沈爱琴却看到了潜在的危机:产品的档次低;即使出口的,也是半成品的坯绸。“蚕是我们养,丝是我们缫,我们的丝绸业为什么落后?就是缺先进技术!”为了搞技改,沈爱琴几乎将所有的家当都投了进去。 
  沈爱琴刚开始搞技改的时候,有些同行们不理解;能挣钱的时候,这个人怎么反倒去花钱呢?不久,市场优胜劣汰的大浪劈头打来,不少丝绸企业亏损了,倒闭了,丝绸产业走入低谷,“万事利”却一枝独秀:打着“中国万事利制造”的真丝服装远销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这才明白沈爱琴的高瞻远瞩。 
  在沈爱琴看来,丝绸即使再高档,也仍然是半成品。只有把丝绸制成服装,才能赚取更多的利润。为此,很早的时候,万事利集团就派人到服装王国——法国考察,并同一家知名服装企业达成意向,借用对方的品牌生产服装。沈爱琴此举是打入国际市场的“火力侦察”。事后,她怀着“丝绸之府要创出自己名牌”的雄心,开始了自己的行动。 
  从哈尔滨、大连到广州、深圳,连续几个月,沈爱琴在10多个沿海城市开展了广泛的市场调研,最后把“万事利”服装定位在25岁至40岁有素养的女性身上。然后,她又经过再三选择,聘请“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之一的房莹作为万事利设计总监。集团设计生产的女装既突出女性的柔美,又尊重中国的文化传统,时尚而不张扬,简洁而又细致。 
  在“2000中国国际时装周”中,万事利女装荣获“2000年中国最具时尚品牌”。如今,万事利丝绸女装已在全国声誉鹊起,通过设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的连锁店,越来越为广大消费者所青睐的丝绸之府终于有了自己的知名品牌。 
  “一个企业必须有一个叫得响的牌子”。吃过没有名牌产品而使企业无法发展之苦的沈爱琴,对此坚信不移。 
  除了丝绸之外,万事利集团目前还经营水产养殖,曾经有一段时间,万事利的甲鱼行销全国,赚了大量的钱。现在,她又把未来瞄准在了生物养殖上,研制新型饲料喂养深海食用鱼是“万事利”的又一个金娃娃。   
 
放宽你的眼界,构建你的渠道 
   
  沈爱琴赚钱智慧之二: 
  沈爱琴爱丝绸,甚至有人说她爱绸成癖。 
  沈爱琴就喜欢穿丝绸质地的衣服,从内衣到外衣都是。她自言自己与丝绸打了几十年的交道,“丝绸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应该有人去延伸它,发掘它。如果中断了,就糟糕了。” 
  为走出一条国际化的道路,万事利集团一方面在练好内功上狠下工夫,另一方面在新产品开发上不断加大投入,出口从单一的服装类扩大到了面料、印染、针织品,形成了系列产品。 
  穿着由万事利集团设计的丝绸旗袍出席柏林电影节;由万事利设计、制作的真丝睡袍,作为APEC上海会议特别指定的纪念品,让参加会议的各国首脑真真切切地触摸到了中国的丝绸文化。 
  在渠道建设方面,沈爱琴也从不放过任何机会。一次,公司接到美国Gerber公司的3万件婴儿装订单,根据当时Gerber公司的产品要求,许多人都说要亏本,会把公司做垮。但沈爱琴还是把它接了下来,一面提高质量,一面控制成本。结果,Gerber公司成了万事利集团的大客户。 
  “丝绸是永远会发展下去的,不会没有的。我对丝绸有非常深的感情,也是非常有缘的。”这是沈爱琴一直的财富心声。   
 
沈爱琴带给我们的经验和启示 
   
  1.作为一个赚钱者,首先必须构建一个你的客户群体,这个群体所形成的则是你的发展渠道,这个渠道的建设与维护,正是财富能否聚集并长久的关键所在。 
  2.必须做有自己特色的事情。当一个人抢占了一个市场发展点时,会有更多的人蜂拥而至。此时此刻,要想超越他人,就必须要有先人一步的头脑和计划。 
  3.创业时期受点苦是正常的,这也是你的宝贵财富之一,而且是一种永不会消失、不会失窃的财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