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28岁成为亿万富豪 >

第6章

28岁成为亿万富豪-第6章

小说: 28岁成为亿万富豪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就是有了这个意识后,才把当打工仔当做读书深造的。    
    人生,有许多事是很难预料的。机遇,似乎也是可遇不可求。    
    我在广州市郊机砖厂,论干活,可以说有绝对优势,几十号人,哪个也干不过我。那时的我,已不是去河南邓县打工那样瘦小单薄,虽然个子不高,但墩墩笃笃,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特别是我从来不光埋头使力气,喜欢动脑筋想办法,减轻体力消耗,提高工作效率。我从小养成对事情嘴上不说,心里头琢磨的习惯。在机砖厂一边做,一边观察、思考,半年日子我把生产过程、机器的操作、人员的组织管理,以至工厂的经营状况等等,了解得一清二楚。从这件事以及后来的经历,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人只要肯动脑筋、肯钻研,又不怕吃苦,不要说一个机砖厂,再复杂的东西都是可以学会、掌握的。常言说得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应该有这种自信,我认为我能干成事,就因为我自信。    
    机砖厂的黄老板,经过一段时间对我的考查、了解,已不只是把我当打工仔,而是当做了朋友和帮手。广东人的精明或者说当老板的精明,正是会用人,别看黄老板跟我一样,认不到几个字,但是很会经营,尤其善于用人。可以说黄老板是我的经营启蒙教师。    
    在机砖厂半年,我用劳动和智慧,取得了黄老板的信任,也帮他创造了一笔不小的财富,他的事业发展很快,除了广州还发展到了海边──在海丰县办起了机砖厂。


第一部分 零也要起步 起步才有希望为躲债怀揣9元2角闯广东(2)

    黄老板让我去负责海丰机砖厂,说是当生产、经营厂长,实际是包工头,承包的条件非常简单明了,每销售出去一匹砖我提成2厘钱!就是说卖出去100匹砖我能得到2毛钱,只要我组织得好,产量高又卖得出去,一月下来我可以拿到三四百元,多的时候500多元。这个承包条件是再简单不过了,但也是够苛刻的,我必须拼命干,干得多我得到的就多,不过他得的是大头,我得的是零头,这没有办法,谁让我是打工仔呢?这正是打工仔与老板的区别!从那时起,我就在心里想:有朝一日我要当老板,我相信总会有这一天的。在海丰机砖厂,我已算“白领”,对一个打工仔可说是混得不错了。按理说,我完全可以只搞管理,但是我照样干活,不仅自己干,一年以后我和叶四妹结了婚,怀着孩子的妻子到了海丰,生了小孩就和我一起干。砖厂拉泥、打坯、搬砖操作、修理机器……这都是计件的,干一份有一份工资,我除了承包费,干活又有一笔收入,我想多挣钱、快挣钱,心里已萌发了新的打算。人就是怪,饿肚皮的时候,首先要的是吃的,能吃饱以后,又会有别的追求……    
    在海丰机砖厂,我仍然过着打工仔的简朴和艰苦的生活。两个年头,便在艰苦奋斗中打发过去了!这两年,我的收获是大的,对于机砖厂,我可以大言不惭地说是行家里手,是专家了。就是到现在,到任何一家机砖厂去,不需要多少时间,更不必去亲自操作,只要转一转,看一看,一个厂的状况从生产到质量,我就可以说个八九不离十,说的意见还让人口服心服。    
    当然,我在这儿的两年,还不止学到了机砖厂的整套学问,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开放、搞活的思想和商品意识。    
    海丰,曾经是著名的“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我在小学的课本上、小人书中,早就读到过革命领袖彭湃的故事,是令人向往的地方。如今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海丰又是先锋,这儿素来浓厚的商品观念,在商品经济中如鱼得水,尤其是搞得很活。我生活在其中,自然要受到熏陶和影响。    
    对于砖厂工人的管理、调遣,我觉得并不费劲儿,我从小就很少当“白丁”,细娃儿时我是孩子头,打泥巴仗我是“司令”,上小学当过班长,到河南去打工也要带个大徒弟,到广州砖厂打工没有几天我就当了班长,到了海丰机砖厂我又是工头、承包人……我所缺少的是经营头脑,做猪儿生意失败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恰好在海丰,给我补上了这一课。在我眼里,那儿的人,个个都精通生意,他们经营手段的灵活,不要说是内地的人了,已在广东待了几年的我,也吃惊得瞪着大眼睛……    
    我在海丰砖厂的两年,正值经济发展快的广东沿海修房造屋的旺盛时期,到处需要砖,机砖厂办得红红火火,效益十分可观。在海丰我又为黄老板创造了一大笔财富,我自己挣到的钱,虽然也算可观,但抵不上黄老板利润的零头。    
    重要的还不在我挣钱的多少,而是在那种环境中,当“白领”,搞承包,已远远不能满足我了,我早就希望着“更上一层楼”。    
    有位外国名人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套用这句话说:不想当老板的打工仔不会是出色的打工仔。我在肚子吃得饱了,还清了欠债,丢掉了压在头上的大包袱,手上又有了一笔钱之后,在心中酝酿了很久的计划,一下就迸发出来,再也抑止不住了:当老板!    
    计划终归是计划,要实施,要变为现实,还有一定的距离。我已不再是当年做猪儿生意那样的莽撞少年,我经过深思熟虑,多方考虑之后,决定向深圳特区靠拢。    
    在海丰,每天都有深圳的消息传来,深圳特区的各种优惠政策,深圳的发展机会,深圳过一条小河就是香港……像一块强磁铁吸引着我,我决定向特区方向发展,到特区去闯荡,我甚至预感到,我将要去的地方,就是我的未来、我的前途!    
    但是,正像我原来对广东一无所知一样,我只知道从海丰沿海边向西,可以到达深圳特区,除此我再也不知道别的什么了。我这人定了的事就非干不可,哪怕刀山火海也不在乎。问题是,像香港电影中经常说的那句话:“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还要说服黄老板,虽然我是打工的,但我不能、也不愿不辞而别。    
    黄老板要挽留我,是意料中事,我可以说是他的“摇钱树”,但没有想到他是那样的坚决,开始不让走,后来说至少再帮他干一年……没有办法,这一次我又只有“三十六计走为上”了。不过这一次可不像前两次,单脚利手,而是要带着老婆孩子,那时我老婆刚生了小孩,我们就抱着初生的儿子,连夜徒步西行,第一站的目的地,是惠阳县的淡水镇,那儿的情况还不很清楚,一切都要到了以后再做安排。    
    南方冬天的夜晚,仍然是寒冷的,因为平常习惯了气温高,一旦温度降低便感到很冷。我们一家三口,为着还不知道是好还是坏的前程,披星戴月,冒着寒风,深一脚浅一脚,走在一条陌生的路上。夜深了,路上再也见不到行人,不免有些胆怯,可偏偏我们走进了一片坟场,一座座坟包在荒草中,使人感到阴森可怖,寒风吹得荒草窸窸窣窣地响,我早已是一身冷汗。叶四妹吓得大气不敢出,紧紧地拉着我,我为了给她壮胆,大声说着话,但我听到她已被吓得哭了。我虽然不相信鬼神,但还是担惊受怕,特别是我心里很难受:我已是初为人父了,还让妻子来到这几千里外的地方受这种惊吓,我是一个男子汉啊!    
    这件事,使我一下子猛然感到肩上的担子好重啊!一个人的一生,不就是成家立业吗?我已“成家”,可是我的“业”呢?我必须奋斗,为早日立业而奋斗!    
    因为,我已经有个家……


第一部分 零也要起步 起步才有希望有没有魄力放弃眼前的利益(1)

    穷不是理由。    
    为什么在同样的生存条件下,有的人穷,有的人不穷?    
    失学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失学后的消沉。    
    人,最大的障碍是自己。    
    我读过的课本中,有一篇高玉宝的《我要读书》,读这篇课文时,年纪还小,还不觉得什么。但是,从我失学起到现在,这么多年来,不仅没有忘记,反而觉得记得越来越清楚了,能整段整段地背出来。每次想到《我要读书》,就自然联想起自己的不幸遭遇:14岁因交不起学费、家庭经济困难失了学,过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我要读书》这一课我所以记得住,因为它讲的好像和我的情况差不多。我曾经想过,哪一天我也来写一篇《我要读书》,讲讲我心里的话,让那些过着幸福生活的孩子们,知道还有不少和他们同龄的小朋友,因为贫穷进不了学校。想不到,我真的写了这本讲自己的书,如果我的身世、我走的路,能给别人点什么启发,那我是会非常高兴的。    
    失学的痛苦,干活的劳累,生活的贫困,都没有使我低头,我这人就是有这股子倔犟劲儿,从小到大有泪也朝肚子里流。因为生活告诉我,苦呀,穷呀,累呀,都得忍受,都得靠自己去奋斗,没有别的路可走。    
    我们这些贫困山乡的孩子,几乎没有童年可言,与生俱来的是吃苦和劳累,这同我在乡村的露天电影里和书本上看到的孩子们的幸福童年是两样,在我幼小的心里产生了一连串问号,经常问父母亲、问老师、问熟悉的大人们,大家都说我是个爱发问、爱琢磨事儿的细娃儿。    
    我从电影里看到的小朋友,穿着花花绿绿的新衣服,坐在宽宽敞敞、亮亮堂堂的课堂上课,我就问老师:“咋个我们的教室是破庙?下雨天屋漏要戴斗笠上课?上学要自己带板凳?”“班上的同学,特别是女同学为啥越来越少?”……后来我也成了“越来越少”中的一个──失学了。    
    直到近年,我的一位老师还同我谈起这些往事,说我“从小好问,比别的细娃儿想得多”。    
    我失学后就问过我父亲:“高玉宝不能读书,是因为受地主剥削,我们这儿早就没有地主了,咋个我还是读不起书呢?”    
    “这个……”父亲想了想说,“我们家里穷嘛!”    
    “穷!同样的条件,为啥有些人不穷,偏偏我们家穷呢?”我这样打破砂锅问到底,现在想起来真是太难为老实巴交的父亲了。    
    “你的命不好!哎,我的命不好……”父亲咋个说得清楚这些深奥的道理哟,他额头上的汗都急出来了。    
    我本来还想问:“为啥别人命好,我们的命不好?”我打住了,不忍心再折磨父亲。这些问题,我虽然没有得到答案,但有一点我明白:问不问都一样,我不能再上学了,而且自己感到肩上有了一份责任——像所有的农民孩子,准备去挣工分,用劳动去换取粮食。    
    转眼间,我离开学校,开始独立生活,已经这么多年,但是,“为什么不能读书?为什么受穷?为什么我的命不好?”这些问题,我还时不时地想起。随着时间一年年过去,随着我的成长和成熟,随着我的经济地位的变化,对这些问题已经很容易得到回答,对我已经不再是问题,但对那一段经历和留在我孩童心上的痛苦记忆,却永远抹不掉!    
    我不相信命运,但我不得不谈论命运。如果我甘心受穷,我的命运的确就是不好,我降生时,已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贫困的农家,添一口人就多一张吃饭的嘴。父、母亲既不懂得“计划生育”事关国计民生的道理,也没有计划生育方面的知识,只有从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人口自然繁衍,也只有因家中添丁加口而叹息,承受新增的一份生活艰辛。    
    我来到人世上的第一声啼哭,向左邻右舍宣告:刘凡元家又多了一条小生命。尽管多了他一份负担,但按农业生产者的标准,父亲仍然带着几分自豪口气,向邻居们说:“是个带把的,长大好犁田。”生男孩,就意味着增加了一个“主要劳动力”。    
    父亲给我取名“延林”,大概不会有太多的讲究,顶多希望我长大以后,成为一个干农活的好把式,继承他的事业,连续他的“山林”吧。近年来,有人对我的名字发生了兴趣,做了考证和种种解释,可惜我父亲的“命”不好,在我将要度过贫困日子,开始发达的时候,  于1989年被食道癌夺走了生命,不然,我们可以请问他老人家,给我取这个名字有啥讲究?是不是有什么预见?等等。


第一部分 零也要起步 起步才有希望有没有魄力放弃眼前的利益(2)

    不管有没有啥讲究,也不管有没有啥预见,我来到这个世界上,等待我的是贫穷。我5岁起,就开始背起背篼,拿着镰刀去打猪草、割牛草、喂猪、放牛是我的必修课,这便是农民孩子的劳动启蒙教育。至于我能跨进设在古庙“果子寺”的村小学读书,已是十来岁的事了。我正式进学校当了小学生,还是要做力所能及的农活的。我们不需要人讲就懂得这个道理:读书重要,填饱肚子更重要。从小就会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个顺口溜,现在更明白了,这就是所谓的“经济基础”,没有“基础”啥也谈不到。    
    我们家那时是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呢?鸡屁股是我们的银行──靠养鸡下蛋,用蛋去换现钱称盐打油,要交学费什么的,就得卖鸡卖柴了。当然,不光是我们家这样,家家户户都差不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几乎没有活动的钱。我清楚地记得:邻居之间相互借盐、借油,是用一调羹计量;个把月才能“打牙祭”吃一顿肉;去买佐料时用2分钱要买一半酱油、一半醋。哪家“打牙祭”,那油香菜味会飘很远很远,馋得人流口水……    
    在这种经济条件下生活的我,当家里拿不出两元钱给我交学费时,我不需要多少考虑马上就停学外出谋生。我还有别的什么选择呢?    
    我离家远去打工的头天,照常到了学校。学校是一个温暖的集体,是每一个小孩子向往的地方,可是我却要离开它,到很远的地方去,再也见不到亲爱的老师、要好的同学,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像一只小鸟要偷偷地离群飞走,心里实在难受,还得强忍着……    
    多亏一个少年常有的幻想和好奇,将要去的陌生地方河南,对我充满各种神秘感,在我脑海里产生出许多想像……这样才冲淡了我离开老师、同学和失学的痛苦。    
    在上最后一节课时,我呆呆地坐着,心里像一团乱麻,几次都想痛哭一场,但我把眼泪强忍着,怕被老师、同学看见,甚至还要装出一副没事的样子。    
    一个14岁的孩子,不管有多老成,也是装不像的。我的班主任,就是那位从师范学校毕业不久的傅老师,已经看出来了。放学后,他叫我留下,问我:“是不是有啥事情瞒着老师?有啥困难要老师帮助?”我说:“没有。”他一再追问,我一口咬定没有。    
    傅老师知道我这人好强,有股子犟脾气,他不再问了。我现在猜想,他是已经看出了我的心事。他从桌上的一堆书中,抽出一本小人书,然后对我说:“你爱看高尔基的《我的大学》,你那本都被你翻破了,该换朝了,把这本送给你。”我接过书,他继续说:“延林呀,在学校有课堂,社会也是一个大课堂啊!只要肯学习,到处都可以学到东西,在生产劳动当中学的东西,是在学校的课堂上学不到的,你看人家高尔基,在社会大学中学习,成了苏联的文豪……”傅老师讲着,我静静地听着,这些话好像一句句都印在了我的心上,至今我还记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