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学不知道 >

第4章

大学不知道-第4章

小说: 大学不知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家欧洲公司的高级经理打电话来。他说自己既没有学历又没有北京户口,该公司是否能接纳。对方的回答是:“No problem。”   
  他没想到一家世界顶级公司竟然可以在没有见面的情况下,通过电话交谈就给了他offer。他可是既没有学历又没有户口,经验也只是通过几次做外包的兼职获得的。那一刻,他知道退学的时机成熟了。 
  
  经过一段颇为曲折的过程,他最终几乎以被开除的身份回到家乡。愁眉苦脸的父母来学校接他,学校又派人一直监送他回到家里。他听到了邻里的冷言冷语,看到了父母的失望叹息。 
  
  父母对他说,既然你不喜欢学校,这样回来啥也不能干,我们就养你一段时间吧,只要这样你能开心点。   
  那时候,他已经错过了那家外企的入职机会。一家在国内的创业企业,从北京给他开出了月薪7000元的offer。   
  父母觉得他是在开玩笑,一个外地的退学生,学的是跟计算机不搭界的纯军事类专业,企业凭什么要你?而且开价也太过离谱,现在大学生、硕士生都不好找工作,凭什么你一去就要给你7000元?这孩子愁傻了? 
  
  他的父母还是同意他到北京去,也许散散心对这孩子有好处吧。公司准备了专车来火车站接他,老板晚上请他到装修豪华的饭店吃了海鲜。他暂时没有地方住,就先买了些被褥,铺在办公室的桌子上睡觉。 
  
  一切对他来讲,都像是在梦里。几年前,当他来北京,路过现今睡在里面的这座楼时,他曾有过朦朦胧胧的憧憬:我将来要是能在这么气派的写字楼里办公该有多好啊!仅仅几年之后,他真的就活在了这个往日的梦里。 
  
  他夜里躺在桌子上,掏出随身的手机,开始给每一个认识的人打电话,告诉他们自己今天的美好生活。坐了轿车,吃了海鲜,躺在自己梦想的楼里,有一份起薪7000元的工作…… 
  
  那一夜,他觉得自己胜利逃亡了。他一宿无眠,整整流了一个晚上的眼泪。   
  第一个月发工资,他拿到了九千多块钱。他在提款机前反复查询账户,不断地确认才放心。他租了宽敞的房子,又把父母接来北京游玩,为他们花钱,带他们去他上班的公司参观。父母虽然无法理解,但总算清楚他并没得病,他说的都是真的。 
  
  他的工作状态常常是这样的:他把一个项目分成不同的模块,有时会把其中一部分外包给在技术论坛上认识的一个有专长的埃及人,完成后再把款打过去。在开发一段程序遇到困境时,他又想起了在此方向有经验的法国专家,发E…mail过去请教,法国人不但慷慨地将自己的经验告诉他,还为他开放了一段自己写过的代码。在IT行业的技术应用前沿,他就是这么切身地感受着在全球化进程下这个扁平世界的全新工作方式。 
  
  同样是通过网络,他跟一位素未谋面的上海网友合作,共同参加了某手机品牌举办的游戏软件设计大赛,赢得了一等奖。他在颁奖台前才第一次与自己的合作伙伴见面。伴随着大奖而来的是该公司给他开出的月薪3000美金的offer。 
  
  目前,他已经在北京工作了三年多,完成了从程序员到项目经理,再到创业企业CTO的角色转变。钱不再是问题,他已经成为新企业的合伙人之一。现在,令他激动的是更好的创意,是用技术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一切可能。 
  
  他从军校退学的经历并不值得宣扬,甚至可以说是危险动作。他没有上过IT培训课程,完全依托于互联网和图书资料自学的过程,则是一次惊人的自我救赎。这神奇地改变了他的命运,并把他推向了全球化环境下时代风云的前端。 
  
  如今他每月可以赚到数万块钱,并且拿到了一家创业公司的原始股,但他最难忘的,还是当初那个泪流满面的晚上。         
第12节:退学生大战新东方(1)         
  退学生大战新东方   
  从走到北京新东方的前台说“我要应聘成为新东方老师”,到正式得到新东方的录用,他总共花了五个月时间,前后被安排了11次试讲。   
  合上书,从北京大学的一间自修室里走出来,他揉揉眼,伸伸腰,吁一口气,抬头望蓝天。在北大的档案中,你不可能找到他的名字,但他的确学习、生活在这儿,他的呼吸融进博雅塔下、未名湖畔的空气里,他的身影漂移在燕园内。图书馆、教学楼、百年讲堂,北大校园处处都有像他这样的游击队员的身影。他是无数游学于北大、清华的学子之一,与另一些各怀梦想而来的年轻人共同租住在附近随时面临拆除的平房里。 
  
  这是退学来北京后的一天,他有点闲空,漫无目的地溜达着,穿过四环,走进中关村电子城熙来攘往的人群中。沿着中关村广场一直往西走,来到三层高的半空平台上,往右看是“北京新东方学校报名大厅”赫然几个绿色大字。 
  
  他走进去,试探性地问哪里可以找到徐小平老师,工作人员告诉他上九层的总公司去问问。平时不上班的徐老师,那天被他逮个正着。   
  在新东方的会客室里,徐老师和我第一次见到了这个帅帅的、神情中略带青涩的男生,我们且叫他David。他高考复读了一次,先后于西部的两所外语学院退学,带着闯世界的梦想来到北京。 
  
  当时的具体谈话我已印象模糊,只是记得David秀了两句英语,徐老师便极力建议他应聘做新东方老师,“小伙子这么帅,一定能迷倒一大片女学生!”他听着懵懂——这在他的计划之外,他带来的问题原本是:“我想要创业或进入外企,但是只懂外语的我到底该怎么开始?” 
  
  半年之后,David再次联系了我,问我要新东方一个教学部门主管的电话,我才知道他真在应聘新东方的教师职位了。   
  在应聘新东方之前,他一边在北大附近游学,听各种文化讲座,一边靠朋友的关系找一些英语兼职的工作养活自己,例如笔译外文资料或做英语家教。在与英语相关的这个行当,他不断被有关新东方的各种信息骚扰。随着被新东方文化一轮又一轮地洗脑,他渐渐觉得做新东方教师也未尝不是一件讲起来能让自己有几分得意的事,遂决心开始行动。 
  
  之前,他应聘过各种知名不知名的培训机构,积累了相当多的求职与教学经验。他应聘过一家原新东方人创立的公司,经过几轮面试,他觉得那些过了专业八级的硕士生讲课能力也不过如此,从而信心大增。公司的副总比较欣赏他,多次单独找他谈话。第三次他才告诉人家:我没有学历,是大学退学生。那位副总的热烈表情倏忽转为尴尬,那位曾不被看好的专八硕士得到了录取,而他只能去等那个永远也不会到来的“再答复”。 
        
第13节:退学生大战新东方(2)         
  之前的一切不过是演练,他开始用心地应聘新东方,对其他机构就没有再去做特别争取。从这里开始,他的人生故事将掀开激动人心,同时也是摧残人心的一页。   
  从走到北京新东方的前台说“我要应聘成为新东方老师”,到正式得到新东方的录用,他总共花了五个月时间,前后被安排了11次试讲。   
  不是每个新东方老师都要经历这样严苛的筛选,有些年轻老师也许是在某些场合,比如英语竞赛中被发现,直接就得到了新东方的邀约;有些年长些的教师在进入新东方之前就有着令人咂舌的从业背景,也许还是被各部门的主管处心积虑地挖来的;有些新东方教师是其他新东方老师的朋友、家人,得到内部引荐。虽需通过正规的试讲和学生评判,但他们往往不需要像他那样只身一人面临着“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求职境遇。 
  
  他走到了新东方前台,说要应聘成为新概念教师。一个部门主管走出来,跟他简单地聊了聊,又叫过来另一个老师一起坐下来听他试讲。他有相当充分的准备,但面对两位资深教师毒辣的审视目光还是有点慌,讲课风格(如果说有风格的话)有极明显的模仿痕迹。他大声的激情演讲是在模仿疯狂英语的李阳,谈笑和发音有点类似王强。听了一段之后,那位主管冷淡地说:“你对新概念课程还不熟,不如去应聘更需要新老师的PETS部门,请再好好准备一下。” 
  
  他对PETS考试不熟悉,迅速找来所有可能得到的资料,其中包括新东方老师的教学视频,把自己关在家里反复琢磨、练习。他大声地讲,再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声音反复听。他在知识点中穿插进英语文化的内容,设定好调剂课堂气氛的笑料,终于准备出了一节自认为完美的课程。他又打电话预约,开始了第二次试讲历程。 
  
  这一次有五位老师(其中的两三位老师后来成了他的私人朋友,有一位在之后的应聘过程中给了他特别的帮助),他们在会议室里排开阵势试听。他觉得自己不会在学生面前紧张,但是面对五个讲过无数遍类似课程的老师,他有些脸红。总算按照设定的步骤运转完讲课的程序,几位老师给了他鼓励和点评,但部门主管的意见是:“我看你还不行,也许学生会认可你。现在有正在课间的班级,你马上站台上去讲半个小时试试。” 
  
  学生面前的试讲结果出来了,满分5分的打分制中,他得到了4。25分。他很担心,去问及格的标准,听说只有4。3分以上才是被接受的成绩。   
  他梦游般钻回简陋的窝里,舔舔伤口,抹抹眼泪,决心再战。他重新整理了思路,结合几位老师给出的意见,以及学生对他讲课的现场反应,他明白自己讲得不够清晰、不够浅白,也不够娱乐。他领悟到作为一个新东方老师,最大特点不在于其英语水平高,而在于中文的强大表达力和在课堂现场的强大感染力。他面临的普遍状态是:这些饱受中国传统学校僵化英语教学模式摧残的学生,并非都有相当的基础和强大的好奇心,并非都自愿深入探求英语内部的微妙之处。首先得点燃他们的英语学习热情,之后一切才有可能。 
  
  他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向魅力化方向发展——牵住学生容易发散的注意力首先得陶醉自己。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完全过着一种自我封闭、不食人间烟火的生活。   
  之后,他再次强撑着自信出现在主管面前,“虽然我讲砸了几次,但是百炼成精,这次我肯定能行,一定要成为新东方老师!”   
  又经过给不同老师试讲和给学生试讲的过程,他先后给完全临时由新东方学员组成的免费班讲过四节课,得到了惊人的高分。当他带着这个分数来找那位主管,主管狐疑地看着他,觉得这不是真的,是不是他雇了一群亲戚来给自己打分?在难以定夺的情况下,这位主管把他推荐给大部门的主任,这时又出现了另外一段插曲。 
  
  他在应聘新东方的简历上写明是本科毕业,到这时他才向主任坦言自己是退学生,并没拿到学历。主任听了有些不悦,他预感到当年在另一家机构应聘落败的情景仿佛要再现,悲剧即将重演! 
        
第14节:退学生大战新东方(3)         
  这时候,我才算稍微介入了一下他的求职,帮他分析了一下状况:新东方一直对外宣称广纳贤良之士,“英雄不问出处”;但这件事的症结并不是学历问题,而是诚信问题。新东方号称不看重应聘者的出身,你可以不写自己的学历。更大胆点,如果你确认招聘官和你自己心脏都很好,不怕吓,可以大大地写上“我是退学生”,然后更自信地告诉他们为什么你胜任。但是绝不可撒谎,将明明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挂在自己的简历上,暴露你无法成为优秀专业教师的双重缺陷:缺乏诚实和自信。由于这种印象一时难以消除,他不适宜马上回去辩解。我建议他隔一段时间,等这个部门主任的愤怒和震惊略有平复再写信给他。 
  
  这段时间,他经历了这样跌宕的人生,需要冷静下来想想,回味一下其中的甘苦,做一些总结。同时要反思错误,不要据此轻易做出“退学生就是没出路”的结论。然后写信告诉这个部门主任你对自己的认识,给他多少写一点你自己的人生故事。你的教学能力已经被学员用高评分认可,无须多说;但是还可以讲一下你和新东方之间所发生的故事,对如何做新东方老师的认识和对此工作的热情。专业之外,要把自己的为人理念和思想感情推销给他——理解人,与人为善,给犯过错误的年轻人一次机会,我相信这位主任是愿意做的。 
  
  David参考了我的意见,写了邮件过去,没有回音。后来他打电话给这位主任,主动谈了自己的看法,主任说看过他的邮件,答应改天再与他面谈。   
  后来,当David觉得有些灰心,正在收拾东西,打算晚上回南方老家休整的时候,他接到了新东方的电话,又见到了那位主任,又做了新一轮试讲,终于被新东方录用。   

  在新东方,开始的日子也是很艰难的。作为新老师,他第一个月只被安排了两次课,挣了不到一千块钱,不得不继续以其他兼职贴补日常开销。一直到不久后的寒假,他终于打了个翻身仗,以自己格外的努力用心,连续两轮获得学员评出的高分,挣来了更满的课时表。在新东方工作了大半年,他越来越享受自己的工作,最近他又得到一次近乎满分的学员评价。 
  
  我问他收入怎么样,他说具体的数字不便透漏,高于五千,不足一万,即将到来的暑假收入增幅会更大。他在大学的同学刚好这个夏天毕业,他通过有联系的几个人略有了解,打听到的收入都很难与自己相比。 
  
  他还说:“最重要的是我很享受现在的一切。做新东方老师是我在北京能够找到的最好工作之一,收入高又有一定的闲暇,还可以做一些其他有意义的事情,丰富自己的生活,也让自己更有社会价值感。以前我想过去500强外企,完全是模糊的概念,现在我的收入不差,又没有那么忙碌。最重要的是,我很享受在新东方课堂上的感觉。你可以充分地表现自己,学生们对你那么崇敬,你还能传播有价值的思想给他们,这对我来说是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我笑问:“你的成就动机是不是源于表现自我,吸引别人的注目?”他坦陈这有点像人们所说的虚荣心强,但他从小就是这样。   
  我很好奇为什么有些人没获得足够优质的教育资源便会消沉,而David却没有那种常见的深入骨髓的自卑感(尽管他也曾谎称自己是本科毕业,但他至少没在好的工作机会面前怯步)。David坦言,他从小就不是一个好学生,并不特别看重分数,成绩上也就不太稳定,为了跳远、拳击、篮球等各种爱好,可以随便荒废学业。为了学好英语,他又可以废寝忘食,同样再荒废一遍其他学科。他有自己在成绩之外其他方面的自信支撑,牢不可破。 
        
第15节:新版浙商闯天涯(1)         
  新版浙商闯天涯   
  这几年无论生意如何,我从来没有失去过信心和停止过学习,生意不济的时候也就是我不断进修和自省的时候。做生意极大丰富了我的人生体验,这是最珍贵的,哪还有心思去遗憾自己的学历。 
  
  高三的时候,他选择了入伍。从部队转业回来,为积累社会经验和原始创业资金,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