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算--"十六字方针"解决老板八大财务难题-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6节:老板八大财务难题(6)
当然,内外账并行不仅在民营企业,就是在其他企业中也非常普遍,是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普遍问题。两套账不是企业的最佳选择,是老板处理财务问题时没有办法的办法。
第六,不看账、不看报表、不懂财务分析
有一个老板对我讲:“我虽然不懂账,可也不能让会计小看俺,每个月我都让会计按时将报表交给我,看不看再说。其实我根本也不看,看也看不懂。”
很多老板不知道怎么看账、看报表,也不知道怎么解读财务报表。现代财务管理已经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企业在经营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老板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财务知识,否则的话,财务出了问题,老板可能还“蒙在鼓里”,浑然不觉,失去及时发现并纠正财务问题、化解财务风险的良机。
第七,不知道怎样管理财务人员
由于财务人员是专业人士,而大多数老板不懂财务,这种差距决定了老板很难驾驭财务人员。非专业的老板怎样管理专业的财务人员,这是民营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有些老板由于拥有对企业的所有权,往往错误地认为财务人员应该绝对服从其意志。另外一个问题是管理制度不到位,不能在关键环节上形成对财务人员的有效制约,通俗地说就是管人管不到点上,从而导致在整个财务管理中对人员管理的失控。
第八,不会借用“外脑”
企业发展壮大以后,内部现有的财务人员的素质往往达不到企业发展的要求。如果说在赚取业务利润的过程中,企业自有的财务人员还能应付的话,那么在通过资本运作、赚取资本利润的过程中,这些人就有些不知所措了。怎么办?要学会借用外脑,请财务管理专家来解决相应的问题。有很多老板根本不重视专家的作用;有的老板虽然把外边的专家请来了,可是不知道怎么跟专家打交道,不知道如何借用专家的智慧把财务管理做得更好。
总之,老板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老板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够,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的指导思想,缺乏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没有选用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不会选拔和使用财务管理人员等等。
三、“十六字方针”解决老板八大财务难题
我们提出了民营企业老板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八个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从老板的视角、企业的全局思考财务问题,把财务管理和企业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解决老板财务管理难题的“十六字方针”——“账前消化、账外运筹、账内规范、一账统领”。
所谓“账前消化”,主要是从时间角度抓住做账的最佳时机,解决传统做账中事后算账的弊端。传统做账都是事后算账,所有业务做完了以后才由会计算账,业务决定了开票,开票的格局决定了账目格局。为解决由此产生的问题,必须进行事前筹划,把影响账务处理的企业内部因素提前消化吸收,为财务创造良好的基础和前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账前消化。
所谓“账外运筹”,主要是从空间的角度寻找企业做账的账外空间,解决企业账内算账的问题。在企业的财务处理过程中,就合理避税的问题而言,企业的账内空间非常有限。如何找到突破口呢?只有寻求账外空间,通过账外空间的寻找和运用,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外部纳税环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账外运筹。
账前消化和账外运筹以后的明智选择,就是账内规范。我认为,账内规范对企业来讲是一个铁律,是轻易不能动的基石和原则。因为这套账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必须经得起工商、税务等各相关利益主体的监督和检查,与其被动适应,不如主动规范。
为什么要一账统领呢?企业做两套账有巨大的危害和风险,因此早在创业之初,我们就提出“高手做账只用一套”的理念,明确要靠知识、靠头脑、靠能力挣放心钱的发展战略。宁可生意不做,也不为客户做两套账。这既是对我们自己负责,也是对客户负责。这也反过来促使我们找到了“账前消化”和“账外运筹”的财务管理方法。
但是做一套账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白条”、“回扣”等问题,我们通过转化两套账的性质,把两套账变为两个账,形成两个核算主体,在两个核算主体的情况下辩证地实现了“高手做账只用一套”。
在财务管理“十六字方针”中,“一账统领”是整个过程的理想结果,“账内规范”是基本原则和要求,“账外运筹”是重要的手段和方法,“账前消化”则是前提和基础。
下面分四章详细介绍“十六字方针”的具体内容。
第2章? 账前消化
一、事后算账只有认账
???? 2。1 年检不过关,谁之过?
张老板于2000年1月份在上海注册成立了一家商贸企业,注册资本金500万人民币,申请了一般纳税人资格,企业性质是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成立之初,张老板聘请了一位毕业两年的会计小李给他做账。
当时张老板业务很忙,基本没时间过问财务事宜,业务发生时就让出纳开具发票,然后把票据交给小李做账。小李非常敬业,到月末经常加班。
但是到2000年12月31日查账的时候,张老板发现,公司利润表上的数据居然是:亏损300万,营业收入120万,缴纳的增值税是5000元。
2001年第一季度工商年检时,小李交到工商部门的账目没有通过年检。随后该公司在一般纳税人转正审批中被取消了资格。张老板非常恼火,一怒之下就把小李解雇了,小李也觉得很委屈。
工商年检有一个指标要求,就是企业亏损额度一般不能超过注册资本金的20%,而这家公司亏损多少呢?300万,它的注册资本金是500万,亏损比率达60%,远远高于20%,因此工商年检没有通过。
为什么工商部门规定亏损额不能超过注册资本金的20%?这就要从有限责任公司的基本含义说起。通俗地讲,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人以注册资本金为限承担法律责任,如果注册资本金是500万,当该公司遇到法律纠纷,需要承担经济责任的时候就以500万元为限。
假设该公司欠债1000万元,而该公司老板个人拥有价值1000万元的房产,那么他所需承担的公司债务最多是500万元,而非1000万元,这就是公司法中有限责任公司的基本含义。
有限责任公司以注册资本金为限承担责任,所以工商部门非常关注亏损额度与注册资本金的比例。
本案例中,500万注册资本金的公司亏损了300万,企业可承担债务的能力就变成200万了,这样问题就很严重了,所以年检没有通过。
一般纳税人转正对商贸企业年营业额的要求是180万,对税负的要求是达到营业额的2%。
该公司营业额为120万,达不到180万的标准;缴纳税款5000元,增值税税负是0。41%,税负没有达到要求。营业额不够,税负也不达标,所以该公司一般纳税人转正无法通过。
没有哪家企业愿意看到自己通不过工商年检,一般纳税人资格被取消。那么为什么有些企业还是在这个问题上栽了跟头呢?我们来看看张老板没有通过年检的深层次原因。
第一,这是由该公司的实际情况决定的。
因为是新成立的公司,前期投入比较大,所以它的亏损额度比较大是正常的。如果是工业企业,从投产到赢利,没有一两年的时间很难办到,因为企业从投产到生产工艺的成熟、到人员配置合理化,这一整套磨合的过程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如果是商贸企业,周期短一些,但也需要几个月,主要是了解市场、熟悉渠道。实际情况决定了大多数公司成立初期的赢利状况不会太好。
第二个原因就是财务人员经验欠缺。
小李是工作不到两年的会计,工作经验还不太丰富。他不熟悉工商年检各种指标的要求,也不太熟悉税法,张老板也没有给他这种指导。一句话,张老板在决策过程中、小李在财务核算过程中都没有考虑到工商、税务的问题。
第三个原因就是传统的事后算账。
张老板负责业务,小李负责做账。张老板顾不上管理财务,他仅是在需要开票的时候让出纳开具发票,然后将票据交给会计做账,小李处在整个财务核算业务链的终端,传统会计岗位的职能决定了小李只能是事后算账。
第四,从根本上讲,企业的财务管理指导思想出了问题。
有些老板没有事从来不算账,他们的习惯是“临时抱佛脚”,出了问题才想起财务,有事才算账,而不是事前算账。事后算账是传统财务体系最主要的运行特征,更反映出传统财务管理指导思想的局限性。
国家对企业的管理是通过工商和税务两个部门来实现的。对企业来讲,工商和税务部门的管理要求是刚性的,企业一定要从被动到主动,详细了解工商和税务部门的具体要求,并以此为导向指导企业的财务工作。
工商年检关注什么?
工商年检,全称为“工商企业年度检验”,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按年度对企业进行检查,确认企业继续经营资格的法定制度。工商年检的内容包括:企业登记事项执行和变动情况,股东或出资人的出资或提供合作条件的情况,企业对外投资情况,企业设立分支机构情况,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从财务上看,除了上述亏损额度以外,工商部门还主要关注如下两点:
第一个关注点是注册资本金。我国工商管理实行的是注册资本金到位制度,工商年检在注册资本金的问题上,主要检查是否虚增。有些企业在注册时由于资本金不够,就请他人或者中介机构代为垫资,这种情况是检查的重点。
第二个关注点是往来款项。其目的一是了解企业的债权、债务状况;二是往来款项中是不是有隐含收入,比如有些公司应收账款或预收款在账上挂了好几年,出于避税的需要,不转为收入,而这些款项里面实际上就有已实现的收入;三是从往来款项中有可能查出注册资本金虚增问题。
以上是从财务角度看工商年检问题,从其他方面来看,我们国家工商管理一般都适用属地管理原则,因此工商年检还要检查企业注册地情况。
我们从案例中小李的具体操作上分析一下传统做账法的弊端。
小李的做账过程包括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老板或企业的业务部门与客户或其他单位发生业务关系,也就是进行交易。
第二是业务发生了以后要开发票。发票谁开?一般情况下发票由出纳管理、开具。
第三,出纳开完票以后,把票据交给会计做账。由于会计仅在最后一个环节出现,因而他就难以改变既成的事实了,发生了什么业务,出纳开了什么票,那么会计就只能做什么账。
在这种情况下,业务的格局决定了开票的格局,合同怎么签订决定了如何开票、开多少票、什么时候开票,开票格局又决定了会计核算的格局,因为会计做账与律师打官司有些类似,律师打官司凭的是证据,而会计做账必须以票据说话。
传统做账方法的最大弊端是事后算账,它既不考虑税务、工商、信贷部门等外在因素的制约,也不考虑企业战略、愿景、组织框架等内在的管理需要,这种事后算账给企业账务管理和核算工作造成了极大的麻烦。
弊端一,事后算账只有事后认账。
例如,某企业2005年初为了吸引投资,请我们为其整理2003年的账目。我们组织专家审查了2003年的账目,针对企业的情况提出一套解决方案,但是在操作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其中一点就很令人头痛——企业2003年的票据不全。整理2003年的账,需要反映2003年业务的所有票据,但实际情况是,时隔一年,票据已经不完整。没有票据就无法做账,我们的好方案因为票据不全而不能实施,老板感到非常懊恼,但也只有认账。
弊端二,事后算账满足不了企业的合理性需要。
有观点认为,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是真实性,事后算账应该是真实、完整地记录了公司的业务发展情况和经营过程,但是企业的财务目标需要是:在真实性的基础上满足合理性。事后算账满足不了企业合理性的需要,企业对财务的合理求是企业发展的最内在、最原始的动力。
弊端三,新旧账目难以衔接。
假如把企业已经向税务部门报出的账目称为旧账,整理以后的账目称为新账,新账整理出来后一般与旧账是不一致的,存在着一些差异,如何调整这些差异?仅仅从账目处理上讲,应该不存在问题,但是企业向税务部门报账以后,税务部门是留有记录的,整理后的新账必须要与税务部门的记录相衔接。这就不是简单的账目调整问题了,很可能涉及多缴或者少缴税款的问题。这样一来,新旧账目的衔接就变得比较复杂和困难了。
二、账前消化四部曲
(一)目标控制做账法
传统的做账方法的最大弊端是事后算账,而事后算账导致了企业一系列财务问题的产生。那么,我们能不能由被动到主动、变事后算账为事前算账呢?我们在总结和提炼长期工作心得的基础上,早在1999年就提出了目标控制做账法。
目标控制做账法是指根据企业整体战略确定财务战略目标,变事后被动做账为事前主动消化,在遵循国家各项法律法规、不违背会计原则的基础上,做到既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同时又能实现企业财务目标的一种账务处理方法。
目标控制做账法与传统做账法的区别是,传统做账法的做账过程是:业务——开票——核算,没有账前消化的过程,是事后算账。目标控制做账法的过程是:账前消化——合同控制——开票管理——财务核算,既有账前消化,又有对业务的合同控制,更有对财务票据的管理,最后才是财务核算,是对算账的全过程的控制。
目标控制做账法的主要特点是事前算账;关键点是账前消化。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讲,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子系统,而账务处理又是财务管理的子系统。从账务处理角度看,在企业管理大系统当中,所有账务处理之前的因素我们可以把它称为账前环境。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正是账前环境与账务处理系统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影响甚至决定着账务处理系统。
账务处理处于企业管理环节的最后一环,账前环境中所有的问题、矛盾最终都会归结到账务上,因此企业的财务部门往往成为矛盾的焦点和中心。这些矛盾当中,有些是财务部本身的问题,有些则是企业其他矛盾转化、积淀而成的。要解决这些矛盾,就不能就事论事,仅从财务部门找原因,要变事后为事前寻找矛盾形成的根源,在账前环境中寻找原因,从财务问题形成的过程中找原因,将矛盾尽可能消化在账前,为账务处理创造良好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必须事前算账、账前消化。
(二)账前消化四部曲
账前消化什么?在账前环境中,企业战略、企业的管理模式、企业的合同、企业的票据取得等因素是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和核算产生直接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