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哈佛管理技能培训教程 全集 >

第78章

哈佛管理技能培训教程 全集-第78章

小说: 哈佛管理技能培训教程 全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人与人和社会的矛盾
这对矛盾是最为复杂,也最能体现最需要运用谋略思维的矛盾。由于人都具有意识,能思维。人在活动之前,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愿望和计划,都先将活动的结果观念地存贮在大脑中,如一栋大楼建成之前,它早已存在于设计者的头脑里了。而社会又与自然不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人的活动构成了社会历史,但社会又不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的规律不象自然规律早已存在,而是在活动之中和活动结束之后。这些就加剧了这类矛盾的复杂性。社会的向前发展,给每个人、每个集团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与场所,也使每个人,每个集团处于竞争者的位置,对人的思维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现在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去谋职业,即应聘。此时,每个应聘者都会采取某种办法以显示自己的才华,赢得主考官的信任,并击败其他应聘者,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其中“某种办法”就是谋略思维。再例如,世界已从封闭状态走向了开放,各个不同利益、不同党派的集团之间都保持着联系和交往,然而,友好交往并不等于利益均分。利益原则始终在背后支配着各集团之间交往。这就是竞争和对抗(当然不是热战和冷战状态的军事对抗),所以,欧洲联盟各成员国之间时有争议,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之间也时有摩擦。“争议”与“摩擦”的消除不是靠强权、不是靠武力,而是靠谋略,即各集团的领导层或最高哈佛经理通过谋略思维,制定出一系列合理、合意的策略,既保护本集团的利益不受损害,又促使其他集团欣然接受。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凡是有矛盾、对抗和竞争存在的地方,就有谋略思维存在。因为,矛盾、对抗和竞争就是通过谋略得以解决的。
离开了矛盾、对抗和竞争,世界就不复存在,社会也不会发展;而离开了谋略思维,矛盾、对抗和竞争得不到解决,世界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决斗场,你拚我杀,世界仍将不复存在。所以说,谋略思维与竞争、矛盾同存在,是以竞争和矛盾为其逻辑起点的。

□竞争、对抗的特点
竞争和对抗作为谋略思维的逻辑起点,除了具备作为竞争一般和对抗一般的特点外,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流变性。谋略思维中竞争、对抗的流变性是指竞争和对抗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时间的推移、谋略思维的实施,不断地发生变化,竞争和对抗双方由某方面的竞争、对抗可以转化另一方面的竞争、对抗,甚至竞争、对抗伙伴已在不断发生变化。
竞争、对抗的流变性是一种正常情况。客观事物本身就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每一个事物在同不同事物发生联系时,会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形成不同性质的关系。比如,同是一个玻璃杯,如果把它用在化学实验室,那它就是化学器皿;如果用它来喝水,那它就是一个茶杯;如果用它装烟灰,那它就是一个烟灰缸;如果用它伤人,那它就是一件凶器……同是一个杯子,在不同的场合,它表现出或具有了不同的属性。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事物之间不断有新的关系出现。这就决定了竞争、对抗也是不断变动的,不能只盯上某种关系不放。例如,两个国家刚开始建立外交关系时,相互开放的领域很少,相互合作的方面也不多。随着时间的流变,两国在众多的领域进行合作。在某种意义上,两国间的合作就是竞争和对抗,就是各自利用谋略思维从对方身上获取利益。因此,两国间合作领域的拓展,就是竞争和对抗形式的增多,由单纯的政治竞争到经济、教育、科技、人才等多方面竞争网络。
竞争和对抗的流变将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越演越烈,因为,在人类共同利益面前,如臭氧层问题,全球气温升高问题、环境和生态保护问题、辑毒问题等,各集团基本上达成共识,但在具体利益面前及如何实施、维护共同利益问题,则存在着激烈竞争和对抗。竞争的背后,就是各集团领导人对谋略思维的运用,是谋略思维的竞争和对抗。 (2)全面性。谋略思维中的竞争与对抗的全面性,是指竞争和对抗在各个层面、各个问题上展开,既有集团与集团、集团与个人及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争、对抗,又有经济、科技、人才、资源、民族独立等方面的竞争和对抗。
全面性的竞争和对抗在思维活动和生活实践中比比皆是。例如,在战争中,双方都想取得胜利,于是,一方面研制新型武器,并不时地制造一些有关新武器研制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消息,以给对方的军队和科研人员施加压力,影响其正常的活动安排。当然,有些新型武器的研制在绝对秘密状况下进行,在投入战场使用时,对方不知为何物,无法应付,从而给对方以惊恐并沉重打击。另一方面,通过空投传单,或有意让对方收听到自己的广播,以真真假假的消息,扰乱对方军心、民心,瓦解其士气。这些,其实就是智力的较量,就是谋略方法的具体运用。
竞争和对抗之所以全面地表示在各个方面,但它其实质,主要在于人。就是说,人生来就具有竞争和对抗意识。既然人是一切活动的主体,即任何活动都是由人发起的,任何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人,那么,它们就必须具有了竞争和对抗。这一点,我们不妨从《圣经》中摘一个故事。圣经上说,该隐和亚伯都是亚当和夏娃的儿子,该隐种地,亚伯牧羊。有一日,该隐将地里的出产物为供物献给上帝,亚伯也将他羊群中头生的和羊的脂油献上。上帝看中了亚伯的供物而看不中该隐的供物。于是,该隐大怒,杀了自己的弟弟亚伯。这就说明,从上帝造人之初,人类就存在竞争和对抗意识,只是该隐的谋略极其低劣罢了。
如今,人类已经涉及各个领域,并在各个领域展开了合作性的竞争与对抗,所以,也就有了政治竞争与对抗、军事竞争与对抗、经济竞争与对抗、外交竞争与对抗,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竞争与对抗。
竞争和对抗的全面性并不否认它的客观性,我们不能因为“全面性”,而主观地、随意地制造竞争和对抗,这样,只会破坏竞争和对抗的规则。
 (3)利己性与排他性。利己和排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利己必然排他,排他大都是为了利己。两者合二为一。
现代的竞争和对抗(军事除外)都是合作式的对抗与竞争,即双方在合作的基础上又开展竞争,但利己性十分明显。利己性,就是双方都不愿使对方成功,都希望牵制对方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意图行事,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简言之,双方都希望减少对方的利益,以增补自己的利益。
利己性之间竞争为何又是合作式的呢?或者,合作式的竞争为何具有浓烈的利己性?不妨分析一例。美国和俄罗斯是两个竞争和对抗伙伴。从冷战时期的美苏开始,直到今天美俄双方在裁减常规武器和销毁核武器,以及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问题上,竞争和对抗就没有停止过。在关于联合国授权北约派兵进驻前南斯拉夫时,俄罗斯为了同北约一起指挥北约军队,其总统叶利钦竞在公开场合发表反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态度强烈的讲话,不允许美方单方面控制北约军队指挥权,做出不利于俄方以前的小兄弟的事情。对抗不为不激烈。然而,两国之间也有合作。自俄罗斯开始实行经济私有化以来,经济状况一直不景气,其推进私有化的进程因经费而受阻,为此,美国给它提供了大批贷款,帮助其经济改革和复苏。所以、美国同俄罗斯之间是合作与对抗的关系。对抗自然是利己的,而合作也是为了利己。其一,俄罗斯希望实行经济私有化,而美国也正希望俄罗斯这样做,走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模式,把俄罗斯经济纳入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轨道。其二,如今的对抗不是战争年代的对抗,双方一触即发,拼个你死我活,而是惧怕两败俱伤。各集团只是用对抗来牵制对方,消弱其影响力和国际威望,以保求自己的安全和影响与声望的扩展。所以,美国的贷款与其说是合作,不如说是利己。美国和俄罗斯的对抗也是为了利己。
 (4)互利性。谋略思维中的对抗与竞争的互利性,是指竞争双方总是处于相互牵制、相互利用之中,甲方提出一个措施,乙方立即会提出一个反措施;甲方利用乙方的弱点和失误,乙方也利用甲方的弱点和失误,双方都在一定程度上让步,又都在一定程度获利。
互利性与利己性是相通的。双方都抱着获利的目的出发,即都是利己的。即然双方都是利己的,双方自然是互利的。例如,1995年,美国等西方国家得知,朝鲜可能在生产核反应堆,便指责朝鲜违背《国际核不扩散条约》,并要求朝鲜接受国际原子能小组的检查。对此,朝鲜立即作出反应,申称自己无意研制核武器,已有的反应堆是用于发电,即是民用的,为经济服务,并拒绝国际原子能小组的检查。几次交涉未果,美国决定同韩国在接近朝鲜的地方举行联合军事演习,以给朝鲜加压力,而朝鲜声明他们已做好同一切侵犯者作战的准备,并考虑退出“核不扩散条约”,以回应美国。在多方面的斡旋下,包括朝鲜的老朋友中国的斡旋,朝鲜愿意重新回到谈判桌,同美国进行谈判,最后达成这样的协议:朝鲜废除核反应堆,建立轻水反应堆以发电,但废除核反应堆的经费及建立轻水反应堆的技术和原材料,包括轻水等,都由美国、日本、韩国等提供。这种结局可以说是多方获利:美国、日本、韩国惧怕朝鲜拥有核武器,从此对日、韩构成威胁,愿以最小的代价换得朝鲜废除核反应堆;而朝鲜则以此为条件,换得“免费”轻水反应堆。其间所谓的军事演习、应战准备、退出“条约”都是双方为达到各自的目的而采用的谋略方法。所以,当竞争、对抗双方公开进行较量、谈判,最终都会有条件地全部或部分达到自己的目的。当然,双方的得利不会是平等的,因为各自的自身条件及运用的谋略思维是不会相同的。
 (5)策略性。策略性就是对抗和竞争双方以一定的策略、方针去巧胜对方,其中包括施计、佯装等计谋。但是,施计、佯装不是欺骗。没有一定策略的对抗和竞争是难以取胜的,即使取胜也元气大伤,或是付出极大的代价换得极小的利益。战争最能说明这一点。大家知道,战争的胜利,一是以实力作保证,二是以战略战术作补充。没有战略、战术的战争只能是自杀性的攻击。如二战后期,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的日本空军,以自杀性的攻击同美国进行空战。最后,日本输得精光,而美国则赢得沉痛。相反,海湾战争就是另一幅情景,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以最为先进的武器,配合最为有效的战略、战术,以极小的伤亡代价,赢得了海湾战争的胜利。这是一场高科技的较量,也是战术的较量。但这里的战术绝不等于欺骗。因为,双方都想赢得胜利,都知道对方的目的,也都知道对方会运用战略、战术,只是不知道运用何种战略、战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使用而已,所以,它具有公开性,是公开中的隐秘。欺骗,是施骗者一切都明白,而被骗者对真实一无所知。如果说A国调谴大量兵力去B国,同B进行联合军事演习,在演习中,A国军队突然进攻B国,那么,这是欺骗,而不是战术和策略。
所以,策略性是竞争和对抗的一个重要特性,也是进行谋略思维时必需考虑到的一个因素。但千万不能以为策略就是欺诈。如果两个总统侯选人在竞争中,不是以一定的策略赢得民心、击败对手,而是以欺诈骗取民心,那么,即使竞选成功,不出多日,他也会被人民赶下台。

□解决竞争和对抗的几种谋略思维方式
谋略思维中的竞争与对抗很少发展为公开的对立与冲突。而是通过一定的计谋和平地得到解决。这是解决竞争和对抗的最佳谋略思维方式。具体地讲,此方式就是,竞争对方根据矛盾利益的大小、影响这些矛盾的关联因素,制定自己的策略、计谋,通过利益的转移或互换而求得和平地解决的思维过程。在现代以“发展”为主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下,这种方式是最为通用的方式。例如,现代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每个国家既需要出口本国一些产品,也需要进口一些他国产品。但这又并非简单的一出一进,因为这里涉及到许多问题,如关税问题、价格问题、外贸顺差和逆差问题、劳动力资源问题、对本国同行业的冲击问题,等等。问题之多并致使国家间贸易萧条,相反,却异常活跃。这就是各国领导层通过了解自己和对方、通过利益互得或互换的方式,巧妙地同别国签署于己有利的协议等。除此之外,还采用一些其他计谋,如驻外大使、出访的文化团体,甚至最高哈佛经理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条件,推销本国产品,丹麦女王1981年出访日本,公开宣传“你对丹麦越了解,我们越希望你从我们那里购物”,而国家元首的话,向来都是新闻传媒追逐的对象,所以,这无异于丹麦人让全世界的新闻传媒免费为自己做广告。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最终会都通过谋略思维而得到了并正在得到解决。
谋略思维的第二种方式是在与原竞争者之间的关系没有得到解决时,去同它的对手结下伙伴关系以形成新的竞争格局,促使问题向有利己方的方向转化。这种例子较多。例如,70年代初,美国同中国建交的例子。当时,美国与苏联处于冷战对峙状态,双方在军事领域展开竞争、一比高低;而苏联同中国早已由兄弟变为了仇敌,关系僵化。美国利用了这一点,同中国建交,联起手来,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的格局,对苏联的力量形成了一种限制,从而在对峙中处于了主动地位。这就是谋略思维的具体运用。谋略思维的第三种形式是武力冲突中的计谋、策略。就是说,当双方的竞争转化为对立、冲突时,双方只有诉诸武力,那么,各方就要运用谋略思维,超出常规的“道义”原则,以最小的代价换得最大的利益。
例如,前南斯拉夫境内的内战。战争三方都运用谋略思维,企图以最小代价,换得交战的胜利,占领较多的领土。但战争谋略思维的运用难免不是老百姓受害。因而,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三方走到谈桌前,斗智斗勇,签署了一项协议:代顿和平协议。
事实上,以武力解决问题已不是最佳的选择。真正以武力征服别人,是不现实的。所以,军事中的谋略思维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类对经济富国及经济征服的推崇,越来越淡化军事色彩,同前两种谋略思维方式日渐趋同。
总之,不管时代前进到哪个朝代,小至一个单位、行业,大至国家和民族,要想振兴、要想强盛,就必须自觉地投身到竞争和对抗的洪流中。站在竞争和对抗的洪流岸边观望,只会使自己失去进取心、竞争心、失去紧迫感、危机感;不参与竞争和对抗,也会使自己孤立于整个社会之外,失去联系、交往,失去机会和机遇,最终失去发展的动力和前进的信心。参与竞争和对抗,就要运用谋略思维,否则,就会淘汰出局。因而谋略思维方法逻辑上缘起于生活中的竞争与对抗。

三、谋略思维的功能
前面我们论述了何为谋略思维,谋略思维的逻辑起点,但谋略思维发挥作用的条件、它的特征和功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