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横霸美国经济十大巨头(上) >

第45章

横霸美国经济十大巨头(上)-第45章

小说: 横霸美国经济十大巨头(上)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了主意。
为了增强克拉克的信心,约翰向他作出保证说:
“我明年的利润目标,将是今年的3 倍!”
约翰的估计没有锗。第二年,克拉克——洛克菲勒商行获纯利润17000

元,不是上年的3 倍,而是四倍。而且,就在公司结帐后2 周,酝酿已久的
南北战争终于爆发了。
不光克拉克跟不上约翰的步调,就是银行家汉迪也不敢相信约翰真是块


赚钱材料。当约翰·洛克菲勒创立美孚石油公司,请求汉迪买他的股份时,

汉迪却搪塞说:
“我没有那么多私房钱。”
他宁愿从银行贷给约翰·洛克菲勒同等数额的款,也不敢去买美孚的股

份。这样,汉迪白白放过了一个成为美国巨富的机会。
而约翰·洛克菲勒却成为借美国南北战争大发横财的幸运儿。
随着战事的演进,军需物资订单如雪片似的向克拉克——洛克菲勒商行

飞来,此前囤积的物资成了人人争购的抢手货。约翰·洛克菲勒也到了大显
身手的时刻,对每一笔经营,他均有条不紊,一丝不苟,而对交易中遇到麻
烦的生意,他则决不手软,甚至于可谓心狠手辣,令对手事后回想起来也心
悸。

战争,为洛克菲勒搭建了通向美国未来历史舞台的第一级阶梯,洛克菲
勒从此红运当头,扶摇直上,成就了他在商界称雄的霸业。


二、神奇的石油

1。埃德温·德雷克
那时候,因为没有电,照明问题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仅次于柴米的大问
题。通常人们采用的是蜡烛照明,因为价格昂贵,许多人家只好天一擦黑就
早早上床就寝了。

而在这之前很久,就有一种既经济实惠又耐久的照明剂为人们所认识,
人们称它为“火油”,也就是后来的石油。

然而,“火油”只是在产油地被百姓散漫地采集并使用着,还没有人去
有意识、有组织地开发它,当然,它的真正价值更没有被人们所认识。

宾夕法尼亚州的泰恃斯维尔,一齐宽阔的河流在这里蜿蜒流淌,河面上,
覆盖着一层黑乎乎的油膜,当地人因此管这条河叫“石油河”。多少年来,
人们只是讨厌那河面上的石油,因为它污染了河水,使之不便为丙岸人们利
用。而土著印地安人则懂得对石油的利用,他们视石油为一种可治疑难杂病
的药物。在印地安民间医生的药箱里,往往都珍藏着一小瓶一小瓶的石油,
就是洛克菲勒的父亲“大比尔”当年周游中地安部落去行医,所藏的治癌“神
药”也不过是一瓶瓶的石油。

1859 年,一位叫埃德温·德雷克的人成功地开采了第一口油井,从此,
石油就开始改写着美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实际上,产油河水面上漂浮着的
油膜意味着泰特斯维尔的地下有石油,但从未有人去开采过它。有一次,一
个叫富兰克林的人在挖水井时,突然从地下冒出一股黑水,他不知道这是什
么东西,就用手指蘸着尝了尝,味道很奇怪,说水不像水,说油又不像他曾
经吃过的油。他担心这黑乎乎的东西弄脏了四周环境,就又用泥土把它埋掉
了。当村民们知道了这件事后,还引起了一场恐慌。村上的牧师称那黑水是
“地狱之水”,谁要碰了它,就会引火烧身。

可是,有一个当地的木材商人并不相信这些话,他想法弄了一瓶黑水,
让儿子拿到达恃茅斯大学研究所请那儿的学者化验。大学里的人认定这是石
油,并认为它将是美国未来的黄金。

这时,有一个叫汤恩善的有心人出25000 美元买下了木材厂周围12 万
平方米的土地,创立了宾州石油公司。他说服了退休上校,也想大捞一把的
德雷克入股,由德雷克负责具体的钻探开采工作。1858 年12 月,一切准备
就绪的德雷克背上行装,踏上了前往宾夕法尼亚的道路。

德雷克的工作条件是十分艰苦的,初到泰特斯维尔,甚至连一把圆锹、
一个十字镐都找不到。试钻当中,又遇上了水淹难题,就是想找一个合适的
人,也得费尽周折,因为人们不相信那儿能钻出什么值钱的东西来。

1859 年夏天,德霄克的工作进展缓慢,连石油的影子也没见到。这时,
他从匹兹堡附近一个叫塔连埋的小镇上,找来了一个叫威廉·史密斯的铁匠,
他以前是制作盐井机械的,对钻井这行略知一二,重要的是他相信德雷克。

威廉有一个绰号,叫“比利大叔”。他是个干事认真的人,受了德雷克
之邀,他就带上老婆,和还在读高中的儿子一道,在泰特斯维尔安营扎寨下
来。

比利坐马车从伊利城采购来了水管、引擎等钻井工具。他又用双手搭起
了一个三3 米多高的鹰架,每天的钻探进度为90 厘米。


1859 年8 月27 日这天,风和日丽,看来是个古利的日子。下午,当比
利带着儿子去井架察看昨天的进度时,有一股又黑又粘的液状物从钻头下涌
了出来。

“找到了!”比利欣喜若狂。他拿块布片,醮上石油,凑到了鼻子边嗅
着,那样子像虔诚的教徒。从这一刻起,泰特斯维尔村民的生活改变了,整
个美国经济的历史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恰在此十年之前,加利福尼亚发现
了黄金,那是美国历史上一件惊天动地的事。而10 年之后,像巧合一般,
在酷似当年马歇尔发现金矿的环境中,宾夕法尼亚州又发现了石油,它的发
现,其革命性意义比之黄金又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有人把这一天大的喜讯报告给德雷克时,他正在家中大睡,他只含混
地说了声:“知道了。”就居然又睡过去了。连日来,他为油井的事操劳过
度,在这个需要狂欢痛饮的日子里,他只感觉浑身疲惫,想蒙头大睡。

2。闻风而动
德雷克钻出石油的消息在美国迅速传开,引得想发横财的人如潮水一般
向宾夕法尼亚州蜂拥而来。然而,正如早就有人预言过的那样,真正赚钱的
人并不是开采石油的人,而是那些做石油生意的中间商。

由于盲目的开采,造成了石油供过于求的局面,石油价格暴跌,纽约市
场上,每桶石油才卖到0。35 美元,每加仑连10 分钱也卖不到,连水的价值
都不如。而这时在原油产地,有了万捅石油积压在那里卖不出去。按当时的
情形,每桶卖0。35 美元,运费却要花3 美元,这不是明摆着的亏本生意吗?

做生意要善于等待,打先锋的赚不到钱!

虽然当时的洛克菲勒年仅23 岁,可在生意意识上,他已是非常老到了。

实际上,就在人们争先恐后地向宾夕法尼亚进军的时候,洛克菲勒就已
只身前往石油原产地作了一次秘密调查。他骑着马,肩挎来福枪,随身带着
背包与毛毯,跨过俄亥俄州的边界,顺着宾夕法尼亚崎岖的山道往南,一直
来到泰特斯维尔镇。在那里,他沿着石油河对星罗棋布的油井作了详尽的考
察,最后回去对急于跻身开采者行列的克拉克说:

“现在动手还为时尚早,依我看,一下子开采出那么多的油,石油行情
一定会下跌。”

克拉克感到茫然,洛克菲勒不是坚信石油是未来最有潜力的赚钱事业
吗?怎么现在到了该下手的时候,他又。。。

果不出洛克菲勒所料,到了该年年底,油价已跌到每桶0。22 美元了。

洛克菲勒早有自己的打算。回顾10 年前的加州黄金热,他发现所有赚
大钱的人中没有一个是打头阵的。这正如长跑赛中一样,你不能傻头傻脑,
枪声一响就冲到前头,要达到长远的目标,你就得头脑冷静,紧紧跟随在竞
争者身后,让他去为你开路,然后瞅准时机,再迎头赶上,携取头名。因此,
在石油这个问题上,洛克菲勒给自己定的位就是做中间商,他不愿成为替他
人做嫁衣裳的开发者。

3。时机成熟
洛克菲勒经历了艰难的“等待”时期,渐渐地,他认为时机就要成熟了,


是到了他出山争雄的时候了。

这时候,一位新的合作伙伴也不失时机地来到他的身边,他的名字叫塞
缪尔·安德鲁斯。

安德鲁斯是个英国移民,在这之前,他一直从事着对煤炭液化的研究工
作,是位颇有才华的化学家,当德雷克发现石油的消息传到他耳中时,他毅
然决然地放弃了原先的研究,以狂热的激情投入到石油精炼的研究中来,因
为他的直觉告诉自己,石油肯定是一种比煤强的新能源物质。

他首创了用亚硫酸气来精炼石油的方法,并且在自己的实验室里生产出
了蜡烛。

安德鲁斯与克拉克是英国老乡,他劝说克拉克与自己一起干,共同从事
石油精炼事业。就其真实动机来说,他是希望克林拉克在资金上助自己一臂
之力,因为他此前从事化学研究的钱还得靠自己的妻子替人缝衣服来补贴。

可克拉克从来就是个优柔寡断的人,他推口说:“现在石油业如此不景
气,我们搞炼油研究还有什么意义呢?”

克拉克的犹豫不决让安德鲁斯失望,但是,他很快就得知洛克菲勒才是
真正掌握克拉克·洛克菲勒商行大权的人。于是,他转而做洛克菲勒的工作。
洛克菲勒爽快地答应了,并拿出4000 美元做为首期资金,成立了一家以炼
油事业为主的新公司——安德鲁斯·克拉克公司,洛克菲勒未加入新公司,
则是他的特有方式的体现——他要投石问路,不急于抛头露面。

1863 年,安德鲁斯·克拉克公司成立。公司的石油精炼厂座落于克利
夫兰市西南2。4 公里处,毗邻伊利湖,不仅水路十分方便,而且能够利用铁
路运输。

情炼厂占地三英亩,背靠一方断崖。在设计这座工厂时,他们巧妙地利
用了这块断崖,用大功率的提升设备将精炼后的油抽到断崖之上,再利用其
落差,使油自动地顺着管道流到亚利加尼河边。

三人有自然的分工:安德鲁斯对早期的石油工艺很熟悉,由他负责工厂
设计和炼油技术方面的事务,对此,他得心应手,克拉克平日总是一副和蔼
可亲的嘴脸,同外界打交道很适合,于是他就负责同采油地的人搞原油交易,
并同卡车司机联系装运事宜;洛克菲勒则负责财务和销售大权。从1864 年
之后,克利夫兰一下子桶现出几十家炼油厂,而且逐月还在增加,因此,洛
克菲勒开始把主要精力从代理商业务转向炼油业务上来。

当时的炼油工艺还近乎原始:原油被送来之后,先从木桶里倒进狭长的
木槽内。如果是夏季,槽里还得加冰,这样搅勺后由贮油槽进入蒸馏塔。沸
腾的原油在蒸馏塔中蒸发,最先出来的是汽油。可是,在当时这些汽油都只
能白白地倒掉,因为人们还没有找到它的恰当用途。接下来蒸发的是苯和石
油原油,最后是作为蜡烛原料的灯油,这才是市面上所需求的。

一位叫佛拉格勒的小伙子也加入到他们的事业中来,在他的帮助下,洛
克菲勒改进了原来老爱渗油的木桶,新的木桶刷着蓝色的油漆,在运输中更
加有效地防止了漏油的毛病。后来,洛克菲勒创立了美孚石油公司,其标志
便是蓝色的木桶。

现在,洛克菲勒敦促克拉克一个劲地给他搜集原油:“无论你用什么办
法,只要是原油,你就给我往回弄!”

以4000 美元起家的新公司随着销售渠道的拓宽,已越来越需要扩大规
模了。这时,洛克菲勒又利用岳父斯皮尔曼先生的关系,向银行申请追加贷


款,以便添置新的炼油设备。他准备要大干一番了。

然而,这时候克拉克的老毛病又犯了,对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事他表现得
一点不积极,尽管洛克菲勒一再催促,他仍然吞吞吐吐,不愿表态。

对克拉克在扩大业务方面这种畏缩的态度,洛克菲勒深感恼火。恰在这
时,又发生的克拉克兄弟的事件,这更促成了洛克菲勒痛下与克拉克分道扬
镳的决心。

克拉克的两个兄弟因为自己那英国移民的身份而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
感,平日里,他俩瞧谁也不上眼,还总给公司惹麻烦。一天,在办公室里与
洛克菲勒谈论生意时,他俩神情冲动,竟对洛克菲勒破口大骂起来。洛克菲
勒早已忍受不了这对自命不凡的家伙,就对他们冷冷地下了逐客令:“你们
给我从这里滚出去,从此再也别在我眼前出现。”

次日,在洛克菲勒正在用早餐时,克拉克带着一封绝交信来找他了。

事情总算可以有一个了断了。

洛克菲勒找来了安德鲁所,三人商定,把公司卖给出价最高的人,然后
重新组合。

拍卖在1865 年2 月2 日进行,以洛克菲勒和安德鲁斯为一方;另一方
是克拉克。

克拉克首先喊价500 美元,洛克菲勒马上加到1000。喊价扶摇直上,
从40000 美元喊到50000 美元、70000 美元,这时出现了一段长时间的沉默。
洛克菲勒尽管内心处于激烈的动荡之中,因为,这算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决断
了,可是在外表上,他仍然保持冷静自若。克拉克那本来就很脆弱的神经这
时已被折磨得不成样子了,他以近乎绝望的声音挣扎着说出:

“72000 美元!”

洛克菲勒立接口道:

“75000 美元!”

克拉克终于领教了洛克菲勤式的冷酷无情,他被彻底打垮了,于是摊开
双手说:“这生意归你了。”

这一时刻,是洛克菲勒人生中具有重大意义的时刻,它不单是一个公司
的归属问题,而且也是洛克菲勒从此以自己独有的胆略和商才驾驶着石油巨
轮,战胜惊涛骇浪,驶向成功的彼岸的开始。从此,洛克菲勒才称得上是自
己的主宰了,下一步,他将要主宰一个庞大的石油王朝。这王朝,既给他带
来了令人垂涎的权势和多得让人无法置信的财富,同时,也给他带来了虽几
代人努力也抹不去的污秽与羞耻。

4。百万富翁
洛克菲勒儿时曾在朋友面前夸下海口说,他要成为一个有十万美元的富
人。而今,这说法已不再是儿时的梦吃了。

在洛克菲勒以75000 美元买下炼油公司时,他不过才二十六岁,可是,
在克利夫兰的金融界里他已是个名望颇高的赚钱好手了,因此,他是不难从
银行弄来这笔钱买下公司的。

对未来的事业,洛克菲勒抱着绝对的信心,不止如此,红运始终伴随着
他。就在他把接手的新公司改名为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时,正值石油
业走出低谷,攀上欣欣向荣的高峰之时,美国的南北战争更将商业发展推向


了其鼎盛,“百万富翁”这个词悄悄地进入了美国人的词汇之中。洛克菲勤
——安德鲁斯公司已是克利夫兰最大的一家炼油企业,日产精炼油500 桶,
两倍于其最强的竞争对手。1865 年,公司的总收入就达一百万美元,第二
年又猛增到两百万美元。

善于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的洛克菲勒深深懂得,在石油行业如日东升
的黄金时期内,只有不断地扩大自身规模,而不是缩小,才是成功之道。在
克利夫兰五十多家炼油企业中,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的规模是最大
的,然而洛克菲勒仍不满足于此,他又派弟弟威廉去纽约经营石油出口贸易,
并设立了第二家炼油公司——威廉·洛克菲勒公司。这样,他的精炼油销售
额就占到了整个克利夫兰的三分之二,成为克利夫兰当之无愧的石油霸主。

由穷孩子而成为百万富翁,洛克菲勒的内心该作何感受呢?他会欢欣陶
醉或是恣意欢悦?如果是那样的话,他就不是洛克菲勒了。确实,当时的克
利夫兰已有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