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喋血东线-苏德的较量 >

第3章

喋血东线-苏德的较量-第3章

小说: 喋血东线-苏德的较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国覆行援助义务时,苏联才有可能提供援助。法国不仅不愿承担援捷的义
务,甚至法国达拉第政府暗地里还与英国张伯伦政府密谋出卖捷克斯洛伐克
的勾当。

希特勒利用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德意志人党头目亨莱因制造事端。
1938 年3 月28 日,希特勒与亨莱因在柏林密谈。希特勒指使亨莱因向政府
提出苏台德地区“自治”等要求,被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拒绝后,希特勒便下
令于5 月19 日在捷克斯洛伐克边境集结军队,造成“五月危机”。大兵压境,
国家存亡迫在眉睫,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曾经动员人民奋起抵抗,英法两国在
德国威胁危及本国利益,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也一度表示与苏联团结。遗
憾的是,英法两国的这种态度如昙花一现,迅即消失。

希特勒不顾德国将军们的反对,于5 月30 日给德国军队下达了“以军事
行动粉碎捷克斯洛伐克”的指令,务必在10 月1 日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英国还在“五月危机”刚过时就向德国献媚说:“英国不想为捷克斯洛
伐克牺牲一兵一卒。”继而英法两国就建议捷克斯洛伐克作出牺牲,安抚德
国耐心等待“公正”解决。在这方面英国首相张伯伦表现得出人意料的急不
可奈,于是,臭名昭著的慕尼黑会议在积极的酝酿之中。

张伯伦表示,他本人可以去德国和希特勒会晤,希特勒接到电报感到格
外惊喜。张伯伦不顾已经是69 岁高龄,尽管从未坐过飞机,却破例从英伦三
岛乘机飞往德国慕尼黑,然后再乘敞蓬汽车去火车站,坐火车抵达伯希特斯
加登。希特勒摆出大国元首姿态,既不去飞机场迎接,也不去火车站恭候,
而是在他的山间别墅的高高台阶上等候张伯伦的到来。

在9 月15 日的会谈中,希特勒犹如在发表演说,根本没有将张伯伦放在
眼里,大谈德国不借以武力征服捷克斯洛伐克,哪怕因此而引起世界大战也
无所顾忌。张伯伦最后总算得到了希特勒的一条保证:在两人再次会谈以前,
不采取军事行动。希特勒也得到了张伯伦的一条允诺:承认苏台德地区脱离
捷克斯洛伐克的原则。

张伯伦回到英国后,一面争取阁员们支持他对希特勒的允诺,一面又同
法国总理达拉第会晤,争取法国同英国采取同一步调。9 月19 日,英法两国
向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发出照会,要求捷政府接受割让领土方案,遭捷政府拒
绝。于是,英法威胁捷政府说:“如不接受割让领土方案,捷政府将负有“挑
起战争的责任”。捷政府至此已确知再也得不到英法的援助了,被迫屈服。9


月21 日,捷政府照会英法,同意英法方案,并发表讲话说:“我们没有别的
选择,因为我们被人抛弃了。”

9 月22 日,张伯伦又迫不急待地飞往德国,同希特勒进行第二次会谈。
张伯伦兴冲冲地告诉希特勒,捷克斯洛伐克准备接受割让领土的方案,不料
希特勒却说:“我极其抱歉,由于过去几天的事态发展,这个建议已经不再
有什么用处了。”贪婪的希特勒又提出,苏台德地区必须立即由德军占领,
张伯伦十分惊愕。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希特勒在日期上作了让步,他对张伯
伦说:“张伯伦先生,买你的面子,我愿意在日期上作一个让步。我很少给
别人做过这样的事,你是难得的一个。我可以同意规定10 月1 日为撤离期
限。”

张伯伦回到英国后,提出由意大利元首墨索里尼作“调停人”,并提议
召开有德、英、法、意参加的国际会议,会议地点定在慕尼黑。墨索里尼答
应出面“调停”,希特勒到德奥边境去迎接他。两人在去慕尼黑的火车上达
成默契,墨索里尼支持希特勒的行动。

9 月29 日,慕尼黑会议开幕,30 日凌晨,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
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慕尼黑协定上签字。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虽然
被召来慕尼黑,却没有让他参加会议,他坐在会议旁边的屋子里等待隔壁囚
国首脑的“判决”。会议结束后,捷克斯洛伐克代表拿到协定书。慕尼黑协
定共有8 条,主要内容是,德国占领苏台德地区,波兰、匈牙利也从捷克斯
洛伐克掠走了部分领土。捷克斯洛伐克被肢解了,被出卖了,被牺牲了!

慕尼黑会议及其协定是帝国主义绥靖政策的产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
发的可怕信号,是“悲剧的序幕”。

6 个月后,捷克斯洛伐克便不复存在了。慕尼黑协定的恶果出现了。


四希特勒向波、法、英挥剑

希特勒既想进攻苏联,又想进攻英法,如果同时动手,必然将自己置于
东西两面受敌的不利地位。1939 年5 月23 日,希特勒在一次军事会议上作
出了首先袭击波兰的决定。

希特勒的这一决定牵动了东西方各国的神经。苏联同波兰接壤,德国东
侵波兰,将直接威胁苏联的安全。苏联想与英法订立互助条约和军事协定,
从而使希特勒对东西都有所顾及,借以牵制德国,使其不敢贸然行动。英法
在同希特勒谈判捷克斯洛伐克问题时,国家元首可以亲自出马,不顾疲劳,
往返奔波。在同苏联谈判时,却只派小人物出面,乘船前往,行动慢条斯理。
在谈判中,要求苏联单方面承担许多义务,而英法却不对苏联承担任何义务,
毫无诚意可言。英法采取的是祸水东引政策,企图在继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之
后,再牺牲波兰,以使希特勒的侵略矛头永远指向东方,利用苏联的力量与
德国对抗,从而保住西线无战事的状态,使本国不受损失。

苏联在同英法谈判,英法背地里却又在同德国谈判,苏联有被英法利用
乃至被出卖的危险,形势非常严峻。为了粉碎英法怂恿德国进攻苏联的阴谋,
争取时间备战,以应付不测,苏联与德国于1939 年3 月23 日在莫斯科签订
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主要内容是;缔约双方
互不使用武力,不参加直接或间接反对对方的国家集团;缔约一方遭到第三
国进攻时,缔约另一方将不给予第三国任何支持。这一条约的签订,其积极
意义在于,粉碎了英法挑动苏德战争的阴谋,抑制了英法祸水东引政策的推
行,打破了德、意、日对苏联的包围态势,使苏联争取到一年半宝贵的时间
以加强战备,进一步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但是也必须指出,这一条约的
签订也带来一定的消极因素,它在客观上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束缚了
苏联支援欧洲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手脚。

1939 年4 月3 日,希特勒下达了代号为“白色方案”的入侵波兰的秘密
指令。5 月23 日,希特勒向他的高级将领们说:“但泽不是最终目标,对我
们来说,目的是为了向东方扩大我们的生存空间,确保粮食供应,解决波罗
的海地区的问题。食品供应只能靠那些人口稀少的地方来解决。”为了寻找
一个借口,希特勒指令党卫队制造了格莱维茨事件。8 月31 日,党卫队特务
瑞约克斯接受秘密使令,带领身穿波兰军服,“袭击”并“占领”了德国边
境的格莱维茨电台,用波兰语在电台的广播里辱骂德国。然后将十几名死囚
杀掉。他们已在死囚身上注射了毒药针,让他们身穿波兰军服,造成波兰军
队攻打电台被击毙的假像。在这一切都完成之后,德国电台广播“德国遭到
了波兰的突然袭击”,煽动民族情绪。希特勒便于9 月1 日下令侵占波兰,9
月3 日,英法根据与波兰签订的条约,在人民的压力下,被迫对德宣战。第
二次世界大战从此开始。

不到一个月时间,德国便侵占了波兰全境。

英法虽然已经对德宣战,但并未直接参战,西线出现了惊人的平静,被
称作“西线无战事”。实际上希特勒对兵家必争的西欧早已垂涎三尺,一旦
时机成熟,一定要向它伸出利爪。希特勒在灭亡了波兰后,便悄悄地将东线
的军队调往西线,并且利用从东欧搜刮掠夺来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扩充了
自己的实力。

1940 年4 月9 日,天亮前一小时,德国政府分别向丹麦和挪威政府递交


最后通牒,要他们乖乖地接受“德国的保护”。在德国的威胁下,丹麦宣布
投降。挪威则奋起抵抗,但只坚持了一个多月,也被德军占领。

1940 年5 月10 日,德国开始派大批飞机轰炸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
法国北部机场,很快便派出伞兵部队,迅速占领战略要地。这三个北欧低地
国家由于轻信希特勒的“不侵犯”许诺,又幻想以“中立”保持国土和主权
的完整,因此在德国强大军事侵犯面前迅速土崩瓦解。荷兰只坚持了5 天,
比利时也只坚持了18 天便先后投降,至于只有30 万人的卢森堡几乎是不战
而降。

希特勒进攻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灭亡了丹麦和挪威,这既宣告了英
法祸水东引政策的彻底破产,也宣告了张伯伦绥靖政策的彻底垮台,迫使张
伯伦不得不辞去英国首相职务,由原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组阁。丘吉尔
一贯主张对德国采取强硬政策,他于1940 年5 月13 日在下院发表演说,表
明英国要“同一个在邪恶悲惨的人类罪恶史上从来还没有过的穷凶极恶的暴
政进行战争”,并且表示要“不借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希特勒也预感到:
“丘吉尔入阁,这意味着战争真正开始了。”

希特勒令德军于荷兰投降的前一天晚上大举进攻法国,很快深入到法国
腹地,5 月27 日,40 万英、法、比联军被围困在敦刻尔克,德军沿海岸摆好
阵势,使英、法、比联军陷入进退两难的绝境。就在这一关键时刻,希特勒
竟然发出一道停止前进的命令。这道命令实在令人费解,可能是希特勒在第
二次世界大战中犯下的第一个也是最为严重的错误。这无疑给盟军一个千载
难逢的喘息机会,于是20 万英军、13 万法军绝处逢生,渡海撤往英国。这
一事件被西方称之为敦刻尔克大撤退,也被说成是“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

但是,敦刻尔克奇迹并没能挽救法国的厄运。6 月11 日,意大利向英法
宣战,法国腹背受敌。6 月14 日,德军占领了法国首都巴黎。6 月22 日,法
国在投降书上签字。可以说英国首相张伯伦极力推行绥靖政策,法国人民却
尝到了它的苦果滋味。但是,法国人民却没有投降,戴高乐将军在法国政府
投降的第二天,在伦敦发表演说,他坚定他说:“战争没有失败,国家没有
灭亡,希望没有破灭。法国万岁!”他组织起流亡政府,坚持抗击法西斯。

德国占领法国后,认为英国孤掌难鸣,再也不会有什么抵抗了。的确,
英国在法国投降后处于单独对德作战的不利境地,加之在欧洲陆空之战中受
到重创,战斗力严重减弱,处境十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双管齐下,
采取军事恐吓和政治劝说的双重手段,企图迫使英国缔和。战争狂人希特勒
向欧洲挥舞屠刀,欧洲人民在深重的战争灾难中也认清了希特勒要独霸欧洲
的野心,对法西斯主义深恶痛绝。英国人民也喝下了政府推行绥靖政策的苦
酒,痛定思痛,坚决要求抵抗德国法西斯的侵略。丘吉尔决心率英军抵抗,
以争生存。因此,德国诱降的算盘落空了。

7 月16 日,希特勒发出在英国登陆的所谓“海狮计划”的指令。德军要
登上英伦三岛,必须横渡英吉利海峡,而在海上作战,德国很难取胜。于是,
希特勒企图以空中优势向英国展开“空中闪电战”,从而迫使英国屈服。在
最初的空战中,英国空军和地上指挥系统受到很大打击,损失惨重,几乎不
能坚持了。丘吉尔认为形势对英国十分不利。但是,又一个奇迹出现了。

8 月24 日,英国空军派出飞机轰炸德国首都柏林,对德所造成的损失并
不算大,但它对德国人的心理影响却是难以估量的。害怕战争渴望和平和失
败的情绪交织在一起,在德国本土蔓延开来。出于报复心理,希特勒下令德


国空军改变战术,从轰炸英国机场、雷达站、军事设施,转而以轰炸英国首
府伦敦为主。这样一来,英国空军得以重整旗鼓,空军设施得以保存,这就
保持了英国空军的战斗力,加之英国人民同仇敌忾,给予德国空军很大打击,
使希特勒梦想依靠空中优势制服英国的计划破产了。希特勒的狂妄势头被扼
制,“海狮计划”遭到可耻失败。9 月27 日,希特勒不得不无限期地推迟“海
狮计划”,开始把战略重点转向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


五战前的希特勒和斯大林

在希特勒独霸欧洲的野心里绝对没有“忘掉俄国”。但他始终认为,“只
有当我们在西线腾出手来的时候,才能够反对俄国”。希特勒在灭亡了法国
之后,立即着手准备发动苏德战争。他曾经疯狂地叫嚷:“不管怎样,要继
续向东突进,必须把俄国从欧洲国家的名单中划掉。”1940 年7 月21 日,
希特勒要求陆军总司令着手拟定对苏作战计划。12 月5 日,希特勒听取了陆
军参谋长关于对苏作战计划的汇报,并批准了这一计划。12 月18 日,希特
勒发布了对苏联作战的第21 号命令,定名为“巴巴罗萨计划”。“巴巴罗萨”
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的绰号“红胡子”的音译。腓特烈一世曾参
加过第3 次十字军东征,希特勒以这个名字作为侵苏计划的代号,无非是想
给侵苏战争蒙上一层“圣战”色彩而已,但越是这样就越加将其侵苏的目的
暴露无遗。“巴巴罗萨计划”规定:“德国武装部队必须准备在一次快速的
战役中击溃苏联,甚至在对英战争还未结束以前就打垮它。为了这个目的,
陆军必须使用一切可以动用的部队,但须留一部分兵力以保卫已被占领的地
区,以防遭受突然袭击。”

希特勒为了实施“巴巴罗萨计划”,从各方面作了积极的准备。首先,
希特勒玩弄“海狮骗局”,麻痹苏联。希特勒指示德军总参谋部情报处和反
间谍处,有意散布种种流言,制造假情报,以造成德国要继续实施“海狮作
战计划”的假象。为此,德国大量印发英国地图;军队中配备英语翻译;在
英吉利海峡和加莱海峡沿岸集结大量的渡海船只和登陆船只、器材;在海岸
上配置了许多假火箭;甚至将大批德军调往苏联边境,也说成是为了进攻英
伦三岛而到东方进行休整;临战前,德国还一反常态,在宣传上停止了对苏
联的攻击,而把斗争矛头对准了英国。。。其次,希特勒加紧对巴尔干地区
的控制,打通进攻苏联的通道。希特勒以部分希腊领土作为诱饵,迫使保加
利亚加入法西斯轴心国阵营,又以外交和军事手段,迫使罗马尼亚和匈牙利
也加入了这一阵营。南斯拉夫则没有那么听话,于1941 年3 月26 日发动政
变,推翻了亲德政府。希特勒于4 月6 日派德军开进南斯拉夫和希腊,不久,
在南斯拉夫和希腊的首都挂起了卐字旗。但是,南斯拉夫人民并没有屈服,
他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地进行着反法西斯斗争。再次,希特勒向东线
调集大量部队和军事装备。临战前,德国及其仆从国家沿苏联西部国境线,
共部署了190 个师550 万军队,3712 辆坦克,4950 架飞机,47260 门火炮,
并加紧对苏联进行军事挑衅,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