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中国历代名女 名妓卷 >

第8章

中国历代名女 名妓卷-第8章

小说: 中国历代名女 名妓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后主,赶来相见,对他说:“小国之君,入大国之朝,不失作归命侯,无
劳恐惧!”陈后主一再拜谢,惶恐战栗不已。

诸事停当,各路军马业已次第攻略陈国各州郡,统帅晋王杨广派遣高
颖先行入城,收图籍、封府库,并索张丽华。高颖—一照办,惟独认为:“昔
太公蒙面以斩妲妃,今岂可留张丽华。”于是在清溪旁将张丽华处斩。从此
杨广恨透了高颖,也埋下了后来杀高颖的种子。

唐代魏征在陈后主本纪中评论说:“生深宫之中,长妇人之手,不知稼
穑艰难,复溺淫侈之风。宾礼诸公,惟寄情于文酒,眼近小人,皆委之以衡
轴,遂无骨鲠之臣,莫非侵渔之吏。政刑日紊,尸素盈庭,临机不寤,冀以
苟生,为天下笑,可不痛乎!”

张丽华已经香消玉殒,杨广为之惋惜了好长一段时间,因为要争夺皇
位的继承权,不得不多所矫饰,装出一副礼贤下士,恭谨仁厚的模样,故示
俭约,不好声色。及其登位而为隋炀帝,接二连三地糟踏女子,甚至不惜杀
兄奸嫂,但都不能满足他对张丽华的想念。最后不惜开凿运河,三下江都,
劳民伤财,归根结抵,就是对江南风物人情与佳丽的思慕,特别是为了满足
他未曾得到张丽华,在心理上以获得一些补偿。

唐代大诗人杜牧夜泊秦淮,闻岸上酒家女子还在月下高歌陈后主的《玉
树后庭花》,歌声凄婉,兼蕴南朝幽怨气韵,良夜宁静,益增遐思,于是作
《秦淮夜泊》: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南朝虽亡,但张丽华留下的风流韵事,至今仍惹人玄想不已。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啊,几许风流随风而去。

红拂女慧眼识双雄

美女识英雄,自古被人们传为佳话,唐初就有美人红拂女独具慧眼,
在芸芸众生中,辨识了两位英雄人物,一位是她的夫君李靖,另一位是她的
结拜兄长虬髯客,三人结为莫逆之交,一同在风尘乱世中施展才华,被人们
敬传为“风尘三侠”。

红拂女姓张,原本是江南人氏,由于南朝战乱,随父母流落长安,迫
于生计,卖入司空杨素府中成为歌妓,因喜手执红色拂尘,故称作红拂女。

杨素是北朝和隋朝政坛上的一个通天人物,更是一个兴风作浪的高手。
早年曾协助北周武帝击灭北齐;后与北周丞相兼外戚杨坚配合,迫使北周静
帝禅位给杨坚。二十四年后又帮助太子杨广弑父弑兄而为隋炀帝。隋炀帝即
位以后,拜杨素为司空,封越国公,把一切军国大事都托付给他处理,自己
则专心致志地躲在东都洛阳的西苑中,醇酒美人,声色犬马,享受人间的奢


华快乐;杨素留守西京长安,几乎成了实质的政治领导中心。

杨素权高位尊,必然讲究生活的享受,府中金银堆积如山,仆役侍女
如云,每次接见宾客,总是大模大样地坐在躺椅上,由一群侍女抬着出厅,
两旁还排列着许多美艳的侍女,负责薰香、打扇、捶腿及驱赶蚊蝇等工作。
这种豪奢尊贵的排场,许多人都叹为观止,羡慕不已,但后来看在李靖眼里,
却嗤之以鼻。

李靖是三原地方一位文武兼通的才子,生得身材魁梧,仪表堂堂,饱
读诗书,通晓天下治乱兴国之道,还练就一身好武艺,精于天文地理与兵法
韬略,心怀大志却一直苦于英雄无用武之地。后来隋朝稳定下来,他决定从
家乡投身长安,以图施展抱负,为国效命。

奔经长安路途中,在风陵渡口李靖遇到了刘文静,刘文静身为北朝官
宦之后,见解不凡却在隋庭无法施展,准备前往太原投奔李渊父子。两人交
谈之下,大有惺惺相惜之感,于是结为挚友,约定日后一旦谁有发展必定提
挈另一方。分手后,一人往太原,一人奔长安。

李靖到了长安,由于国政大权基本掌握在杨素手中,于是他准备先投
到杨素门下。

好不容易进入司空府拜见了杨素,杨素却半躺在椅中,眯缝着眼睛,
一付根本不把来客放在心上的神态。李靖心想:这样的排场,这样的待客之
道,岂不令天下英雄寒心,怎能收贤纳士,振兴国道!于是他不悦地直言道:
“当今天下大乱,英雄竟起。明公为朝庭之重臣,而不收罗豪杰,扶济艰危,
而专以踞傲示天下士,实在令人不敢苟同!”

杨素一听这话大感吃惊,心想:这等无名之辈,竟敢在这里口出狂言,
真是放肆!

他想发火,但转念想到自己的身份,若与眼前这位初生牛犊计较,实
在是失于大度,于是反而转怒为喜,起身夸赞李靖的胆识,并请他落座,宾
主畅谈天下大事。

李靖侃侃而谈,从天下时势谈到治国安邦之道,见解精辟,头头是道;
杨素听了频频点头称是,然而最后结论却说:“老夫来日不多,多承指教,
然时不我予,奈何?”这话仿佛给李靖的满腔热情浇上了一瓢冷水,让他失
望之极。

这天,红拂女正侍立在杨素身旁,目睹李靖英爽之气溢于眉宇之间,
又谈议风生,见解出众,不同凡响,心中大为倾慕,不由得闪动着一双聪慧
的大眼睛,不断地瞟向李靖。待李靖告辞出门时,她不露声色地暗中嘱托侍
立廊下的小童代为询问李靖的住址;小童问得结果,回报红拂女,红拂女默
默记在心里,望着李靖大踏步出门远去的背影,有一种奇妙的牵挂之感升在
心中。

当天夜里,李靖独坐客栈,面对孤灯,想起白天在司空府的情形,暗
叹:不可一世的司空杨素毕竟是老了,守业尚嫌精力不足,根本谈不上有所
发展了,自己看来还得另谋途径。这时他又想起司空府中那位手持红拂尘的
美丽侍女,她那一对写满睿智又充满柔情的大眼睛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他在杨素身后一大群侍女中一眼就发现了她,总觉她有些什么与众不同,引
得自己心神荡漾。

夜深了,万籁俱静,李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成眠。突然耳旁
响起一阵轻轻的叩门声,李靖披衣起身,点亮了灯。拉开门闩,只见门外站


着一个头戴阔边风帽,身披紫色大氅,肩背绣花布囊的年轻人。

李靖不料在这人生地不熟的长安,竟有客人深夜来访。正在狐疑之际,
来客自动解释说:“妾乃杨司空家红拂女,今夜特来相投!”烛影摇动中,红
拂女卸下了绣花布囊,摘下阔边风帽,脱去紫色大氅,变成一个秀发蓬松,
明眸皓齿,如三春水蜜桃似的鲜灵的一个女孩。李靖对红拂女的来意仍有些
不解,红拂女也看出了他的心思,不待他询问,就盈盈下拜,并轻声说道:
“妾侍杨司空多年,看到的人物不计其数,但从来不曾见过象李公子这样英
伟绝伦的人;妾似丝箩不能独生,一心依托于参天大树,以了平生之愿,因
而前来投奔,请公子不要推辞!”

李靖既惊又喜,他对红拂女早已有好感,这时又见她如此理解自己,
且有这般自作主张的胆识,甚是爱怜。但转念又忧虑道:“杨司空权重京师,
你私自逃去,他必定追寻,那怎么逃得他的手心?”红拂女胸有成竹地说:
'杨司空现在不过是苟延残喘,行将就木,不足畏也!他府中姬妾时常有人
溜走,他也无心过于追究,何况司空府中侍女多如牛毛,少妾一人不会在意,
所以大胆前来,请公子不要担心!”

李靖仔细打量红拂女,见她肌肤细嫩,面带红晕,仪态从容,嘘气如
兰,羞怯中不失果敢之气,李靖心中甚喜,但又想到自己孓然一身,飘泊不
定,那能给她一个安定的家,深觉愧对红颜,委屈她的一片真情。

红拂女见他欲言又止,似乎明白了他的犹疑,于是坦然陈述自己的心
意:“既然来投公子,就已深思熟虑,今后天涯海角,妾愿患难相随,一片
诚心,苍天可证!”

话已说得十分明白,李靖也不必再有什么顾虑了。这夜,一对患难之
交同入罗帐,没有父母之命,没有媒妁之言,但有的是相知相慕,便由他们
自作主张,成为一对恩爱夫妻。

司空府中不见了红拂女,也曾派人出来追寻,但数日之后就不了了之,
这对他们来说算不了什么。待风声过后,李靖打算前往太原,投奔招揽四方
豪杰、待成大业的李渊父子。红拂女理解夫君的志向,她不声不响地从绣花
布囊中拿出一些金银,委托店家买来了两匹俊马和一些衣物干粮。一切准备
停当,两人装扮成行商模样,趁着天色微明之际,悄悄离开了隋都长安。

一路风尘,这天来到了灵石,因数日奔波,人马皆疲。于是准备在灵
石歇息一天再赶路。两人找了一家不起眼的小店住下,美美地睡了一夜。第
二天清早起来,李靖到早市上买来一大块羊肉,向店家借来炉具锅瓢,亲自
烹煮,想改善一下伙食;红拂女则在客房中正解开了长发,在窗前细心地梳
理。李靖趁羊肉在火上炖熬的空隙,来到后院刷马喂料。两人隔窗相望,会
心地相视而笑,只觉得一股暖风,回荡在彼此的胸臆间。红拂女信口哼起了
轻快的小调,李靖心中充满了欢快和希望。

忽然,有一个中年汉子骑着一头壮实的毛驴,来到客店门前,只见这
人满脸络腮胡子,衣服邋遢,一副大咧咧的神态。他在店前跳下毛驴、将驴
随便栓在木桩上,手提一硕大皮囊,腰插匕首,大踏步地走进店来。微风吹
来,带着一股浓郁的肉香味,他耸了耸粗大的鼻子,循着肉香味来到红拂女
的房门前,他连招呼也不打,随手推开房门,闯进房来。把皮囊顺手扔在桌
上,这时猛然发现了正在梳头的红拂女,也就顾不上肉香了,径自往床上一
坐,斜睨着眼睛,火刺刺地看着红拂女,始终没说一句话。

这人好没礼貌,简直是有意找岔子!李靖在窗外把房里的动静看得一


清二楚,心中腾地升起了火气。正想跃入窗里,给这位不速之客一点教训。
红拂女却向他眨眼,示意他暂且沉住气,因为她见来客气宇不凡,穿着和举
止又与众不同,料想他一定是位侠士或世外高人。红拂女一面挽好秀发,一
面和颜悦色地向来客行了见面礼,客气地问道:“客官尊姓大名?”

斜倚床头的怪客粗声气地回答:“俺姓张,人称虬髯客。”

红拂女笑着说;“那真是巧极了,妾也姓张,当称你为兄长了。”说罢
将行兄妹之礼。虬髯客见这女子不但不责怪自己行为粗鲁,反而如此尊重自
己,心中十分敬服,急忙一跃而起,抱拳答礼。

虬髯客在家中排行第三,因此红拂女称他'三哥”;红拂女在家中为长,
也就成了“一妹'。虬髯客哈哈大笑道:“没想到在此荒僻小店有幸结识了一
妹。”

红拂女这时隔窗向外唤道:“李郎且来拜见三哥!”李靖闻言入室,与
虬髯客互相见过礼。炉上的羊肉这时也正好炖熟了,李靖又出去买了些烧酒
与胡饼,三人围坐炉旁,边吃边谈,虬髯客抽出腰间匕首切肉共食,豪气冲
天。

吃罢羊肉,虬髯客转身从皮囊中取出一个人头及一副心肝,他把人头
竖在地上,用匕首把心肝切成薄片,大口地嚼着吃完了。看得红拂女与李靖
目瞪口呆。虬髯客边吃边解释说:“此人乃天下第一负心之人,吾含恨十年,
今日吃他心肝,才能解恨!”李靖只是唯唯连声,不敢详加追问。

虬髯客吃罢仇人的心肝,擦了擦满是胡须的嘴,又对李靖说道:“我看
你仪容气宇,不愧为大丈夫,一妹得到你这个佳婿,应该心满意足了。”接
着,他们又谈到今后的打算。李靖说想去太原投奔李渊、李世民父子,而且
有友人刘文静可以引见;虬髯客也说常听别人说起太原上空有天子之气线绕
不散,正好前去看个究竟,只是还有一件事情急需料理,不能与他们同行。
于是,三人相约三天后午前在太原城外汾阳桥头相见。说完,虬髯客把抓过
肉的两只油手往衣襟上一抹,提起皮囊,出门跨上毛驴,疾行而去,转眼就
不见了踪影。

三天后,在汾阳桥边的一家酒楼上,李靖与红拂女等到了虬髯客,三
人一道进城,找到了与李靖有一面之交的挚友刘文静。这时刘文静已入李渊
门下,在他的引见下,三人首先去拜见李渊。在留守府中,看到了仰慕已久
的太原留守李渊,只见他穿着家常便服,宽衣大袖,甚是朴素;见了来客,
热情礼让,神采飞扬,又异于常人。三人心中十分敬服,又希望再一睹李渊
之子李世民的风采。经刘文静的安排,约定与李世民在城外的一处道观相见。

第二天,李靖、红拂女、虬髯客三人一早就来到道观等侯。不久,李
世民骑马来到,行近道观,李世民下马向客人长揖,只见他神清气朗,气宇
深沉,顾盼生雄;端坐石凳上,犹如日出朝霞,英彩逼人。

在道观古柏苍翠的院中,李世民与李靖、虬髯客坐在石桌四周的石凳
上倾心交谈,三人见地相似,心意相通,大有相见恨晚之势。他们评品时势,
抒发志向,不觉日已西斜。据传虬髯客和李世民曾对棋一局,虬髯客不敌李
世民,棋罢,临别时,虬髯客拉着李靖对李世民说:“李靖可助公子成就大
业!”说毕,仰天长啸,声震四野,慨然而称:“有真主在此,我当另求发展!”
众人不明其意。

李世民留他们三人在太原住了一段时间,这段日子里,李世民多次请
他们到府中叙谈,但虬髯客每次让李靖独自前往,自己则在城中各处游逛。


不久,从长安传来杨素老死的消息。太原这边,李渊父子积极准备伺机以动。
虬髯客提出要返回长安,李世民也有意让李靖夫妇回长安探形势,因李世民
还有些事宜要向李靖交待,李靖夫妇不能与虬髯客同行。

分手前,虬髯客语重心长地对红拂女说:“李郎是前途无量的男儿,只
是目前时机未到。一妹到长安尚无栖身之地,我先回去为一妹置一宅第安身,
你们到长安来镇安坊找我。”

不久,李靖和红拂女如约来到长安,寻至来镇安坊,在虬髯客讲定的
地方,见到一圈高墙,当街是一扇陈旧的小板门,两人上前叩门,门'吱呀”
一声从里面打开了,开门的是一个穿戴整齐的仆人模样的老人,这人见到来
客打量了一番,然后恭敬地说:“三郎今老仆在此恭候李郎与一娘子!”接着
把他们请进门。进得院来,并不见有房子,只有一片片树木和花草,中间一
条小径伸向花木深处。老仆人带领两位客人沿着小径朝里走,愈走愈见宽阔,
不一会儿,竟来到一所大院前,这真是院中之院,从黑木大门中穿过,突然
眼前一亮,只见里院花木扶疏,室宇宏伟华丽,奴婢数十人整齐地排列在廊
下。

老仆人引他们径自步入厅堂,厅内宽阔明亮,各色珍宝尽陈厅中,其
富丽堂皇可与皇宫相比。几位艳丽的婢女迎了上来,侍候李靖与红拂女沐浴
更衣,洗尽路途风尘,然后到厅中落座。这时,主人虬髯客从侧们出来了,
只见他头戴乌纱帽,身穿紫锦衫,眉目清爽,满面含笑,与昔日判若两人。
见到客人,他高声道:“李郎与一妹一路辛苦了!”彼此见过礼,分宾主落座,
叙谈分手后的情形。

随即,主人招呼:“开筵!”一队队侍婢穿梭来往,不一会儿,各色山
珍海味尽数陈列眼前,主人举杯敬客,三人又象在小客栈中那样开怀畅饮起
来。席下,女乐伎奏着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