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傻枚哉撸蛴校╝)目前各类资本资产以及一般资本资产之数量,(b)目前有何种消费品工业,需要更多资本才能有效满足消费者之需求。属于后者,则为未来资本之类型与数量、消费者之嗜尚、有效需求之强度、工资单位(以货币计算)之大小这种种因素,在目前考虑中的投资品之寿命这段时间以内,可能有些什么变化。我们可以把这些心理预期状态总称之为长期预期状态(stateoflongtermexpectation),以别于短期预期;所谓短期预期,乃是生产者据以推测:设彼今日用现有设备生产商品,待此商品制成时,彼所能得之售价为何那种预期。短期预期在第五章中已探究过了。
Ⅱ设在作预期时,把非常不确定①的成分看得很重,当然是不智之举。故设有两类事实,其一我们知道得很少,很不清楚,但对于我们要考虑的问题,却关系非常重大;其二对于我们要考虑的问题,关系没有如此重大,但我们觉得很有把握;设在作预期时,用第二类事实作为重要南针,也不能说是不合理。因为这个道理,故在某种意义上说,现有事实对于长期预期之影响,与其重要性不成比例。通常习惯,往往以现在推测未来,除非有相当具体理由预测未来会有改变:否则总假定将来与现在一样。
故长期预期状态,即我们据之以作决策者,不仅须看何种预测之或然性最大,亦须看我们作此预测之信心(confidence)如何。换句话说,亦须看我们自己认为自己所作预测之可靠性如何。设我们预期未来会有大变,但很无把握,不知这种变化会取何种方式,则我们的信心甚弱。
这就是工商界所谓信任状态(stateofconfidence)。实际从事工商业者,对此都密切注意。经济学家倒反而对此不作仔细分析,大致只作很空泛的讨论,塞责了事。经济学家尤其没有弄明白,信任状态之所以与经济问题发生关系者,是因为它对资本之边际效率表有重大影响。信任状态不能和资本之边际效率表并列,成为影响投资量之两个独立因素;反之,前者之所以有关,乃是因为前者是决定后者之重要因素之一,而后者乃投资之需求表。
然而关于信任状态,从先验方面,没有许多可说的。我们的结论,必须从观察实际市场以及商业心理得来。故以下所论,不象本书其他部分那样抽① 参阅罗伯森:《经济波动与自然利率》(Industrial Fluctuations and the Natural Rate of INterest),载《经济学杂志》, 1934 年12 月号。
象。
为说明方便起见,我们以下讨论信任状态时,将假定利率不变。换句话说,我们将假定投资品之价值之改变,只是因为预期中的投资品之未来收益起了变化,而不是因为用来把此未来收益资本还原化(capitalising)之利率有什么更动。如果信任状态与利率同时变动,则不难把两种变动所生影响加在一起。
Ⅲ有一件事实很明显:我们据以推测未来收益的一点知识,其基础异常脆弱。若干年以后,何种因素决定投资之收益,我们实在知道得很少,少到不足道。打开夭窗说亮话,我们不能不承认,如果我们要估计10 年以后,一条铁路、一座铜矿、一个纺织厂、一件专利药品之商誊、一条大西洋邮船、一所伦敦市中心区之建筑物之收益是什么,我们所根据的知识,实在太少,有时完全没有。即使把时间缩短为5 年以后,情形亦复如此。事实上,真正想作如此估计者,常常是极少数,其行为也不足左右市场。
在过去,企业常由发起人或其友好自行经营,故投资之多寡,须看有多少人热心、乐观,想建立一番事业;这些人以经营企业为安身立命之道,并不只是盘算未来利润。所以经营企业,有些象购彩票虽然最后结果,还是看经营者之才品是否在平均以上,或在平均以下。有些人失败,有些人成功。即使在事后,我们还不知道所有投资相加起来之总平均结果,到底是超过、等于、或低于通行利率。假使把开发自然资源或独占事业除去,则投资之实际总平均结果,即使在进步繁荣时期,大概还不及事先之期望。企业家是玩一种既靠本领又靠运气之游戏,局终以后,全体总平均结果如何,参加者无从得悉。设人性不喜欢碰运气,或对建设一厂、一铁路、或一矿本身(即除了利润以外)不感乐趣,而仅靠冷静盘算,则恐怕不会有多少投资。
旧式的私人投资,一经决定,大体便不可复追(irrevocable),这不仅对于社会全体如此,即对于私人亦复如此。但今日流行情形,乃业主不自兼经理,投资又有专门卖买市场,有此二者,故多添一个重要新因素,有时固然使得投资方便,有时却使得经济体系变成很不稳定。如果没有证券市场,则在资本已经投下以后,再把所投之资,常常重新估价,并没有什么用处。
但证券交易所却把许多投资,每天重新估价一次。这种重新估价,使得私人但不是社会全体常有机会变更其已投之资。这好象是一个农人,在用毕早餐,看了气候表以后,可以在上午10 时与11 时之间,决定把资本从农业中抽调回来,然后再考虑,要不要在本周中把资本再投进农业中去。故证券交易所之每日行情,其初衷固在便利人与人之间旧有投资之转让,但势必对于当前投资量发生重大影响。如果建设一新企业,较购买一同样现成的为贵,则当然弃造而购。在另一方面,如果有一新事业,费用很奢,但只要能以其股票在证券交易所发出去,而即刻有利可图,则亦未尝不可从事。①故有若干类投资,与其说是决定于职业企业家之真正预期,无宁说是决定于① 不完全如此!因为利率之高低,一部分乃反映未来之下确定性。又,期限不 同,利率亦不同,这各种利率之间之关系,须视人们对未来作何预期而定。
股票价格。股票价格乃代表证券市场之平均预期。①证券交易所中现有投资之每日行市,甚至是每小时行市,既如此重要,然则此种行市如何决定的呢?
Ⅳ一般而论,我们都默契,遵守一条成规(convention)。这条成规之要旨是(实际上运用起来,当然没有如此简单):除非我们有特殊理由预测未来会有改变,否则我们即假定现存状况将无定期继续下去。这并不是说,我们真相信现存状态会无定期继续下去,我们从许多经验中知道,这是顶难得的事情。在一段长时期当中,投资之实得结果,极少与原来预期相符合。我们也不能说,设一人处于无知状态,则过与不及之机会均等,过与不及之机会既均等,故预期适得其中。这种说法是不通的。因为这等于说:不论现有市价是如何达到的,就我们现有知识关于影响投资收益之事实者而论,这个市价是唯一正确的市价;当此知识改变时,市价才会改变。但从哲学上说,这个市价不会是唯一正确的市价,因为我们现有知识,不足以算出一个正确预期(mathematicalexpecta-tion)。事实上,决定市价之因素甚复杂,有许多与未来收益毫无关系。
虽然如此,只要我们信赖这条成规会维持下去,则上述因循办法倒使我们经济体系有了相当连续性与稳定性。
盖设有有组织的投资市场之存在,又设我们信赖这条成规会维持下去,则投资者很可自慰,认为他唯一所冒之险,乃是在近期未来,形势与情报确有真正改变;然而这种改变不会很大,至于其发生之或然性如何,他还可以自下判断。但如果这种成规仍为大家遵守,则只有这类改变才会影响其投资之价值;故他不必因为不知道10 年以后其投资将值几何而闹得失眠。故以个别投资者而论,只要他能信赖这条成规不致打破,使他常有机会,在时间还过得不多、改变还不太大之时,可以修改其判断,变换其投资,则他觉得他的投资在短期间内相当“安全”
(safe),因此在一连串短期内(不论有多少),也相当安全。于是从社会看来是“固定的”
(fixed)投资,在个人看来却是“流动的”
(liquid)。
我相信世界上几个主要投资市场,都是根据这种方式发展出来的。从绝对观点看,这条成规既毫无道理(arbitrary),自然不免有弱点。如何使投资充足这个当前问题,一大部分是由这条成规之变幻多端(precariousness)所造成的。
Ⅴ有几个因素加强了这种变幻多端,可简述如下:
(1)有些业主并不自己经理其业务,对其所操业之情形,不论是目前的或未来的,亦并不特别熟悉。这些人之投资量,在社会总投资量中所占比例① 所谓“非常不确定”(very uncertain),并不就是“或然性很小”(very improbable)。参阅拙着《或然论》,第六章,论论证之权重。
逐渐加大。因之,不论是已经投资者或现在考虑投资者,在估计其投资之价值时,真知实学所占之成分非常狭小。
(2)现有投资之利润不免时有变动,此种变动,虽然显然是暂时的,无关宏旨的,但对于市场却有过度影响过度得甚至荒谬。举几个例,据说美国制冰公司之股票在夏日之市价较冬日为高,因为受季节影响,夏日制冰业之利润较高,而冬天大家不用冰。又如遇有全国性假日,则英国各铁路公司之证券市价,可以提高几百万镑。
(3)循此成规所得市价,只是一群无知无识者群众心理之产物,自会因群意(opinion)之骤变而剧烈波动。且此使群意改变之因素,亦不必真与投资之未来收益有关,盖群众对此市价并未确信其可以稳定。尤其在非常时期,大家更不相信目前状态会无定欺继续下去,故即使无具体理由可以预测未来将有变动,市场也会一时受乐观情绪所支配,一时又受悲观情绪所? 。漫。此种情形,可以说是未加理智考虑,但在一种意义上,又可说是合理的,因为既无事实根据,自然无从作理智盘算。
(4)有一特征特别值得我们注意。也许有人以为:有些人以投资为业,他们是专家,他们所有的知识与判断能力超出一般私人投资者以上;若听凭无知无识者自己去从事,固然可使市场变化多端,但专家之间互相竞争,也许可以矫正这种趋势。然而事实上则不然。这批职业投资者与投机者之精力与才干,大都用在别一方面。事实上这批人最关切者,不在比常人高出一筹,预测某一投资品在其整个寿命中所产之收益如何,而在比一般群众稍为早一些,预测决定市价之成规本身会有什么改变。换句话说,他们并不关心:设有人购一投资,不再割让,则该投资对此人值几何;他们所关心者,乃是3月或1 年以后,在群众心理支配之下,市场对此投资之估价为何。他们所以有这种行为,并不是因为他们性情怪僻。投资市场之组织方式既如上述,则此乃不可避免之结果。设有一投资,你相信若就其未来收益而论,则值30元,但你也相信,3 月以后,此投资在市场上只值20 元,如果你现在出25元购买,实为不智之举。
根据以往经验,有几类因素,例如某种消息或某种空气,最足影响群众心理。职业投资者乃不能不密切注意,预测在最近将来,这类因素会有何种改变。设投资市场之设,以“流动”为目的,则此乃不可避免之结果。在所有正统派理财原则之中,以“流动性”崇拜(fetishofliquidity)最于社会不利。其说以为从事投资之机关, 应以其资源集中于持有热股(liquidsecurities)。可是这个学说忘了,就社会全体而论,投资不能有流动性。从社会观点看,要使得投资高明,只有增加我们对于未来之了解;但从私人观点,所谓最高明的投资,乃是先发制人,智夺群众,把坏东西让给别人。
斗智之对象,不在预测投资在未来好几年中之收益,而在预测几个月以后,由因循成规所得市价有何变化。且此种斗智战,也不须外行参加以供职业投资者鱼肉,职业投资者相互之间就可以玩起来。参加者也不必真相信,从长时期看,因循成规有任何合理根据。从事职业投资,好象是玩“叫停”
(gameofSnap),“递物”(OldMaid),“占位”(MusicalChair)等游戏,是一种消遣,谁能不先不后说出“停”字,谁能在游戏终了以前,把东西递给邻座,谁能在音乐终了时,占到一个座位,谁就是胜利者。这类游戏,可以玩得津津有味,虽然每个参加者都知道,东西总在传来传去,音乐终了时,总有若干人占不到座位。
稍为换一种比喻。从事职业投资,好象是参加择美竞赛:报纸上发表一百张照片,要参加竞赛者选出其中最美的六个,谁的选择结果与全体参加竞赛者之平均爱好最相接近,谁就得奖。在这种情形之下,每一参加竞赛者都不选他自己认为最美的六个,而选他认为别人认为最美的六个。每个参加者都从同一观点出发,于是都不选他自己真认为最美者,也不选一般人真认为最美者,而是运用智力,推测一般人认为一般人认为最美者。这已经到了第三级推测,我相信有些人会运用到第四第五级,甚至比此更高。
读者也许要插言非难:如果有人不惑于此种流行的消遣游戏,而尽其所能,作真正的长期预测,再根据此种预期继续购买投资,则在长时期中,此人必能从其他参加者手中获得大利。对于这种非难,我们作答如下:世固不乏此种持身严谨之人,而且如果他们的力量真能超过从事游戏者,投资市场必大为改观,但我们须补充一句,在现代投资市场上,有几个因素使得这种人不能占优势。根据真正的长期预期而作投资,实在太难,几乎不可能。凡想如此从事者,较之仅想对群众行为比群众猜得略胜一筹者,其工作较重,其风险较大。而且,设二人智力相等,则前者容易出大错。经验也不能证明:
凡于社会最有益的投资政策,亦即于私人最有利的投资政策。要击破时间势力,要减少我们对于未来之无知,其所需智力多;要仅仅设法先发制人,其所需智力少。而且,人生有限,故人性喜欢有速效,对于即刻致富之道最感兴趣,而于遥远未来能够得到的好处,普通人都要大打折扣。玩这种职业投资者所玩把戏,对于毫无赌博兴趣者,固然觉得厌腻,太紧张;但有此兴趣者则趋之若鹜。还有,设投资者而欲忽视短期间市场之波动,则为安全起见,必须有较雄厚之资力,而且不能用借来资金大规模投资,这又是一个理由,为什么如果二人智力相等,资力相等,从事消遣之戏者反可得较大报酬。
最后,从事长期投资者固然最能促进社会利益,但设投资基金而由委员会、董事会或银行经管,则此种人最受批评。①因为他的行为,在一般人眼中,一定是怪僻,不守成规,过分胆大。设彼幸而成功,一般人更说他卤莽胆大;设彼在短期间不幸而不成功(这是很可能的),则一般人不会对他有多少怜悯与同情。处世之道,宁可让令誉因遵守成规而失,不可让令誊因违反成规而得。
(5)到现在为止,我们心目中仍以投机者或投机性投资者之信任状态为主,我们似乎暗中假定,只要他自己认为前途有利可图,他就可以依照市场利率无限制借款。事实上当然不然。因此我们必须顾及信任状态之另一面,即贷款机关对于借款者之信任心,即所谓信用状态(st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