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创业大策划 >

第29章

创业大策划-第29章

小说: 创业大策划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上挤出来的。去日本、欧洲、美国“镀金”的有好几十万人,其实说是留学,屁!都是挣钱去了,掏金去了,外国的钱就那么容易挣?其实,在洋人手底下挣几个小钱,那苦水几天几夜也倒不完。”
“我在日本打工那会儿,语言不通,什么也不懂,去饭店洗盘子尽给人家添乱子,三天两头摔人一摞,那点工钱还不够罚的。”
“后来我有个哥们见我英雄气短,便答应帮我找一份更好的差事,说实活他已经干腻了,想转让给我。你猜干什么,背死尸呀!”
“哟,那个恶心劲儿!至今想起来还仨月不知肉味呢?”
“不过,你还真别说,挣钱倒不少。他们小日本经济那么发达,人却迷信到了家,嫌死人晦气,你背着死尸打他门前过越快越好,否则他们认为这是沾了死人气了,要倒霉!”
“嘿!钱就是从这儿来的。我每回背着死尸从七八十层的楼顶上下来(日本人的规矩是不让死人坐电梯,你说损不损),每下一层便挨家挨户转悠一圈,他们得给钱,100日元、500日元只是一个钢硼,有时也能收到1000日元的纸币,死尸紧紧绑在背上,两只手可以空出来收钱,边收边数,不知不觉到了楼底。把死尸扔上车了事。好家伙,一次可以挣上好几万日元,运气好时,甚至达到十几万。”
“干了几个月,实在坚持不住了。倒不是活累活脏,百十来斤的东西背在身上也没什么,何况有那么多钱做底呢?而且死尸一般都放在洁白的尸袋里,脏也不脏。只是碰上好几回特糟的死尸,大卸八块,面目狰狞,捡都捡不到一块来,好不容易塞进尸袋,背在身上沉甸甸地是一坨肉。老觉得有什么东西在顶着背,忍不住伸手一摸,天啦!是颗圆圆的人头。”
“到了晚上,睡觉着实是件困难事。只要一闭眼,眼前黑悠悠的不是断胳膊断腿就是一张惨不忍赌的脸。我开始怀疑我的神经要出毛病,赶紧歇手不干了。”
“什么是地狱?什么是天堂?我呆在日本那几年可真是看透了,钱是挣够了,可是身体也累垮了,特别是精神压力太大,人总是很紧张,很小心地活着,不能舒舒服服、痛痛快快地干一件完全属于自己的事情。”
“如今渡金归来,把这些年从外国人身上赚来的钱全兑换成人民币,银行存款马上升为七位数。够了,一切都够了,人又不是机器,需要消费,你说对不对?”
“听说你日语说得很流利,而且是专修国际金融的,难道就这么荒废了吗?”
“坦率地说,刚开始出国时就是为了学成回国后找份好工作,可是找份工作又为什么呢?还不是为了多挣几个钱吗?现在什么都不缺,这些年人也懒了,再重新紧张起来觉得受不了那份罪。前些日子,有个朋友介绍我去一家中日合资企业工作,月薪八千元,我想了想还是婉言谢绝了,我就是闹不清我究竟是冲什么去的。”
“你好像尚未成家,这样独守一屋,终日躺在钞票上睡觉不觉得寂寞吗?”
“寂寞?这些年来什么样的滋味没有尝过?寂寞的时候,我想一个人周游祖国名山大川,看看自己将来埋在什么地方合适。”
“就这些?”
“就这些!”
吃息阶层
喜欢调侃的北京人习惯于称有钱人为“大款”,至于“大亨”那是南方的叫法;款即指钱,“大款”当然是指有钱的富翁了。舍大取款再加爷字,即“款爷”,那是专指那种游戏人生、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
大凡“款爷”都有一段不同寻常、波诡云谲的生活经历,都有一段斗智斗勇、笑傲江湖的豪迈之举,人们常常可以在报纸杂志及其它各种新闻媒介中一睹他们的风采,他们往往白手起家,含辛茹苦,一分一分地积攒着自己的财富;他们往往冒着日晒雨淋的恶劣天气不停地四处奔波;他们在经济领域里往往是旗开得胜,在激烈的商战中亦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他们有时为了赚一万而不惜顶着赔进十万的风险,他们喜欢不畏艰难,喜欢孤注一掷,也喜欢挑战和竞争。
终于,有朝一日,他们摇身一变成了款爷,成了人们倾羡的百万富翁。他们如今有钱了,有钱了就得花,可是怎么花才花不完呢?
他们可不想再去趟一趟江湖上的险风恶浪了;他们再也不敢想过去那种倍受煎熬的日子了;他们以前的口号是:“苦不苦,想想红军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铁道游击队”,可如今他们的座右铭却变成了:“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明日喝冻水。”
有些款爷毅然解甲归田,激流勇退,离开充满挑战和意外的生意场,离开旧日拼得你死我活而又握手言和的对手,离开过去,与历史划一道横线,从此隔山望水,只能偶尔缅怀一下曾经有过的辉煌业绩。
 
 
    正文 第77节:富姐是这样炼成的
    爬书网 更新时间:2008…7…3 2:13:55 本章字数:2263
        
这些“款爷”将丰厚的积蓄存入“旱涝保收”的国家最高信用机构,背靠着国家银行这株永远没有任何风险的大树乘乘凉,从此专靠吃利息为生,从头到脚彻底变样,他们从此拥有一个崭新的称呼“息爷”。
尽管“吃息阶层”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在现实生活中终究为数不多,但是它的出现对整个社会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北京是六朝古都,历史上是一座典型的消费城市。特别是在近代,提笼架鸟、跑狗放鹰的“八旗子弟”和宦官之家的公子哥儿们作为有闲阶层,发明了诸多的“玩文化”。
与南方沿海城市相比较,老北京人往往缺乏商品经济观念和意识,更不具备在商品经济的激烈竞争中敢冒险的勇气和战胜一切的自信。特别是一些靠投机生意或以精明的经营头脑发财致富的商人,当苦心经营的买卖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之后,便想歇手不干了。所谓解甲归田,激流勇退,实际上就是放弃了已经干得不错的事业,失去了不断进取的雄心壮志和不畏艰险的魄力。一句话,他们选择了令人难以容忍的退缩,他们的继承者往往坐吃山空,肆意挥霍。
有钱之后便得闲,这是贪图享受心理作用之下的一种生活规律使然。昔日的“八旗子弟”轻裘肥马,驾鸟放鹰,吃的是皇粮,领的是俸禄,如今京城里这些“息爷”也可以银行的利息做为依靠,这岂不与“八旗子弟”的寄生方式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吗?
的确,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运用自己的智慧,通过“诚实的劳动和合法的经营”为社会创造财富,同时也为自己积攒金钱,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不应该坐享其成,利用已经获取的个人财富来吞噬别人创造的社会财富,起码作为一个人,一个真正的人,是不会采取这种做法的。
古今中外,有多少赫赫有名的实业家通过各种方式手段,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而发家致富,但是他们之中很少有人不进取,把钱放在银行里光靠剪息票为生,他们一般在功成名就之时,或者传事业与子孙,或者把财富全部还给社会。因为是这个社会赋予每个人以致富的机会的,你付出了代价,社会也同样付出了代价甚至付出了十倍于你的代价。京城吃息族之中,有不少正处于年富力强,精明强干之际,如此匆匆步入有闲阶层,并就此漫无目的地过完余生,这种游手好闲浪费生命浪费才华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念无论对国家对人民还是于自己都是一件极不光彩的事情。
“吃息族”不仅在京城,而且在南方沿海各省大有迅速蔓延之势,不能不引起有关人士和全社会的密切关注。
经典案例详解
富姐是怎样炼成的
致富的方式千千万,就看你会不会发现。在大连,一位主动下岗的女性,走了许多弯路,流过泪,后过悔,但四年前,她选准了一个非常“另类”的点子——为爱美的女人办一所“女子修养学堂”,说它另类,是因为它是一所专为提高女人气质、修养、学习穿衣、打扮、插花、茶道、琴乐等而为的学校,名“一然女子修养学堂”。
这所“另类”的学堂很受当地女性、尤其是白领女性欢迎。很快她成功了,学堂的年利润达42万元,目前,学校已结业学员960余名,持终身会员卡者880余名,校长许贞华成了人们羡慕的致富典型。她的成功对下岗的知识分子特别有借鉴作用。
自动下岗
走进女校长15平方米的办公室,蓝色的地毯和椅子,白色的办公桌,给人一种清新、自然、宜人的感觉,穿着一袭职业装的许贞华,小巧、优雅、沉稳、谈吐和气质都散逸着淡淡的书卷气。
许贞华1964年出生在大连一个普通的职员家庭,在四姐妹中排行老二。小时候的她聪明活泼,多才多艺,上小学和中学时,她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屡屡获奖。她渴望成为一名活泼浪漫的演员,可是阴差阳错,考大学时偏偏考上了数学系,毕业后,又顺理成章地成了大连某大学的一名数学教师。
在大学校园里,年轻的许贞华惹人注目。在事业上一帆风顺,在爱情上也收获着幸福。
如果生活的风帆一直朝着一个方向飘扬的话,今天的许贞华可能会成为一位平凡无奇的大学讲师或副教受,小日子也会过得安安稳稳。可是,喜欢波澜而不喜欢平静的她在1994年就选择了辞职“下海”,她要在改革开放的社会大潮中开辟自己的一片天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然而,想像不等于现实,这位大学校园里的宠儿在社会上却连连碰壁。她满以为凭着自己的数学功底当个会计绰绰有余,可在一家信息公司做了不到一个月的会计,她就主动辞了职,因为会计和数学毕竟不是一码事。
接着,她又开始学习平面设计,可是,习惯了数学思维的她,却又难以适应设计领域里的想像氛围。
再后来,她应聘到一家海运公司做货运代理,结果一个月下来一单生意都没做成。
再以后,她又到一家外企做中方代理。这回她过了一把瘾,优雅的工作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她的潜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可是好景不长,这家公司不久倒闭了,许贞华又成为了无业者。
抹干眼泪
一天,许贞华在火车站附近碰到了一位朋友,那位朋友听说她扔了大学教师的“铁饭碗”,便一个劲地埋怨她,替她惋惜。朋友指着火车站一群群涌进城市的打工者说:“现在下岗和找工作的人成千上万,你呀你呀,放着好好的工作不要,却偏偏和他们为伍!”
许贞华举目四望那涌动的人流,突然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茫然。现在,自己真的和他们一样,什么优势和待遇都没有了。
 
 
    正文 第78节:想花钱都没个地方!
    爬书网 更新时间:2008…7…3 2:13:55 本章字数:2284
        
业务荒疏了,大学里也在优化组合,重新上岗已不可能。再次寻觅,此时的许贞华已青春不再,所有单位的招聘条件都限定在35岁以下,超龄的她被屡屡拒之门外。她哭了一场又一场,可开弓没有回头箭,人生不卖后悔药啊!于是,抹干眼泪的她又尝试着自己创业。
1996年的冬天,许贞华拿出家里的所有积蓄,在大连武汉街租了一间小屋,办起了“一然书店”。她把书店装修得像童话中的小屋,成了市中心的一道风景线,加上陈列的书都很有讲究,引得想不想买书的人都要进来看两眼,一年下来居然也净挣了几万元。
不料,正当生意蒸蒸日上之际,许贞华的父亲因一次意外的医疗事故,猝然死亡。突如其来的打击几乎把她击倒,她无心经营生意,关闭了红红火火的书店。
直到一年之后,许贞华才从阴影中解脱出来。可这时再办书店商机已失,她又一次成了无业者。
需要就是市场
经历了一连串的碰壁之后,特别是经历父亲猝然而逝的打击和感悟之后,许贞华的心不再躁动。她想,暂时做一个全职太太也挺好。她把自己不大的小屋重新装修了一番,每天都穿上精心购制的衣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在打发一个个自如的日子里去寻找新的感觉。
在一次朋友聚会中,一位大款的妻子向她述说心中的苦闷:“在家闲着真无聊,男人们白天拼搏在商场,晚上潇洒在娱乐场,做女人的想花钱都没个地方!”
一位“白领”女性也在诉苦“女人的一生真不容易,为了工作、为了生活、整天都像上紧发条的钟表,又紧张又脆弱,很多有灵性的女性被浮躁、纷繁的生活淹没、吞噬了,最终失去了自我。现在要是有一处可供女人修身养性的地方就好啦!”
听了这些仪论,许贞华眼前一亮,她突发灵感:需要就是市场,市场就是金钱。现代女性都追求最佳的生活方式,都追求时尚和自我完美,我何不利用这一点,办一个属于女人自己的沙龙?或许,要办就办一所女子学校!自己是老师,这方面有特长,对,就叫“女子修养学堂”!
想到这里,许贞华的心狂跳起来。女性消费,这可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啊。女性精神消费,应该更是一个巨大而且开拓严重不足的市场!
“我要让女性在这片属于自己的天地里尽情地释放自我,修心养性,提高自我,在保持女性特有情怀的基础上,更加关爱自已,成为个性迷人、内外嫌修的可爱女性,自信地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从容地生活!同时,这也等于给自己开辟了既能体现人生价值,又能挣到钱的一片新天地!”
上海考察
许贞华兴奋得彻夜难眠。第二天,她就开始对这个“梦想”进行市场前景的调查和评估。她首先跑图书馆,翻阅大量的中外图书、资料,接着,她走访了许多知名专家、学者,请他们对这种文化市场的未来前景做客观预测。然后,她便开始了走南闯北的实地考察。
1997年秋天,许贞华来到了上海。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她看见上海妇联办的一所家政学校里,坐满了许多来自社会名个阶层的中青年女性,那份热情深深地感染了她。她不仅大开了眼界,也更坚定了自己办学的信念,她更是深刻地感悟到:女性是社会群体中最主要、最庞大、最舍得花钱的消费群体;爱美、爱生活、爱时尚是女人的天性;现在市场上的时装店、美容院、健美中心等只能从外表满足她们的这种需求,而创办适合女性特点的修养学堂,则可以从内到外地全面塑造女性的美蕴和气质,满足她们的内在需求,这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1998年,许贞华再次南下,在上海一家小旅店里住了半个月。她一边实地考察,一边写女子修养学堂策划。
当过数学老师的她精于计算,不仅预测了顺利成功的一面,也做好了失利赔钱的准备:万一这种新生事物暂时不被人们接受,每年赔几万元我也要坚持!但为了稳妥,她首先选设了容易被人们接受的插花、茶道、琴乐等课程。
首赚11万
回到大连后,许贞华立即申请办学手续。她拿出自家的全部积蓄3。5万元,又向亲友们借了1。5万元,共有启动资金5万元。
起初,大连市劳动局主管批手续的部长对许贞华的做法表示惊讶和担心,许贞华便把自己的市场论证和实地考察结果一一摆出,说得有理有据,头头是道,这位部长被说服了。于是,她仅用了一个星期时间,就办完了所有的办学手续,并以最优惠的价格租到两间屋子(面积为50平方米左右),年租金共3。4万元。
当许贞华兴高采烈地带着人们装修房子,布置教室的时候,几乎所有知晓此事的亲属和好友都替他捏了一把汗,有的干脆直言相劝:“别再瞎折腾了!如今到处都在减员下岗,人们连基本的生计问题都没解决,哪还有闲情逸致去学什么插花、茶道,进什么修养学堂修身养性啊?你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