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大师-当代最成功的投资-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顾他所观察到的不利的工业形势,买下了一系列的半导体公司的股票。他
说:“如果我是正确的,那我可以赚400%,如果我错了,我可能损失60%。”
多好的差额!“只要这么去做,你有可能赚20倍,而你充其量损失100%。
这一点大众并不理解。”
法则与简化
林奇直率而直觉地排斥了许多被誉为成功捷径的投资公式。许多信托公
司喜欢采用经济概况和产业配置的方法以取代知识和技术,而林奇却避免使
用这种方法。他对貌似博学的繁累的经济分析与市场分析也不信任。
由此出发,他不相信过时而又诱人的“现代证券组合理论”,它的核心
意思是你不需要理解你所购买的公司,但你可以把他们分门别类,然后按类
别进行交易。
那么趋势、动向又怎么样?“不,”林奇说道:“我不在乎股票在上扬
下降,还是倾斜。”然而,有一种例外:抓住转折点。这对林奇很有吸引力。
他想在一家公司财务状况好转前的一瞬间进行部分投资,等到转折真正开始
… Page 127…
时,再增加他的股份。
林奇不太关注公司的股利策略,用他自己的话说:“股利不是我的目标。”
不能仅仅因为某种股票下降就购买 (即所谓的最低点购买),林奇认为
那是一种可怕的错误。如果6个月前的联合菲多的市场价格是50美元,而现
在值20美元,那这肯定是廉价商品!但当它在40美元、在30美元时,同样
如此,当它可能降至10美元时仍有交易可做。你一定得对它的真正价值有清
晰的概念,并以此为惟一的根据,而不是根据最近的股市行情作出判断。
思路要开阔
林奇希望自己所处的状态是这样的,以20美元的价位买进A公司的股
票,而不以30美元购买B公司的股票,然后,为了购买20美元的B股,他
会在A股升到30美元时把它抛售出去。他指出,几股小利润加在一起也是一
笔巨大的收入:“涓涓细流,汇成汪洋大海,”他说。他是个相对价值论者,
而不是最大价值论者。“我从来没有做出过任何大决定,”他曾说过:“我
甚至从未想过要做出什么大决定,我喜欢每天做出一些小决定。”换句话说,
一年做出几百个决定,这样即使你错了也不会太离谱。相反,根据平均利润
法则,只要你比普通的投资者优秀,你肯定能准确无误地前进。“但当你错
了的时候,你必须得知道,然后卖出去。我买的大多数股票都是一个错误。”
一年15分钟
林奇说:“我一年大约花15分钟时间进行经济分析。在股市赔钱的原因
之一,就是一开始就研究经济状况。我每年也会花15分钟考虑股市的走向。
但过多的、貌似精明的伟大想法会把你引入死角。”
他发现,基于经济预测的担忧根本没有用处。“我们不做经济判断,”
他曾说:“我们这里不需要人来说,现在将有一次衰退,所以不要购买电子
业股票,或者我们将要遇到一次繁荣,所以应当买科尔普特—帕尔默利弗的
股票。没有人打电话告诉过我1980年和 1981年的衰退。”他冷静地说。
林奇注意到人们常就经济、股票市场的前景等等一些宏观问题向他请
教,但没有人回答得了这些问题。即便有人能做到,但像宝洁或高露洁这样
的公司也不会受到如此波动的影响。可是如果情况相反,有人购买了一家内
部存在矛盾的公司的股票,甚至在大好时机也有可能失去他所有的钱。
“‘6个月后的GNP’是一句空话。‘胶底运动鞋情况如何?’这才是真
正的经济学。”
期权
对期权、期货及其他所谓的衍生型工具他也尽量避免。这些东西需要过
多的成本,将吞掉大量的利润。林奇哀叹期权市场吸收走了曾一度流入较小
公司的资金。期权市场是一处巨大的昂贵而又无用的赌博场所,这些钱应提
供给那些真正需要资金的小公司和新公司 (尽管林奇自己也承认,他在对新
公司的投资中有过痛苦的经历。他喜欢对人谈起那次对一家小航空公司的投
资:人们预计它将起飞,可是它却坠毁了。)
… Page 128…
接管与杠杆收购
“关于接管,我们得到的内部消息都是错的。”林奇曾经说。他付出了
200,得到了0。他对我说:“我曾接管过几家公司,但都让我大出意外。”
通常他对杠杆收购很愤慨,因为,他说,它们妨碍了投资大众全力参加衰落
后的复苏。其道理在于:让我们假定几家公司都以20元出售,然后由于市场
滑坡或其他的坏消息影响,它们都降至8元,最糟的那种股票再没有复升,
但稍好的几家重新调整并反弹回来。
但如果没有那种事,该股票可能上涨到40或50元。因此,大众承受了
损失。
这种痛苦的经历容易发生在二流公司的股东身上;吉列或施特林药业或
克拉夫特公司有那么多对之感兴趣的股东,因此股东们能得到一个公平的价
格。
办公室里的分析
林奇认为,掌握一家公司的数据当然有必要,但只以资产负债表分析仍
是不够的。“根据统计得出的廉价的结论,很有可能是个真正的圈套,”他
说,“账面价值可能误导人们,比如说可口可乐的资产负债表不会列出其商
标与标识的价值。你可能有一家2000亿美元资产和1亿美元债务的公司:看
似不错,但也许有一天资产变得只值5000万美元。因此,即使数字事实上也
可能是主观的。”
“然而,”他说,“当我购买时,如果这家公司有一份良好的资产负债
表,那就能给我一种巨大的优势。如果它没有好转,我可能会损失投入资金
的 1/3,但如果它真的好转了,那我的确能做得很出色。”
林奇认为,有时他把某项投资几乎全损失了,那常常是由于他没有密切
关注资产负债表的变化。
计算机
林奇不相信计算机将替代优秀的分析家。原因是,发现一家公司干得比
预期的要好才是最重要的。没有什么能比一个电话更快地搜到这种信息。如
果林奇给某个公司打电话,了解到其业务正在恶化,并且决定出售,一位购
买者也许通过电话也了解到同样的消息。然而,只有了解经理的人,才能对
他的话中语气有更深的理解。“我告诉你,你接触到的有些人经常是乐观的;
而另有些人则总是悲观忧愁,他们的忧郁或许会让你觉得应该处于空方。如
果你真的这样做了,而且市场也如你所愿,仅通过计算机是无法估计这次衰
退将持续1个月还是1年的。”
分散投资
林奇把传统的基于经济“概况”的信托公司的那一套东西统统抛在脑后,
它们把投资组合分为周期性的、公用事业性的等类别,而林奇则完全避免在
… Page 129…
股票和准备金之间、在产业部门之间做有意识的“资产分配”。
然而,对他的证券组合,林奇有自己独创的见解。在股票当中,林奇分
了四个基本类别。在有些外部股东经过研究后对他指出资产的类别之前,林
奇管理麦哲伦资金已有三四年了。他最初并不是按照那些类别来购买证券
的。
1。成长型公司,林奇谋求从中赚取两到三倍的利润。
2。低价资产的赌博,“价值”股票或收益稳定增长的热门股票。林奇希
望从中迅速赚得1/3左右的收益,然后他可以立即转移资金。
3。特殊情况及萧条的周期性股票。
4。防御型股票,林奇对它的偏爱超过现金。当市场行情降到最低点对,
如果一位市场投资者用现金的方式拥有其证券组合的50%,在市场行情好转
时,他可能要错失许多行动良机。
在某种程度上,林奇也认为,某种股票价格便宜要比关于市场明年如何
运作的流行概念真实可靠得多。尤其当许多股票价格便宜,或者大多数股票
价格便宜时,在一位没有经验的评估人看来,整个市场都将价格下跌,而不
是相反。
林奇从不持有实际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然而,林奇喜欢持有稳定产业中
有巨大收益的保守股票。它们不会受到经济下跌的重大影响,尽管当市场上
升时,它们上升得较为迟缓,但当市场下跌时,它们仍能支撑得住。这种类
别大约包括100或200种股票:食品公司、广告机构、电话及天然气公益事
业、财政公司、零售业。这种类别,由于他并不寻求重大收益,所以也是他
资金周转最快的一类。“如果一种股票因一场巡回演出或其他原因价格上涨,
而最基本的并没有变化,我将抛售它并增加这一类中其他股票的投资。”
建议
林奇愿意为即将到来的一年的股票市场的最好前景做一个预测吗?是
的。他认为,成长股股票的市盈率将在标准工业股票平均市盈率的1至2倍
之间浮动。而近期成长股的股票一直是在与标准工业股票相同的市盈率的价
位上出售的,所以很明显,成长股股票还拥有很大的升值空间。用林奇的话
说,“我认为,如果你持有高质量、中等规模、增长平稳的成长股公司的股
票,你会因此致富的。”
执着
总而言之,林奇一直着迷于股票市场。引用他的妻子在一篇文章中的话
说,当林奇还在沃顿商学院时,在她与林奇的第一次约会中,林奇自始至终
的谈话全是股票与股票市场。的确,在任何领域,后来的巨大成功都需要青
少年时代对这一领域的投入与奉献:在体操上获得奥林匹克金牌,在国际象
棋上击败俄国人,象毕加索那样画画 (不管他自身修养如何),成为纽约芭
蕾舞团的明星,创办一家大型的电脑公司。林奇就是这些人当中的一员。伟
大的成功通常总是需要执着的投入。换句话说,不管某一事业是否值得献身,
如果你尚未达到热爱它已经到了除此之外不想做任何事的程度,你就难以取
得伟大的成就。正如一句古老的法国格言所说,“精神的欢乐会释放能量。”
… Page 130…
由技巧带来的欢乐就是林奇的秘密。
… Page 131…
第十一章 结论
要在股市上取得非凡成就,通常有三种途径:
1。买进便宜的股票并在这些股票被合理定价的时候抛出:价值投资。
2。买进那些可以一直增长的公司的股票并持有它(如想了解一些有较大
增长的成长股股票的例子,请参阅图5)。
3。发现全新的投资领域。
极其便宜的股票通常都笼罩在阴云里,或者说可能是被暂时忽略了。股
市常常夸大坏消息,所以,当一家公司受不利形势的影响,其真实的前景下
降了1/4时,股票的价格可能会下降一半。因此,在价值投资中,有吸引力
的股票通常是那些崩溃于坏消息的股票。最好是证明坏消息本属误传,但真
正的坏消息也有好的一面。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好消息,在此我有一句格言,
①
“成功高于一切。”
股市中通常的买进—卖出的价值游戏的节奏是四年一个周期,更确切地
说,这一周期一般持续四年左右。在股市处于谷底时,几乎所有的一切都是
不可思议的便宜,而在股市处于顶峰时,几乎所有的一切都被难以置信地过
高定价。因此,我先前的一本书《金融大师》中曾研究过那些伟大的价值投
资者,他们通常也有一个四年的买入—卖出的循环期 (对于《金融大师》中
提及的顶尖的成长股投资者,只要他们手中的股票能保持良好,他们就一直
持有下去——有时会持有数十年)。我不太了解周期的规律,事实证明,对
于今天的某些大师们而言,这一周期可能很短:短到只有几个月,或者只要
一项购买达到了预先计算好的价格水平,任何时间都可以。但这是一个很难
为普通的投资者追随的法则,并且,无论如何,交易成本在这一期间会上升。
《金融大师》中描述过的成长型投资技巧对本书中的金融大师们来说仍
然适用,只是某些价值投资技巧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短期投资是一种傻瓜
式的游戏,仅使得经纪人富有;然而今天最伟大的价值投资者们也能够从中
暴富。
紧追不放
肖特·威凭自身的资历而出名,是一个著名的猎手。他打猎的技巧就是紧追不放,他一旦射中
了一头动物(使用一种较小的布须曼人的稍稍浸过毒的箭),又疑心别的动物也在附近,他会让受
伤的动物随意地跑掉,接着射中另一个,甚至另一些动物,直到所有的动物都几乎像睡眠时一样地
死去为止。接着他回过头来收获他认为已经死去的动物。他几乎从未丢失过猎物,因为他的眼睛特
别尖锐,他能发现一块烂地或石头堆上的冰冷的脚印。他能分辨出是风还是走过的脚步将落叶弄
乱……①
在本书中我们发现的技巧即是所谓的“紧追不放”:在有限的时间内,
不断地扫视兽群,以便逐个射中新的股票,而不是做长期承诺。例如,这里
就有一些关于传统的长期投资模式与今天的障碍滑雪表演家的技巧所作的对
比:前者以沃伦·巴菲特、菲利普·费雪、T·罗·普赖斯以及拉尔夫·旺格
① 这也是解释那些好高鹜远者在现实中常常跌落尘埃的原因之一:他们并非如他们想像的那么伟大。
① 伊丽莎白·马歇尔·托马斯: 《无害的民族》(纽约:阿尔弗雷德·A·诺普夫,1959)
… Page 132…
为代表,而后者由乔治·索罗斯、迈克尔·斯登哈德、彼得·林奇以及约翰·耐
夫 (有时)为例。
长期投资者 “紧追不放”交易者
1。保持长期趋势 时刻跟踪变化
2。为长期持有而购买 不断转手
3。进行少量的逆向操作 尽可能逆向卖出
4。如果价格过高,等待获取其 如果股票超过其自身价值将迅红利收
入红利收入 速卖掉
5。偏好所熟悉的现有证券 “货比三家”,毫不留情
6。把鸡蛋放在同一只篮子里 注意分散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