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暴利行业-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纷,也可防止个别创办者将办学经济收入和学校的财产完全视为个人私有财产并据为己有、甚至转移办学经费的现象发生。
《民办教育促进法》首次在我国法律名称中使用促进二字。立法者的本意,是要以此来体现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这也是我国第一次用立法的形式来推动和规范民办教育。相对于《社会力量办学条例》,《民办教育促进法》确实有了很大突破,对民办教育的地位、民办学校的教师、学生的地位等大家关心的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依照《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学校以及民办学校的师生将与公办学校的师生一样,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长期以来,学校教育的大权一直由国家牢牢掌控,社会力量办学成为绝对的禁区。甚至于直到1997年出台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仍然有诸如严格限制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这样不利于民办学校成长的规定。在实际生活中,民办学校也有林林总总的不公平待遇,所以有人戏称民办学校是〃私生子〃。
2。现阶段民办教育的政策与周边环境仍不协调。
一部法律颁布以后真正贯彻落实还需要一个过程。现阶段,个别政府部门甚至教育主管部门的观念仍然没有转变,尽管国家对于民办教育有着种种优惠政策,但是地方的一些职能部门总会找出种种理由拒绝执行,对此,民办教育的投资者要有心理准备。
相对于投资回报,民办教育真正的社会地位问题恐怕更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社会上歧视民办教育的现象很难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相应提高。多年以来,国家办教育的观念已经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潜意识中,人们仍然难以认可民办教育。民办教育培养的学生假期坐火车无法享受学生优惠票价,找工作的时候通常被用人单位排斥在外,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3。获利前景。
对盈利前景不应盲目乐观,对于民办学校来说,没有国家财政补助,却仍需保证教学质量。民办教育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运作,学费收高了,学生就不来;若降低学费,怎么能保证应付所有的支出?一个学校的支出项目包括讲课费、取暖费、交通费、维修费等各种费用,每年没有150万元就维持不下去。很明显,如果每年每个学生收3000元,没有600名学生的规模要亏钱。 私立学校完成招生指标的很少,很多民办学校不仅没有盈利,反而在关闭的边缘徘徊。同时,教育产业往往又投资很大,投资回报很长。如果投资方不熟悉教育,又一心只想从中牟取暴利的话,那么教育产业决不是适合投资的领域。
4。生源问题。
也正因为民办教育承载着太多的重压与歧视,学生人数很不稳定。民办学校的生源主要有两种情况构成,一种是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的富家子弟,他们不满足于公立学校提供的大众化的教育服务,希望选择一些硬件条件和教学质量更好的私立学校;另外一种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弟,公立学校不对他们开放。前者的数量终究是有限的,很多私立学校的学生来自农村。如果学校一年的学费是3000元,加上吃住就要5000元,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这就相当于10000斤麦子!即使这些学生能在城市打工,但要维持学业也不容易。因此,很多民办学校,1000人的招生指标只能招到300…400人。农村学生的经济状况本来就很紧张,如果民办学校本身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就没了积极性,退学率就可能达到50%。
另一方面,也有个别地区仍然存在教育地方保护主义。用行政命令限制学生自主选择学校的权利,使学生无法真正地享受跨地域选择学校的自主权。这种人为设置的障碍限制了学生的自由流动,客观上也就影响了民办学校的招生。
5。运营问题
在民办学校的建设初期和今后日常管理当中,民办学校需要处理的问题非常繁杂。筹建一所民办学校,买地、建房、招生、税务、师资、管理等众多环节都是不能忽视的问题,中小学教育面对的都是未成年人,日常管理中,除了保证教学质量外,学生的安全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旦有半点闪失,负有重大的法律责任。投资者必须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办一所学校决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第三章 图书出版 第二印钞厂
图书出版为何被列为暴利行业
1。包装贵族化
在书城、书店甚至街边的小摊,经常摆着一些华丽的“精品图书”,翻开其中,你会看到;绝大多数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但内容陈旧、印制粗糙,其中的相当部分却都是盗版书。
有些“精品图书”虽是出版社的正规产品,但却完全是冲着高额利润而出的;要不然就把一些历史书籍重新翻印,再就是把一些无版权的外国名作;换一套译文再配些不伦不类的彩图罢了。
为了在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的眼球,现在的图书封面、装帧越来越漂亮、精致,越来越高档和花哨,书的封面成了最新印刷技术的展览,但图书的内容与其书名、封面或装帧极不相称。这些图书,读者往往被书名或封面装帧所吸引,但阅读时才发现字数少、内容平淡或与书名极不相符。
与图书封面及价格不匹配的是,三五百页的大书也就几万字,一些书的图和文风马牛不相及,配得莫名其妙,百读不得其解,而文不够图来凑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一些四五万字的图书配上插图后竟然能做到200多页。 而许多书看似很厚,但是仔细一看,这些书在版式设计上刻意拉大页面,又填充大量图片,没有什么实在内容,被人戏称为“注水书”。本来100页就可完成的书,竟做到300多页。而定价也翻了几番,此举的直接结果是吹涨了书价,间接结果是降低了写作与图书出版的门槛,使其轻率而泛滥,这种书卖的不是书而是纸。
2。书名低俗化
图书的名称,是图书的窗户。书名所传递的信息,使读者能基本了解图书要表达的内容。而有些作者为了迎合读者不健康的阅读心理,快速地从读者口袋里掏到钱,把功夫都用到了书的名称上、使图书的名字越来越低俗。类似《有了快感你就喊》、《拯救乳房》、《不想上床》、《渴望插入》等,这些书的内容并不一定有什么出格的地方,可一读到书名,你不得不往床上想,书还没看就让你浮想联翩、蠢蠢欲动。
3。励志空谈化。
励志型的图书一直都是图书市场的热点,因为它鼓舞人们去奋进和拼搏、去克服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困难,可以“在成功路上助人一臂之力”而越来越走俏。这类图书极受读者的欢迎,在图书柜台上,一般最显眼的位置摆的都是这类书籍。由于这类型的图书畅销,最近几年,其出版量不断增加,但仔细读来,发现绝大多数都属于重复建设,要么克隆、拷贝、编译国外同类书,要么就拿自己侥幸获得的一点小成就,抑或自家孩子得了个什么奖,不管其成才的方法是否有普适性,就拼凑出一套成才之道,却不管会不会误人子弟,反正能挣钱就行。更有甚者,凭空捏造一些什么管理原理、生活原则,如影响企业管理的100多个寓言、生活的几十条原则,而书中的实际内容却都是不知在过去的刊物中被重复了几千次的东西。
最近一段,励志书又有一个新的动态,自从《哈佛女孩刘亦婷》大获成功之后,几乎所有的书都指向了哈佛。在书市上,仅中国妇女出版社就推出了好几本“哈佛书”,比如《哈佛教子枕边书》、《哈佛家训》,而一位出版人士还透露,他们手头有一部同时被哈佛等六所名校录取的学生的书稿正准备出版。让人不明白的是,难道只有与哈佛套上关系,才是通向成功的唯一路径?
4。内容平庸化
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和科技普及,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快,图书的出版也越来越贴近生活热点。过去图书的出版周期一般都在三个月以上,而现在,正如人们所说,广播电视是以天计,杂志是以旬计,而图书出版最多以月计,图书的时效性越来越强。随着生活节拍的加快,毫无疑问,图书要紧跟形势的变化,掌握时代跳动的脉搏。但在书市上,许多图书往往是趁着新闻热点大肆炒作出来的,其内容极其平庸,经不起推敲。“神州五号”飞天成功后,各出版社在几天内就一窝蜂地炮制出一批航天书籍。各种各样的纪实、版本繁多的内幕,眼花缭乱的数据,千奇百怪的观点,各种信息资料互不统一、漏洞百出,让读者无所适从,不知信谁的好。张国荣、宋美龄死后,顷刻就引来了一批纪念、怀旧、揭秘的图书,其数量之多几乎超过当年戴安娜香销玉殉时的17种纪念图书的纪录。而除此之外,就是跟风、拼凑。昨天你出了《天亮以后说分手》,今天我就推出《天亮以后不分手》、明天再来一本《天不亮就分手》。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就有200多个版本。全国共568家出版社,出版医学类图书的就有400多家。图书选题重复、混乱不堪,内容平庸、读之无味。
5。价格高端化
现在的书价越来越贵,10元以下的图书正在逐步消失,图书的平均价格已接近每本30元,有些书甚至卖到百元一本的。在书市上,一套24卷的世界文学名著宝库原本定价近1680元,却以200元的价钱卖出,而一套定价6800元共20卷的《中国私家藏书》也能用几百元的价格买下。12册一套的《新编十万个为什么》定价是1280元,在书市上居然花了不到180元就买到了,即便是1。5折,一本书也合16元,折扣看视很高,其实价格并不便宜。
在全国各地举办的特价书市上,一些定价昂贵、包装精美并冠之以〃精品〃、〃宝库〃、〃经典〃、〃全书〃之类名目的大砖头书动辄便以一折或二折的低价销售。在一些宾馆饭店、车站的广场也可以找到这类书籍的踪影。
高定价低折扣图书的特征是十分明显的,在内容上大多以古典名著、史学典籍、百科全书、大型工具书、名人传记、绘画艺术等为主。在形式上多以大书、套书面目出现,少则十几本,多则上百本,有的还加了礼品光盘。这类书籍的发行区域多集中在特价书市、宾馆饭店和图书批发市场,一些集贸市场本不从事图书批发业务,也堂而皇之地批发这类书籍,也有相当数量的图书通过网上销售或者上门直销。
一方面一套书定价上千元、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价格越订越高。而另一方面,书店、书市、网上书店打折风愈刮愈烈,一折、二折出售的现象屡见不鲜。
6。粗制滥造化
为了多出书、快出书,其采取的方法就是东抄西拼,一些书商将同类书籍收齐,再将相关内容复印,一把剪刀加一瓶浆糊就完成一部书稿,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王同亿现象。
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在10年左右的时间内,王同亿自编、主编出版的词典就有25部之多,计一亿七千多万字,平均每年1700万字,每日5万字,其速度之快,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中,包括2700万字的《语言大典》,670万字的《现代汉语大词典》,420万字的《新现代汉语词典》。
王同亿现象的特点之一是抄袭剽窃。《新现代汉语词典》抄自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和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古今汉语实用词典》的达65%之多。而《语言大典》中的成语,总共不满5000条,抄自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成语大辞典》的竟有3700条之多,占《语言大典》成语条目的75%以上。
王同亿现象的特点之二是粗制滥造。王同亿对语言专业一窍不通,甚至连“词”、“词组”和“句”的基本知识也不知道,对哲学社会科学同样是外行。但此人“无知却有胆”,竟敢编出几部汉语语言词典,并能编出类似《辞海》性质的《语言大典》。《语言大典》几乎每页都有错误,胡编乱造、信口雌黄的东西,俯拾皆是。 如对成语“不破不立”的解释,竟然是如果公安机关有把握破案的就立案,没有把握就不立案,让人笑掉大牙。但更让人奇怪的是,这样的东西还能通过出版社审查的三道关口。
王同亿现象的特点之三是弄虚作假。王同亿编书的过程,充满了虚伪和欺诈。抄袭剽窃、粗制滥造、胡乱宣传都是弄虚作假的具体表现。明明是伪劣产品,却说成“王同亿组织200多位专家,历时四年,编纂了震动中外的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词典〃。而组织200多位专家,纯属子虚乌有。
7。宣传虚假化
为了提高图书的发行量,一些书商采用弄虚作假的手法对面市的图书进行虚假宣传、大肆炒作。其现象之一是对引进版进行虚假宣传,标榜国外作者的知名度和作品在排行榜上的畅销程度,其实这些书在国外未必就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二是国内作者起一个外国名,伪称是国外作者。三是〃拉大旗、作虎皮〃,为了增加图书的可信度,在编委中列出一系列的虚假专家作者名单。如在教辅图书中,经常是利用某名校或名地区的名义,编出考试辅导材料,实际上可能其中只有某名校的一位老师或根本就没有任何名师。
8。新瓶老酒化
很多图书,改个封面,换个书名,内容原封不动就重新出版了,让读者误以为是一本新书,相声里所说的将《水浒传》改成《105个男人与3个女人的故事》,人们以为是笑谈,其实在图书出版界确有类似的事。 比如《××精品》的彩绘本系列丛书,只是收入了某名家的几部旧作,但包装形式完全变了,其创意据称是向青少年读者介绍某名家。
还有一些图书,通篇没有任何新意,把几本老书拼凑而成,真是应了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
在图书市场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零零种种的奇怪现象呢?皆都是为了在图书出版中牟取高额利润。在媒体上,我们经常也可以看到,国外某某人由于一本图书的畅销就从贫困潦倒的穷作家一举成为百万富翁,其仅稿费一项就能拿到百万美元甚至上千万美元,而出版公司所赚取的利润就更不计其数,所以,人们又将图书出版称为第二印钞厂。而在国内,最近几年的图书出版并非像国外一样红火,由于种种原因,图书市场呈现出供过于求的特征。
我国的图书出版一直是受政府管制,进入图书出版有着严格的准入制度。即使中国已经WTO了,图书的批发和零售已逐步放开了,但何时放开图书出版却没有一个时间表。所以,在我国,由于政府的管制,书业的竞争比其他产业都来得慢。
改革开放之始,书业凋零,书荒严重,买书难是主要问题,那时,几乎出什么书都可以赚钱。就是极其难啃的学术著作卖个三五万册一点也不稀奇,有的甚至成为畅销书,而现在一本书的发行量能超过一万已是可遇不可求了。
如果说过去只要办出版社就可以赚钱,那么现在的出版社出现亏损已是司空见惯。只不过出版社都是国营的,还没有听说有出版社破产。在当今日趋激烈、残酷的书业竞争中,出版社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有的越做越强,越做越大,有的举步维艰,逐步萎缩。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图书出版业已由“黄金时代”步入微利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