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卡耐基成功全集之三为人处世哲学 >

第12章

卡耐基成功全集之三为人处世哲学-第12章

小说: 卡耐基成功全集之三为人处世哲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点并没有什么大问题。大多数美国人都拥有不断提升自我的热忱。 我们喜欢琢磨工作技巧,并增广我们的知识与见闻。问题出在第二点上:如何调整、综合我们及别人的技巧与知识。在 20 来岁及 30 来岁的时候,有许 多不同的理由阻止我们达成这种期望。在人们 20 岁到 30岁的时候,最渴望 的就是个人工作上的努力能获得别人的确认。他们会信口吐出一长串名人的 名字来,并渴望自己的名字也能列在这些人当中。

  到了 30 来岁时,光是个人的荣耀已不能满足他们;他们同时也希望借此 获得加薪或高阶层管理的职位。然而,在事业阶梯上往上爬的速度却无法令他们感到满意。很多人会认为要达到自己的目标,唯有做一些值得人赞美的 事,或起码表面上看起来是如此。就如一个人所说的:“光是做我份内的工作并不能使我受到注意。”另外一个人则说:“你必须让别人‘看到’你的 表现,否则你永远无法成功。”对他们而言,把自己隐没在一群人当中是件毫无意义的事;他们不愿做无名小卒。

  简单的说,团队工作在美国就好像是供人看热闹的运动一般,对别人适 合,对自己则否。而根据我们的调查,这一点在办公室尤其显得正确。虽然美国人会赞扬一个球队在运动场上合作无间的精神,但在办公室里,他们采 用的则又是另一套法则。金钱和职位的升迁是一个极大的诱惑,只有傻瓜才会为了与人合作而牺牲它们。任何会使自己失去表彰自我机会的事,都不值 得做。

  做好换工作的准备 乍看之下,这些态度看起来似乎是“天生的”,无需多加解释,事实却 显示只要循循善诱,人们仍能改变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而与团队合作。

  然而,目前的美国社会却提供不了什么动机来诱导人们这么做。在学校培养 出来的那种极端个人主义的态度——举例言之,学生们在考试时不能互相传递消息(这叫作弊)——在人们踏入社会工作以后,不但没有缓和下来,反 而变得更加严重。在美国社会的工作环境里存在着一些特点,使得最认真的工作者也仅会关心他们个人事业的成功。 举个例子来说,换工作就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而在意味着有必要这么做以前,就该做好换工作的准备。准备的时间也许会因为被开除或临时解雇而 缩短,但大多数的人却认定自己迟早会离开公司。下一步,应该往何处去,则是需详加考虑的问题。但同样重要的问题则是,他们离开时能带走什么真 正完全属于他们的东西。

  当然,他们能带走的绝不是公司的利润;哪怕他们在这方面曾有过很大 的贡献。他们最可能带走的就是自己的专业技术。这一点并非是他们雇主给的,就算是,他们仍能在离开时带着它走。这种携带的心理说明了,有些工 作者为什么会这么重视他们的工作摘要,以及专业化在美国为什么会如此重要。工作摘要是每一个人的通行证;工作头衔则是他换工作的许可证。

  但这点却使那些努力工作而又有才华的人受到束缚。他们已习惯于做比 自己份内还要多的事;他们工作的实质内容远超过规定的分量。在我们的样本中,大多数能力很强、工作卖劲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要在纸上写 下我实际上做什么事,实在很困难。”

  且试着把这点告诉那些负责招募人才的公司主管吧。一位职业介绍所的 负责人就说过:“我能怎么办呢?他们是不错,但我总不能光站着叫卖,拿不出一点东西来呀!”另一家介绍所的老板则说:“我很讨厌人们跑来对我 说:”我很能和人相处。‘光是这样讲是不够的,我很难根据这点为他们找工作。“这也就是说,任何人如果想换工作,就不能忽略掉一点:他们的履 历表写得越详细,别人就愈容易为他们安插职位。

  第二个一般人离开公司时可以带走的,就是他们的“功劳”。然而要取 得功劳,通常需要经过一番和同事间的激烈争斗。因此,大多数的人在平日就必须学会在众人中脱颖而出,以确定不会错过每个受赞美的机会。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会一年比一年地更渴 望获得他人的认可与称赞。这使我们感到很讶异,因为我们原以为他们这种渴望会随着青春期的结束而日渐降低。但就如我们在前一章所看到的一样, 在许多个案例子中,情况却非如此。

  当毕业生刚开始踏入社会工作的时候,他们会花费很多时间向我们阐述 未来计划成就的事。可是等工作十年以后,他们便开始瞻前顾后起来。他们会审察自己目前的成就与以前预期的目标,并发现自己愈来愈难逃避一个问 题:“到目前为止,我到底已有多少成就?”大多数人会坦白地承认:“没有多少。”这个发现不但没有使他们认输或把前进的步伐放缓一些,反而使 他们比以往更渴望获得别人的赞赏。在一家公司工作了一阵子以后,他们会觉得自己值得获得一些赞赏。很少有人会愿意坦承自己只是尸位素餐。

  结果是:在 20 来岁晚期及 30 来岁的期间,我们样本中大多数的成员会 花费格外多的时间在心理上及谈话中排挤他人,每个人都抢着邀功图赏,就像鸟巢里饥饿的雏鸟一般。

  问题是他们正试图平分一些不能平分的东西。一个公司的成长有赖全体 员工的密切合作,而不是各自为政。就连公司中的各个工作计划,也需要许多默默无名者的通力合作才会开花结果。

  亨利、格儿及约翰在工作上表现出来的态度说明了一点,即他们并不想 成为那些默默无名的人。“我是这件事的主要功臣,”格儿说,她指的是自己加入的一项冒险事业。约翰对他所参与的一个工作计划也发表类似的感想:“我想我有资格说大部分重要的工作都是我做的。”这类的说法经常会 在同事之间引发一种特有的反应。一旦一个人为了宣传的目的而决定抢功劳,则其他参与者也不得不这么做;如果不为别的目的,则起码是为了保护 自己。由于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大多数的工作者已很习惯于把它当成一种借口。就如亨利所说的:“在这里,你必须凡事小心,否则别人会把你的功劳 抢走。”

  自封为“王”

  有趣的是,这类评论表面上看起来像是在保护自己,但实际上却是一项 极富侵略性的战术。事实上,它在美国工作界是广为人利用的个人策略。通常,人们会在工作的第二个 10 年里采用它,并迅速地成为他们思想与行为的 基础。

  要明白人们在日常工作环境里如何采用这个策略,我们选了两个具有代 表性的个案:杰夫。普莱斯及卡洛。戈登。

  杰夫在 31 岁的时候说:“这里除了我以外,没有人真正关心工作或好好 做事。”根据卡洛在 30 岁的说法,她办公室里的其他人,包括上司在内,都只关心“他们的薪水及假期”。杰夫和卡洛的确很关心他们的工作,有时比 其他的人更卖力,工作时间也更长,但认定公司里的其他人不像他们那么关心工作,却使得他们有了“放纵自己”的理由。

  放纵自己做什么呢?不停地赞美自己。而这是一种很特殊的赞美;由于 他们相信自己是唯一关心公司的人,他们会不断地自夸——以公司为名义。

  在他们的心目中,他们是唯一以公司利益为前提的人。

  在确立这种信念以后,他们会满怀信心地采取第二个步骤。他们会做两 件事:批评别人(声称他们懒惰,对工作不关心),并积极地宣扬自己的名声(自认是唯一适合接掌公司最高职位的侯选人)。

  把他们的作为坦白相告,只会制造出震惊的反应。“什么?”当某个人 说卡洛很自大,并指责她越权时,她这么回答:“你以为我愿意处在这种立场吗?”杰夫及卡洛早已替自己建立起难以攻破的心理城堡。他们时时告诉 自己,他们之所以会有那样的表现,并不是因为喜欢那么做,而是因为他们不得不如此做。他们是公司唯一——而且寂寞——的保护者。因此,虽然心 不甘、情不愿,他们仍碍于现实而被迫放弃团队工作的观念。请注意了,他们并不喜欢这么做,只是试着在一个很艰难的情况下,尽量求变通罢了。除 了在工作上变得极端个人主义以外,他们已别无选择。总之,这并非利己主义,而是现实需要。

  他们及许多人在工作时采用的四个步骤可简单地摘要如下: 第一,否定竞争的可能性——“他们都很草率、无能。”

  第二,赞美自己——“我是这儿唯一有能力而且勤快的人。” 第三,替自己加冕——“公司就是我,我就是公司,因为公司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更适合这个头衔。” 第四,享受胜利后的战利品——“我肩负着这整个王国,值得占有所有的荣耀与功劳。” 除了这四点以外,我们还可以再加上一点。

  第五,表面上摆出受苦的姿态,好掩饰内心的喜悦——“我凡事都得亲自动手。”“我的工作永远做不完。”“责任这么重,真让人头痛。” 由于杰夫及卡洛在内心中早把一切都部署妥当,很难想像他们仍会遭到麻烦。但他们的确遇到麻烦,而且麻烦还不小。只要他们仍停留在内心的王 国里,暂时与同事失去接触,则天下尚未太平无事。

  然而,他们却不知道有许多同事也正在做和他们相同的事:把公司转变 成一个王国,并私底下自封为王。一场局外人看来只是表面气氛紧张的对话,实则暗潮汹涌,因为一个王国已同时有了两个不同的统治者。

  这意味着一场战争。两个人都不准备承认自己已自行加冕,也都不打算 向对方妥协,说:“这一半王国是我的,那一半是你的。”因此,这两位自封的君主会日复一日地做着激烈的争斗,且从来不把他们真正的内在(即君 主身分)向对方表明,也不会承认促使他们产生冲突的真正原因为何。

  在这一刻,我们很自然地会问一个问题:“杰夫、卡洛和亨利、格儿、 约翰这三者真正的差别又在那儿呢?”对自己及周围的事,他们显然都有一致的看法。但前两者和后三者之间却有一个很重要的不同点——杰夫及卡洛 在工作或闲暇时,会不厌其烦地向人鼓吹团队工作的价值及利益。

  当我们第一回听到他们这样“讲道”时,我们觉得很奇怪,因为他们曾 告诉我们,他们觉得自己周围的人不是能力欠佳就是工作不够努力,然而现在他们却训谕同一批人,告诉他们一起合作所可能获得的报偿。当我们提出 质询时,他们早已准备好答案。“为什么要让一些无能的人加入一支精良的队伍呢?”我们问。他们立即答道:“总有个人得这么做吧;总得有个人把 这些人团结在一起。”

  听起来似乎相当合理,事实上却和他们真正的动机相去甚远。记住,这 两人并未把自己当成公司的雇员看待。他们就代表公司。所以,在要求同事为公司团结、振作起来时,他们等于是在说:“你们必须为我——公司—— 多做些事。你们做得还不够。”

  然而,也不知为什么,他们的同事却感到有些地方不对劲,感觉他们所 收到的讯息是牵强附会或虚假的。就如同一个人说的:“我实在厌倦杰夫那样喋喋不休地谈团队精神。”另一个人则这么说卡洛:“她只是替自己着想 罢了。”然而,杰夫及卡洛仍坚持着他们的态度。在他们的想法里,遭到别人的反对本就是意料中的事,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竟然能一面私底下埋怨一些 人,一面又向同一批人抱怨。

  结果是可预料的。不论这两位团队精神的鼓吹者走到哪里,他们就会摧 毁那儿原先还遗留下来的一点团队精神。他们会不断地为自己制造严重的障碍,而每一回当他们似乎善意地想克服这种障碍时,这些障碍看起来却又增 加了一些。这使他们常常感到困扰与沮丧。杰夫在 34 岁时就很懊恼地说:“我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与人作战——与那些我情愿与之合作的人战斗。”

  卡洛也很难不注意到别人与她作难的态度,但她却找到一个自我安慰而 且顾及面子的借口:心情不稳定。在她看来,大多数人每天的情绪都会有起伏变化,他们之所以不愿意和她合作,多半是因心情不好,而与她个人无关。 就如她一再强调地:“他们总是喜欢闹情绪。”我们绝不否认感情因素在人类行为中的重要性,但有一个现象是很难忽略掉,那就是当杰夫或卡洛在附 近时,人们很显然心情会变糟。就算一些最和善的人也会因他们的出现而变得冷漠或戒备起来。事实很明显,年复一年,这两个人正在他们工作的环境 里制造一种不愉快的气氛,而他们也必须在这种气氛之下与人格斗。

  当我们思及任何危机时,脑海里常出现一种可怕的联想。在大多数案例 中,这种景象是正确的,但在这儿却非如此。在杰夫及卡洛二三十岁的时候,那些夹杂着愤怒,并一阵又一阵侵袭他们的沮丧与绝望感,对他们内心所造 成的骚动要比任何全面来临的危机更为强烈,而且延宕的时间也更长久。比较起来,一次短期的沉痛打击还更容易让人忍受一些。

  最好不要信任任何人

  我们花了好几年的时间,并研究了各种不同的案例,才找到如何寻出麻 烦是否正在酝酿的最佳方法。当我们问杰夫及卡洛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时间对同事疾言厉色时,他们的回答是:“因为我不信任他们。”这句话听起来 很简单,但却隐含了很重要的暗示。这种对人缺乏信任的态度正充分地显现出麻烦正在酝酿中。它会产生问题的理由如下:如果人们不信任某个与他们 共事的人——事实上,就算这个人有足够的冲劲,他们仍很担忧他或她的办事能力——那么他们就很难自我放松。怎么能够放松?他们不但要操心自己 的工作,也要操心别人的工作。这对团队工作而言,绝不是好现象。

  当我们说自己不信任某个同事,就像是说我们在作战时不信任某位同袍 一般。这不仅意味着我们对这个人的能力或勤奋程度感到怀疑,也暗示着一个更激烈的想法:我们不愿他留在队伍中。就算是这种情形吧,但是如果我 们对办公室里的每一个人都有同样的怀疑时,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还有谁能留下来做团队的参与者?

  这正是使杰夫及卡洛,或亨利、格儿及约翰在这方面所处的地位看起来 更形坚固的原因。当杰夫的一位朋友说他“凡事对人缺乏信心”时,他懊恼地回嘴说道:“不错,但我有适当的理由缺乏信心。”接下来,他会一件又 一件地陈述,因为他同事的无能及漫不经心而造成的许多错误及混乱。

  卡洛在这些事上面的记忆力又比杰夫更胜一筹,而她采用的策略也更进 一步。与其等待别人把她逼入死角,问她为什么经常会对办公室里的每一个人持否定的看法,不如在他们还没有机会出击以前,先把她自己的理由陈述 出来。她经常向朋友陈述同事在工作上所犯的错误,就是想阻止别人说她的态度太过尖刻。但就我们亲眼所见,起码还是有人这么做了。

  “你真可怕,”一位已转到别家公司工作的旧日同事,以半开玩笑的口 吻对她说,“你只会批评人。”卡洛马上反击回去,“你一定是在开玩笑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