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创业立志书籍 >

第274章

创业立志书籍-第274章

小说: 创业立志书籍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皇帝们该怎么区分大臣们是否忠心呢?
因此,每个开国皇帝都面临着这样的困境:他无法从功臣集团中分离出忠臣和奸臣,但
他又必须想尽办法保证自己的儿孙能顺利继承皇位。在不能辨别忠奸时,皇帝们选择了实际
上也只能是这样一个分离信号:有能力造反的和没有能力造反的。对于皇帝来说,只要把有
能力造反的杀掉,剩下的人即使有造反之心,也无造反之力了,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宁可错
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
每一代皇帝都面临同样的困境,面临着同样的信息不对称,这样的困境使他们最后都做
出了同样的选择: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狡猾的经济学
在斯密开创的正统经济学模型中,暗含了这样的假设,市场的参与者对所有商品的信息
了如指掌,价格传递着真实的信号并调整市场达到最优的供求平衡,可是从人们认识柠檬市
场开始,这种假设被打破了,真实世界里到处都是不对称的信息,价格并不能真正反映商品
的差异,买方和卖方不能做出最有效率的决策,似乎不协调的信息声让市场变得暗淡了。
从消费者的角度,获取的信息越多,越能做出更好的预测,从而减少风险,因而信息是
有价值的商品,为了获得信息必须承担费用。有时候人们为了获得信息不得求助于专家,这
也早就了今天的专家时代。在市场中那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专家并不总是合理地使
用他们的信息。
尽管经济学的分析技术会改变,但经济规律不会改变。信息不对称的引入改变了现有的
很多结论,但是经济学家重建的模型很好地包容了这些,同时他们提出了卓有成效的解决方
案,人们不会再为“柠檬”而付出“桃子”的价钱,那些“桃子公司”也不会为失去顾客而
沮丧,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更加可喜的是,经济学家们已经将信息经济学与传统经
济学模型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并且在激励理论、产业组织、机制设计中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十二章 赢者的诅咒
(关于博弈的经济学)
本章导读:
在交通高峰期间,司机面临着两条道路的选择,一条路线距离较近但容易堵车,另一条
路线距离较远但没有太多车,司机该怎么选择呢?两个年轻的骑士,为了心爱的姑娘展开一
场男人的决斗,他们各持一把长剑,笔直地冲向对方,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呢?
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对抗的世界里,聪明善良的经济学家们又为我们提供了什么武器呢?
“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史记卷六十五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最好用的脑瓜
《史记》中记载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博弈——田忌赛马。田忌,这位公元前300多
年时齐国的将军,接受了孙膑的建议,赢得了与齐威王的赛马,也赢得了这场人类2000多年
前的一次静态博弈。
第一个发明博弈论的是伟大的科学家冯??诺依曼,人们常说这位聪明的匈牙利人“拥有
世界上最好用的脑瓜”。冯??诺依曼6岁能心算8位数除法,8岁学会微积分,17岁发表第一
篇数学论文,23获得布达佩斯大学的数学博士学位。冯??诺依曼不仅为人类发明了计算机,
并且在格论、连续几何、理论物理、动力学、连续介质力学、气象计算、原子能和经济学等
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而1944年他和奥斯卡??摩根斯特恩发表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则创
立了博弈论。
严格地说,博弈论并不是经济学的分支,更不是经济学家的发明,但是每个经济学家都
不得不求助于数学家建立的“博弈帝国”,来解决经济分析面对的种种困境。
在商业领域,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博弈是永恒的。
阿里巴巴与百度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两大当红明星,在最初的定位上说,阿里巴巴专注
于电子商务平台,而百度是中国搜索引擎第一平台,各自占领一块阵地。
自从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之后,双方的恩怨便开始了。首先,阿里巴巴明确表示将进
军搜索引擎市场,马云的目标是将雅虎中国打造成中国第一的搜索引擎。与此同时,百度也
悄悄地进入了电子商务市场,宣布要建立基于搜索引擎的电子商务平台,进军C2C领域,而
这正是阿里巴巴的主营业务,由此正式拉开了面包与酥饼之争。
不过,在一番刀光剑影之后,双方似乎都感受到了杀气,最终这场战争并没有完全爆发。
阿里巴巴和百度都清楚,比拼到最后,那么博弈的核心将是“搜索引擎+电子商务”模式
的竞争,博弈获胜的关键是要看谁的产业链整合能力更强,而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目前还处在
初级阶段,这样的市场是无法支撑两个公司竞争下去的,这场博弈是不会很快分出胜负的。
谁也不可能迅速抢占面包和酥饼市场。
事实上,尽管我们在前面知道竞争、市场、寡头这些描述市场结构的术语,然而在真实
的问题研究中,更多的是讨价、还价、威胁、许诺、冲突这样充满“火药味”的语言,这些
都成为博弈论的种形式语言,在有关寡头垄断、拍卖、国际贸易等问题的描述中充满了博弈
的话题,博弈论也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然而直到80年代,博弈论才逐渐成为主流经济学的一部分,成为微观经济学的组成部分
之一,这其中更主要的努力源自另一位更具传奇色彩的经济学家约翰??纳什。
美丽心灵
2002年,一部名为《美丽心灵》的奥斯卡最佳影片风靡全球,该片讲述了美国数学家约
翰??纳什的传奇一生,当观众被影片中所表现的爱和美丽心灵所打动的时候,美国普林斯顿
大学校园里那个孤独的老人也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
纳什出生于美国一个军人家庭,21岁便获得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的博士学位,据说当他
报考普林斯顿大学研究生时,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的老师写的推荐信只有一句话:“他是一个天
才。”
然而,天才纳什却遭遇了诸多不幸,尽管他在1950年和1951年完成了两篇关于非合作
博弈论的重要论文,尽管这两篇文章日后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竞争和市场的看法,但是这个伟
大的发现当时却遭到冯??诺依曼的断然否定和爱因斯坦的冷遇,但是骨子里挑战权威、藐视
权威的本性,使纳什坚持了自己的观点。并且就在这时,纳什不幸患上了强迫性精神分裂症,
此后精神错乱困扰了他30年。
于是,在普林斯顿校园里,常常有一个衣着怪异的“幽灵”喜欢在黑板上乱写乱画,留
下稀奇古怪的信息。这时,母校普林斯顿大学向他张开双臂,特意留出一个闲职让这位昔日
的天才有个栖身之地。多年来,纳什的妻子艾利西亚表现出了钢铁般的意志,一直陪伴并照
顾他。
最终,上帝也眷顾了这个“怪人”。数十年后,奇迹出现了,纳什终于康复,由“疯子”
变回了“天才”。1994年,瑞典皇家学会终于决定把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纳什,却只
因为纳什将近半个世纪前写成的那篇只有短短27页的博士论文。当被问及得奖对他的生活有
何影响时,纳什只说了一句:“我现在可以去咖啡馆了”。
晚年的纳什依然住在一座普通的房子里,艾利西亚依然照顾着他,而在普林斯顿大学,
每天落日的余晖下仍然可见纳什散步的身影。纳什传奇的一生就如同一场人生博弈,半生疯
狂的代价获得了暮年的声名。
纳什发表的关于博弈论的研究论文,为现代博弈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第
一次证明了非合作博弈及其均衡的存在性,即著名的纳什均衡,从而揭示了博弈均衡与经济
均衡的内在联系,他的研究奠定了现代非合作博弈论的基石。
今天,几乎任何一本提到博弈论的书都会讲到“囚徒困境”,并且几乎相同的描述:两名
罪犯被警察抓住,谁先坦白将从宽量刑,仅判3个月,而被供出的人将判10年,如果双方都
坚持,最后都将无罪释放,但如果都交代,那么就各判5年。
在这种情形下,由于两人被隔离,他们无法串供,每个人都是从利己的目的出发,显然
选择坦白交代是最佳策略,因为坦白交代可以期望得到很短的监禁——3个月,但前提是同
伙抵赖,这显然要比自己抵赖而同伙坦白要坐10年牢好,最终,两人都选择坦白的策略,这
样的结局被称作“纳什均衡”。
生活中充满了囚徒困境。比如,两辆车同时到达交叉路口,他们不可能同时通过路口,
否则会撞车,如果两个司机都停车,谁也不通过路口,那么又会带来效率的损失,最可能的
结果是一个司机先通过,然后另一个司机再通过。再比如,公司里有一个生产部门和营销部
门,生产部门关注的是产品技术问题,而营销部门关注的是顾客的需要,现在要他们在严格
的技术和灵活的技术之间做出选择,显然,严格的技术只能用来生产一种产品,但是能够通
过规模生产获得规模经济;高灵活性的技术可以及时修改并满足客户的不同需要,但这需要
较高的开发成本并导致了较高的价格,结果营销部门倾向于灵活技术的策略,而生产部门则
考虑严格技术的方案,最终,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在两者之间做出均衡的选择。
“囚徒困境”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意义,先哲亚当??斯密告诉我们:“通过追求自身利益,
人们的行为常常会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但从囚徒困境中我们看到了相反的结果:每个囚徒
从利己目的出发,主动坦白是他们最好的选择,但最终结果既不利己也不利他,人们从利己
原则出发做出的选择却没有改善自己的境遇,反而使社会变得更糟。
任何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都面临着保持贸易自由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两难选择。贸
易自由与壁垒问题,也是一个“纳什均衡”。这个均衡是贸易双方采取不合作博弈的策略,结
果使双方因贸易战受到损害。X国试图对Y国进行进口贸易限制,比如提高关税,则Y国必
然会进行反击,也提高关税,结果谁也没有捞到好处。反之,如X和Y能达成合作性均衡,
即从互惠互利的原则出发,双方都减少关税限制,结果大家都能从贸易自由中获得了最大利
益,而且全球贸易的总收益也增加了。
有时候“纳什均衡”的受益者可能是其他人。现在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家电价格
大战,彩电大战、冰箱大战、空调大战、微波炉大战,在几乎每次战役中,战争进程都是相
似的,每个企业不惜一切代价采用降价的策略,而最终的价格是谁都没钱赚,因为博弈各方
的利润正好是零。竞争的结果是稳定的,即是一个“纳什均衡”。
优雅的骑士
电影里经常有这样的镜头,两个年轻的骑士,为了心爱的姑娘展开一场男人的决斗,他
们各持一把长剑,笔直地冲向对方,第一个眨眼或者转向的人不仅会失去比赛,而且有生命
的危险,而如果两个人都没有转向,那么他们最终会撞在一起。每个人都知道,如果他们沿
直线前行,对手将因为惧怕而放弃,但同时如果双方都坚持,那么后果将是一件很疯狂的事
情。
这样的博弈会有四种结果:两位骑士都冲向对方,结果双双倒地身亡,这是第一种情形。
第二种,双方都选择转向子。第三种结果,骑士甲退了下来,骑士乙获得胜利。第四种结果
是,骑士乙退下来,骑士甲胜利。这样的博弈被称作斗鸡博弈,在西方看来,鸡是胆小的象
征,斗鸡博弈指在竞争关系中,谁的胆小,谁先失败。
那么,最后的“纳什均衡”究竟会出现在哪一点?按博弈论的说法,斗鸡博弈有两个纳
什均衡:“你进我退”或者“你退我进”。在历史中人们早就发现了这样的规律,就如同是毛
泽东总结游击战的指导方针:“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通俗的解释是,敌退我不进,会
坐失良机;敌进我不退,硬拼也不明智。打得赢不打,是不能敢于胜利的怯懦;而打不赢还
不跑,革命的本钱都会赔进去了。
在这样的博弈中,勇猛的一方获胜的概率会高一些。当然,真正赢得博弈的人未必是真
正勇猛的人,只需将更加“勇猛”的信息传递到对方即可。那么究竟该怎么传达呢?谁都知
道1964年美苏之间的那场核战争的威胁,尽管双方相持了很久,最终仍旧是通过军备控制和
裁军谈判来达成均衡。在博弈论专家看来,“威慑战略”就是一种最好的处理方法。
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谢林曾经给战略下了一个很好的定义,他说:“一个战略是一种行
动,它能以对一个人自己最有利的方式来影响其他人的选择,影响其他人对这个人行动的预
期。采取这样的行动,一个人在限制了自己行为的同时,也限制了竞争对手的行为。”
可怜的大猪
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
板的另一端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食物。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会有机会抢先吃
到落下来的食物。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刚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
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到另一半残羹。
那么,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
小猪会选择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
之间。在这个例子中,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不去踩踏板总比踩踏板好。然而,对于大猪
而言,明知小猪不会去踩踏板,但是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所以只好亲历亲为了。
在许多行业中,大企业相当于大猪,中小企业相当于小猪。按电钮相当于进行技术创新,
所得到的好处就是流出的猪食。大企业生产能力强,资金雄厚,市场营销能力强,因此更加
有能力进行技术创新,推出一种新产品以后可以大量生产,迅速占领市场从而获取高额利润。
而小企业的最优选择就是等待大企业技术创新之后,跟在大企业之后,抢占市场份额,从这
种创新中获得一点利益。
股市中也是如此,机构投资者往往需要对企业有深入的分析才能进行投资,需要耗费大
量的成本进行行业分析、企业调研、财务分析,但散户投资者却相反,他们没有能力承担炒
作成本,但同时资金量小运用灵活,可以适时选择机会,等着大猪们为自己服务,而操作的
关键是找到有大猪的那个食槽,并等到对自己有利的游戏规则形成时再进入。
表面上看来,在这场大猪与小猪的博弈中,小猪似乎占有灵活便捷的优势,大猪则处于
劣势,然而事实并非总像人们预料的那样,大猪有时候也不甘心总让小猪占了便宜。狡猾的
大猪有时也会利用小猪的心理,而故意诱骗小猪上当,在这一点人类的真实表现要比教科书
写的生动地多。
罗斯柴尔德家族,这个地球上最为神秘的古老家族,控制过这个星球近两个世纪经济命
脉,然而这个家族就曾经做过不太光彩的大猪。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和英普联军在比
利时的滑铁卢进行决战,这场战役的结果,在当时还无人能做出准确的预测。谁如果事先知
道了这个结果,谁就能用情报赚上一大笔钱。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情报组织中有人率先知道了法国战败的消息,他得到的消息比英国政
府还早了几个小时,此时,罗斯柴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