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一代天骄--世界著名企业家成功典范 >

第2章

一代天骄--世界著名企业家成功典范-第2章

小说: 一代天骄--世界著名企业家成功典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交易所的帮助下,他买下了华尔道夫公司的 
25万股,每股 
12美元。希尔
顿在那里等了整整 
48小时,最后终于以 
700万美元获得了华尔道夫的控
股权,最后只剩下 
300万现款还没缴清。董事会见希尔顿已经下了决心,
便同意“希尔顿公司”参加承购集团,好几家大公司也答应为希尔顿提供
资金。1947年 
1O月 
12月,希尔顿终于买下了“华尔道夫——亚斯陀利
亚”。希尔顿从看上华尔道夫这位“王后”到最后得到它。整整用了十八
年的时间。他终于登上了美国旅馆业的王座,成为真正的“旅馆业大王”
了。

□借助分散投资取得世界影响
希尔顿从买下第一家旅馆后,就不断地扩大经营,直到买下“华尔道
夫——亚斯陀利亚”,他的旅馆已由西海岸扩展到东海岸,遍布美国全境。
这时,他开始把目光转向世界。为了向外拓展,“希尔顿旅馆公司”下设
了“希尔顿国际旅馆公司”,专门开展国外业务。

在波多黎各,希尔顿建起了第一家海外旅馆——加勒比希尔顿,为这
个小岛国带来了 
2千万元的额外收入。在马德里,希尔顿发现一家正在兴
建的私人旅馆,工程拖了三年仍未完工,于是他接手建造了欧洲第一家希
尔顿旅馆,头一年就给西班牙带来了 
100万元以上的外汇收入。在英国,
希尔顿看到饱经战火忧患的城市内旅馆破旧不堪,正是他投资的最好时
机。希尔顿看中了距白金汉宫很近的英国王室医院这块地方。他决定买
下。在这个饭店的楼上,客人可以眺望曰金汉宫的庭院,使这座神秘的贵
族王宫一览无遗,从而满足了客人们的好奇心,仅此一项,就吸引了大批
的客人,收入难以计数。不久,希尔顿在风光秀丽、游人如织的法国巴黎
和意大利的罗马,也相继兴建了希尔顿饭店。希尔顿在世界交通要地,欧
洲大陆的另一端,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也建立了希尔顿饭店。第一年营
业,该店利润就达到 
162万美元。

希尔顿一方面在世界各地建造旅馆,另一方面又留意旅馆机能的变
化。现代饭店的功用不仅供客人住宿,还可作为大企业新产品发表的集合
地。在旅馆业发展方向上,他不守日,时刻探索人们追求的变化,他决定
不再建造“华尔道夫”型的大旅馆,取而代之的是规模小、设计新、舒适
而价格低廉的旅馆。为了配合向外拓展的战略,希尔顿建立了海外饭店信
息网络,使客人住进一家“希尔顿”后,就可以订好别的城市或国家的“希
尔顿”的房间。他还采取措施确保客人来往航空线的顺畅,作为他实现海


外战略的重要措施。希尔顿最引为自豪的,是他办公室里那张插满了旗子
的世界地图,旗子代表希尔顿旅馆公司和希尔顿国际旅馆公司。红旗代表
已开业经营,蓝旗代表正在修建,绿旗表示五年之内进入这个地方。从地
图上可以看到:在东京、曼谷、雅典、贝鲁特、巴拿马、悉尼、阿姆斯特
丹、布鲁塞尔、夏威夷及上海等地,一座又一座的希尔顿饭店正拔地而起,
多达 
120家。希尔顿的旗子插遍了世界,他的投资也在分散中更扩大了,
这是他的远见卓识所在。


三、化学大王杜邦

三、化学大王杜邦
美 
50个州,无论何处,无不受到杜邦家族的影响。
杜邦家族企业集团,如同一株巨大的根深叶茂的树。其势力范围分布图简
直就是自独立战争以来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的缩影。

杜邦财团的创始人艾尔提尔·艾乐·杜邦 
1771年生于巴黎南方塞纳
河一个绿意盎然的田园宅邸里,因涉嫌“旧王党派”,全家被放逐美国,
定居于特拉华州的威明顿效外。

杜邦财团是由 
600O家族成员组成的,历经 
200余年,这在美国全部
财阀的家谱中独一无二。总裁的接力方式并非单纯的父子相传,而以“Z”
字形继承,形成了牢不可破的血缘力量。

杜邦财团总裁历经 
10任,其经营谋略因人而异,我们选择了公司三
个总裁在关键时刻所采取的谋略:引“远水”而解“近渴”、“不战而屈
人之兵”、“福射式经营”。

在法国的尼摩尔住宅内,老杜邦曾经让两个儿子仗剑而盟,无论发生
什么事,兄弟之间都要祸福与共、肝胆相照,那把镶嵌着黄金家徽的长剑,
后来就伴着家族远渡重详来到了美国。

火药是杜邦公司的起点,为了挽回杜邦公司因战争而招来的非议,皮
艾尔以 
1美元的利润与美国政府达成了制造子弹的契约,6万员工搬迁近
三千英里。

杜邦公司的发展史堪称美国经济界的奇迹。

□引“远水”解“近渴”
南北战争前夕,人们都在准备为这场战争作出最大的奉献和牺牲。杜
邦家族移民美国后,一直和政界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战争在即,白兰
地河畔的火药制造厂更是一片繁忙景象。家族的第三任总裁亨利·杜邦曾
在陆军服役,退役后回到白兰地。他被誉为“天生的企业家”,领导家族
长达 
39年之久。

战争一旦爆发,火药便会成为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市场需要,而且市场
需求会随着战争的激烈而逐步扩大。制造火药需要大量的粗硝石,亨利有
先见之明,在很早之前便开始派人去各地采购,白兰地河畔的小山坡上堆
满了硝石。杜邦家族是北军火药的主要供应商。那时候,无论战火在哪里
燃烧,运送火药的军车都会在白兰地河畔的简易公路上日夜奔忙。

战争对火药的消耗是惊人的,几个月后,美国国内已不可能再买到硝
石了,各地的生产者均已停产。没有硝石,杜邦家族会失去财源,信誉也
会毁于一旦。这时,从法国巴黎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英国和法国有大量
的粗硝石,而且没有出现捷足先登的采购商。亨利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计
划:从国外采购硝石供应国内的战争。远程运输原料,引“远水”解“近
渴”本是企业经营的大忌,但战争将这一切都改变了。为了这个计划,亨
利派侄子拉蒙秘密前往华盛顿求见军界要人,很快,拉蒙带着秘密使命去
了法国的巴黎和英国的伦敦。此时,南北战争已进行了 
7个月,白兰地河
畔的硝石原料仅够工厂生产一个星期。

杜邦公司在伦敦有许多贸易伙伴、火药代理商。拉蒙到达伦敦后,立
即动员他们买下全英所有库存的硝石原料,总计 
2万余桶。此时,一艘货
轮正由加尔各答驶往伦敦,船上载有 
335万磅粗硝石。拉蒙将这未到口岸


的硝石也全部买下。硝石装了满满 
4艘大船,总计花费货款 
300万元。货
船全部停在泰晤士河码头,随时等待出港。出发的日期到了,拉蒙却被告
知英国政府禁止这批货船出发。亨利日夜兼程往来于华盛顿和英国政府之
间,经多方交涉,终于达成了运回硝石的协议。1862年 
1月 
1日,拉蒙·杜
邦乘船从纽约港出发去英国运回他所购买的全部硝石,同船的竟还有两位
南军派去购买军火的人,但他们已晚了整整一周。

运回的硝石全部制成火药奉献给美国南北战争。杜邦公司也由此获得
了数以万计的财富,火药制造商获得了向化学大王蜕变的巨大物质基础。

□不战而屈人之兵
在美国特拉华州的白兰地河畔,有一片草木浓郁、绿意盎然的豪华宅
邪,这儿是化学巨子杜邦家族的大本营。高大的建筑物上分别标志着杜邦
家族的家长姓名、杜邦研究所、杜邦学校、杜邦俱乐部。这个移民美国已
历五代的化学家族此时正遭遇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危机:家族集团的第
四任总裁犹仁突然病逝。犹仁死于肺炎。由于死得很突然,既没有培养合
适的总裁接班人,也没有留下任何遗言。因此,杜邦家族一片混乱。

家族危机日夜困扰着一个远在肯塔基的杜邦后裔——皮艾尔·杜邦。
他此时年仅 
32岁,正在经营电车公司,生意兴隆。皮艾尔毕业于麻省理
工学院,致力化学研究,获得过两项专利,曾为家族的火药生产作出过巨
大贡献。但在几年前公司进行改革时,皮艾尔却被排斥在家族继承权之
外,没有获得任何股份,皮艾尔愤怒地辞职而去,自闯天下。虽然离开了
白兰地,皮艾尔的心却时刻都在关注着家族的变化,白兰地河畔的火药制
造工厂渗透了他父子两代人的心血。工厂的中心化学实验室则是皮艾尔亲
手创建的。为了制成黑色火药,打破欧洲对美国火药市场的垄断,皮艾尔
在那个化学天地里度过了无数不眠之夜。皮艾尔与留在白兰地家族的堂兄
阿尔弗莱德一直保持着非常亲密的关系,无论他走到哪里,这位堂兄都会
把家族集团的经营状况随时告诉他。1902年的一个深夜,阿尔弗莱德从
纽约给皮艾尔打来长途电话,要他立即和另一位兄弟科里赶往纽约。因为
犹仁死了!

在纽约的一个旅馆里,杜邦家族正在召开秘密会议,讨论继任总裁的
人选,但争论几天仍然没有结果。家族现任副职的高级管理人员中,要么
年老力衰不堪重任,要么能力低下不善经营,要么无意于化工业,只想把
持有的股份兑换成现金。几天争执之后,得出令人悲哀的结论,全部出卖
杜邦家族的化工产业!听到阿尔弗莱德愉偷送出来的消息,皮艾尔和科里
愤怒得咬牙切齿,怎样才能挽救家族集团的灭顶之灾呢?他们中只有一票
表决权,无法阻止出卖计划,那么唯一的选择只能是在消息没有外传之
前,捷足先登,抢先买下所有股份,使公司改变经营者而社邦姓氏依旧。
然而,收买又谈何容易!皮艾尔和科里的电车公司虽然生意兴隆,但和杜
邦家族的资产简直无法相比,那一笔数额巨大的评估资金对于他们几乎是
一个天文数字。智力超群的化学家皮艾尔和两位堂兄一起制定了令人膛目
结舌的收买计划。

家族会议的最后表决时刻到了,待其他股东先后表示了拥护出卖计划
的意见后,阿尔弗莱德才胸有成竹地说:“我决定一个人买下公司。”几
位股东惊异之后很快便开始轻蔑与嘲笑,阿尔弗莱德只拥有公司 
10%的


股份,他们想象不出他能从哪里弄到这笔巨款。阿尔弗莱德冷冷地看着嘲
笑他的人,不紧不慢地说出他的计划。公司资产评估为 
1200万,阿尔弗
莱德说他愿意再加上 
800万,使资本增至 
2000万,然后以银行利息对各
位股东立下借据,分期偿还。这个提案很有诱惑力。股东们都很清楚,当
时正值经济不景气,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付出这样一笔巨款,甚至银行也
在接连倒闭。收买协议达成后,阿尔弗莱德对各位股东说出皮艾尔和科
里。三位堂兄弟没有动用任何资金,戏剧性地解除了原有股东的全部权
力,挽救了家族的危机。

皮艾尔重新回到白兰地河畔。经过夜以继日的资产清理和帐目分析,
他发现公司的实际资产评估应为 
3000万,比他们原先的估计还要高得
多。1902年 
12月,整顿后的杜邦公司总部迁入威明顿,并举行了规模宏
大的庆祝会。庆祝会上高朋满座,灯火辉煌。皮艾尔任公司的财务副总裁,
以后又连续实施了几次大的收买计划,使杜邦公司在火药市场上的占有率
达到 
75%。1915年,皮艾尔任公司第 
6任总裁。人们用蛛网来比喻他的
管理才能,在他温和的微笑后面,是细而柔韧的蛛丝,让对手在不知不觉
中动弹不得。

□辐射式经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潜艇“德却兰得”号在巴尔的摩港靠岸后
受到了美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威明顿各报以显著标题报道德国潜艇受欢迎
的原因:德国潜水艇带来了 
1000吨染料和药品。德国潜艇艇长还发表了
一段公开讲话:“我们带了一批德国造的染料来到这里,送给美国人民,
以后我们还要继续运来。”潜艇在巴尔的摩用染料和药品换取了美国的镍
和生橡胶后,很快就回国去了。另有一则秘密电文,提到美国的染料库存
所剩无几,一旦德国停止对美国输出染料,美国将有 
400万人无事可干。
作为公司总裁的皮艾尔自然异常敏感地关注着那只德国潜艇,同时又从另
外的途径获知了那份关于染料的电文。他对一起看报的艾乐说:“潜艇送
染料来美国应该是最后一次了。”艾尔是他的三弟,是杜邦家族的第一个
博士。化学染料的生产历来为欧洲各国所垄断,美国仅有两三家化学工业
公司正准备研制生产,市场对化学染料的需求量非常之大。由于染料的落
后,参战的美军绿色咔叽军服变成了灰色,星条旗上的星也一片猩红。

皮艾尔清醒地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很快就会结束,以火药生产发迹的
杜邦公司在战后必然不景气。为此,皮艾尔向公司董事会提交了“战后转
换战略”。

这个战略的根本点就是抑制火药生产,全方位开发与人民生活贴近的
化工产品,实施化学工业的辐射式经营。这个战略的第一个瞄准点自然是
引人注目的梁料工业。这是个与火药完全不同的行业,需要长期的投资和
技术开发研究,富有极大的冒险性。皮艾尔制定了两个实施计划:一、专
门拔出 
60万美元研究开发化学染料。艾乐为这个计划的实施从各大学至
少招募了 
100名以上的专门人才;其二是收买一些美国染料公司和有关的
技术专利。

1917年,新泽西州建起了一座庞大的社邦染料工厂。德国战败后,
美国又没收了德国 
4000件专利提供给美国企业界,杜邦公司自然是最大
的受惠者。由化学染料开始的产品战略转移逐步全面展开:比天然橡胶更
富有耐性和弹性的人造橡胶;能在很短时间里干燥,而且表面不会有裂


痕,用途极为广泛的杜邦亮漆;利用化学加工后的纸浆产生的再生纤维;
改变食品保存法的玻璃纸。。1938年 
9月 
21日,对于杜邦公司来说,是
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完全由化学合成的新丝——尼龙,终于从实验室走
向了市场。杜邦公司一直致力于将物理学家、化学家的研究成果向实用方
向发展。杜邦公司终于走完了产品战略转移这一步,由火药制造商转而成
为化学集团公司,成为一棵世界化学工业的巨树。


四、钢铁大王卡内基

四、钢铁大王卡内基
为 
4亿美元,其钢产量占全美的 
1/3。

1835年,安德鲁·卡内基在苏格兰的邓姆弗林诞生。1848年,由于
苏格兰经济状况恶化,卡内基一家迁居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亚利加尼。那
一年,仅苏格兰一地移民去美国的便达 
18万人。移民生活异常艰难,卡
内基父亲仍然从事纺织业,以编织台布为生,母亲则以缝鞋为副业贴补家
用。

卡内基 
14岁那年,舅舅霍甘建议他去兜售小商品。

那一瞬间,母亲如悲剧里的女主角,哀凄地站起来,紧紧搂住她的两
个儿子,泪如雨下:“你说什么?叫安德鲁去码头和那些粗人一块儿做小
贩?你知道,男人的事业有多重要,干那种贩夫走卒的下贱工作,不如死
掉算了!”母亲不停地颤抖,整个人几乎都僵住了。

卡内基毕生都记得母亲的这几句活,为此,他几近疯狂地致力于钢铁
事业,直至 
50岁多岁才娶了妻子露伊。卡内基 
1919年去世,享年 
84岁,
留有一个女儿。母亲玛琪和弟弟汤姆均先于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