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成君忆新作:管理三国志 >

第4章

成君忆新作:管理三国志-第4章

小说: 成君忆新作:管理三国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那一身蓑衣,还是那一头白发,还是那一个姜太公,但他却在顿悟中成了一位得道的高人。
  在野心和阴谋诡计消失的这个地方,姜子牙终于找到了人生的答案。他不再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渔夫,而是一个觉悟者。战争消失了,权谋消失了,噩梦消失了,而那种对于生命的爱,就像第一缕晨光照亮了黑暗的心灵。

  第12节:管理学的出路(4)

  这是一个伟大的转变,一个渔夫式的企业家终于懂得了人生的意义。尽管他现在并没有领导一个企业,但他可以让自己快乐地生活,可以让自己用爱的方式去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他忽然懂得了很多,他是那样有智慧,以至于他总是能够帮助别人解决人生的难题。渐渐地,他成了人们争相传说的圣人。
  有一天,周文王也带着他的难题来到了他的跟前,向他求教,请他做自己的老师。于是,姜太公也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职的管理顾问。【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33。 渔夫的管理学意味着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对抗,也意味着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对抗,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没完没了的难题。
  34。 当我们对渔夫的管理学进行反思的时候,就意味着一个正确的开始。
  那一天,周文王前来访问姜子牙。他听说姜子牙是一个了不起的圣人,他想聘请姜子牙做自己的管理顾问,以改善自己的管理绩效。
  远远地,他看见白发苍苍的姜子牙坐在长满茅草的河岸上钓鱼,就走上前去问话。这次问话,可以看做是一次面试。我们要选拔一个人才,一定会经过考试,绝对不会稀里糊涂地请回去就委以重任的。就好像去年,有一位企业家,想请我做他的总经理,于是特意花了一个晚上来喝茶聊天,这个喝茶聊天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非正式的面试。周文王也是如此,他想测试一番,看看这个用直钩钓鱼的老头到底是圣人还是疯子。他走到老头的身边,观察他,然后问道:“老先生,你很喜欢钓鱼吗?”
  姜子牙回头看了他一眼,反问道:“你为什么这样问呢?”
  周文王说:“你的渔竿上没有任何渔钩和鱼饵,这样是不可能钓到鱼的。当人们使用这种渔竿钓鱼的时候,一定会陷入深深的失望之中。可是,你却能够在这里自得其乐,所以我觉得你比其他人更加喜欢钓鱼。”
  姜子牙说:“你说得很对,如果人们使用这种没有渔钩的渔竿钓鱼,一定会大失所望。可是现在,明明知道钓不到鱼,而我却在这里自得其乐,你知道其中的奥妙吗?”
  周文王迷惑地摇了摇头。
  姜子牙说:“我听说人可以分为君子和小人两种类型,君子喜欢琢磨人生的意义,小人喜欢琢磨做事的技巧。我在这里,并不是为了钓鱼,而是希望通过钓鱼这件事,来感悟人生的大智慧。”
  芸芸众生,有很多人在琢磨做事的技巧,却很少有人能够把人生的意义琢磨通透。所以,姜子牙这话的打击面很大。周文王一听,嘿,这老头真不怕得罪人,敢情这满世界跑的都是小人啦?于是,周文王用一种略带冷笑的语气问道:“你究竟感悟到了什么呢?”
  姜子牙呵呵地笑了起来,回答说:“我之所以使用这种没有渔钩的渔竿钓鱼,其实是通过这种让自己失望的方式,放下企图钓到大鱼的欲望。我静静地坐在这里,所有的贪婪、所有的恶念、所有的阴谋诡计都消失了,大自然在我面前呈现出它本来的样子。风自由自在地吹着,水自由自在地流着,鱼自由自在地游着。而我坐在岸边,像一棵枯木逢春的老树,在心里开放出了一朵美丽的花。我终于懂得了,原来人类竟然可以这样快乐地生活。想想从前那种渔夫的生存方式,不仅煞费心机,而且总是患得患失、焦虑不安,真是愚蠢啊!”
  周文王听了老头的话,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老先生,我就是这样煞费心机,我就是这样患得患失、焦虑不安。您能不能告诉我,怎样才能管理好我的国家呢?”
  姜子牙回过头来看着他,说:“从钓鱼这件事,可以看出管理学的三种权谋。第一种权谋,利用鱼饵钓鱼,就好比利用薪水招纳人才。第二种权谋,在芳香的鱼饵诱惑下,往往有鱼儿前来送死;在优厚的薪资吸引下,总是有人才前来卖命。第三种权谋,使用不同规格的渔钩和鱼饵,能够钓到品种和大小不同的鱼儿;使用不同等级的职位和薪水,可以聘到专业和能力不同的人才。”

  第13节:管理学的出路(5)

  周文王苦笑着说:“钓鱼这件事,的确与招聘、选拔、任用人才有许多相似之处。身为一个领导者,我也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可是,究竟哪里出了问题呢?”
  姜子牙说:“问题就出在钓鱼的心态上。渔夫可以使用巧妙的渔钩和芳香的鱼饵钓到鱼,老板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管理他的员工。可是,当鱼儿上钩之后,它就面临着被屠宰的危险;当人才上钩之后,他就面临着人与人之间的斗争。管理学面临的难题,其实就是因为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对抗造成的。既然老板与员工之间是一种对抗,那就意味着你会遇到很多的麻烦。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将面临许多没完没了的管理学难题。”
  周文王问:“您说得没错。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员工的对抗情绪呢?”
  姜子牙笑道:“作为渔夫,你怎么能够消除鱼儿的对抗情绪呢?作为渔夫式的老板,你又怎么能够消除员工的对抗情绪呢?鱼儿并没有错,错在渔夫啊!”
  周文王茫然地感叹说:“这么说来,的确是我错了。请问老先生,您愿意帮助我吗?”
  姜子牙回过头来,看着他,说:“如果你懂得自责,这就是一个正确的开始。如果你愿意信任我,我也很愿意帮助你解决那些难题。”
  周文王迎着姜子牙的目光,回答说:“我愿意有一个新的开始,我愿意接受您的帮助。请您告诉我,正确的管理之道在哪里?我究竟应该怎样做才对呢?”
  姜子牙笑了起来,他说:“管理学的问题,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因为管理之道,其实就是四个字——以人为本。当你懂得了以人为本的道理之后,你就懂得了管理学的奥秘。”
  那么,什么是以人为本呢?在现代管理学里有两种解释,一个是“以人为资本”,一个是“以人为成本”。你们想想看,这两种解释对吗?【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35。 当人被理解成一种资本或者成本的时候,人就被异化成了某种可供利用的工具。
  36。 如何理解以人为本的“本”义,是人们进入管理学的路径问题。两种不同的理解方式,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路径,也决定了两种不同的管理学——渔夫的管理学和园丁的管理学。
  “以人为资本”是一个投资概念,就像赌博一样,把人当做资本,以获取较高的财务收益。“以人为成本”是一个成本概念,即使用人才所付出的成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员工薪酬。“以人为资本”或者“以人为成本”的理念,其实是对以人为本的曲解。
  当人被理解成一种资本或者成本的时候,人就被异化了,被异化成了某种可供利用的工具。人格的尊严被忽略了,人生的意义被阻断了。如果你要在企业中找到人生的出路,就必须改变企业中人的工具属性,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本”义。
  在汉字文化中,以人为本的“本”义,指的是树木的根部。以人为本的意思是说,管理学最根本的道理,就像园丁之于树木一样,去理解你的员工、尊重你的员工、爱护你的员工。
  问题在于,渔夫怎么会懂得爱呢?渔夫只懂得贪婪、权谋、战争,以及战争所带来的成本和利益。就像歪嘴和尚念经一样,以人为本的“本”义在渔夫的管理学词典中遭到了曲解,变成了如何利用员工的一种技巧。
  姜子牙抚摸着花白的胡子,意味深长地对周文王说:“管理学的奥秘,其实在于你的心态。如果你是一个渔夫,你就会变得贪婪而又狭隘。你无法理解人生的意义,你会感到迷茫而又苦恼,也会变得脆弱而又残忍。只有改变你的心态,才能找到管理学的出路。”
  当他们在那里谈话的时候,河对岸的果树已经到了成熟的季节。那些橘黄橙绿的果实,在洁净的蓝天下,在和暖的秋风中,闪耀着生命的光泽。只有园丁才能理解果树的奥秘,理解果树成长的每个细节。他爱它们,栽培它们,呵护它们,欣赏它们,和它们一起分享花儿开放的美丽、分享硕果累累的收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人类而言,每个人都是一棵品种独特的果树,每个人都需要种植自己,生出自己的根,发出自己的枝芽,绽放自己的花朵,结出自己的果实,把自己奉献给这个美丽的世界。而作为管理者的你,就应该是这样一个懂得爱护他们的园丁。
  两种不同的心态,决定了两种不同的文化,渔夫文化和园丁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决定了两种不同的管理学,渔夫的管理学和园丁的管理学。那么,两种不同的管理学又将决定怎样的管理绩效呢?
  请听下一讲——中国历史上的分与合。

  第14节:中国历史上的分与合(1)

  第五讲:中国历史上的分与合
  成君忆先生认为,人类的文化可以分成两种,渔夫文化和园丁文化。渔夫文化的特点是贪婪和占有,它崇尚掠夺,崇尚战争和谋略。但园丁文化不是这样,它崇尚对生命的理解和爱。
  那么,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上,这两种文化又是怎样演变的呢?在演变的过程中,它们对人们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绩效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谈到中国传统文化,人们总是觉得它很遥远,对它的看法也很偏颇。有些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孔子的学说,早已陈旧过时。也有些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其实是一些厚黑学,非常机智,但也极为丑陋。
  什么厚黑学呢?厚,就是脸皮厚——在那些人眼里,什么道德修养、与人为善、公关礼仪……全都是脸皮上的学问。黑,就是心眼黑——什么战略战术、人生兵法、钩心斗角、克敌制胜……全都是心眼上的学问。民国时期,有一位名叫李宗吾的老先生,写下一部《厚黑学》,厚黑学一语便从那时起流传至今。老先生说:“我自读书识字以来,就想为英雄豪杰。求之四书五经,茫无所得。求之诸子百家,与二十四史,仍无所得……”某一日其大拍脑门,不觉恍然大悟曰:“得之矣,得之矣,古之为英雄豪杰者,不过脸皮厚心眼黑而已。”
  近年来,有一位台湾的老先生,在宣扬一种所谓的“中国式管理”,并且被称为“中国式管理之父”。去年他出版了一套书,请我在封底上写几句推荐的话,做广告用。我当时觉得,这年头居然有人到处宣扬中国传统文化,也实在是难能可贵。于是,一时糊涂,竟然答应了。事后拜读了他老人家的书,就感觉很有些不对。
  第一个不对的地方,他讲的是一些钩心斗角的权谋。这种权谋论会让人心变得更加险恶。如果你的老板学了这样的管理学,你会觉得老板居心叵测。如果你的员工学了这样的管理学,你会觉得员工居心叵测。人人都在钩心斗角,谁来对工作负责?
  第二个不对的地方,他把权谋和“中国式管理”画等号。这种冠以“中国式管理”的权谋之术,会混淆人们的视听。人们觉得,难道这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吗?怎么这样黑暗呢?
  第三个不对的地方,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怎么会在几千年之后的现代社会,忽然冒出一个“中国式管理之父”呢?真是奇怪得很。
  经常有人问我:“成老师,我们都知道您是一个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者。那么,您的管理学理念与这种所谓的‘中国式管理’有什么区别吗?”我的回答是,这个所谓的“中国式管理”,其实就是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学。无非是换了一个新的瓶子,但装的还是厚黑学的老酒。在我的理论体系中,把这些厚黑学也好、“中国式管理”也好,都看做是渔夫的管理学。
  现代管理学其实也是一种渔夫的管理学。区别在于,现代管理学在强调人的行为规范,强调人的工具属性;“中国式管理”所鼓吹的厚黑之术、权谋之术则是为了更有效地使用这种叫做人的工具。
  那么,中国传统文化的真相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这些文化对人们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绩效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37。 中国历史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征。不同的文化,对人们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绩效也就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38。 对待中国的历史文化,我们需要有一种理性的态度去研究它,而不是像现在的某些学者那样不负责任地批评它、或者居心叵测地利用它。
  现代学者总是否认中国传统文化中管理学的存在。他们习惯于从经济学的层面上去谈论管理学,但他们似乎并不知道,经济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

  第15节:中国历史上的分与合(2)

  我忘了是谁说过,说:“纯粹的经济学是无耻的经济学。”纯粹的经济学其实就是一种唯利是图的文化主张,它把一切都理解成投资与回报。有很多人对当前主流的经济学家不满,骂他们是某些利益集团的狗腿子。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经济学并不涉及道德问题的讨论。但是,管理学却要面对大量的非经济学难题。那些非经济学的难题,只有在文化的层面上才能找到答案。
  在任何文化中都有管理学的存在,这是我要说明的第一个问题。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文学被称为词章之学,科学被称为格致之学,管理学则被称为经世之学。社会、政治、经济、工业、商业、军事、乃至于农业等诸多方面的管理,都属于管理学的范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博大精深,绝对不是仅靠经济学的头脑所能够理解的。
  其次,智慧与权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几千年来,我们在人生方面信仰老庄之道,在管理方面信仰孔孟之道。所以,我们可以从老庄那里感悟到人生的大智慧,可以从孔孟那里感悟到管理的大智慧。所以,权谋不等于“中国式管理”,厚黑学不等于“中国式管理”,那位台湾老先生也不可以被称为“中国式管理之父”。我想,如果真有一位“中国式管理之父”,那似乎也应该是孔子吧?
  第三个需要被说明的问题是,中国的历史和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历史一样,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既有周、汉、唐、宋这样的盛世,也有春秋战国和三国时期这样的乱世。所谓盛世,其实是一种管理绩效。所谓乱世,也是一种管理绩效。为什么会出现两种全然不同的管理绩效呢?这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和管理当局的管理理念有关。《三国演义》中有一句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说的就是这两种管理绩效的动态变化。
  所以,对待中国的历史文化,我们需要抱持一种理性的态度去研究它,需要有一套正确的教育体制去传播它,而不是像现在的某些学者那样不负责任地批评它、或者居心叵测地利用它。【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39。 人类的文化可以分为渔夫文化和园丁文化两种。渔夫文化形成“分”,园丁文化形成“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