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哈佛管理技能培训教程 全集 >

第102章

哈佛管理技能培训教程 全集-第102章

小说: 哈佛管理技能培训教程 全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标管理法
1目标管理的由来
目标管理(Managementbyobjectives缩写为MBO)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于美国,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特别是其中的参与管理)为基础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凭借这种制度,可以使组织的成员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实现“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而对于员工的工作成果,由于有明确的目标作为考核标准,从而使对员工的评价和奖励做到更客观、更合理,因而可以大大激发员工为完成组织目标而努力。由于这种管理制度在美国应用得非常广泛,而且特别适用于对主管人员的管理,所以被称为“管理中的管理”。

要想准确地指明究竟谁是目标管理的创始人并不容易,但公认为彼得·F·德鲁克对目标管理的发展和使之成为一个体系作出了重大贡献。
1954年,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之后,他又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这一主张,他认为,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化为目标,企业的各级主管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以此来达到企业的总目标。如果一个范围没有特定的目标,则这个范围必定被忽视,如果没有方向一致的分目标来指导各级主管人员的工作,则企业规模越大,人员越多时,发生冲突和浪费的可能性就越大。德鲁克的主张在企业界和管理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形成和推广目标管理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目标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目标管理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的特点来理解:

(1)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目标的实现者同时也是目标的制定者,即由上级与下级在一起共同确定目标。首先确定出总目标,然后对总目标进行分解,逐级展开,通过上下协商,制定出企业各部门、各车间直至每个员工的目标;用总目标指导分目标,用分目标保证总目标,形成一个“目标—手段”链。

(2)强调“自我控制”。大力倡导目标管理的德鲁克认为,员工是愿意负责的,是愿意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的;如果我们控制的对象是一个社会组织中的“人”,则我们应“控制”的必须是行为的动机,而不应当是行为本身,也就是说必须以对动机的控制达到对行为的控制。目标管理的主旨在于,用“自我控制的管理”代替“压制性的管理”,它使管理人员能够控制他们自己的成绩。这种自我控制可以成为更强烈的动力,推动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把工作做好,而不仅仅是“过得去”就行了。

(3)促使下放权力。集权和分权的矛盾是组织的基本矛盾之一,唯恐失去控制是阻碍大胆授权的主要原因之一。推行目标管理有助于协调这一对矛盾,促使权力下放,有助于在保持有效控制的前提下,把局面搞得更有生气一些。

(4)注重成果第一的方针。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评价员工的表现,往往容易根据印象、本人的思想和对某些问题的态度等定性因素来评价。实行目标管理后,由于有了一套完善的目标考核体系,从而能够按员工的实际贡献大小如实地评价一个人。目标管理还力求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更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以增强员工在工作中的满足感。这对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组织的凝聚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
由于各个组织活动的性质不同,目标管理的步骤可以不完全一样,但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四步。

(1)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实行目标管理,首先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这项工作

总是从企业的最高主管部门开始的,然后由上而下地逐级确定目标。上下级的目标之间通常是一种“目的—手段”的关系;某一级的目标,需要用一定的手段来实现,这些手段就成为下一级的次目标,按级顺推下去,直到作业层的作业目标,从而构成一种锁链式的目标体系。 (2)制定目标。制定目标的工作如同所有其他计划工作一样,非常需要事先拟定和宣传前提条件。这是一些指导方针,如果指导方针不明确,就不可能希望下级主管人员会制定出合理的目标来。此外,制定目标应当采取协商的方式,应当鼓励下级主管人员根据基本方针拟定自己的目标,然后由上级批准。

(3)组织实施。目标既定,主管人员就应放手把权力交给下级成员,而自己去抓重点的综合性管理。完成目标主要靠执行者的自我控制。如果在明确了目标之后,作为上级主管人员还像从前那样事必躬亲,便违背了目标管理的主旨,不能获得目标管理的效果。当然,这并不是说,上级在确定目标后就可以撒手不管了。上级的管理应主要表现在指导、协助、提出问题,提供情报以及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方面。

(4)检查和评价。对各级目标的完成情况,要事先规定出期限,定期进行检查,检查的方法可灵活地采用自检、互检和责成专门的部门进行检查。检查的依据就是事先确定的目标。对于最终结果,应当根据目标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奖罚。经过评价,使得目标管理进入下一轮循环过程。

4目标管理的局限性

尽管目标管理方法有很多优点,但它也有若干弱点和缺点。有的缺点是方法本身存在的,另外一些则是在运用中引起的。
 (1)对目标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宣讲得不够。目标管理看起来简单,但要把它有效地付诸实施,则尚需各级主管人员对它有详尽的了解和认识。这就需要对目标管理的整个体系做耐心的解释工作,说明目标管理是什么;它怎样发挥作用;为什么要这样做;它在评价管理工作成效时起些什么作用;以及参与目标管理的人能得到什么好处等。

(2)没有把指导方针向拟定目标的各级主管人员讲清。目标管理和其他各种计划工作一样,如果那些拟订目标的各级主管人员得不到必要的指导方针,不了解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和企业的基本战略和政策,那么他们就无法制订出正确的目标,也就无法发挥目标管理的作用。

(3)目标难以确定。一方面可考核的目标是难以确定的;另一方面使同一级主管人员的目标都具有正常的“紧张”和“费力”程度更是困难的,而这两个问题恰是使目标管理取得成效的关键。
 (4)目标一般是短期的。几乎在所有实行目标管理的组织中,所确定的目标一般都是短期的,很少超过一年,常常是一季度或更短些。强调短期目标的弊病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为防止短期目标所导致的短期行为,上级主管人员必须从长期目标的角度提出总目标和制定目标的指导方针。

(5)不灵活的危险。目标管理要取得成效,就必须保持其明确性和肯定性,如果目标经常改变,就难以说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周密计划的结果,这样的目标是没有意义的。但是,计划是面向未来的,而未来存在许多不肯定因素,这又使得必须根据已经变化了的计划工作前提对目标进行修正。然而修订一个目标体系与制定一个目标体系所花费的精力相差无几,结果可能迫使主管人员不得不中途停止目标管理的过程。了解目标管理的局限性,对于有效地实施目标管理是很重要的。目标管理在我国的管理发展中还是一种新的趋势,各类组织的主管人员还需不断探索,使之不断完善。

□技术预测法
由于技术进步的步伐不断加快,从技术发明到投入大规模商品化应用的时间不断缩短、“产品技术寿命周期”不断缩短和加速,以及由于技术进步对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决定作用不断加大、从技术进步中获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越来越显著等等,所有这些趋势都使得技术预测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技术预测对计划工作的影响作用也日益增强,从而使它成为国家或企业计划工作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凡坚持按技术预测制定计划工作前提的企业,一般是那些处于高技术领域的企业。这些企业将技术进步视同企业的生命。在现时代,所谓的新产品,大多是某些尖端新技术结合的产物。例如,家用磁带录像机的商品化,是由于磁带记录密度技术和超精度机械加工技术两方面进步的结果;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中的最新突破是结晶生长技术和电子显微技术结合的成果;工业机器人则是以三维图像传感器、微处理机和传动装置为基础的,等等。日本的夏普计算器之所以非常单薄,是由于它始终坚持最大限度地利用液晶技术;精工手表击败瑞士表的武器,是它开发的双石英振荡器技术,这一技术结束了在钟表准确性方面长达几世纪之
久的竞争。
1。经济预测

例如对乙烯的长期需求量进行预测,这是制定战略目标、选择行动措施和保证措施的主要依要据。

2。技术预测

乙烯生产是一种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结合的原材料工业,一方面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另一方面工艺流程的先进性对乙烯生产的经济效益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投入大规模开发之前,必须对有关高温分解和气体分离过程的物理化学规律、热解和分馏的高效工艺以及生产装置进行深入地研究。而技术预测有助于正确地选择研究课题、确定研究方向和规划研究项目。
3。决策效果预测

为了对乙烯生产规划中是改造现有装置,还是建设新装置,或是进口乙烯三种行动措施方案进行抉择,就必须对每一方案的效果进行预测。应当区分两种不同类型的预测:①预测计划工作的前提;②预测计划本身和其实施效果。对计划效果的预测主要包括对某项投资的预期收入和支出进行预测,对某工程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效益进行预测,以及对某项工程可能给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行预测等等。对计划效果的预测是评价决策方案和进行最后抉择的依据。对于一种连续的计划工作过程来说,它又是为下一个周期的计划工作提供前提条件。

□投入产出法
一种更细致、更全面地对经济变量进行预测和分析的方法称为投入产出法。这是由哈佛大学的瓦西里·列昂剔夫(WassilyW。Leontief)教授创立的。该方法的核心是一张根据调查和统计结果精心编制的投入产出表,其简化的一般形式如表612所示。

表612〓高度简化的投入产出表结构

产出
投入

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产出

物质消耗(Xij)

新创造价值

总投入X

式中:Xij——j部门进行生产时消耗i部门产品的数量(或价值);

(Xij)——消耗矩阵,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生产技术联系;

N——新创造价值向量,包括工资及劳动报酬以及社会纯收入(利润、税金)等,反映了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领域初次分配的情况;
Y——最终产品向量,包括积累、消费、净出口等,反映了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最终使用情况;

X——社会总产品向量。社会总产出与总投入的恒等是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前提。

为了建立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关系式,我们定义直接消耗系数aij,其含义为生产单位j部门的产品需直接消耗i部门产品的数量(或价值)。其计算公式为:

aij=〖SX(〗Xij〖〗Xi〖SX)〗,(i、j=1;…,n)

于是可将Xij表示成:
Xij=aijXj

写成矩阵的列式:

(Xij)=AXj

式中,A=a11a12…a1n

…………
an1an2…ann

从而可建立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关系式:
AX+Y=X
或

X=(I…A)…1Y

基本关系式表明,在已知直接消耗系数aij;i、j=1;…,n的情况下,只要规划出计划期末的最终产品数量、构成和分配比例(主要是积累与消费的比例、生产性积累与非生产性积累的比例、居民消费与社会消费的比例等),也就是确定出最终产品Y,就可以将计划期内各部门的总产品(或总产值)数量预测出来。这里计划的前提是最终产品的预测,计划的结果是对各部门总产量的预测规划,而对各部门总产量的预测又成为各部门制定计划的前提和依据。
自投入产出法创立以来,列昂剔夫教授首先在1945年运用这种方法预测出战后美国对钢和其他原料的大量紧迫需求。几年之后,美国政府公开发表了1947年的投入产出表。1965年,列昂剔夫教授根据美国政府公布的1958年的投入产出表预测了“削减军备对各部门和各地区的经济影响。”

□专家预测法
目前,在长期经济预测和技术预测中使用得最多的方法是专家调查法。起初,向专家调查是采用开调查会的形式,将有关专家召集起来,向他们提出要预测的题目,让他们经过讨论作出判断。这种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严重的缺点,例如,与会者可能由于迷信权威而使自己的意见“随大流”,或是因不愿当面放弃自己的观点而固执己见。鉴于传统的专家调查会的这些缺点,兰德公司(RandCorporation)发展了一种新的专家调查法,取名为德尔斐法(Dephimethod)。德尔斐是古希腊传说中的神谕之地,城中有座阿波罗神殿可以预卜未来,故借用其名。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采用寄发调查表的形式,以不记名的方式征询专家对某类问题的看法,在随后进行的一次意见征询中,将经过整理的上次调查结果反馈给各个专家,让他们重新考虑后再次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特别要求那些持极端看法的专家,详细说明自己的理由。经过几次这种反馈过程,大多数专家的意见趋向于集中,从而使调查者有可能从中获取大量有关重大突破性事件的信息。

为了提高德尔斐法的预测效果,一方面要慎重地挑选专家组的成员;另一方面要将征询的问题限制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预测期间提出各种课题的重要性进行评价;

(2)对课题范围内各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发生时间进行评价;

(3)对各种科学技术决策、技术装备、课题任务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对重要性进行评价;

(4)对为了达到某个目标,需要采取的重大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实施和完成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进行评价。

在提出问题时,应该考虑到如何获得同类的和可以相互比较的回答,以便于在专家调查的最后阶段对评审资料进行数字处理和汇总。

德尔斐法与其他许多预测方法不同,不是非要以唯一的答案作为最后结果。其目的只是尽量使多数专家的意见趋向集中,但不对回答问题的专家施加任何压力。这种方法允许有合理的分歧意见。兰德公司对德尔斐法的特征有过这样的说明:让作出相当极端的答案的人负责证明自己的意见,这会对那些没有确实可靠信息的人产生影响,使他们改变自己的估计而向中间靠拢;同时,也会使那些持不同意见又觉得自己有充分论据的人倾向于保留他们原来的看法,并为其辩护。

德尔斐法不是没有缺点的,有人认为这种方法的可靠性不够高,容易对不明确的问题(问题的两意性)过分敏感等。这些都需要预测者在提出问题和每一轮调查表的设计中特别注意防止。

□头脑风暴法

关于群体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