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偷袭珍珠港前365天 >

第26章

偷袭珍珠港前365天-第26章

小说: 偷袭珍珠港前365天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其明显的例证,这里可以拿出华盛顿美国海军情报局十一月二十五日(即机动部队从单冠湾出击的那一天)的一份关于日本舰队所在位置的报告。
  这份报告竟然对攻击珍珠港的机动部队所属航空母舰和战列舰的所在位置作了这样的推断:
  “赤城号”、“加贺号”在九州南部;
  “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瑞鹤号”在吴军港附近:
  “比睿号”(战列舰)在佐世保附近;
  “雾岛号”(战列舰)在吴军港附近。
  自一九四○年八月以来,美国曾截获和破译了东京外务省和日本驻外使馆的不少外交电报,完全了解日本的底细,但为什么美国会作出这样的错误估计呢?关于这个问题虽须另作详细叙述,但不消说,这种错误估计则是日本突然袭击珍珠港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
  就在美国海军情报局作出这种错误判断的时候,航空母舰“苍龙号”上的机枪手们却正在瞄准着北太平洋高空的大风筝进行射击训练。每当机枪子弹击中风筝上画着的罗斯福总统的头像时,围在飞行甲板上观看的舰上人员连连拍手叫好。
  对赫尔备忘录恨之入骨
  机动部队从单冠湾出击的那天,即二十六日,外务省迫不及待地给野村和来栖两位大使拍发了电报,要他们用直线电话联络(美国方面于华盛顿时间二十六日破译)。电报说:形势日趋严重,而电报联络又需很长时间,为此,今后最好根据需要,简单扼要地把会谈情况随时以电话告知(外务省)美国局局长山本,通话时可使用下列暗语:暗语“纽约”,指三国条约问题;
  暗语“芝加哥”,指一视同仁的待遇问题;暗语“旧金山”,指中国问题;暗语“伊藤君”,指首相;暗语“伊达君”,指外务大臣;暗语“德川君”,指陆军;暗语“前田君”,指海军;晴语“婚事”,指日头谈判;暗语“君子先生”,指美国总统;暗语“梅子先生”,指赫尔国务卿;暗语“买卖”,指国内形势;暗语“出卖矿山”,指让步;暗语“不出卖矿山”,指不让步;暗语“生孩子”,指形势急转直下。卓有远见的前海军将领野村吉三郎,早就预料到美国方面不会接受他于十一月二十日向赫尔国务卿面交的日本的那个“最后方案”,即《乙案》。野村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天皇和罗斯福总统两人亲自就旨在维持太平洋和平的日美两国合作问题互通电报,才是打开日美两国间紧张局面的唯一出路。于是,他于第二天即十一月二十六日(华盛顿时间),致电东乡外相,申述了他的“最后意见”。电报说:
  “我认为,目前打开局面的唯一办法,就是由总统就旨在维持太平洋和平的日美两国合作问题亲自致电天皇,并望天呈陛下亲自复电,由此,改变一下两国间的紧张空气。在暂时争得了一段充裕的时间之后,再考虑英、美、荷对荷属印尼实行保护性占领的可能性,并由我方提议设置包括法属印度支那、荷属印尼和泰国在内的中立地区。我不认为谈判决裂就必然会导致日美开战。
  “此电也许是本大使提出的最后意见。此事至少须请示木户内大臣,并切望请示后当即复电”。这份电报拍出后不久,下午四时四十五分(东京时间二十七日早晨六时四十五分),野村和来栖两位大使应赫尔国务卿的要求拜访了国务院。两位大使为会见赫尔而离开日本大使馆后不久,若杉公使就同(外务省)
  美国局局长山本挂上了国际电话,互通了情况:
  若杉:“喂!喂!我是若杉。”
  山本:“喂!我是山本。”
  若杉:“来栖要我告诉你,他和野村一起去同梅子先生碰头了。约定的时间是四时四十五分。”
  山本:“他们两位接下去是不是还要会见君子先生?”
  若杉:“大概是这样吧,但还未进行这方面的安排。现在的会谈进程可能在今天的会谈时定下来。”
  山本:“那在今天会谈结束后,请再给我通电话。”赫尔在会见两位大使时一开口便对他们说:“遗憾的是,对于日本方面于十一月二十日提交的《乙案》,我们经过五天的慎重审议,实难同意。。”接着,他就向两位大使面交了一份美国方面的文件。这就是著名的所谓《赫尔备忘录》。
  来栖大使结束同赫尔的会谈后,一回到大使馆就用电话向东京报告了会谈情况:
  来栖:“喂!喂!我是来栖。”
  山本:“喂!我是山本,那桩婚事谈得怎么样了?”
  来栖:“呀!信还没有收到吗?梅子先生昨天说,没有多大变化,看来这桩婚事可以谈成了。”
  山本:“那你已经发出信了?”
  来栖:“可不是吗,信已发出好久了。是七点钟左右发出的。尊夫人身体好吗?快生孩子了吧。”
  山本:“是呀,快生孩子啦。”
  来栖:“怎么,真的快生孩子啦。。。那会生个什么孩子。。看样子生下来的是男孩还是女孩?”
  山本:“因为她身体强壮,我看是个结实的男孩吧!不管怎么说,那桩婚事还是请你不要回绝了。”
  来栖:“什么事不要回绝了,是谈判的事吗?”
  山本:“哎!婚事。。”
  来栖:“哈哈,那真谢谢你了。好吧,我尽力而为。”
  山本:“关于婚事问题,这里另外写信告诉你,但请记住,这一次不会那么容易。”不用说,美国方面截获并破译了上述电话内容。美国方面所建议的主要之点是:日美两国保证双方恪守美国过去所主张的原则;两国倡议远东各有关国家缔结互不侵犯条约,此事意味着重新确认九国条约;更有甚者,日本要从中国和法属印度支那撤走全部军队和警察部队:另外,日本要放弃它同中国接近的特殊关系,废除日德意三国同盟条约中不起作用的条文,否认中国除重庆政权外的一切政权。可是,日本方面,特别是陆海军统帅部对美国方面就日本的“最后方案”——《乙案》所抱态度,也就是他们的估计,究竟是怎么想的呢?一言以蔽之,是因该方案而“担心日美谈判能否取得成功”。从参谋本部战争指导班的《机密战争日志》中摘录下列几段话,也可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即使提出《乙案》,谈判亦不会成功。(十一月十日)“担心《乙案》能否获得成功。。(十一月十二日)“但愿十二月一日(停止谈判的期限)尽速到来。。(十一月十七日)“毋庸置疑,根据此要求,谈判会决裂。。(十一月二十日)“这样,谈判更加决裂,欣喜,欣喜。。(十一月二十一日)“但愿谈判就此决裂。。”(十一月二十三日)《赫尔备忘录》就是在日本方面处于这种情况下,在十一月二十七日(东京时间)由赫尔亲手交给日本大使的。美国方面曾估计到日本可能会有以下四种选择:
  第一、同意美国的建议,改变自己的政策;第二、不再以武力南进和北进,但在中国进行的战争则极力继续下去;第三、开始撤走军队,看一看中国、美国和英国对此作出什么反应;第四、坚持强硬推行过去的政策。日本选择了最后一条道路。美国方面也考虑到日本会选择第四条道路。在日本方面,陆军对“《赫尔备忘录》恨之入骨”,把它看作是实际上的对日宣战书。海军看到《赫尔备忘录》时也在内部议论纷纷地说:“这是最后通牒,罗斯福果真下决心了。陆军方面是决不会罢休的。。”但是,在这一天的《机密战争日志》中却这样写道:“此(指《赫尔备忘录》)应说是天有助于我,从此,帝国易于下开战决心,欣喜,欣喜”。
  《赫尔备忘录》似乎给参谋本部吃了一颗“定心丸”。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此以前日本一直担心着:如果美国纯粹为了争取时间而接受《乙案》,那就会打乱十二月初发动进攻的作战准备;而等到以后美国转而采取强硬方针的时候,陆军就会因北方有后顾之忧而很难进行南方作战,海军也会因兵力对比和燃料问题而很难同美国作战。
  十二、北太平洋的夕阳红似火美军发出“战争警告”令
  当时,美国显然正在策划要对日本采取敌对行动。那就是美国派出两架B24 型飞机,对号称为“太平洋上的直布罗陀”的日本海军基地特鲁克岛和马绍尔群岛的要塞贾卢伊特进行侦察,其目的在于查明日本海军舰艇的类型和数量,查明机场、飞机、兵营以及其他建筑物的位置和数量。
  这件事的起因,在于十一月中旬,正当日美关系处于极度紧张时,日本的四艘航空母舰突然去向不明。
  有情报说“这些航空母舰好象正在马绍尔群岛方面活动”,所以要查明其所在位置。十一月二十六日(即美国方面向日本递交最后通牒——《赫尔备忘录》的那一天),在美国陆海军联席会议上,海军方面把日军在太平洋中部的动向作为一个问题提了出来。当时,陆军航空部队指挥官阿诺德在会上对业已得到陆军参谋总长马歇尔同意、并经陆军部部长史汀生批准的那份秘密计划作了说明。这一计划是:先派出两架B24 型飞机飞往夏威夷,到那里接受陆海军当局对有关任务的详细指示,接着就飞往威克岛加油,然后对特鲁克、波纳佩、贾卢伊特进行侦察,侦察完毕就飞往新几内亚东部的莫尔斯比港,最后再飞往马尼拉郊区的克拉克机场降落。
  十一月二十六日,陆军部部长史汀生拍电报给夏威夷方面的陆军部队司令肖特中将,向他下达了命令,命令的主要内容如下:
  “指示B24 型飞机的机组人员采取照相摄影和目侧的办法对加罗林群岛的特鲁克和马绍尔群岛的贾卢伊特进行侦察;希望能得到包括潜艇在内的有关舰艇类型和数量,以及机场、飞机、大炮、兵营等方面的情报。照相摄影和目测侦察应在高空进行,时间不宜过久。要利用我机飞行的最高高度和最快速度来避开日机。一旦遭到攻击,可采取一切自卫手段。在B24 型飞机飞抵夏威夷后,望通知它听从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指示”。
  由于这项命令必须在绝密的情况下执行,结果在飞机的配备上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差错。当时美国制造出来的B24 型飞机只有十一架,而且全部作为运输机用于大西洋方面。于是只好赶紧从这些飞机中抽回两架加以改装,并必须给飞机装上新的机枪和照相机,以及保护机组人员用的装甲板。由于安装工作超过了预定时间,再加上天气不好,结果耽误了飞往夏威夷的时间。
  其中一架B24 型飞机虽然好不容易地飞抵夏威夷的希卡姆机场,但此刻已经是开战的前两天——十二月五日了。尽管如此,这架飞机还要就地等待另一架B24 型飞机飞抵那里。可是另一架飞机因发动机发生故障,推迟了从美国本土起飞的时间。
  十二月七日这一天终于来到了。那天早晨,希卡姆机场遭到日军的空袭,那架B24 型飞机的机组人员有两人死亡,四人受伤;这样,那架飞机就连同它的秘密任务一起全部淹没在一片火海之中。
  虽然,日本方面向美国方面提出的《乙案》是一个最后方案,但美国却对此提交了一份所谓《赫尔备忘录》作为答复。其内容又与《乙案》毫无共同之处。
  于是,日本方面于十一月二十七日下午二时召开大本营和政府联络会议,对《赫尔备忘录》进行了讨论。讨论结果,得出下列结论:
  “一、《赫尔备忘录》显然是对日本发出的最后通牒;
  “二、我国不能接受《赫尔备忘录》。美国明知日本不能接受而故意提出这个备忘录;“三、可以断定,美国已经决心对日开战。”就在日本方面召开联络会议后的数小时,即二十七日上午(华盛顿时
  间),陆军部部长史汀生拜访了赫尔国务卿。他问赫尔说:“暂行协定进行得怎么样了?”
  “这个问题已完全落空。”赫尔回答后又补充说:“我对日美谈判己束手无策,下一步要看你和诺克斯了,也就是说,要看陆军和海军的了。”
  接着,史汀生在陆军部部长办公室里又同海军部部长诺克斯、海军作战部部长斯塔克、陆军作战计划部部长齐罗(陆军参谋总长马歇尔的代表)等人就下列两个问题进行了讨论:一是应该如何对付日本攻击的威胁;二是今后对派遣在远东的美国陆海军指挥官应发出何种警告。
  鉴于总统至今还没有明确表态,马歇尔和斯塔克两人便草拟了一份提交总统的《关于远东形势的报告》。里面提到下列两点:一、判断日本将南进,特别是侵入泰国!二、为了对抗日本的上述活动,美国在加强菲律宾的防御力量之前,要尽可能避免对日开战。这是最后一次向总统陈述军方的判断、战略和希望。罗斯福虽然没有采纳这一报告,但却同意向当地指挥官下达最后的戒备令。于是,马歇尔就在当天(十一月二十七日)先向菲律宾和夏威夷等地的陆军部队下达了一道戒备令。命令说:“日本的敌对行动随时会发生。如果敌对行动无法避免,美国则希望日本先放第一枪。目前要采取侦察和其他必要手段”。
  另外,斯塔克也向太平洋舰队和亚洲舰队发布指令。他的指令比马歇尔说得具体,一开头就说:“此电应视为战争警告”。接着便指出:“日美谈判已告结束。预计日本将在最近几天内采取侵略行动。日军可能对菲律宾、泰国、克拉地峡(马来亚)或婆罗洲采取行动,应采取适当的防御措施”。金梅尔一接到这份“战争警告”电报,就于十一月二十七日上午(夏威夷时间)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召开会议,就陆军的歼击机通过航空母舰“企业号”运往威克岛和中途岛的问题作出决定。出席这次会议的,陆军方面有夏威夷方面陆军部队司令肖特中将和夏威夷方面陆军航空部队指挥官马丁少将等人。海军方面除金梅尔司令外,还有哈尔西中将(第八特遣队指挥官)、布朗中将(第三特遣队指挥官)、贝林贾少将(海军巡逻机部队指挥官)以及金梅尔的参谋人员。
  会上,第一个发言的是肖特。他说:“这批飞机恐怕会最先同敌机交战,因此应当使用我们所拥有的最好飞机。”这时,哈尔西问马丁道:“听说你已命令你的歼击机飞行员不得飞离海岸二十四公里以外,这是真的吗?”
  马丁点头回答说:“是事实。”
  “这完全不起作用。我们需要的是能在海上飞行的飞行员。”根据哈尔西的主张,会议决定使用海军航空兵部队的十二架F4F 战斗机。会后,哈尔西与金梅尔共进午餐。接着,他们两人就这次的特殊任务等问题一直商谈到下午六时左右。“我说,金!我想情你明确地告诉我,你到底希望我干到什么程度?要是遇上日本舰艇和飞机,那该怎么办才好?”哈尔西问道。金梅尔一面回过头来直盯着哈尔西的眼睛,一面明确地回答说:“你在说什么?一切全凭你的常识去办吧。”此时,日本的机动部队全军“人衔枚,马摘铃”,遥望着夏威夷的上空,正在悄悄地东进。舰队指挥官南云中将站在他的旗舰“赤城号”的舰桥上,凝视着十一月二十八日(东京时间)行将从北太平洋西面的水平线上消失的夕阳。接着,他回过头来向站在身旁的参谋长草鹿少将倾吐了他身为对珍珠港发动攻击的最高负责人的真实心情。他低声地说:
  “参谋长,不知你是怎么想的?我竟接受了这么棘手的任务!我想,当时我要是再硬一下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