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横霸美国经济十大巨头(上) >

第37章

横霸美国经济十大巨头(上)-第37章

小说: 横霸美国经济十大巨头(上)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法国就收到了他们战时对法国工业的投资和专利的红利52 万美元,1941
年至1945 年的军工生产期间,杜邦家族获得74100 万美元的营业利润,3
倍于一战期间的数额。另外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虽然当时未直接增长杜
邦公司的利润,但隐形增加实难估计,而公司以冷战时期参与氢弹研制时便
又有了直接补贴,而且由获得的核技术等也是一笔创造财富之本。

朝鲜战争的爆发,给二战后的军人工业带来又一笔好生意,杜邦公司当
然属于接受政府大宗订货的巨头之一。1950 年杜邦公司获得13。3%的年利,
是该公司所取得的最高年利之一。通用汽车公司获利更高,从1950 年到1952
年,通用汽车公司在军火合同上总计赚了55 亿美元。朝鲜战争无疑是他们
利润大增的一大原因。

朝鲜战争结束后,国际军备竞赛反而加剧。杜邦公司也获得了国防部的
资助,虽然化学工业产品中只有5。3%用于军事。而杜邦家族的其他行业许
多也在军备竞赛中获得不少好处。


此后的印度支那战争,也使得杜邦家族竭力投入。在1965 年和1966 年
的战争升级岁月中,杜邦公司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最高额利润。虽然公司未曾
公布它在越战中获得的数字,但却证实了国防部军事集结的结果增加使用了
杜邦公司的商品,其范围种类甚广,就在所证实的1966 年,杜邦公司产品
的销售总额创了319000 万美元的新纪录,他们所获得的军事订货,从1964
年的6900 万美元,增加到1966 年的16100 万美元。1967 年,杜邦公司从
军事订货中赚得了2300 万美元,而它的附属机构雷明顿武器公司获得了另
外的15600 万美元。而且该公司继续经营国际原子能委员会设在萨瓦纳河边
的工厂和实验室,直到1989 年合同期满才告中止。

杜邦公司的军事武器一般不公开,包括一些违反国际协定的化学武器,
它还为国防部发展新式武器,到1969 年它的军事订货达到了创纪录的21000
万美元。本年度,杜邦家族的其他企业也在军事订货上大步迈进。在国防部
这年的军事订货百分比中,杜邦公司及其子公司达到总额的6。8%。大体而
言,从1964 年到1972 年,杜邦公司一家就从军火合同中捞到10 亿美元以
上。

冷战结束后,预示着世界局势的进一步缓和,虽然军备依旧占据了大量
的人、财、物,毕竟民用品的市场更加广阔而久远,无论着眼于目前还是将
来,加大民用品的开发和制造具有更大的诱惑力,1987 年杜邦在美国和加
拿大出卖了其火药业务。然而因杜邦财团的军工领域的直接间接网络,总有
相当可观的军事订货继续并将持续下去为其创造财富。而且在包括大如海湾
战争,小如对巴拿马的侵入之类的局部战争中,美国军队仍然运用了多项杜
邦的制品。

杜邦的军人出口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 世纪40 年代以前,
其军火出口的业务已深入到欧洲和甫美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也深入到包括
中国在内的亚洲许多的国家和地区,同时伸进非洲一些国家。在此期间,杜
邦家族充分利用了胡佛作商务部长八年、总统四年的政策,不断扩展海外军
人市场,也扩展军人投资市场,比如投资30 几万美元购买了墨西哥火药公
司的50%股份,在阿根廷、法国等国家也大量购买一些火药公司的股份。。
而且轴心国的兴起也给杜邦的业务带来好处。日本购买了公司的氨炸药配
方;公司向意大利化学公司投资一百多万美元,并购买了意大利赛璐珞公司
的70%的股份,德国的重新武装自然使杜邦挣了不少纳粹的钱。

不过即使是单纯的军火工业也不能单靠战争生存,何况杜邦家族这种涉
及商甚广的产业体系。而且战争期间全力为战争眼务,有时是经济利益关系,
有时则是国家政治利益关系,甚至有时还是被迫的行为,皆不好褒贬,何况
两次世界大战,美国代表们应该算是“正义”的一方,发战争财,如果说在
商言商的话倒也可以理解,战争的根子大约不能多从军火商的身上找,虽然
他们可能促使战争更加残酷。倒是在杜邦家族的整个历史上,他们都从战争
中获得了经济效益:在其公司的每次扩展时期,几乎都有前一次战争的利润
作基础,而且常常起异常重要的作用。历次拿破仑战争以及与美国政府订立
的合同,使杜邦公司在发展的初期便得以较好地生存;

1812 年战争为公司以后20 年的发展储备了必要的资金;

19 世纪40 年代的墨西哥战争和50 年代的克里米亚战争也起到了类似
的作用;南北战争为1865 年后建立公司的托拉斯提供了资金;第一次世界
大战所获的近亿元剩余资金则用在了化学工业和汽车工业的发展上;此后的


战争所获不再占绝对优势,却仍然为杜邦家族的繁荣、财产的增加起到了较
大的推动作用。


三、美国之子

新兴的美利坚合众国为杜邦家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包
括人文的、自然的。与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战争的不断发生一样,那种环
境条件一直是杜邦家族财产保证之一。

也许,1799 年10 月2 日,当13 名杜邦家人登上那艘名叫“美国之鹰”
号的美国船从法至美的时候,近两个月的海上旅行并不轻松。杜邦家的旗帜
带着法国贵族的遗风,企图引领他们在新大陆实现旧时代的梦想;大约他们
设想的美国尚是荒凉的待垦的情形,事实也确实如此。那时的美国尚未购得
路易斯安娜,地盘仅是后来的一半左右,而立国仅二十几年,更为拓荒者留
着无限的“处女地”。然而毕竟美利坚合众国建国就赶上了资本主义的大发
展时期,而它丰富的资源、辽阔的领土为了无“传统”累赘的寻梦者提供了
绝好的场境,虽然许多情况下其场境跟他们原有的梦境并不一致,但更可行,
且有远大的前途。因此驮杜邦家族来美国的“美国之鹰号”,为杜邦以别却
旧梦在美国以新的形象腾飞预示了好兆头。

美国有远比法国广阔得多的投资市场和销售市场,而且当时似乎还有比
法国更稳定的社会秩序和更为宽松的社会机制以及更有希望的发展前景。虽
然杜邦家仍以家族形式立足,其内仍不失贵族之风,但他们不得不面对现实,
更加充分地利用美国的一切有利条件和因素,自然包括良好的社会和自然环
境条件、丰富的矿产能源资源、发展迅速的水陆交通网络,他们因此获得了
美国丰厚的回报。

1。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对于某种产业的兴起与发展虽说不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至少
也是相当重要的。特别是早期的工业时代,许多制造业主的地址选择与采矿
业不同,后者得人服从它,面前者则是人掌握了主动权。。

新兴的美国可谓地大物博,同大多数早期移民不同,杜邦家虽也有逃亡
的因素,却绝非贫穷之家。他们带着为实现殖民计划的大量钱财,一到美国,
在新泽西州的贝尔根斯角就有一幢宽敞舒适的房子。老皮埃尔称它为“佳
庐”。

皮埃尔不久就到当时尚是一座小规模的城市的纽约,设立了两个豪华的
办事处,开始贩卖他的计划,当其几乎无望的时候,其子,杜邦公司的创始
人伊雷内开始设法在后来的华盛顿特区附近的山中寻找一个合适造火药的地
点,没能成功。不久在特拉华州的威明顿市,他找到了后来杜邦帝国的大本
营,这儿流淌着的布兰迪瓦因河甚至轻易地就解决了他制造火药的动力问
题。同时这儿的居民多是法国移民,廉价而且好使。仅仅十年,这儿就涌现
出了全美最大的火药厂。

早在1801 年,美国开发西部地区的运动已经形成,西部地区的出口贸
易开始增长。当时的美国总统杰斐逊意识到,5 年之内,肯塔基、印弟安纳、
密执安与俄亥俄等州将通过密西西比河运出剩余的产品,出口市场异常重
要,那么寻找出口的道路尤为迫切,开放新奥尔良作为美国出口贸易的港口
至关紧要。为争夺新奥尔良,杰斐逊甘冒与法国开战的危险。而争强好胜的
拿破伦居然不争不斗以区区1500 万美元的价格就卖给了路易斯安那。美国


轻松地获得了这片东西横跨密西西比河和洛基山,南北问从墨西哥至加拿
大,总面积为82。8 万平方英里的土地,使用土地面积扩大了一倍。

这片领土的获得,使美国在开发辽阔的西部和拥有更为便捷的出口之路
线上得到了永远的实惠。而杜邦公司也因此占利不小,其一便是为杜邦的子
孙后代在西部开辟了更广阔的火药市场;其二便是便利产品及原料的运输。

19 世纪前期,随着西部的不断扩张,大批的“淘金者”涌向西部,铁
矿、银矿、煤矿、金矿不断被发现;为开凿使俄亥俄和密西西比通往五大湖
的运河,为中西部农民扫除开发处女地的障碍,皆需要大量的炸药。杜邦公
司既得益于美国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也受益于美国土地的广袤和矿藏的丰
富。为发展交通、开掘矿产,杜邦公司就要加紧生产炸药,以满足需要。

随后,西部的市场更加深远,杜邦公司越来越需要长途运输火药。而此
时全国铁路网已形成相当规模,足以使得到特许而运输的杜邦火药通过特阿
华州运往路途更加远的煤矿和金矿,而一条威明顿连接全国铁路网的线路便
也及时修通,从此杜邦的产品以及产业,随美国事业、能源业、通讯业的迅
速发展而垦罗棋布于美国国内和世界各地。

杜邦家族的另一支,“逃往”佛罗里达州的艾尔弗雷德及其妻子杰西、
内弟鲍尔,在那里写出了杜邦家族的另一部创业史,它记载着佛罗里达州从
阴湿的沼泽上升为今天被称为游览胜地阳光之州的半个世纪的历史。事实
上,正是他们“慧眼”看到了潜在的巨大财富,首先进行了地产投机,初步
获胜后,他们便把目光投向土地经营尚未波及到的被称为狭长地带的北佛罗
里达,土地价格非常低廉。这儿曾是兴旺一度的大棉花园,后来成了陈迹。
但曾有过棉花和木材交易使得圣约瑟夫这个海湾港口成了佛罗里达最有生气
的城市之当鲍尔“视察”这一地区时,发现了财宝,即贵重的松木和肥沃的
土地;艾尔弗雷德迅速研究了有关伐木和纸桨工业的专著以后,接受鲍尔的
建议,买下了6。6 万多英亩的森林。就在他们在金融界立足并壮大之后,又
开始口头打理拥有的森林。他们寻找了一座渔村开设成造纸公司的城镇。正
好傍在这样深水码头边,同时完全控制了那儿的5 家主要公司:铁路公司、
电话电报公司、土地及开发公司、港口管理局。这样一来,那儿唯一的铁路、
码头、通讯和仓库都落在艾尔弗雷德手中,他还另外获得一片24 万英亩的
森林,这样他所占有的森林总面积就超过了30 万英亩,成为佛罗里达的木
材大王。

另外,他们的商业动脉得到较快发展,包括公路、水路、铁路等均在艾
尔弗雷德的赞助下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大发展了。

2。人文条件
杜邦家族选择特阿华州似乎顺了无意,一方面自杜邦公司成立以来,好
像从未有过战火窜到威明顿,使得杜邦家族免受战争创伤,反而在这座“堡
垒”中为别的地方的战争不停地生产火药及其它军用品。

另一方面,对各大公司而言,特阿华州也是最“宽容”的一个州,征收
商业税的比例在全国最低,特阿华的有利之处还包括:公司合并费用低廉,
举行州外股东和董事会议可按照公司的需要来确定多少股票等级。(这样便
吸引了那些美国最大的公司来特阿华合并)。对于愿意住在特阿华州的有钱
人,州政府官员有特殊的住房规定:私人财产全部免税。所以这些优惠,均


为杜邦家族带来了明显的好处,比如上地税上的获利便非常直接。

此外,特阿华州的法律对建立基金会的限制放得非常宽,为公共服务性
质的基金会可以免去遗产税和所得税,杜邦家族在那儿建立有31 个免税基
金会,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为杜邦家族守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而在佛罗里达,杜邦的进入是该州的经济即将崩溃之际,这儿是一个资
金短缺的地区,因此,大约只有在那儿艾尔弗雷德·杜邦他们才能够那么迅
速地建立起自己的金融王国,才能在地产、森林、交通等众多行业中飞快地
发展起来。

另一方面也许更为重要,那就是除了他们所立足的州有着许多优惠宽松
的政策之外,美国的政府体制、社会环境为杜邦家族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
障。

当杜邦家族逃离法国时,正是法国相对混乱的时期。轮番坐政差一点还
要了带着他们赴美的老皮埃尔的命。而由镇压者和起义者相互的杀头的这一
侧面似乎也反映出当时的混乱状况。虽然历史地看其功效颇大,但也许也有
不少值得吸取的教训。其中资本流失不少,这也是杜邦家族到美后赖以安家
进而发家的最初的经济本钱。

立国后的美国无论是废奴与否之争以及由此引发的南北战争等等,均未
对发展资本主义造成什么大的负面影响。政府和社会机制对其大加保护,同
时对私有财产实行严格意义上的尊重和保护。而且作为移民国家,美国社会
的灵活性和包容性,为各类人提供了足够的驰骋天地。杜邦家族深受其惠。

首先杜邦到美国后能有较大的地域挑余地,恰恰就有那块叫威明顿的由
大批法国移民居住的地方,为他们提供了具有同样文化背景的较为廉价的劳
动力,这对杜邦公司的起步至关紧要。

其次,在与政府的关系上起码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这体现在几次与政
府的官司中以及其他一些事情的处理上,比如早在1907 年政府提出反托拉
斯案以来,杜邦家族一直拖住。当政府经过4 年调查,记录下整整十六卷证
词而对杜邦公司定罪结案时,杜邦的上诉虽有被指责想威胁政府之说,但法
院最后的判决,依旧允许保持军用无烟火药生产的垄断权。科尔曼的托拉斯
度过了难关,虽然表面上进行了一些调整。

罗斯福总统的新政给杜邦家族带来了一些影响,但在与政府的对抗中,
他们并不是大输家,更不是弱不可言。为对付新政等,大财团们组成了一个
叫美国自由团的组织,声称维护宪法,保持既得财产的所有权和合法使用权;
甚至认为罗斯福政府有违宪法,为此国会组织了一个调查委员会,后来大体
上是不了了之。虽然有说美国政府在本质上是代表有产者的利益的,但罗斯
福的新政,包括有关国有化、工会化等措施严重影响了财团们的利益,难怪
他们要对着干,甚至大规模地对着干,颇得人心的罗斯福成了杜邦等常常攻
击的对象。不过自由团的最终失败与罗斯福的连任获胜,并不是政府强力的
结果,而且从不了了之上也可以看出政府的“面子”在某些时候似乎并不能
超越一切。

最大的一次与政府的讼事,是始干1948 年11 月的联邦听证会,涉及杜
邦家族在一些大公司中的股权。大约政府要在大企业财团中间保持一些平
衡,同时防止通用汽车公司完全被杜邦家族所垄断,司法部长向芝加哥的区
法院提出反托拉斯诉讼案,被告达一百多人,杜邦公司在通用汽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