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矿工的儿子 >

第11章

矿工的儿子-第11章

小说: 矿工的儿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生无常谁能料   
  当尸体一具具被拖出矿坑的时候,在坑口守候多时的家属们才一一死心,准备开始办丧事。由于泡水太久,许多尸首都已经肿胀变形。而在爆炸点附近的尸体,则多半被炸得面目全非,有的断了头,有的少了手脚,还有脸被削掉一半的,非常凄惨。   
  后来的救援行动中,因为二次爆炸,又不幸丧生三位村民,总共有五十二具尸体等待处理。父亲与我,因为和这些罹难者都很熟,所以就义务协助他们的家属辨认与清理尸体。除了把破碎的血肉重新拼成完整的人形,还帮他们把黑漆漆的脸擦拭干净,让家属看清楚,避免不小心弄错人。   
  在进行这些工作的时候,我其实是既难过又害怕的。看到那些平常和我有说有笑、活生生的叔叔伯伯,一个个躺在矿坑口临时搭起来的停尸棚里,死状甚惨,再想到自己曾经和死亡那样接近地擦身而过,我的心中顿时对生命有了一层与以往截然不同的体会:“万贯家财三顿饭,千户房屋一张床。”   
  在处理矿坑爆炸的善后事宜中,还有另一段小插曲,我又一次和死亡擦身而过。当时我在矿坑协助家属辨认尸体,有一位老太太要回家。我推着台车带她经过基隆河时,一个不小心,车子差点翻了,眼见坐在车上的老太太就要摔到基隆河下。当时我赶忙跳上前拉住老太太,救到了老太太自己却无法停止地往桥下冲。就这样,我从十几公尺高的基隆河桥上摔了下去。桥下的河床边都是一块块大石头,一般人如果从桥上摔下,头一旦撞到石头恐怕都是凶多吉少。不过我摔到桥下后,幸运地头刚好就卡在两块石头中间。但是从高处摔下强大的撞击力仍让我整个人晕厥过去,我就这样在桥下的岸边昏迷了近两个钟头。直到我恢复意识,才自己跌跌撞撞满身是伤地爬到桥上回家。我想能够大难不死,或许是舍身救老太太这份善心,好心有好报吧。   
  经历过几次生命中的浩劫,幸运地死里逃生,我总试想能够活着就好好地活吧!人的性命就如朝露一般,不知道何时会消失无踪,把握住每一刻,努力实现自我,才是最重要的人生课题;否则如果就这样离开人世,似乎是太可惜了!   
  挣扎王永庆的球僮   
  无论球打到哪里我都可以捡回来,一颗小白球都不浪费   
  在七星矿坑发生这次台湾近五十年以来最大的矿灾以后,阿爸便不再坚持要到煤矿里采煤了,因为坑道都坍塌得差不多了,也留不下什么煤矿让矿工挖。所以我渐渐开始减少下坑的次数,改到台北的学校附近寻找打工的机会。   
  我自从考上台北商专以后,便一直寄住在教授的家里。本来,学校里的教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很少建立这样亲近的关系的,可是因为这位在学校担任人事主任的教授非常同情我的遭遇,也很了解我家里的经济困境,于是就建议我到他家的阁楼上住,不必付房租,只要有空时帮他做做家务事就行了。   
  之前为了挖矿,遇到没课或假日时还常常往家里跑,矿坑发生灾变后,教授见我回家的时间变少,一问之下,才知道矿坑的工作已经没办法为我家带来经济支援,于是好心的教授就开始替我留意打工的机会。   
  生命中的第二个奇遇   
  有一天,会统科主任许留芬教授告诉我,在台北东园街的砍顶,有一个高尔夫球场需要年轻的小伙子当球僮,我二话不说,很高兴地答应了这门差事。当年,这个名为“台北球场”,设址在现今青年公园的高尔夫球场,是军中将官最爱去的休闲场所;大自球场经理,小到捡球的球僮,多半是外省籍人士。所以,对于我这个台湾穷孩子而言,能够有机会进去当球僮,可说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更值得珍惜的是,在一个凑巧的机缘下,我成为了企业经营之神王永庆先生的球僮,而且一做就做了五年。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做人处事的原则和方法。   
  当时,我每天凌晨四点就起来,骑着一部破破烂烂的自行车到球场去替王永庆先生捡球。由于王永庆先生非常节俭,球僮即使弄掉一颗球也会被他骂;而且他老人家习惯在天还没亮、伸手不见五指的清晨打球,所以球场里球僮人数高达五六十个之多。但是,因为大家都没把握能够找到球,所以往往连一个敢背王永庆先生球袋的人都没有。   
  我仗恃着年纪轻、脸皮厚不怕被骂,还有眼睛不错的优点,战战兢兢地当起王永庆的球僮。为了找球,我还特地带着一支手电筒,只要远远看见手电筒的光线,大家就知道王永庆先生和夫人李宝珠在打球了,非常有意思。此外,深恐丢球的我,还发展出一套配合“瞎子打球”的独门技术,叫做“听声辨球”。每当我估计小手电筒的光线可能即将照不到球将要落下的位置,在王永庆先生挥杆时,我便闭起眼睛,静下心来,仔细倾听小白球往哪个方向飞,每一次都可以很顺利把球的位置找出来。   
  我还记得,我刚上工的第一天,第一颗球就跟掉了。可能是太紧张的缘故,换杆的时候还手忙脚乱地换错,真的很臭。多亏王永庆先生他老人家说了一句安慰我的话:“不要急,等一下把球找回来就好了。”我才慢慢恢复正常,乃至后来表现得越来越好。   
  球弟生涯换得人生成长经验   
  据说,王永庆先生是自台北球场开球以来最早打球的球友,而且他比公务员还要勤快,几乎是天天到这里来报到,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只有除夕和大年初一不打球。这份持之以恒的精神,令身为年轻人的我感到十分敬佩。   
  就这样,我替王永庆先生捡了五年的球。在这五年期间,我总共只掉过两颗球,算是非常完美的记录。而在台北球场里,除了王永庆先生,我还看到过何应钦、吴火狮、陈茂榜、林灯先生,还有现在经营金石堂书店、从前以制作YKK拉练闻名的周先生。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何应钦居然是拿着拐杖打球的,真是另类极了。   
  当时,台北球场的高尔夫球场是九个洞,王永庆先生从清晨四点开球,打到七点半,通常会绕两圈打完十八个洞才结束。在二十几年前,王永庆打十八洞的平均记录是九十杆,体力和技巧比起一般的年轻人,可是一点都不逊色。   
  虽然王永庆先生舍不得掉球,但他老人家对小费倒是挺大方的,常常会多付一倍给我。我想,一颗高尔夫球不过值20元,而他每次却宁愿多给我50元,也不愿多掉一颗球,对我非常慷慨。打到第七或第八个洞时,他就问我:小蔡,上课来得及吗?我说:王伯伯,七点半了。王永庆就会停下来,不再打球了。虽然一般人给的小费只有50元,王伯伯却给我100元,我去上课。能念完台北商专,我真是非常感谢他老人家的慈悲与照顾。   
  我在想,王永庆先生舍不得掉一颗球,他坚持的是一贯勤俭的理念,王永庆先生只是执著地实行着一种“不要浪费”的生活原则。在他的价值观里,与其把物质白白浪费掉,不如拿来做更有用的事。   
  当时,虽然王永庆先生很少和我交谈,但他从相处间知道了我的家庭环境非常贫苦;而我做事态度的认真,相信他老人家也察觉出来。我想,这就是他多给我小费的原因吧!只是我们都心照不宣。   
  只要活着就有机会   
  王永庆先生一直打高尔夫球打到1974年,我也一直替他背球袋,做他的专用球僮。后来,他认为打高尔夫球浪费时间,决定封杆,改成从事慢跑运动,我才终止与他之间的这一段善缘。曾经劝我不可以因为打工荒废学业,应该要好好努力念书的王永庆,被我昵称为王伯伯。从他以身作则的行为上,我学习到做人真的不可以浪费生命;只要活着,就随时要利用时间,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我和王伯伯这段因缘还有后话。后来,王伯伯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联络上我,找我到台塑的办公室去,要请我吃饭。我以为王伯伯要请我到台塑后面的餐厅吃饭,结果那一天中午,秘书拿着两个盒饭出来。我心里想怎么十几年没有见面,请我吃饭却是吃盒饭。王伯伯显得特别亲切,好像很欣慰我能够学业有成的样子。结果吃饭吃了三分之一,王伯伯笑着告诉我,今天是他中餐吃盒饭的52周年纪念日。不仅如此,王伯伯是一位至孝的企业家,一生几乎每晚必到屋顶摘他母亲爱吃的菜,陪王妈妈吃晚餐,是位福慧双修的企业家。我一听心里真的非常惭愧。吃完饭以后,王伯伯便开口问我要不要到他办公室里去工作,我想想便回答说,我觉得自己的工作经验很不足,最好还是在外面闯一闯,磨练一下比较好;对于王伯伯的盛情美意,我只好先心领了。而王伯伯在听完我的话后,很满意地点点头,并表示如果有需要他帮忙的地方可以来找他。最后临别前,他还送了我两句铭言:“做人就是要像这样刻苦勤俭”,“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不可以忘本。”这就是王永庆先生的精神。   
  王伯伯非常节俭,他的许多理念、精神和孝顺都影响着我。那一天我和他聊了三个小时,从办公室出来后,遇到王伯伯的小舅子,他看到我很高兴,要我到他的办公室坐一坐。他问我刚刚和王伯伯聊得如何,我说聊了三个小时,很开心;结果他说他今天被王伯伯骂了半个小时。我听了吃了一惊,为什么他会被王伯伯骂了半个小时呢?   
  结果他告诉我,昨天是王伯伯的生日,他从香港回来带了两条领带送给他,一条1200元,他骗王伯伯一条120元。王伯伯收到礼物过生日时很高兴,结果今天一早他就被叫进王伯伯办公室。王伯伯说南亚做的领带一条才40块,为什么他要从香港买一条120元的领带送他,真是太浪费了!就这样骂他骂了半个小时。王伯伯的小舅子还说,还好跟王伯伯说120元,如果告诉他这一条领带要1200元,那恐怕要骂三个小时都骂不完!   
  这就是王伯伯,他真的非常节俭,非常努力。或许别人会认为,王伯伯要我到台塑工作这么好的机会,我怎么不好好把握呢。但我觉得,王伯伯所给予我最珍贵的东西,并不是大企业中很高的职位,或者是给我什么商业利益,而是他让我学习到一个成功者的风范。王永庆先生的精神,我相信,如果我能向他看齐,那么就算我无法成为像他这么了不起的企业家,但虽不中却亦不远矣。至少有朝一日,我也应该会是一个成功的人才对。   
  挣扎1965包生力面   
  为了筹弟弟的学费,五年的商专生涯,我就以生力面充饥。   
  我在台北商专的日子,因为后来回友蚋老家挖煤矿的时间较少,也比较赚不到什么钱,所以我就拼命打工赚学费,贴补家用。   
  那时,因为已经渐渐脱离乡下的生活形态,不能再靠抓山产、捕鱼或砍柴等方式维生,于是,我开始寻找大城市里的生存之道。   
  首先是住的问题,既然教授愿意免费让我住在他家的小阁楼里,我就不愁没有容身之处了。为了报答教授的收留之恩,我每天一定都很努力地帮他把家里整理得干干净净的,洗衣、拖地、煮饭样样都来;偶尔我也会帮忙批改一些学生作业,尽量不给教授带来麻烦。   
  每天早上三四点,我起床盥洗后,就去台北球场当球僮,在陪伴王永庆先生打完高尔夫后,才到学校去上课。晚间,我还另外接了一个工作,那是在某高职夜补校的附设印刷厂里当兼职临时工,工作时间从傍晚五点工作一直到十点半,一个月的收入大约两百元左右。   
  通常,在我忙完以后,回到教授位于东园街的小阁楼里,都已经接近深夜十一点了。但我还不能休息,十一点到十二点间,我要替教授整理房子,一直到十二点过后才是完全属于我的时间。   
  “颜渊”、“颜回”的由来   
  我进入台北商专就读的时候,因为在家里都得工作,所以只能利用下课十分钟的时间看书写功课。又因为实在很穷,中午同学都在吃便当,我不是看书,就是睡午觉,大部分时间都喝水裹腹。因为环境艰苦,我自然显得比一般同学早熟。大家看我这么节俭、用功,个性又相当沉稳,有时候有些纠纷就叫我排解,久了我被班上同学取了“颜渊”、“颜回”的绰号。   
  不要看我每天下课都在看书,好像非常用功,其实我在班上的功课并没有总是拿第一。因为我只有下课时间能够念书,其他时间都在工作,所以我的成绩虽然不错,不过倒也没有非常顶尖。有一次班上一些女生起哄,说颜渊每天都那么用功,一天到晚看书都不合群,哪一天她们一定要带我去看电影。有一次考试过后,班上十一个女孩子真的把我架到东南亚戏院看电影,片子是当时最流行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我一个人坐在中间,左边六个女生,右边五个。不过电影开演三分钟不到,我就开始低头梦周公去了。因为平常工作、上课实在太累了,在电影院里灯一黑,我自然就想睡觉了。结果整部电影我根本没看到,倒是睡了一场好觉。散场后,那些女同学抱怨,下次再也不会请“颜渊”看电影了,因为我整场都在睡觉,真是浪费钱!现在回想起来实在相当有趣。   
  利用半夜温习功课   
  或许读者们会心生疑问:那,学校的功课怎么办呢?   
  没错,半夜十二点,大家或许已经沉醉在甜美的梦乡之中了,不过,此时我才刚刚要开始念书呢!写作业、交报告、准备考试等等与课业相关的工作,都只能在这段时间进行。虽说专科生不是每天都排着满满的课,我可以稍微利用一下白天的时光;而假使我不小心忘了时间,三点半一到,我就又得开始忙碌的一天,连睡觉都来不及。   
  有时想想,自己当年还真像是超人一个,在这种如链条般环环紧扣的忙碌生活下,居然还能担任班上的班代表,每天早上都准时出席,未曾迟到,真是太神奇了。   
  在我商专二年级那一年,大弟也顺利考上了台北的成功中学。我在高兴之余,安排他一起住进台北的主任家里。只是我连自己的学费都是申请助学贷款分期缴纳才付得出来的,大弟的学费该怎么办呢?   
  幸好,我后来替他找到一份家教的工读机会,总算解决了一点问题。只是从小习惯天塌下来有哥哥挡着的大弟,在台北生活得并不习惯;再加上大弟比较没有金钱的概念,所以常听他有事没事就喊穷,叫身上没钱。我体谅他念得是升学主义挂帅的普通高中,心想他的课业压力确实比我要来得大,因此我常常在自己口袋已经相当拮据时,还东拼西凑出一点钱来,希望供他过得宽裕一些。   
  用生力面换得文凭   
  傻里傻气的大弟,一开始还会好奇地问我:“哥,你怎么会有钱?”后来,因为我骗他钱是我跟别人借的,日后再还就可以了,他也就糊糊涂涂地拿成习惯了。   
  只是,我这样宠大弟,却苦了我自己。那时候,我走过自助餐店时,常常只有猛吞口水的份儿,真的饿到受不了头脑发昏时,我就会走到学校的饮水机旁去喝水,一直喝一直喝,用水把自己灌饱,就不会想吃东西了。   
  天可怜见,我当年最常拿来裹腹疗饥的食物,除了免费的开水,就是一包不到五块钱的生力面。口袋里没钱时,一块生力面饼,我可以剥成两半当成早餐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