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从亿万到零 >

第24章

从亿万到零-第24章

小说: 从亿万到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空,饰以米色和淡棕色色调。五楼是中国工艺品和快乐儿童街,儿童街有“欢乐天地”开设的游戏中心,儿童花一元钱,就可玩一局。六楼是生活情趣街。七楼是国际综合家电和世界食品街。八楼是世界饮食街。九楼是世界风味小吃街,可容纳2000人同时用餐,沿墙一溜全是世界各地的风味小吃,其中以东南亚的最多。十楼是健康娱乐街。

  商厦除合资公司自用外,其余全部出租。开业时,商铺和写字楼出租率已达90%。和田一夫估计,每天的客流量为30万人次,日营业额为500万元。

  上海第一八佰伴新世纪商厦于1995年12月20日开幕。

  上海第一八佰伴名誉董事长、八佰伴集团代表和田一夫,向报界发表了致词:“4年来,在中方合作伙伴上海第一百货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协助下,目前世界最大级别的综合商厦上海新世纪商厦终于在上海隆重开幕。上海新世纪商厦将成为21世纪中国时代的新象征。中国也将以这首屈一指的百货商场享誉世界。这对我们来说是无上的荣耀。”

  “我们将向中国消费者供高品质且价格公道的商品,并通过八佰伴集团网络向世界人民提供精美的中国商品,为中国零售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20日上午8时,来自日本的鬼太鼓座的男女队员,跑完马拉松全程,奔上新世纪商厦巨型拱门下的鬼太鼓座,擂鼓长达半小时。

  9时正,商厦打开大门,上万市民潮水般地涌入。

  第一天的客流量竟超过100万人次!

  由于12月20—29日是圣诞节开业酬宾,10天内每天客人数均在100万。这个数字,正好与最繁华的南京路的日客流量相等。

  国内有近百家报刊竞相对新世纪商厦开业作出报道。在此,笔者特地录下《南方周末》记者采写的文章:1995年12月20日,堪称亚洲第一的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的新世纪商厦正式对外营业,是日,逾百万的普通市民涌进了这座位于浦东的现代化商厦。

  但旺盛的人气给第一八佰伴带来的不尽是欢颜!上海市民贪小便宜爱凑热闹等劣根性在他们对现代物质文明的观光中暴露无遗。

  当天下午接近下班时分,记者前往采访。于6时30分好不容易被如鲫涌来的人流推推搡搡着挤进了大门。只见底层近1500平方米的营业大厅同样“交通梗阻”:厢式电梯前排起了里三层外三层的长队。电梯刚停,人们争先恐后地往里钻。超员的蜂鸣器响了。无论受日本式训练的服务小姐如何劝说“后进者”出来都无济于事,最后只能由保安人员强行将门口的人拉出,电梯门才合拢。自动扶梯前,人们的“热情”更为高涨,那情景犹如电影《南京大屠杀》中罹难的百姓逃进安全区,尽管保安人员不得不排成扇形人墙来分流人群,但不顾一切的顾客依然前顶后推。

  不雅的举止弥漫在这全是开架式销售的营业空间里。虽然开架钢琴上标有“高档商品,请勿动手,面斥不雅,多谢合作”,但多数顾客都以十分“娴熟”的“指法”在琴键上“挥弹”而过,有的父母甚至怂恿胆怯的孩童也来“表演”。在家具商场,顾客们在一阵摸摸拍拍之后,心安理得地在各式高档家具上坐将下来,悠然的样子颇有“主人翁”感。难怪有小姐调侃说:不少人把新世纪商厦当成游乐城“大世界”了。

  尽管商厦经营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上帝”们的行径表现出相当的理解和宽容,但其中还是有人说:如此野性的人流,对现代商厦是一种“灾难”——百万人流平均每人才消费5元!

  由上海商业大哥大第一百货和日本商业巨头八佰伴联手组建的新世纪商厦以上海商界史无前例的气派,在上海各大传媒进行地毯式广告的狂轰滥炸,此外还随《新民晚报》派送印制精美的画册广告,并每天推出一批打5—7折的“特价商品”。于是,它迎来了彻夜排队等候开门的顾客!

  12月23日是星期六,记者10时左右到新世纪商厦,但见人头攒动依旧,更多的顾客携妇将雏而来,其乐融融地观光玩耍,犹如刘佬佬进了大观园。记者想去六楼管理部门采访,却意外地目睹了一个更为“疯狂”的场面。只见20来位情绪激昂的消费者喊着口号有节奏地冲击管理部门的大门,与其对峙的十几位商厦保安人员誓死捍卫领地,力与力的碰撞中夹杂着阵阵叫骂声。公安人员前来调停,也马上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只好悻悻离去。“上帝”们的理由很充足:“我们是来投诉的!商场骗了我们,我们要见他们的总经理!”

  他们要投诉什么呢?据说:商厦广告称这天有100台特价健伍影碟机出售,售价仅2980元。他们一大早就从四面八方赶来,自觉地拉绳子排队,维持秩序。清点人数序号,他们都在100号以内,但他们却与影碟机擦身而过了。连标明打2折的尿布也不见卖。但经营部夏秘书接受记者采访时却说,商厦绝不可能弄虚作假,商厦可以将买到“特价影碟机”的人请出来现身说法。你说你来得早,但有人比你更早,商场那么大,排队的地方也不只一处嘛!问对消费者的“幼稚病”有何看法,她避而不答,只说现在商厦的所有员工都在尽量满足顾客的要求。

  上海市民的素质何时才能与现代化商业设施接轨?这恐怕是新世纪商厦当前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如没有人气,就没有商业前途;但是,人气过分热烈,恐怕也会影响商厦的现代化的软硬件,乃至影响真正的消费者的情绪;如果这人气是因为某些“特价”噱头而昙花一现,则新世纪商厦只能“好汉掉牙含血吞”了!

  笔者为什么独独挑选这一篇?是因为作者大概是同行中唯一没有一味喝彩者。境外传媒,尤其是日本报界,不乏大泼凉水者。他们或者一贯以“挑刺”为己任;或者熟知八佰伴的财政困境和零售业合理的资本回报率。

  这位记者大概不会知道八佰伴当时所遇的困难。他的批评矛头也是对着低素质的上海市民,但他暴露的问题,却触及到了实质。

  果真,特价酬宾日一过,人流渐渐疏落下来。

  新世纪商厦人流的特点是:游客多,顾客少。

  主要原因,仍是市场定位脱离市民的消费水平。尽管和田一夫决定把平均价位降低到北京赛特的一半;尽管新世纪商厦大大地提高了国货的比重;尽管上海不乏款爷富婆,但这超过10万平方米的特大型商厦。需要多少富家帮村才能旺市?并且,上海中等以上的阶层,不可能都聚到新世纪来购物,上海的重心仍在浦西旧城区。

  与新世纪同日开幕的,还有上海八佰伴联农超市有限公司第14间连锁店汾西店。

  至这年底,八佰伴在日本上海拥有三大公司:第一八佰伴、八佰伴联农超市、八佰伴南方商城。

  八佰伴联农超市拥有的分店有:广灵店、闻喜店、延庆店、通河店、齐河店、永清店、虬江店、桂林店、国和店、余姚店、新市店、漕东店、浦北店、汾西店等14间连锁超级市场。

  上海南方商城有限公司所属的上海IMM,基本是参照新加坡IMM(世界批发中心)的成功模式移植过来的,而新加坡的世界批发中心商城,又是仿照美国的PriceClub商城。除上海与新加坡两处,八佰伴在国内九州也将建设IMM,计划于1999年开幕。

  和田一夫在接受香港《资本》杂志采访中称:“虽然上海IMM仅于去年(1995年)12月运作,但已取得一定的成就,在4天内创下营业额874万元人民币的成绩。初期,我们的会员数目只有及1。3万个,但目前已增至8。5万个,我预计一年后将有10万个。”

  该杂志说:“由于国内的超级市场利润丰厚,八佰伴早于1994年起进驻该市场。目前,已开设了16家超级市场(包括无锡一家),预计1996年将再多开20家。此外,亦计划于2000年在长江流域上海一带拥有200家连锁式超级市场,全中国计,将合共拥有1O00家超级市场。

  “和田一夫较看好国内的上海与南京地区的零售业,主要因为整个地区人民收入较高,购买力自然较强。另外,投资超级市场资金有限,每家仅约15万美元(指中型超级市场,不包括合资方的投资),再加上当地超市的运作全由当地人负责,整体支出有限。因此,和田一夫十分看好超市前景。

  “上海的汉堡包连锁店亦取得理想进展,今年将会继续扩展至18家,到2010年,目标将会是3000家。”

  和田一夫掀起中国旋风,领导了日资投资中国的热潮。

  1996年4月24日,八佰伴国际集团宣布将其总部迁往上海。翌日,伊藤洋华堂宣布与伊藤忠商事联手,在中国内地大中城市设立超级市场连锁店。首期计划将于1998年在北京开设三个大型综合性购物中心,中方合资者是中国糖业酒类集团公司,第1号店投资约1亿美元,营业面积约1。5万平方米。

  日本超市之王大荣集团,1995年10月在天津开设了第1号店,第2号店于1997年在津开张。中内功还计划在上海开设“大荣—24小时便利后”系列,这种店皆属小型,可在大型店的剩余空间发展。

  佳世客集团在上海、广州的分店均在1996年开张;同年,西友百货在北京郊外开设了中国首家分店;日本百货十强之一的日井(又译日吉宣)计划登陆大连。

  立足香港的吉之岛集团于1995年开始部署内地业务,计划1996年7月在广州开设首家分店,第2号店设在上海,第3号店设在青岛。

  以日资为主力军的外资财团,均看好前景无量的中国内地市场。然而,中国内地还没有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消费群。据1996年7月号的《FORBES》杂志报道,在上海开业的26家外资百货公司,有17家亏本。

  除商品的档次高、价位高等因素外,先期投资大、外籍人员开支高等,也是亏本的重要原因。内地顾客认为外资商店“赚钱好狠”,其实它们已把利润压到最低限度,甚至赔本出售。

  日本企业的一贯战术,是先占领市场,市场占稳了,再慢慢进入盈利阶段。因此,尽管它们都知道中国内地大城市的消费水平仍比较低,仍然提前入市抢占市场。从投资到盈利,有一段较漫长的时期,这就要求有雄厚的财力支撑下来。

  日本商业界普遍认为,大荣、伊藤洋华堂等不会有大问题。但认为八佰伴如此不计财力冒进扩张,势必把整个集团拖垮——至1997年中期,八佰伴在中国内地的投资已达3。5亿美元!

  多位驻香港的日本记者采访和田一夫时,听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有风险才有利益,风险越大利益越大!”

  此话没错。但是,总是设想美好、心想事成的和田一夫,他所设想的风险结果是获得巨大利益。他不去设想风险还有另一种结果,就是灭顶之灾。

  第二十章 盛极而衰 欲弃香港寻突围

  香港的日资百货由盛转衰,原先日资百货风头最劲的八佰伴,如陷进泥淖的大鳖。连年亏损,缩小营业面积,出售资产,连象征“香港信心”的会展中心总部写字楼和“天比高”也易手他人。1996年八佰伴迁移上海,透露出和田一夫对香港的基业丧失信心,八佰伴集团摇摇欲坠!

  和田一夫如是说

  运气的好坏不是绝对的迷信。这是一种心理动向。有些人好运期很长,也有些人长时间都困在坏的运程上挣扎。要越过受恶运支配的困境,得凭个人的智慧判断,克服被内心意识的支配,并反而支配内在意识,形成好运趋势,幸运就到你眼前,财富也会跟着而来。

  香港日资百货极盛的标志,是1989年西友收购老牌香港永安百货公司4成的股权;而全面衰退,则以1995年部分日资百货结业为起点,到1996年迪生收购香港西武的8成股权,日资的颓势更是不可逆转。

  9O年代是香港百货业的艰难岁月。原因有这几方面:香港在90年代进入经济低增长期,近几年来经济增长(扣除通货膨胀)均在6%以下,市民的消费水平提升缓慢。

  香港地价租价始终高企不下,令商家不堪重负。据1996年底迈领物业顾问有限公司的调查报告,在国际前五个以零售业著名的城市中,以香港的商铺租价列全球之冠。香港最有代表性的商业街铜锣湾,商铺租价平均每平方米为8100美元,比排世界第二位的纽约第五街高出一倍。世界闻名的商业街巴黎AvenueDechampsElysees排第4位、东京的银座排第10位、伦敦邦顿街排第11位,上海南京路也榜上有名,排13位。

  八佰伴在香港的商铺基本在新市镇,租价较低,但与黄金地段的客流量和营业额,往往是不成比例的。

  香港百货业全面衰退的根本原因,是严重饱和。

  据1988年的官方数据,香港共有大百货店9973家,其中综合性的大型店有近200家。进入90年代,商铺数目则始终保持及万家以上。百货店分为店员销售和顾客自选两大系列,无论哪一种,都已饱和。无论老城区和新市镇,相对客源来说,商铺都拥挤不堪。

  有人这样比喻,店铺密得连针都难插进,但是,仍不断有人往里打钢钎。1995年,香港经济界人士,把零售业宣判为四大“死亡行业”之一,仍不时有同业人士闻之如丧钟的开业锣鼓鸣响。

  香港整个零售业不景气始于1994年,一些所谓的盈利企业,大部分盈利不是来自核心业务,而是出售物业等非核心业务的进项。1996年下半年,受纽约股市上扬的影响,香港股市也一派兴旺。从年底起,零售业也出现复苏景象。但根据政府公布的数据,零售业仍在困境中挣扎。1997年首9个月,零售业总销售额货值1766亿港元,比上年增长7。5%,剔除通货膨胀率5。9%,实际增长只有1。6%。若计零售业中的百货业,情况更令人担忧,首9个月比上年同期只增长了0。87%,还不到1%。

  是年下半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香港股市持续下挫,总市值损失2—3成。股市萧条,直接影响市民的消费水平。因此,香港百货业要走出困境,还有漫长的路程。

  香港的百货业分华资、英资、中资、日资四大阵容。

  华资两家最老资格的永安、先施已显老态龙钟,数年处于亏损状态。其中永安情况最令股东担心,永安曾于1989年引进日资,将4成股权售予西友百货,暂得安宁。其后永安难安,1994年营业亏损3400万港元,到1995年增至1。29亿港元。1996年永安将旺角的一家百货店结业。另一家者牌的华资瑞兴百货,1996年2月底的年度亏损较上年增加一倍,为1100万港元。

  华资中,成绩骄人的是长实黄埔系的百佳超级市场(原属英资),至1997年6月,店铺数目已达170家。该集团多以中小型店为主,店址多靠居民区,经营状况一直良好。对于香港零售业的现状,其母公司屈臣氏发言人表示出担忧,声称超级市场七八十年代的好日子一去不再重返。

  相对英资在其他领域的衰败之势,英资百货难得地在残酷的竞争中,保持稳健的姿态。

  英资百货主要是惠康、连卡佛、天祥、马莎等几家。惠康属恰和系牛奶国际,是香港拥有网点最多的超级市场集团,1997年分店数达210家,以中小型店为主,经营范围主要在城区。除惠康外,信和自己还拥有“7—1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