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热的雪 作者:[苏] 尤里·邦达列夫 >

第26章

热的雪 作者:[苏] 尤里·邦达列夫-第26章

小说: 热的雪 作者:[苏] 尤里·邦达列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掩蔽部的另外半间屋里,话务员们在嗡嗡地说话,电话机不断发出蜂音——一切依然如故;但是这半间小小的观察所里却忽然安静起来。别宋诺夫同集团军司令部讲完后,一个长着浓密的小胡子的通信准尉小心翼翼地转动了几下电话机的摇柄,表示通话结束。正在喊叫右翼某军呼号的话务员马上放低了声音。鲍日契科少校坐在墙角的木板床上,心不在焉地用布条擦着“TT”手枪的弹夹。他向维斯宁和别宋诺夫投来尊敬的—瞥,把擦得发亮的弹夹“咔嚓”一声推入枪柄,把枪插进皮套。鲍日契科使劲扣上枪套,他的一举一动仿佛都在向别宋诺夫表示,他准备随时执行命令。然而别宋诺夫没有留意他,仍旧坐在桌边,把一只瘦小的手搁在地图上,指头轻轻地叩击着桌面。
  “事情很清楚,”别宋诺夫终于开口了,他用疲惫不堪的眼睛盯着维斯宁的涨红的脸,问道:“维塔里.伊萨耶维奇,您是否想说,杰耶夫对霍赫洛夫的反攻不抱很大希望?估计您跟杰耶夫谈过这一点,是吗?”
  “是的,这一点也谈到过,彼得·阿列克山德罗维奇,”维斯宁微微一笑,张着嘴朝手心里呵气,同时活动着发僵的指头。这种高兴的样儿大概有些做作,但从中也可看出,杰耶夫上校对维斯宁比对他,别宋诺夫,更加信任和坦率,看来,杰耶夫怕在新司令面前流露不安情绪,因此只向维斯宁说了自已的心里话。
  “您在杰耶夫的观察所的时候,维塔里·伊萨耶维奇,”别宋诺夫用吱吱呀呀的嗓音说,“方面军司令部通知我们,说德国空军更加频繁地飞向他们被围的集团,向那儿空投弹药。看样子,他们在积极准备突围,跟曼施泰因的部队会合。您在这方面有什么想法,维塔里·伊萨耶维奇?”
  “也许,一切要看这儿形势的发展,”维斯宁回答说。“从我军前沿到斯大林格勒只有四十公里,这是一条突围的通道。
  “如果让他们两军会合,内外突破,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是一条通道,”别宋诺夫作了更明确的说明。
  “可以进来吗,司令同志?”
  通向隔壁半间屋的那个门洞上的防雨布被掀开了,电池灯的灯光明亮地射进屋里来,灯光照着一个外表严肃、四十岁左右的少校,他那又高又白的额头上满是汗水,这是作战处别处长格拉奇林。
  格拉奇林刚要象一般人那样慌慌张张地说:“司令同志,敌人的坦克打进镇啦!”但他毕竟是有经验的人,他很了解报告的内容和对象,所以改用一种格外镇静的参谋人员的口气报告道: “司令同志……根据刚才七二团和三三八团的口头汇报,德军坦克己在半小时前渡过了河,插入了……”
  “知道了,少校,”别宋诺夫打断了他的话。作战处的报告来得如此之晚,少校的声音又这么有气无力,硬装出一副懒洋洋的镇静的神情来掩饰自己,好象他这个司令一到哪里,就会弄得人们谨小慎微、别别扭扭似的,这真叫他生气。别宋诺夫跟司令部的那些训练有素、小心谨慎、喜欢掩饰自己的军官们打交道时,心里就产生一种旁人难以觉察的孤独感,总感到自己人权在握,地位特殊,因此,别人不得不听命于他;每次碰到这种情况,他就要生起气来。他用指头叩击着桌面,扭过头去,朝掩蔽部的窗外看去,只见一道通红的火城墙住了整个西南方的天空,战斗正在渐渐逼近。他觉得桌子在手底下微微颤抖,削尖的铅笔在地图上跳动着。
  “是的……已经冲上北岸了,”别宋诺夫想,用手拉住铅笔。“难道说,突破啦?”
  维斯宁把烘暖了的手插进皮袄口袋里,耸起狭窄的肩膀,身手微微前后摇晃着,两眼若有所思地盯住格拉奇林和别宋诺夫,仿佛在回忆着什么。话说到一半的格拉奇林少校默默地站在桌边等待着。别宋诺夫把目光从小窗上移开。
  “说下去,少校。坦克冲上北岸,这一点似乎很清楚。您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我还没有听到主要情况,想听一听,少校。”
  “一小时前,霍赫洛夫独立坦克团已开始行动,司令同志。坦克投入战斗,在右岸的镇子里发动反击,但未能堵住敌人,敌人紧紧咬住我军防线。”格拉奇林说罢,他那又白又高的脑门上的亮晶晶的汗珠更加惹人注目了。
  “咬住,咬住……多么漂亮的词儿!”别宋诺夫不满地说。“我问您:共有多少坦克?一个连?一个营?还是两辆?究竟有多少?”
  “据估计,司令同志,”格拉奇林回答,“德国人在下午又投入一个新坦克师。依我看,突破防线的坦克约有两个营,根据……”
  “马上去证实您的估计吧!”别宋诺夫把铅笔一推,第二次打断格拉奇林的报告,虽然少校关于德国人投入一个新坦克师的估计跟他自己的推测不谋而合。“希望以后在没弄清情况之前,不要急于报告,我们太容易感情冲动了。您去吧,少校。”
  少校轻轻地往外走去,两条腿笔直,他的背脊和斑白的后脑勺也显出绝对服从的模样。少校撩起防雨布时,向别宋诺夫阴郁而胆怯地看了一眼,然后仔细掩好雨布的边角,走了出去。
  别宋诺夫暗自思忖:这个作战处副处长年纪已经不轻了,一直没有晋级,到现在还是个少校,这跟他目前在副令部的职务不大相称。其实此人并不糊涂,很敏感,就是有点软弱,胆小怕事,给人印象不太好。
  别宋诺夫沉默片刻,伸手模到靠在桌边的手杖,就拄着手杖站起来。
  一秒钟前,鲍日契科好象还在悠闲地玩赏自己的手指甲.这时霍地跳起来,取下挂在门上的别宋诺夫的短皮袄。维斯宁也戴上手套,同时开了个玩笑来打破大伙的沉默:“我早己作好战斗准备啦,彼得·阿列克山德罗维奇!”
  接着,维斯宁望了望别宋诺夫,见他呼哧呼哧地把手伸到副官递来的皮袄里去。
  掩蔽部的地面由于接二连三的爆炸震动得愈加厉害了,桌上的红铅笔已被震到一旁,在地图上滚来滚去。
  “到杰耶夫的观察所。”别宋诺夫说罢,就朝维斯宁微微点了点头,“上我的车吗,维塔里·伊萨耶维奇?”
  “也好……坐同一辆车方便些。”
  “要不要通知季特柯夫,司令同志?”鲍日契科从长凳上拿起冲锋枪。
  “不带警卫,让他们留下。他们在那边无事可干。”
  别宋诺夫朝掩蔽部门口走去。
  从掩蔽部到杰耶夫的观察所只有十公里,很快就到了。
  他们下了车,穿过沿河小街,顺着交通壕登上一片陡峭的高地,师部观察所就设在这里。在这几分钟内,别宋诺夫看不见对岸战场的详细情形,但就他目力所及,这半边镇的情况已足够说明当前形势的严重了。西边寒冷的天上,挂着一缕火红的晚霞。刺目的霞光照着北岸的镇子。镇里烈焰腾腾,烟雾弥漫,燃烧弹的火焰象一堆堆灶火在小街上空飘动;雪地被映得殷红,炮弹在房舍间连连爆炸,从下面传来了看不列的坦克的吼声,反坦克炮在镇周围射击着。岸上有四辆刚刚中弹起火的我军“三四”型坦克,正在一片淡红的烟雾中燃烧着。起先,别宋诺夫看不清德军的坦克是从哪里进攻的,后来他看清了。坦克一辆接一辆地从陡岸后面爬出来,炮口尔停地喷出火焰,装甲上映着耀眼的霞光,它们绕过燃烧的“三四”型坦克,在镇上的房舍之间隐没了。
  “将军同志,您瞧!”走在前面的的日契科叫了起来,他被四面八方乱糟糟的炮火和眼前的险恶景象弄得很激动。“您看见喀秋莎吗,将军同志?在房子后西……”他向下指指高地右侧的北岸,那儿有一条蜿蜒的沿河小街。
  别宋诺夫没有作卢,可是维斯宁却问:“您在那边看见什么,鲍日契科?”
  他们已到了高地的半坡上,从这里可以俯视整个哥萨克镇;反坦克炮连正在交叉路口进行急射,炮弹冒着火星飞出战壕,我军“三四”型坦克以屋角为掩护,用机枪不断地扫射河岸;在空场上,喀秋莎炮营投入了战斗。这时,最边上的两辆坦克开动起来,跟着步兵向十字路口驶去。坦克炮的齐放发出断续的嘶鸣,把两团橘红色的烟云射向天空。不知它们在向谁射击,只见街口的屋顶上空升起了一团团火焰。
  不久,敌人坦克回击的炮弹在一辆喀秋莎附近爆炸,掀起了一股烟往。火光闪处,第二辆喀秋莎连忙后退,拐了个弯,就向空场当中驰去。爆炸的烟雾在大路上飞旋,紧紧追赶着这辆炮车。第一辆喀秋莎忽然不动了,孤零零地停在十字路口。炮班的土兵们纷纷离开它,经过篱笆墙,跑掉了。
  “难道它被击毁了吗?”鲍日契科纳闷地说,“嘿,真糟糕!”
  “别站着不动,鲍日契科,往前走。”别宋诺夫在后面催促。
  “是,将军同志!”
  鲍日契科按住冲锋枪的皮带,沿交通路大步走去,但是从他急速前进的轻捷的体态上可以看出:他还想回头瞧瞧德国坦克和在步兵壕边被击毁的喀秋莎。
  “看来,杰耶夫的看法是对的,”这当儿,别宋沿夫在思忖,由于登陡坡,他气喘得很厉害。“霍赫洛夫共有二十一辆坦克,就是说,一个独立坦克团……他未必能挡住敌人的进攻,从而扭转局面。即使能牵制敌人一小时、两小时也好!总之,就是把坦克军和机械化军调来,情况同样很艰难。这两个军无论如何要留到最后关头,作为后备力量相反攻力量留下来。要象爱护眼珠一样爱惜它们,不能拆散,千万不能拆成一个个旅去堵突破口!而霍赫洛夫目前必须反攻,哪怕打到最后一辆坦克……”
  “彼得·阿列克山德罗维奇!”
  维斯宁迈着两条鹭鸶似的腿走在前面,交通壕很窄,所以他一停住脚,别宋诺夫就差点儿撞到他身上。
  继斯宁年轻的脸上露出忧心仲仲的样子,他似乎想说什么话,有点沉不住气了。
  别宋诺夫凭他那敏锐的观察力,几乎一眼就看透了他的心思:唔,看样子军事委员已充分意识到北岸的杰耶夫师所面临的严重威胁。
  这时候,维斯宁终于开口说:“唉,多么想当个乐天派啊!可是谁晓得会搞成什么局面!万一德国人突入纵深,跟斯大林格勒的德军集团会合,那么,我们十一月反击战的成果就会化为乌有,十一月以后我们开始谈论的扭转战局的希望也要成为泡影了!难道一切又得从头开始吗?我不能设想……也不愿去想!您对这一切怎么看呢?”
  “目前我并不过分乐观,我不想当预言家。曼施泰因的坦克和空军都占有明显的优势。”别宋诺夫回答。“我总认为,斯大林格勒之所以对德国人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只是因为他们在高加索情况不妙,他们是怕后路被切断。所以对德国人来说,目前这场战役就象一块绊脚石。”
  “彼得·阿列克山德罗维奇,我讲的是我们的集团军!”维斯宁激动地说。“请原谅,不知怎的,我现在还想不到高加索!我说,除了霍赫洛夫团之外,是否应该从机械化军里抽出哪怕一个旅去参加反攻?您以为怎样?这可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啊!”
  “我不这样看,我不能把坦克分散。德国人会陷入困境的,到那时,你说,我们拿什么去打仗呢?”别宋诺夫表示坚决反对,虽然他知道维斯宁提这个建议的动机是什么。
  他同样懂得,对于这一战役的成败负有全部责任的,不是那些军长和师长们,而只能是他这个集团军司令和同样担负重要职务的维斯宁,他们俩是责无旁贷的。这一点把他们的命运奇特地连结在一起,使别宋诺夫稍觉宽慰,但接着,他心里又产生了疑团:这位年轻的军事委员能否在形势危急的境况下和他同舟共济、分担责任呢?于是他说:“维塔里·伊萨耶维奇,您对作战方面的问题也许考虑过多了吧?”
  “我不明白,”维斯宁喃喃地说,整了整鼻梁上的眼镜架,“怎么是考虑过多呢?”
  “我认为,您应该对所谓‘精神面貌’方面的问题多操点心。”
  “我们的关系不大正常,彼得·阿列克山德罗维奇,”维斯宁遗憾地低声说,“您不让我接近您。这是为什么?又有什么意思呢?我知道玻璃墙壁是能拿脑袋撞破的,至多受一点伤。可是棉花墙……彼得·阿列克山德罗维奇,我们之间隔着一堵棉花墙,是啊,是啊!起初我们彼此称‘你’,后来又改称‘您’,您好象是悄悄地这么做的。”
  “我不完全同意您的想法。我认为这样做也许对你我都方便些,维塔里·伊萨耶维奇……不要拿脑袋去碰什么墙壁了,何况脑袋只有一个。卧倒,政委!……”别宋诺夫弯下身子,使劲扯了扯维斯宁的袖管。
  高地右边,德国人的六筒火箭炮发出野兽船的吼声,开始“演奏”了。火箭弹的弹尾在地平线上闪耀着,划破了黄昏时烟火弥漫的天空。炮弹落在高地顶上爆炸,炽热的烟雾盘旋上升。高地猛然一震,仿佛崩裂了。在风中呼啸的弹片迎面飞来。
  别宋诺夫和维斯宁扑倒在交通壕的底部,在泥土掩护下躺了几秒钟;然而在不可预测的命运前面又有什么东西可以掩护他们呢。谁知道德国瞄准手会把瞄准具移动到哪一度呢?……别宋诺夫觉得不舒服,受伤的腿压在身子底下。他讨厌自己,讨厌自己的身体,由于怕再一次弄痛而感到痛苦和恐惧。他只好当看别人的面在地上扭动着身子。维斯宁一把摘下眼镜,睁着近视眼惊疑不解地望着他,仿佛在说:“您也怕死么,将军同志?看来在死神面前大家都同样软弱无能。”由于腿病,由于这种不雅观的“跟土地接吻”,别宋诺夫皱紧眉头,闭着嘴哼哼起来,他想告诉盯住他看的维斯宁:“不对,亲爱的政委,我并不怕死,生命跟我只有微弱的联系,我所怕的是无谓的痛苦,这种痛苦自从腿骨被一块弹片打坏之后我已经受够了。”但他明白,他此刻绝不会跟军事委员讲这样的话,因为这种坦率就象此刻在这条壕沟里负伤或被打死一样,都是毫无意义的。
  “这不是从南面,而是从西面打来的,彼得·阿列克山德罗维奇。”维斯宁对眼镜片呵了口气,用手套擦了擦。“他们到底迂回过来了。”
  “是从西面,从西面,“别宋诺夫答应着,泥土从他的帽子上掉下来。“起来吧,该走了,”他自言自语地说,同时摆动了一下脑袋。
  硝烟象黄色的沉淀物凝聚在高坡上。前面传来鲍日契科惊慌的呼唤声:“司令同志!师级政委同志!都没伤着吗?”
  鲍日契科少校沿着交通壕朝他们跑来。
  “活着呐,活着呐,”别宋诺夫对自己很不满意,没好气地说。他拿过手杖,站起身来,也不等维斯宁,径自迎着鲍日契科一瘸一拐地快步走去。“别这么大喊大叫的,少校,这没有必要。”
  “谢天谢地:我以为您叫土埋住了,司令同志。”鲍日契科松了口气,说:“炮弹打得真密!象是从后方打来的!……”
  杰耶夫上校待在高地顶上的观察所里,正和一群指挥员一起站在炮队镜边,从镜中观察着对岸的战场,对岸映着夕阳暗淡的紫红色余辉,炮弹在爆炸,到处是火光,呈现出光怪陆离的颜色,把整个河岸摘得乱七八糟。
  这时别宋诺夫来到了观察所的堑壕。全体指挥员马上立正,坐在电话机旁的通信兵也一个个抬起头来。
  杰耶夫听背后有人说“司令来了”。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