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袭珍珠港前365天-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饨还叵担缃袢从氪送耆喾矗运筛缘恼庖弧巴裁拦钡募榷ǚ秸肜粗匦麓砣彰拦叵怠A硗猓筛曰寡盗钜按澹蚝斩袂涞萁黄胀ㄕ栈幔萸易魑悦婪降墓尚曰卮穑诘萁徽夥萜胀ㄕ栈崾币宰约旱囊饧蕴揭幌掠忻挥械藿崛彰乐辛⑻踉嫉挠嗟亍�
四日,在美国陆海军联席会议上,通过了《美国陆海军联合作战基本计划》(《虹计划—5》)。这一计划的基本战略,是以在大西洋采取强大攻势和在太平洋采取守势力前提,以《ABC—1》①和《ABC—22》②为基础订出来的。根据这一方针,美国陆海军在太平洋方面主要担负下列任务:太平洋地区的海军,要保护盟国的海上交通线,支援东经一百五十五度以东和赤道以南的英国海军,保卫中途岛和关岛等太平洋上的要地,从马来防线方面牵制敌人(指日本),进攻敌人的海上交通线,以便支援远东盟军,为控制加罗林及马绍尔群岛地区作好准备(其目的是,一旦发生事态就从东方阻止日本南进)。
① 即美英联合作战计划。——原注
② 即美加联合作战计划。——原注
在远东,陆军要保卫菲律宾,但不再增派援兵;海军要支援保卫盟国领土的地面部队和航空部队,同时要进攻日本的海上交通线,从而击败轴心国部队;美国亚洲舰队要和陆军协同保卫菲律宾,尔后要负责保卫马尼拉。
但情况跟陆军一样,不打算对这一地区增派援兵。八日上午十一时,日本召开了联络会议。会上,松冈外相一个人夸夸其谈地发表了长篇议论。他说:“《日美谅解方案》从阻止美国参加欧战这一点来看,是一个次要的问题,虽说有这个谅解方案,但对阻止美国参战是起不了作用的。
“希特勒过去一直是克制的,说不定他会突然对美国采取行动。如果德国行动起来,根据同盟条约,日本当然也要行动,我认为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从外交方面来说却不能那样做。现在我想要做的乃是不让美国参战,并要美国撇出中国。
“即使说同美国达成谅解事项协议,恐怕也难以防止战争。如果美国加强巡逻,而在海上同日本发生冲突,那么这种谅解便被抛到九霄云外,到那时日本将非打不可了。
“总而言之,(目的)就在于不让美国参战,因此更有必要采取强硬态度。而谅解方案也应当在防止美国参战方面发挥作用。”关于这一天的联络会议情况,在《种村日记》中这样写道:“这天会上,简直是松冈外相一个人说了算。“外相对日美谈判的真意,归根到底一句话,就是不让美国参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日本要采取强硬态度,可是陆海军不免有点过于被日美谈判所吸引。
“外相估计美国参战的可能性很大。针对这一论点,及川海相说,未必如此。另外,外相还说,美国倘若参战,世界文明将会受到破坏,战争肯定会变成持久性,再过十年,德国把苏联打垮后就可能进一步指向亚洲,到那时日本将采取什么态度?会上听了松冈这一席话,大家都感到愕然,没有一个人开口。“当东条陆相发言要求赶快把《日美谅解方案》的修正案电告野村时,外相回答说:“此间有人认为还是把修正案通知野村为好,这种意见外务次官也曾谈过,但外交上的较量我希望你们不要管。’“看起来,唯有信心很强的外相一人处于十分孤立的地位,他自己对这一点也不免感到有些悔恨。”这样,第二大(九日),松冈外相便向野村大使拍出电报:“如若日本根据三国同盟条约第三条,迫不得已处于必须履行其同盟国义务之境地时,恐有可能使日美间已取得之任何谅解立刻化为乌有。对此,彼此应予正视。”不言而喻,这个三国同盟条约第三条内容是以美国为目标的。
九日上午九时十五分(东京时间同日晚上十一时十五分),野村大使因为收到了松冈外相下达的过渡性训令,便去拜访赫尔国务卿。野村根据松冈的训令,提出了日美中立条约,用以试探赫尔的意向。他说:“这是我个人的意见,不过是出于尽快把事情办好的愿望而已。”可是赫尔当场予以拒绝,并以强硬的口气回答说:“这与四月九日的文件(《日美谅解方案》)中所谈到的建议完全是另一个问题。美国政府现在只考虑作为谈判基础的基本原则问题。”接着,野村说:“松冈外相已拍来电报,电报上写有一种不妥之事,是不是我拿出来给你看看?”赫尔略微过目后回答说:“既然写有不妥之事,那就请保留在你们那里为好。”赫尔认为:听野村的口气,这份电报已把四月九日的那个《日美谅解方案》内容,大部分给否定掉了,既然如此,恐怕举行谈判也很难再取得进展。所谓松冈拍来的电报,原来就是松冈外相的普通照会,其要点如下:“德意两国首脑通过会谈,决不议和,这犹如要求投降者将现阶段之战争看作已决定胜负之时刻。。现不得不指出:本大臣唯一而且主要关心之问题已屡次声明,正如阁下(赫尔国务卿)所知,美国之干涉,孕育着使战争处于持久性和最终造成人类悲剧乃至毁灭现代文明之严重危险。。
“本大臣声明:日本根据三国(同盟)条约不会做出有损于德意盟国地位之任何细小事情。。”
松冈可能是借德意首脑之名,推行其对美方针的主张——只有通过胁迫才能阻止美国参战,最后重申了日本恪守三国(同盟)条约的立场。然而,正是在这些问题上,直接反映了松冈外交不了解世界形势,是向轴心国一边倒的“狼狈外交”。如果他做过了头,那些商定下来的事情势必遭到破坏。这些情况姑且不谈,且看赫尔对野村所说的“既然写有不妥之事,那就请保留在你们那里为好”这番话,其中,隐藏着这样一个事实,即美国方面通过对日本外交电报的破译——美国把它称之为“魔术”①——已掌握了“松冈普通照会”的电报内容。赫尔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
① 关于“魔术”的破译问题,以后再详细叙述。——原注
“通过对这份电报的破译,我们知道了东京外务大臣向野村和其他代表所发出的训令,以及野村向东京发出的有关同我(赫尔)会谈的情况报告。这些材料表明,日本政府一方面同我们进行和平谈判,另一方面却推行其侵略计划。我看了这些截获的电报后,有一种感觉,即仿佛看到了这样一个证人,他的证词与他自己所说的完全相反。当然,我得注意,我一点也不能让野村知道,似乎我己掌握了关于他们的这种特别情报。我必须在野村所提供的,或通过一般外文途径所听到的那些情报范围内开展工作。”
五月十二日,《松冈修正案》被送到了美国。这一修正案是根据松冈的胁迫美国这一对美基本方针制定出来的。这就是:
一、关于三国(同盟〕条约问题,要明确表明这一见解,即“信守把三个轴心国家(日、德、意)看作为一个整体”。
二、关于日华事变问题,规定“美国只能全盘接受汪精卫政权和日本之间的既成事实,而对蒋介石则劝其实现和平,并在和平条件上一概不加干涉”。
三、关于南进问题,删去了“不诉诸武力”这一条。松冈是主张进攻新加坡的,他说:“根据形势发展,很难保证在迫不得已时不行使武力。”
这样一来,人们的心意——费了很大力气好容易才搞出来的《日美谅解方案》——现在却被松冈外相从根本上否定了。
松冈是一个好雄辩,追求名誉,擅于玩弄权术的人物。如果有力人士对他使用得当,他能干出一番出色的事业来,否则,谁也难料他会在什么地方越轨。几是有头脑的人对他都有这样一致的看法。
当松冈用他自己的修正案来葬送《日美谅解方案》时,陆海军也好,近卫首相也好,最后都表同意。这就是日本的悲剧所在,其深刻的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得严重。
四如愿以偿的美国策略局外人金梅尔
光阴似箭。森村书记员即吉川海军少尉,以日本驻夏威夷总领事馆工作人员身分来到檀香山已快四十天了,他到达那里第二天后,就开始“闲逛珍珠港”。现在,他一眼就可以辨认出停泊在港内的所有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舰艇种类及其名称。于是,吉川起草的第一份电报经东京外务省送到了军令部。电文如下:
东京松冈外务大臣
一、十一日在珍珠港停泊下列舰艇:战列舰十一艘(“科罗拉多号”、“西佛吉尼亚号”、“加利福尼亚号”、“田纳西号”、“爱达荷号”、“密西西比号”、“新墨西哥号”、“宾夕法尼亚号”、“亚利桑那号”、“俄克拉何马号”、“内华达号”);重型巡洋舰五艘(彭萨科拉型两艘、旧金山型两艘);轻型巡洋舰十艘、驱逐舰三十七艘、驱逐母舰两艘、潜水母舰一艘、潜艇十一艘、运输船及其他船只十余艘。
二、“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在两艘驱逐舰的护航下,正在瓦胡岛东岸洋面上执行任务。
喜多总领事于檀香山一九四一年五月十二日
军令部要求吉川在五、六、七月三个月中,只要没有特殊变化,就每隔十天报告一次关于珍珠港内的舰艇停泊情况。
十四日,海军作战部部长斯塔克写信给太平洋舰队司令金梅尔和第十四海军军区(夏威夷)司令布洛克,信中说:“我早就强调过,说不定谁会突然在我们大门口埋下地雷,为此应该有所准备,以防不测。。。鉴于今后的形势发展,目前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突然事件仅仅是何时发生的问题。”
二十六日,(美国当局)制订了一份《美国海军基本作战计划》(《虹计划—5》、《WPL—46》)。该计划规定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作战中的主要任务是:一、封锁和占领马绍尔群岛要地和进攻敌人的海上交通线及其要地,以此把敌军兵力从马来防线引开,并支援远东盟军部队;二、准备占领加罗林、马绍尔群岛和确立其统治地位,并把舰队的前进基地设在特鲁克群岛;三、支援东经一百五十五度以东和赤道以南的英国海军部队;四、保卫中途岛、约翰斯顿岛、帕尔米拉岛和萨摩亚群岛。另外,还决定远东方面的陆军与海军共同配合保卫菲律宾海域,因为这支陆军部队不过是一支地区性的防御部队,它在人员和装备上都是靠当地力量充实起来的。所以对这一地区的海军部队——亚洲舰队不能抱有很大期望。
当时,美国在太平洋方面的战略是守势作战,把重点放在阿拉斯加—夏威夷—巴拿马这三点连结起来的三角形战略地带。这种战略思想明确承认菲律宾会暂时陷落,并默认关岛、威克岛也会丢失。这样,美国经过多年发展起来的以太平洋为重点的战略思想,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不到三年,就被以大西洋为重点的战略思想所代替了。
因为未能预料,美国与日本在太平洋将在什么情况下爆发战争,所以迫使日本屈服的计划也就决定不下来。但美国舰队应该经过日本托管地区,尤其是经过马绍尔群岛和加罗林群岛横渡太平洋,逐步向菲律宾方向进攻,然后在西太平洋确立优势。仅这一点,已经取得了足够的理解和同意。可是,除了提到日本可能由于经济上的压力、海上封锁和空袭等原因而屈服外,并没有就打倒日本决定什么特别作战计划。(实际上,此项打倒日本的计划直到一九四五年六月才最后定了下来)。
金梅尔司令自一九四一年二月一日就任太平洋舰队司令以来,一连三次(四月二十二日、五月五日、五月十六日)写信给海军作战部部长斯塔克,指出太平洋舰队从兵力、舰艇人员,一直到武器弹药、防御夏威夷的巡逻艇,以及对孤岛基地的补给等情况,都存在不足和缺陷,并一再强烈要求迅速加以改善。特别是他在五月二十六日公布《海军基本作战计划》那一天所提出的《关于太平洋舰队目前情况的报告》,详细地说明了这种闲境。他强调指出;太平洋舰队为了在西太平洋对日本舰队进行攻势作战,必须补充更多的兵力、装备和舰艇人员。因为,当时的美军兵力只不过勉强达到适合于平时体制的水平,实际情况是,连防御轴心国的可能进攻所需要的最起码的兵力配备,也难如愿以偿,何况要在太平洋发动攻势,那就更需要适当数量训练有素的兵力。当时,就整个太平洋舰队来看,有百分之二十五的舰艇人员服役时间未满一年,而这种情况在一部分舰艇上竟达到百分之五十。
金梅尔司令因为要完成他那在错综复杂和急剧变化的形势下受命指挥这支舰队——“残缺不齐”的舰队——的十分艰巨的使命,所以他对“国家缺乏适当政策”的问题,表示极大关注,他强烈要求斯塔克部长给他“提供十分及时的情报”。
关于提供情报问题,金梅尔要求斯塔克“在发生紧急事态时,要尽可能利用最快速度和最可靠方法向我们通知其一切进展情况”。但这一合理要求实际上几乎彼置之脑后,特别是在开战日期迫在眉睫的夫键时刻也依然如故。现在不妨举几个明显的例子看看:
一、华盛顿破译了日本驻夏威夷总领事馆与东京外务省之间进行联络的电报内容,但夏威夷却什么也不知道,因此,停泊在珍珠港内的舰艇情况和太平洋舰队的动静以及夏威夷的防御情况,尽管已被详尽地向东京报告了,可是被当作攻击目标的太平洋舰队的舰艇却仍旧悠然自得地停泊在四季常夏的海面上。
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六日,合众国舰队司令兼海军作战部部长E·J·金将军,在向海军部部长提交的一个文件中写道:“如果海军部已把掌握的所有情况能作出适当评价并转发下去的话,我看金梅尔司令在十二月七日上午(开战时)对太平洋舰队所作的部署,就不至于变得象当时实际所看到的那种情况吧!”
金梅尔司令在珍珠港事件调查会上,对“全然不知已截获檀香山与东京之间的联络电报”一事作证说:
“如果我知道了这些截获到的日本电报,我(金梅尔)和我的同僚对形势的看法将会完全两样。根据海军部和太平洋舰队的作战计划,与华盛顿在敌人进攻前下达的指令和提供的情报一样,如果日本进攻马来防线,太平洋舰队就会通过突然袭击马绍尔群岛,对日本发起最有效的反击。倘若我知道日本要进攻珍珠港,那倒使我有机会伏击胆敢进犯夏威夷的日本进攻部队。这件事暗示出这样一种明智想法:与其说为远征马绍尔群岛保存实力,毋宁说是为此目的而集中了美国的对策。”
那么,华盛顿为什么不把理应告知的、而又有直接关系的重要情报通知当地指挥官呢?
关于这个问题,斯塔克将军在海军调查委员会上作证说:“我不希望把这些情报通知金梅尔司令。”其理由是:“因为这样做,可能会泄露机密,而这些机密是海军部为保持其获得那些情报所需要的。”
二、华盛顿没有把十一月二十六日的《赫尔备忘录》(日本方面解释为美国的最后通牒)通知金梅尔。
关于这个问题,珍珠港事件海军调查委员会提出了如下意见:
“在国务院那份措词强烈的《赫尔备忘录》中所包括的项目都是彻底解决的项目,不是日本政府所能接受的。直至日本袭击了珍珠港之后,金梅尔将军还不知道有这种备忘录,更不知其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