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基金讨论贴 >

第148章

基金讨论贴-第148章

小说: 基金讨论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扛鋈硕寄茏龅匠种院恪K淙簧倭粞裕坏一嵋蝗缂韧闹С帜恪璦o4;继续努力!
  =====
  很久不见,非常想念:)


作者:ao4 日期:2008…03…06 21:27
  作者:3882ap 回复日期:2008…3…5 23:51:00    
    没想到跟楼主有同样的爱好:)
  =====
  大部分男人在这方面的爱好是相同的,
  严重握手:)


作者:ao4 日期:2008…03…06 21:33
  今天上午冲进去了:)



作者:ao4 日期:2008…03…06 21:36
  中国平安这只股票72小时均线还是比较好的,损耗方面相对小些。


作者:ao4 日期:2008…03…07 16:58
  《伯克希尔公司是一个BUG——关于巴菲特重新当选世界首富》
  cache。tianya/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145071。shtml
  =====
  这个问题困扰我很久了,在我接触的投资者里,绝大部分是认同“顺势而为”理论的,虽然其中很多人还没有做到知行合一。
  但是这个世界的首富所使用的理论偏偏是一种逆势理论?价值投资?“风险是涨出来的,机遇是跌出来的”,这句话明显是逆势而动的。如果是亚当理论一定会这么说,风险是跌出来的,机遇是涨出来的。
  
  真是奇了怪了,在有效市场理论大行其道的今天,偏偏世界首富是用价值投资理论的?而且似乎除了巴菲特老先生外,其他人使用价值投资理论的效果并不明显。如果只是使用55小时均线战法,我完全能做到和原作者一样的好。但是为什么这么多使用价值投资理论的人却达不到巴菲特的高度呢?
  价值投资理论是一种高抛低吸的理论,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定义出什么是高什么是低。事实上这很难做到。我翻阅了很多2004年的帖子和新闻报道,当时都说04年处于中国股市估值水平近10年来最低,结果引得很多希望低吸的价值投资派进场。但是底在底下,2004年阴跌9个月,跌到所有入市者完全没脾气,有被凌迟的感觉,并顺利在2005年创下了新低。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大部分机构投资者并不能准确定义出多高算高、多低算低,那么是不是巴菲特老先生有什么藏着掖着的地方?真正核心的东西没有公布于众呢?
  
  利弗莫尔的赚钱能力很强,1929年曾经和整个美国股市对抗,短时间掠夺了超过1亿美元的财富。但是利弗莫尔的一生破产了4次,使得复利的滚雪球无法继续下去,否则很可能当时的世界首富就是利弗莫尔了。
  像利弗莫尔这样的情况我可以理解,人类是有生理上限的,100米能跑进10秒却一定跑不进1秒,利弗莫尔无法像永动机一样持续稳定de使用他的操作系统。
  但是巴菲特不同,他所使用的操作系统为什么能几十年来一直持续稳定的工作呢?如果巴菲特爆仓一次,那么他的财富复利效应一定不会有现在那么惊人,但是巴菲特老先生偏偏没有爆仓过。
  妖异呀妖异。
  
  有没有可能是这样的情况,试想1929年利弗莫尔达到人生顶峰的时候一定也是万人景仰的英雄,是无数投资者或投机者梦想的高度,当时他出的书比如《股票作手回忆录》或者宣传的理论比如“追随市场阻力最小的路线”等一定也有很多人追捧,被誉为投资圣经。10年之后利弗莫尔破产了走下了神坛,他出的书《股票大作手操盘术》也就没有人问津了。有没有可能现在的巴菲特类似于1929年利弗莫尔的全盛时期呢?他并不是一个bug,只是人类历史上的小概率事件?也就是说现在巴菲特老先生没有金盆洗手,还不能最后盖棺定论呢?
  
  最让我奇怪的是,只要是对股市稍有理解的人就一定会明白止损的重要性,但是价值投资理论里偏偏没有止损的内容?我没看过格雷厄姆的原著,但是接触的所有价值投资者都有一股“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
  巴菲特语录:不能承受股价下跌50%的人就不应该炒股。这句话里完全没有止损的成分呀?



作者:ao4 日期:2008…03…07 17:12
  作者:火鸟_fire 回复日期:2008…3…7 16:26:50    
    好久不来; 还是留一个记号。 技术分析感觉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况且主力有可能骗)。 技术的完美能达到鱼测时间与空间。 关键还是交易时的心态。 这是要练的。 不是说的。 
  =====
  根据我的观察,目前骗线的情况比以前要好很多。可能有以下3个解释:
  
  1,以前学技术分析的人多,骗线有骗线的市场,现在学技术分析的人少,面对很多根本就看不懂线的新入市者,骗不骗线都一样。
  2,以前骗线主要是利用机构对散户的信息不对称,现在是机构博弈时代,机构与机构之间是平等,骗线的难度和成本增加了不少。
  3,以前的庄股时代,操盘手是个受人尊敬的职业,操盘有艺术感,是手艺活。现在基金时代更偏向于投研,集中交易室的地位大不如前,手法粗糙了很多,流水线作业代替了手工作坊。而且庄股的钱是自己的懂得珍惜,基金的钱是基民的,频繁出现了为达目的不计交易成本,容易出现推土机式的操作手法。


作者:ao4 日期:2008…03…07 17:19
  网络上谈论基金的地方虽多,却找不到评论基金操盘手法的帖子,真是令人遗憾:(


作者:ao4 日期:2008…03…08 01:11
  中国平安的本周换手率仅4。48%。


作者:ao4 日期:2008…03…08 01:18
  上图。



作者:ao4 日期:2008…03…08 16:45
  作者:耕火者 提交日期:2005…12…3 15:55:00 回帖管理页面 
      凯恩斯经济理论相信修读过经济学的无人不识。凯恩斯预测世界经济会一路向前,越来越好,越来越繁荣,一定不会倒退;其预测物价指数亦会越来越高、商品期货,如小麦、棉花、大豆等价钱肯定也会一年比一年高。因此,在期商市场上,只要长做好友,不做淡友,长期建仓看好,始终是大言赢家。虽然中间会出现市价反复,但是长期而言,好友应该以压倒性姿态取胜,做淡友多数以惨败收场。
      就世界经济整体而言,在科技进步,生产效益提高,管理技术一路改进;战争因素趋少,世界经济应该走向繁荣;而且人口不断增加,商品价格应该大致上一路上升。当然工人工资收入亦会不断增加。只要商品价格上升,做期货长久建仓看好似乎在市场上应占优势。收入增加而形成需求增加,演变成通货膨胀,使工资收入再提高,如此循环不息。因此,好友自然是在长期投资战中赢面大于淡友。这一观点不单适合期货,物业价格、股票市场都因通货膨胀而公司帐面利润越来越高,升多于跌。至于利润能否追得上金钱购买力的损失已经是另外一回事,在此不作讨论。
      如果凯恩斯长期做好友的理论是对的话,我们投资千万不可做淡友;宁愿失去机会,见到市势向下也不宜沽空;反而在低价应该吸入。因为大家收入会越来越高,通过供求关系,跌后也会因为需求增加而重新再上升。
      该理论疑问之处就是长期趋势中有经济循环这一规律,经济有繁荣亦有哀退。在繁荣期股票、期货、地产当然可以看涨。但在经济逆境时,仍然执着这个理论入市,不单只是坐失沽空获利的好机会,做好友买入更加会招致损失。如果仅就长线而言,这些损失一定少于做好友在经济繁荣期所获取的利润。照做好友也就罢了,问题是假诺经济哀退时,你仍然买入做多,照做好友,越买越多,可能未等到经济繁荣期重临,价格再度上升时,你已经破产了。即使将来真是一片经济好景,你已经没有本钱和信心去搏了。可见,运用该理论致命的问题是你要认清趋势。
    
  作者:耕火者 回复日期:2005…12…3 15:54:47  
      此文是耕火97年发的旧文,今转来供期友参考!


作者:ao4 日期:2008…03…08 17:07
  作者:BugerFly 回复日期:2008…3…7 21:34:04    
    买下他剩余的股份,重新包装上市。 这个有点像微软
  =====
  唉,这就是范德比尔特准将的做法了~
  
  附《福布斯》评选的美国历史上15大富豪排行榜:
  1。 约翰…洛克菲勒(1839…1937),预计其财富为3053亿美元。 
  2。 安德鲁…卡内基 (1835…1919),预计其财富为2812亿美元。
  3。 科尼利厄斯·;范德比尔特(1794…1877),预计其财富为1684亿美元。
  4。 约翰·;雅各布·;奥斯塔 (1763…1848),预计其财富为1101亿美元。
  5。 史蒂芬·;吉拉德(1750…1831),预计其财富为956亿美元。
  6。 理查德·;梅隆(1858…1933),预计其财富为823亿美元。
  7。 A。T。斯图尔特(1803…1876),预计其财富为808亿美元。
  8。 弗雷德里克·;韦尔豪泽(1834…1914),预计其财富为722亿美元。
  9。 马歇尔·;菲尔德(1834…1906),预计其财富为601亿美元。
  10。 萨姆·;沃尔顿(1918…1992),预计其财富为586亿美元。 
  11。 杰·;古尔德(1836…1892),预计其财富为582亿美元。 
  12。 亨利·;福特(1863…1947),预计其财富为543亿美元。 
  13。 比尔·;盖茨(1955… ),预计其财富为530亿美元。 
  14。安德鲁·;梅隆(1855…1937),预计其财富为505亿美元。 
  15。 沃伦·;巴菲特 (1930… ),预计其财富为460亿美元。
  
  第三富 科尼利尔斯·;范德比尔特(1794…1877)
  这位美国资本家从事船运业和铁路建筑等,去世时积累了1。05亿美元的财富,据测算占当时GDP的比例为1∶87。范德比尔特家族和洛克菲勒家族一样,是美国渊源很深的大家族,它名下的庞大财团具有长达百余年的历史。这个家族早在17世纪就移民纽约斯坦登岛经营农场,而它暴富的奇迹却是发生在1810年,当时才16岁的科尼利尔斯·;范德比尔特从母亲那儿借了100元美金,用以开创一个纽约湾的渡轮业务,没几年,他的业务猛增,航线不断增加,船只也扩展到100余条。接着,他又投资当时刚刚兴起的铁路工业,大约50年后,他一跃而成为美国铁路业的最大巨头。
  
  看过《伟大的博弈》和《股票作手回忆录》的朋友应该会记得这个名字的。


作者:ao4 日期:2008…03…08 17:10
  附:
  福布斯排行榜所引用的个人资产总额均为上榜富豪巅峰期的数据。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出他们对于美国经济的影响,福布斯对照当时的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所有人的个人资产转化为2006年的美元。因此,如果约翰·;洛克菲勒今天仍然健在,他的个人资产将达到盖茨的数倍。


作者:ao4 日期:2008…03…08 17:40
  江恩:
  单底不稳;
  双底不错;
  三重底最牢靠;
  四底必破。


作者:ao4 日期:2008…03…09 12:50
  作者:我爱山河美 回复日期:2005…7…22 15:32:59    
    前辈见谅,恕兄弟直言
    
    政策面的分析,
    
    不应立足于政策面本身对市场的影响,
    
    而要立足于投资者对政策的反应,反作用于市场,从而对市场造成影响的分析。
    
    两者有泾渭之别。
    
    这也是近期管理层疑惑的,明明自以为的利好,市场为何反应冷淡?他忘了,政策本身是不会作用于市场的,它需要通过投资者对政策的反应来作用于市场,好比隔山打牛一般。
    
    基本面的分析也是一样,需要从公众的反应着手分析,而非仅仅分析基本面本身。
    
    一孔之见,如有得罪还请多多包涵。


作者:ao4 日期:2008…03…09 15:25
  作者:wang81 回复日期:2008…3…9 13:00:30    
    楼主对指数基金怎么看?在证券市场上买进160706(嘉实300)长期持有,大波段操作,利润率不知道会如何。现在感觉一是指数位置比较高,二是股指期货是以300指数为标的的。不知道会对收益的影响会怎么样。希望听听楼主的看法。
  =====
  请问如何判断出“指数位置比较高”?这个观点的依据是什么?谢谢。
  :)


作者:ao4 日期:2008…03…10 01:18
  作者:3882ap 回复日期:2008…3…9 21:36:21    
    跟你交流交流:
    我觉得平安进去的有点早了,根据55小时(平安的72小时)线战法,
    我觉得有两点很重要:
    1。均线走平
    2。均线开始翘头
    我个人这段时间的学习心得是:这两点非常重要,并且不能颠倒!
    首先在一个连续下跌的市场里,要想市场反转,必须先止跌,也就是将下跌的速度减为0,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成交量来磨,这个时候多空持平,反映在均线上就是走平;然后多方开始慢慢战胜空方,均线才开始翘头,继而均线上行,出现反转。
  =====
  牛!学习了:)


作者:ao4 日期:2008…03…10 15:20
  哪位朋友听了上周六鼎砥的讲座,方便的话麻烦传一份录音给我:)超级感谢:)
  renqifu@yeah
  
  或者上传到网络空间也可以。
  新浪爱问感觉不错:
  ishare。iask。sina/
  
  本来准备好马扎礼拜六乖乖听课的,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没想到礼拜六竟然是3月8日,结果晚上被妈妈和女朋友叫出去买单了:(
  就这样又旷了一次课咯~


作者:ao4 日期:2008…03…10 16:18
  作者:3882ap 回复日期:2008…3…9 21:59:11    
    再看平安的走势:
    图中的三个标识处,以当时的心境来看,好像都有出现反转的迹象,但是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