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学不知道 >

第10章

大学不知道-第10章

小说: 大学不知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写一篇案例分析或者行业分析的小论文? 
        
第32节:一种实用化的“求职预览”工具(2)         
  第二个步骤是通过半公开信息调查一个行业。这个步骤实施的成功与否,依赖于你在第一步骤所做出的准备是否充分。什么叫做半公开信息的调查?半公开信息的调查就是找业内人士讨教,讨教有关这个行业困惑你的一切! 
  
  怎么找到业内人士?你可以在专业网站的社区上与他们闲聊,去见一下业内网友,或者通过E…mail和电话与他们交谈;你可以在网络、书籍和期刊上找到大量业内人士的信息,给他们寄信,把你策划的广告或小论文交给他们过目;你可以去现实世界的广告人社区,比如广告书店、广告杂志社、广告会议和广告论坛;你还可以就近找一所大学,想办法结识广告系的学生和教授。你肯定可以找到一个活蹦乱跳的广告人,并获得和他交流的机会。 
  
  如果你无法获得跟业内人士交流的机会,那只有三种可能:   
  第一,你根本就不在乎自己的梦想,并从未努力过。   
  第二,你太过内向。果真如此,难道你想在令自己厌恶的专业中苟且一辈子?   
  第三,你根本就不具备广告方面的才能,趁早放弃为好。   
  第三种情况我要特别说明,因为在第一个步骤你已经做好了足够的专业储备。要认识一个业内人士,你要么靠极强的亲和力,要么靠你的专业才能。如果别人觉得你无可救药,他很可能不想和你打交道。如果你的专业才能足够好的话,他们或许觉得跟你有共同语言,也许会乐意帮你一把。 
  
  如果你确实只有兴趣,却没有可以证明的才能,那就把做广告当作一种业余爱好吧!也许将来你能行,但是至少现在它养不活你。   
  如何跟业内人士交谈?千万不要问他们诸如都有什么好的广告公司,广告界有哪些名人这一类通过“百度”很容易就能找出来的傻问题。要问书本和网络上没有,或者不太好找的问题。假如你不是那么无知并且乏味,他们都会乐于帮助你。 
  
  再来看第三个步骤的实施。在第二个步骤中,也许有人会看上你,给你提供实习的机会。那样自然很好,但这并不是说你一定要等待别人给你机会。你可以自己找一家公司实习,哪怕只是打杂,观察一下广告公司的运作流程;你还可以参与各种广告大赛磨练自己,参与广告网站、论坛的培训活动和业务交流。如果你努力了,但没有争取到机会,那不妨自己创造机会。为什么不雇佣自己?你可以免费接一些做小广告的活,如为校园周边的餐馆做校园海报;你也可以尝试成立一个广告协会;你还可以自己做一个广告网页、广告Blog,用来发布自己的作品。这样你就亲身体验了这个行当。衣服适不适合只有穿上才能知道,做到这一步,你已经“试穿”过了未来想做的工作。 
  
  所有这三个步骤完成之后,你或者放弃了虚妄的幻想,或者开始上路,成为一个准专业人士。   
  还在困惑什么呢?我们大多数人是不是花在痛苦上的时间太多,而为梦想准备太少了呢?         
第33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乙肝病毒”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乙肝病毒”   
  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在成长中付出一些额外的代价,只因为长得太丑,长得太矮,或长得太胖;身患残疾,有特殊疾病;家境贫寒,幼年丧亲,父母离异;脑子太笨,性格过于内向,学历太低或者学历太高……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乙肝病毒”! 
  
  有位读商科的同学告诉我,她升学读研的目的是为了逃避就业。她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害怕遭到就业歧视,这几乎成了这个青春女孩令人心碎的致命伤。   
  所以,尽管她了解在商科的职业发展中实际工作经验的重要性,还是不顾一切地升学读研,这是一种典型应对人生困境的消极思路。尽管我很能理解她的苦处,却不能鼓励她以这种逃避的方式面对,这只会使她的人生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实际上,用人单位各种各样愚蠢的就业歧视恰恰应该被我们“歧视”,我们也要大力呼吁和推动有关公平就业的政策和立法。但从个人的现实角度来谈,我们首先要强调的是“站着说话不肝疼”的就业“先进观念”。什么样的是“先进观念”?先进观念就是社会预见性。从某种程度上说,“先进观念”就是指当恶劣的制度和环境即将消亡之前,你不沦为它的典型受害者,而是“绕过”它来追求自己的成功,并且最终以你的成功来作为对这种愚蠢东西的嘲弄。当你取得了地位,有了足够的影响力,就更容易为促进它的消亡而呼吁和斗争。当然,这都是后话。 
  
  在这位同学的人生选择之中,她应该“绕过”这种社会的整体性之“恶”(普遍的职业歧视),去直接追求她所独特的幸福成功之路。当有一天她的这种“独特”被视之平常,那就真正体现了社会的宽容、和谐和进步。但是,每个人的个体命运都等待不起历史,我们要拼命地奔跑才能避免沦为时代进程的落伍者。 
  
  有些企业歧视乙肝病毒携带者,那就去找那些不存在这种歧视的企业。总有那么一些不太“傻”的企业知道雇佣员工的真正意义所在。总会有那么一些组织、圈子(比如“肝胆相照”论坛),会提供给你帮助。通过这些你可以调查到哪些是不存在这种歧视的雇主。 
  
  另一方面是心理因素。就像不顾一切要升本的大专生往往存在学历上的自我歧视,就像那些拼命要考进名校研究生院的学生,往往存在着对自身普通院校背景的厌恶,这些都是对一些外在价值观的无意识内化,都是一种心理问题。所以,乙肝病毒携带者假使要特别强调自身的特殊性,常常会表现得过度敏感和特别自卑,这些心理问题常常会加重就业障碍。比如被一家企业以某种理由拒聘,这对任何人,包括哈佛MBA都是寻常之事,但乙肝病毒携带者可能会认为这是用人单位的托词。就我的从业经验,并不是所有的单位都有严格的体检制度,实际上有些单位根本就不像你自己那样关心你的健康。你没有必要特别强调你是个“携带者”,或者这样暗示自己。 
  
  每个人只要一份工作就够了!如果这是你的命运,学会接受它,而不是为此厌恶自己,也不要用别人的评价标准鄙视自己。每个人都要或多或少地在成长中付出一些额外的代价,只因为长得太丑,长得太矮,或长得太胖;身患残疾,有特殊疾病;家境贫寒,幼年丧亲,父母离异;脑子太笨,性格过于内向,学历太低或者学历太高……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乙肝病毒”! 
  
  我们要找到一双适合自己的鞋子,这对每个人来说都很不容易。如果你需要特殊尺码,就不妨调整心态,多逛几家鞋店,切不要削足适履。         
第34节:我该如何改变自卑?         
  第六编 学校不教的人生问题   
  我该如何改变自卑?   
  找一些伟大人物的传记看看,他们的惨败经历一定有助于你提高信心。最可怕的失败是什么都不做,终日生活在恐惧失败的阴影里。当你有了一点成绩时,不妨拼命地肯定自己。自信是对微小成功体验的大量复制,成功多了,成就大了,自信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Robin,您好!   
  我是一位刚满20岁的女生,今年即将毕业于西北一所重点大学。刚进入大学时,我就读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由于对该专业不感兴趣,在大三时转入药物制剂专业。但仅读一年就发现自己过于浮躁,还是不适合呆在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于是在考研时选择了南方某著名大学的营销学专业,并顺利考取。 
  
  回顾大学四年,时间在我不断地转专业中浪费掉了。我不是漂亮的女孩,没有那种成熟女孩的气质,不懂如何跳交际舞,畏首畏尾,毫无主见,几乎没有组织过任何社会活动,没有任何工作经验,也没有做出过什么成绩,甚至没谈过恋爱。与那些成功的女生相比,我是一个蹩脚的配角。然而,我十分喜欢那种与人打交道的行业,羡慕那些成功人士,想挑战并改变自己。毕业后的暑假,我辗转找到了一份某银行实习生的职位。这所南方大学的营销学研究生只有两年,我深知时间之短却不知该从何处下手改变自己,甚至对暑期的实习都心存畏惧。 
  
  我对自己懊恼不已!只好向您“求救”,希望您能够不吝赐教。感谢您在百忙中阅读我的信件,真诚地期待您的回复!   
  豆蔻   
  20岁的学生,处在人生最好的年纪。   
  你有着颇为坎坷的求学经历,短短几年经历三次转专业的状况。但是你也足够幸运,不是吗?你一直在重点大学和名牌高校读书,这是你的幸运;你能够转换三次专业,渐渐地靠近比较适合自己意愿的选择,也是一种幸运——是不幸中的幸运。毕竟还有那么多非名校的学生,还有那么多想转专业而不得其法的学生,你并非没有得到命运的眷顾。 
  
  然而你的忧虑又是如此的真实。因为找不到自己在未来世界中的位置,即使是在周围现实的小圈子里,你可能也觉得自己是个无足轻重的配角,这种感觉一定很难受。   
  我自己也有过这样难受的经历,所不同的是我并不在乎谁曾叱咤风云,谁又甘当绿叶。我只是觉得自己这样过得难受,大学里曾有过一段时间我很自闭。那时候,即使是去图书馆还书这样的事情,我都懒得跟管理员说话。我觉得自己特别不善言谈,也不喜欢参加活动。 
  
  但是,今天在某种程度上我要靠说话来工作,我变得会交流了,这一切都是慢慢地发生的。   
  我觉得有一些事情对我很有影响,比如我在大学里建立了与同学间的深厚友谊。你愿意和有些人打交道,因为他们可爱有趣,那就不妨从跟这类人多接触入手。跟活泼可爱的人打交道,慢慢地他们会影响你的性格。世界上总有人善良热心,总有人令人生厌。作为一个学生,你并非要讨好所有的人,如果你一开始就刻意强调自我挑战,去跟无趣的势利眼攀近乎,只会受到伤害,从而对人际交往更加恐惧。对美好事情的热爱,激励我们勇于接受生活的一切,不拒风雨。对生活失望和怨恨的情绪不能支撑一颗健全快乐的心灵。当有重要的、有价值的人生信念作支撑时,在不利的情况下,你才能容易宽容这人生的缺憾。人不能靠读几个励志故事来撑着走完一生,自我激励只是在有限度的范围内起作用,你需要学会建立身边亲近的情感支持系统。环境对一个年轻人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一开始你可能要用力为自己寻求一个积极的氛围,而一旦进入这一系统,他们会推着你往前走,形成良性互动。这比你总是靠自己苦苦支撑要容易得多。学着跟周围开朗的人建立亲密的关系,你就能开朗许多。 
  
  第二点支撑我的是一种爱好——我当时是所谓的“文艺青年”。我喜欢读小说,有时也写写。我不是说你应该也有同样的爱好,而是说你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爱好。我特别不能理解的是那些口口声声说自己喜欢某样东西,却从没怎么认真尝试过的人。爱好是用来做的,不是用来想象的,更不是用来攻读学位的。说自己喜欢心理学,却连普通心理学教材都读不下去;说自己喜欢摄影,却拿不出拍摄的得意之作;说自己从初二开始就打算做生意,到25岁了还没想好怎么开始第一个项目……这样的人太多了。你喜欢一件事情可以很单纯,并不特别需要靠这个扬名,这给了你“我是独特的,我有所长”的感觉。重要的是成为唯一,而不是争得第一,这是自信的根本基础。不需要追着赶着轧过别人,也不需要长得更漂亮、擅长交际舞、处事八面玲珑。你只要成为不可比拟的独特的你就足够了,没必要用太多别人的尺度衡量自己,那只会使你更加心力交瘁。我知道文学爱好给了我超越性的追求,为我隔开了一些俗事。在这方面,我在周围人中是有专长的。即使旁边有更好的写作者,我想我们的热爱和体会也是不同的,风格也无法比照。 
  
  第三点改变我的是旅行。旅行也可能会对你有帮助。在中国的城市和乡村,产业化开发的风景正在变得越来越趋同。根本的是深入到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体会普通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态。看看别处的人是怎么生活的,对我们反观自身定会大有裨益。我们太习惯于在小圈子里斤斤计较了,那让我们变得人格渺小,牵挂琐屑,惶恐不安。在中国的名牌大学里,在500强等顶尖的机构里,在最具活力的大都市,很多当代有志青年在相互折磨于微不足道的事情。很多人妄图改变这个世界,但是他们忘了学会认清和尊重这个世界。人们很容易因为身边的一时一事而轻易断言这个世界,我们的态度本来应该更谦逊、更开放,这种宽广胸襟对人建立自己的幸福感格外重要。 
  
  第四点改变我的就是与这个社会的直接接触,我采用的主要方式就是工作实习。你找到了实习的机会,这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强。你为什么担心自己做不好呢?谁会取笑你?搞砸了你会失去什么?认识社会绝对不是教出来的。你读研究生出来如果没有经历过市场营销专业的项目实战,将毫无竞争力可言。我们要在碰壁中学习,要在嘲笑中成长,要学会跟不喜欢的人打交道,这都是最后走向社会的一部分。没有人能告诉你社会是怎么样的,用人单位青睐何种人才,人们给你的有意无意的点拨,或许对你有助益。但这些对毫无切身体验的人而言,纯粹是浪费口舌。找一些伟大人物的传记看看,他们的惨败经历一定有助于你提高信心。最可怕的失败是什么都不做,终日生活在恐惧失败的阴影里。当你有了一点成绩时,不妨拼命地肯定自己。自信是对微小成功体验的大量复制,成功多了,成就大了,自信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作为一个现代人,一个现代女性,精心打扮自己,跳跳交际舞,谈谈恋爱,至少不别扭地为人处事,都是必要的。我认为这些能力比硕士学历更加重要。这些都是现代人的基本素养,即所谓人的综合素质。 
  
  解除你的困惑,要从一点点的心态转变开始,你的根本问题不在于专业选择或学历。当自信照亮你的世界时,你就会更加美丽、开朗;而那种自我否弃的态度会使你患上失明症,会使你对任何已有或将取得的美好生活视而不见。学校教育宣称它能引你进入知识圣殿,却蒙蔽了你看待世间的双眼;而我的这些个人经验分享,或许会对你换种眼光看世界有所帮助。 
        
第35节:相爱即是相守         
  相爱即是相守   
  ——大四毕业面对感情和就业, 如何抉择?   
  你俩必须要在一起,如果始终没有朝夕相处,或者找什么华丽的借口“相见不如怀念”,那就不算是真挚的感情,只是两个人在幻觉中相互安慰罢了。   
  Robin:   
  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在就业与爱情关系平衡上产生了困惑,想向老师咨询一下,能否给予我一些指导和建议?   
  我和男友分别在相距200公里的两个城市求学,我们的感情已有四年之久。男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