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成功全集之二经营管理方略-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头脑风暴法的具体做法召开一种特殊会议,其人数以 5~10 人为宜,多了不便充分发表意见。 会议有一名主持者,主持人在开始时简要地说明会议目的,要解决的问题和要找出的答案,主持人原则上不提新设想,但可提诱导性意见,要创造 都能充分发言的气氛,当有较多与会的人员要求发言时,应让那些思想活跃的人先发言,这样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掘他们的联想能力。 记录员要记下会上提出的所有方案和设想(包括荒唐、古怪的设想),待会议结束后协助主持人分类整理各种新设想。 为了保证思想高度集中,会议时间以一小时为限。 会议地点应选择在安静而不受外界干扰的场所。
开会之前要事先通知,告诉大家会议议题,使智囊人物事先有所准备, 每次会议要限定题目范围,使每一个开会的成员都能针对一个目标,提出自 己的设想。
(2)头脑风暴法要遵守的原则 不能批评别人的设想,以防止阻碍创造性设想的出现。 自由发言,畅所欲言,主意越新越好。
主意越多越好,以量生质,主意越多,得到好的设想的可能性越大。 要欢迎综合与改进,可以发挥别人的设想,或者把几个人的主意综合起来产生一个新的设想。会议的气氛力求轻松自由。 头脑风暴法适用于讨论比较专门的题目,不能太广泛,解决问题的方案有多种。头脑风暴法在促进发明创造中有较好的效果。
2。特尔斐法 特尔斐法又称为专家集团咨询法,其要点是:向有关领域的专家明确提出问题,用函询的方式请他们答复。然后,集中整理收集到的书面意见,进 行定量分析和归纳,再用函件反馈给他们,让每个人根据统计归纳的结果,慎重考虑别人的意见,并允许修改自己前一次的意见,最后再把意见收集整 理归纳。如此反馈之后,专家意见基本上趋于一致。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既依靠了专家,又因为对专家姓名保密,从而避免了在专家会议上由于当面接 触,因而有顾虑而造成的随声附和现象。
有些领导者在征求专家意见时,习惯于采用会议方式,但专家会议有许 多缺陷:第一,参加专家会议的人数少了,代表性不充分。第二,由于对权威的崇拜,权威的意见即使不正确,也可能左右其他人的意见。第三,出于 自尊心,不大愿意修改自己原来的意见。第四,随大流或碍于情面,不愿发 表不同意见。
运用特尔斐法时应当严格注意以下一些问题:对提出的问题应作充分说 明,务必使专家充分了解意图,所提问题要集中,有针对性,不要过于分散,要使各个事件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避免提出组合事件,以免专家难以回答; 用词要确切,表明数量概念时应用百分比,避免“普遍”、“广泛”、“通常”等无法定量的含糊字眼;预测领导小组的意见不能强加于表格内;表格 设计要简化,需要有专家阐明意见和作结论的空白;要酌付报酬以免影响表格的回收率;要特别注意保密,不可随意泄露专家的意见。
3。专题分组法 领导者将需要研究的问题,分成若干个小专题,把这些专题进行分类以后,交给对此专题有一定专门知识的人去研究,然后对各个专题小组研究的 情况进行综合。如研究要不要建设长江三峡水电站的问题,这是一个大专题,关系到子孙万代,为了减少失误,为领导者提供正确的决策方案,就要将这 个系统工程分成水利、能源、搬迁、农业、水产养殖、长江运输等专题,组织各个方面的专门人才分门别类地进行分组专题研究。
专题分组法的特点是研究的问题大,挖掘深,分析比较透,但运用时领 导要有较高的综合能力,否则专题分开以后难以综合,此法适用于负责宏观 管理的上层领导者。
4。专家“会诊”法 这是一种比较适用的方法。一个单位出现的问题,诸如经济的、政治的、伦理方面的,由单位向各个领域的专家介绍情况,然后由专家们实地勘察,提出“诊断”意见。 国外有许多这种给企业“诊病”的“医生”,他们被称为“思想库”、“智囊团”。我国也逐步在推广和实行这种方法,如宝山钢铁公司,原意并 不是建立像现在这样的巨型钢铁联合企业,而是建立宝山钢铁厂。后来在“左”的思想指导下,追求钢产量的高指标,片面强调引进国外最先进技术, 造成了全套引进,贪大求洋和错选厂址这样三个错误,致使宝钢成为一个投资大、成本高、耗资多、偿还能力低的企业。它超过了国力,不符国情,形 成了骑虎难下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冶金部邀请了全国 30 多名各个方面的专家进行“会诊”,对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广泛的论证,最后共同得出了关于 调整宝钢工作的目标性意见。实践证明,经过专家“会诊”论证的决策是正 确的。
全员参与能提高工作效率办公室的效率化是相当难的事,因为没有全员的参与就无法做到实质的 改善。
上自董事长下至职员,有必要全员的参与,仅靠一部分人的力量是无法 实行的,只有上级的命令也不行。上级的权力虽然超群,但中下层人员若适当地掩饰,权力亦无法奏效。那么,只靠下层的小组活动是否可行呢?这就 很难下定论了。
公司的结构并不是只有纵向的组织体系,而是包括其他相关的横向组 织。因此,与其他组织间联系的好坏,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亦即必须根据上下、左右联系的综合力量才行。但说是简单,企业规模大的话,就不那么 简单了。
(1)上级要指挥到何种程度?
(2)主管联系上下左右的具体改善活动可以做到何种程度?
(3)负责人可以从实务中找出效率的提高点吗?
(4)有关具体的效率提高点,专家能取得何种程度的领导权呢?
(5)事务部可以使全体的活动,顺利地进行下去吗? 想提高工作效率,上述的综合力量不可少。
综合力量,提高效率的原动力至此,已经说明了上级、事务部、主管、负责人成员等五个阶层,这些 人的综合力量才是提高企业效率的原动力。
首先最需要上级的信心:(1)指示目标的方向(2)长久持续(3)经常表现出关心的态度(4)善用时间(5)体会上级固有的经营方式(上级的言行举止对业务的影响) 效率化最容易受到上级的思想左右。效率化不只是中坚干部以下的问题,而是包括上级全体人员之课题。
觉悟到事务部主管的人选
为了集合全员有效地推动效率化,战略、战术的运用在正当的意义下是有其必要性,一般公司在这方面表现很差。将几百人、几千人集中,就必须 有集中的策略。因此事务部任务的大小,在此即可看出。
在事务部当中,特别是事务部主管的任务最大,因为他是:(1)可以直接与上级联络的人(不能直接与上级商量,就无策略、战术可 言。)
(2)可以和其他上层干部联系的人;(3)不但对效率化有信心,而且有研究改进的热心;(4)有长久持续改善业务的意愿。 因此必须觉悟到事务部主管的人选,是效率化成败与否的主因。
主管应该唱主角由于具体改善业务的权限在主管身上,所以身为主角的管理者应采取积 极性的态度。某些方面的效率化,要有胆量与见识。但太过分的话,就会成为盲进,评价就不良了。目前的公司组织里,是由科长级的主管负责这项任 务。
经理、高层干部要作为科长态度积极的后盾。如果科长热心又积极,成 功性则较大。但是在幕后控制的经理、要员才是最大的问题。经理不知道实务的情形,自然会导致损失。高级干部也只会关心自己所负责的部分,当然 对降低成本就缺乏积极性了。总之,他们仅关心自己所负责的部分是否提升 成果而已。
实务握在负责人手上似乎公司的管理者多半不了解实务,实务是握在负责人手上。虽然主管 当中也有不少人是有实务经验并了解实务的,但通常不了解目前的实务,而自前的实务毕竟才是最实际的。
不要只听老成员说:“这种想法与做法很奇怪。”实态在于正在工作的 人身上,所以要引领直接工作的负责人。这些人会心甘情愿地在实务中制造有效率化的气氛,如果不如此就无法进行具体地改善和提高效率。
效率化专家的重要性主管、负责人、甚至上级、事务部,都是所谓的外行人。即使以前有过 效率化活动的经验,那也只是一两次而已,不算是效率化专家。最怕的是没有什么经验的人,胡乱编织出一大堆假经验。尤其发言者的阶层很高时,那 影响实在太大了。
五、探寻实现高效领导之捷径
“领导”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字眼。 然而,几千年“官本位主义”、“主观主义”、“特权主义”与“领导”
相伴相随,人民在沉重的代价中迷惘、愤怒?? 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中国冲破藩篱。人们在审视、在思考探寻,怎样才能将“官”和“领导”分离开而使领导实现高效领导呢?
获得管理知识管理学是从事管理的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专门知识。管理学作为一门学 科,有一套由观察报告、概念、原理、假说、基础和理论组成的知识。它是一门迅速发展起来的实用社会科学,并且已逐步形成了一门专业。需要着重 指出的是,有关行政管理原理和因素的复杂知识是管理成功的先决条件。同时,由于管理任务的复杂性日益增强和管理环境的多维性,今天的管理人员 需要掌握更多的行政管理知识了解行政职能过程。
管理知识不一定必须要通过“正规的”管理教育才能获得,“正规的” 管理教育只是能使人获得管理学位。虽然管理能否传授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是管理能否学会倒是一个很少有异议的问题。尽管我们还不知道构成 管理教育的组成因素是什么,或者还不知道它的目标是什么,但是有许多事实表明,管理是可以学会的。人们可以学会管理,就像他们能够学会有关人 类在其它方面的经验一样,如音乐和外科手术。事实也表明人们可以超越自己的潜在能力。总之,管理知识是有效实践的关键,通过各种途径,如体验、 正规或非正规培训、个人开发努力和在职培训等都可以学到管理知识。
开发和提高技巧要胜任管理工作仅有管理知识是不够的。如前所述,虽然管理理论是一 门科学,但是管理实践却是一门技艺。因此,要有效地进行管理,管理人员还必须开发和提高一套职业技巧。这些技巧包括:1。技术技巧 技术技巧包括管理人员开发和应用某些与其工作有关的方法和技术的能力。管理人员的技术技巧也包括全面熟悉和了解其部门所从事的各种技术活 动,以及这些技术活动同其它部门的关系。管理人员的技术专长、正规教育、经验和经历都为技术技巧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行政技巧 行政技巧主要与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的能力有关。当然,有效的管理是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的综合反映。行政技巧是组建群体或机构、进行计划、 制定决策、实施控制和评价工作,以及用激励、沟通的手段,最终达到指导下属人员,使他们沿着一定的方向,更加有效地实现本组织机构的各项目标 的能力。行政技巧构成的主要因素是:寻求各种概念和把各种事情条理化的能力;收集、评价和处理有关信息的能力;识别各种选择和作出决策的能力; 以及足智多谋地指导下属人员相互沟通的能力。当然,优越的行政技巧不仅与其它一些技巧(如认识技巧和概念技巧)有所关联,而且还以这些技巧为 基础。
3。人际技巧人际技巧大概是所有技巧中最重要的技巧。因为管理是一种群体的努 力,管理能力需要一种同人们共同工作的优越能力。管理人员要有效地进行管理,就必须与人们相互作用、激励、影响和沟通。人们构成了组织机构, 人们的各种活动决定了组织机构的成功或失败。有效地管理他人是当今管理人员最关键和最复杂的问题。
观念也是组成管理能力的重要因素管理能力的第三个组成因素就是观念。观念实质上是管理人员的价值体 系和对自己、对工作、对组织机构内各种事情的信念。观念包括那些能够塑造管理人员特性和预示管理人员如何处理问题的各种思维模式。观念是主要 的情感源。观念是十分必要的因素,因为它们决定着两件事情:第一,在一定程度上讲,知识和技巧的获得就是观念的一种作用;第二,观念决定管理 人员如何动用他掌握的知识和技巧。
观念也是确定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的一个因素。观念会告诉我们在某一 特定的时间某一个人被什么需要所支配,从而我们可以预测和识别这个人的管理潜力。这种识别是不断增强未来管理成效的关键。
现代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有效的管理人员至少有三个主要特征:高度 的管理需要,高度的权力需要和高度的移情能力。
需要和愿意从事管理的人要面对这样一种现实,即如果他真地想负责人 们的工作,渴望享受激励人们获得更大成效的乐趣,那他是可以学会管理的。
如果有从事管理的愿望,一般是可以走上管理道路的。许多热切追求高层管 理职位的人,包括许多工程技术人员和科学研究人员,他们往往并没有从事管理的正确动机。他们的动机只是为了得到高薪和高职位,而不是为了获得 富有成效的成果。因此,这些人是不会成为合格的管理人员的。
所以,愿意从事管理是一个关键因素,它决定着一个人是否能学到和应 用管理知识与技能。一个很重要的事实表明,一个具有杰出专业技术的人才,未必意味着他能够做一名杰出的管理人员。例如,为什么杰出的学者常常当 不好教师,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常常不能管理其他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卓有成效的销售人员常常是无能的销售管理人员,等等。
其次,许多有效管理人员以一种强烈的权力需要为特征。当然,权力将 自然地带来优越的职衔、地位和收益。那些追求权力的人可能尽力希望得到能够对许多人行使职权的职位。现代行为科学研究认为,一个缺少这种动力 的人,不大可能以种种方式努力使自己登上管理的阶梯。这类人通常蔑视组织机构的各种政治活动而致力于那些更能使他们满意的其他活动。对许多工 程技术人员和科学研究人员来说,他们的权力来源于“专业技术源”,而不是来源于“管理权力源”。尽管管理权力是以政治活动、职衔和组织地位为 基础,但专业技术权力则是以知识和在某一学科或专业上的杰出成就为基础。总之,权力竞争是管理的一部分,谁竞争得越好,谁享有的权力就越多。 有效的管理人员的第三个特征是移情的能力。它用以应付在组织机构内同人们一起工作时所必然发生的各种情感方面的反应。有效的管理人员不会 陷入理性的束缚之中,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解释某些工程技术人员和科学研究人员很难转变成管理人员的原因。那些不愿意承认情感是人特有的东西的 人,将不会成为好的管理人员,因此,他们也必然不会具备管理工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