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年精华-第20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日语,并在1993年暑期报名入学。
四
为了保证听课时间,他只得辞去“影视百花园”晚班的工作,又开始了这样的生活:白天,他一身素装去捡破烂;晚上,却西装革履地在夜校学习日语。
从夜校到张福龙居住的牛毛毡小屋,来回要走3个多小时。每逢有课的一天,他都带上一点干粮,第一个出现在教室里;晚上下课后,他便走一路捡一路的破烂。回到小屋后,不管多晚,他都要将当天所学的功课温习一遍。碰到不能记住的词组,他就顺手写在墙上,让自己第二天早晨醒来一睁眼就能看到。
业余学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从1993年暑假开始,与张福龙一同参加日语初级班学习的同学共有200多人,可还没到中级班结束,就只剩下不到10名学员了。在这最后的几个人中,除了张福龙是个没有任何学历的农村青年外,其余都是到此来学第二外语的在校大学本科生。和这些大学生一起学习,张福龙丝毫不敢懈怠,他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要比别人多得多。
他没有“随身听”,随身带的是自制的《日语会话一千句》小册子,为了校正自己的日语发音,他不放过每一次学习和练习的机会。当他从韩国朋友李载晃的来信中得知,南京中医学院有一位从日本来的名叫森永忠夫的留学生还在继续攻读时,就连忙找到了森永忠夫的寓所。没想到,森永忠夫和张福龙连照面也没打,就叫服务员小姐把他给“打发”了,他连续3次都扑了个空,但他没有泄气。接下来,他便一次次地打电话向森永忠夫说明自己的意思,一封接一封地写信向他表白自己的诚意。
功夫不负有心人。森永忠夫终于接纳了张福龙。他们除了每周一晚上的“会话”交流外,张福龙还每隔十天半月,将自己归纳整理出来的一些疑难问题向森永忠夫求教,并请他帮助自己校正语音。森永忠夫结识了朴实好学的张福龙,免去了张福龙“电话预约”的负担,告诉他:“什么时候你来找我,我都会欢迎你这个农民朋友。”
日日夜夜的煎熬,使得张福龙眼睛里布满了血丝,眼圈发青。一次,他的同学从学校赶来,看到满嘴是泡的张福龙,一手捧着一本书,一手正从雪地里抓着雪充饥,说不出的滋味涌上心头。当同学随手拿起一本日语杂志欲翻时,张福龙却背起那本杂志的目录来。一边听着张福龙朗朗的背书声,一边环视着张福龙的小屋,这位同学从身上掏出30块钱,放到了张福龙的手中。他发现张福龙那一边学习、一边捡破烂的双手,粗糙得已经布满了裂口。
没有了挣钱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也就没有了经济支柱,因此,他也吃尽了苦头。
没完没了的雨总是下个不停。不能外出捡破烂,120元的生活费从哪里来?80元的房租谁来替他交?还有,他那乡下的妻子,每逢月头还在眼巴巴盼着他往回寄的100元钱呢?新的一学期开课在即,那几百元的学费又从哪里出呢?
情急之中,张福龙悄悄地来到了一家医院的血库,要求献血。护士看到他眼圈发青,就婉言劝道:“你身体这么瘦弱,不适合献血。”
张福龙恳求道:“我和我的家里都急需用钱,请帮个忙吧!”
护士只好同意他的请求。
此事感动了金陵国际语言学院的老师们。他们不但免了张福龙第4学期的全部学费,而且还退回了他前几个学期的钱。
又是一个雨夜,张福龙背着书包正往回赶。当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在郊区漆黑的小路上时,忽然,一道闪电击中了他。张福龙只觉得眼前发黑,双膝一软,晕倒在秦淮河堤上……当他被雨水浇醒并拖着沉重的身子回到小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日语课本一页一页地在灯泡下烘干,直到天亮。
五
就像阿里巴巴念“芝麻开门”打开四十大盗的宝库一样,靠着历经磨练而铸成的生活信念和痴心不改的追求,知识殿堂终于在一个捡破烂的农村青年的执著中,启开了通向成功的大门——两年后,张福龙顺利地通过了上海日语定级统一考试,捧回了日语二级证书。
出乎意料的是:1995年7月,张福龙放弃了南京翻译院、南京台湾新潮皮件五金有限公司等20多家单位的聘请,以及金陵国际语言学院要求他留校任教的挽留,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江苏省仪征市大仪乡。
他放弃了彻底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令无数人感到不解。
张福龙的回答是:他现在最想的就是到日本去学一些先进的知识回来。
通过学日语,他知道了日本农业科技生产相当发达,特别是在蔬菜新品种的研究方面。另外日本的千家万户都铺设榻榻米,这是由灯芯草的植物茎编织而成的。而在他的家乡就有种植灯芯草的历史,他的父辈们至今还保存有编织这种草席(日本人叫榻榻米)的手艺。他想,如果充分利用沿江滩涂和水库边的农田,大量种植,并精心编织成日本人所喜欢的样式,然后再销到日本市场上去,就不愁日本商家不来仪征这片土地投资办草席公司。那么,他那贫穷的家乡就不愁找不到一条脱贫的道路。
然而,他的“梦”能圆吗?
在回到家乡后的日子里,张福龙一边坚持自学日语高级课程,一边向日本国方面联系出国留学事宜。40多封记述着他经历与坎坷的信件从他的家乡仪征市发出了。
数月后,终于有两家大学同意接收他去“留学深造”。一家是玉县的川口日本语学院。他们不需要出国担保人,但张福龙必须要向他们出示他本人在银行有38万元人民币存款的证明。另一家则是东京国际日本语学院。院长横小路喜代仁被这位中国农村青年的求学精神感动后,亲自从日本打来电话,向他说明他必须要找到出国担保人。
38万元对张福龙来说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张福龙只好申请进东京国际日本语学院入学。
出国的担保人到哪里去寻?谁又愿意为一个曾经靠捡破烂养家糊口的农民去冒这个风险?
此时,发现和培养张福龙的伯乐——66岁高龄的教育家、南京金陵国际语言学院院长涂元唏先生,在这段日子里,从南京到仪征,又从仪征到南京,一次次为他出国留学的事宜奔波。而且还告诉张福龙,自己愿意做张福龙申请出国的担保人。
按规定,担保人必须持有20万元人民币作为担保金。20万元,对于涂元唏先生来说,也是一笔巨额的款项。为了凑足这20万元,他专门召集了由学院各方人士参加的特别会议。会议参与者都愿意取出自己未到期的存款来,转到涂元唏先生的帐户上。这笔款项全部凑齐后,涂元唏先生和张福龙一道去办理了资金公证。
值得庆幸的是,张福龙所到之处都是绿灯大开:跑了20多个单位,盖了20多个公章,却没有花1分钱。
熟悉情况的人都知道,出国留学需一次性交纳1年的学杂费人民币6万元。东京国际日本语学院知道张福龙的情况后,同意他只需暂时交纳3万元,剩下的3万元待他入学后再补齐。而要凑齐这3万元,对于张福龙这个无固定收入的农民来说,不知如何才能办到……
在张福龙人生道路的紧急关头,总有人间的爱心与温情在支撑着他——
1996年元月,张福龙在南京第42中学为全体师生讲述他自强不息的奋斗经历时,1000多名学生自发地组成了一支“集资大军”,将他们平时省吃俭用省下的零花钱,送到他的手中。其情其景,使张福龙这个硬汉子泪水盈眶。
张福龙的事迹也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们,无数颗滚烫的心汇聚成一股暖流……南京生物研究所的黄宁先生、香港港龙公司南京航空站的陈小姐、以及江苏电视台的武编辑和上海新路房地产开发公司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人……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走进了他那破落而又贫寒的家,众手同心,正在托起张福龙心中那不灭的希望。□
Number : 9457
Title :构建数学金字塔
作者 :木辛
出处《读者》 : 总第 184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用数字1、2、3……9能排出不少有趣的金字塔加法算式。大家都知道,做加法时非得要求把每个加数的个位对齐不可,所以我们等式中的金字塔都只能从侧面来欣赏,但是这并不影响它的赏心悦目。
一、把1、2、3……9这9个数字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从上往下循环排列,逐步增加数字的个数,直到全部数字都出现在同一行中。这时又接着从大到小地往下排列各数,逐步减少数字,直到只剩下最后1个数字为止。你就获得了第一座金字塔,这座金字塔的和竟是——1234567890!你觉得惊奇吗?换一下排列的方向,你又能获得第二座金字塔,两座金字塔的结果相同。(图A)
二、让我们再来建造第二批金字塔。这次只限于使用所有的奇数数字1、3、5、7、9。我们依然由小到大从上往下排,在达到最高的9个数字时,再由大到小地排下去,它们每行的数字也依旧是从增加到减少,形成一个横卧的金字塔。我们依然也列出两种方向的排法。你猜怎么着?这次的结果依然和第一批金字塔相同:还是1234567890!真是十分奇妙!(图B)
三、下面来换上所有的偶数如何?但是我们不得不排除掉数字0,因为它在加法中不起多大作用。这时参加循环排列的数字只有2、4、6、8这4个,比刚才的奇数数字少了1个,但我们仍然由小到大从上往下排,待排到出现9个数字为止,然后再逐步递减到只剩下1个数字。真想不到,答案又是1234567890!这场“奇偶数大战”出人意料的以1∶1告终,双方谁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图C)
四、如果你嫌刚才的金字 塔不够壮观,那么这次可以让台阶更长一些,堆得也更高一些,排得最高时达到17个数字。不过如果你细心观察的话,这里的排列规律并没有什么区别,故不再详细介绍了。现在请你仔细 看,这次的结果为112233445566778890,是个18位数。这两座金字塔可以说很壮观吧!(图D)
五、事实上,构建金字塔的材料是很多的,并不局限于以上所举的那一些。不妨选上3个数字,假定是1、4、7或者2、4、6,我们也可以拿它们来建塔。当然这里要做点变动,细心的读者会从以下的金字塔中发现有个别的数字并不服从总的规律。这样做完全是为了使结果符合理想数987654321。但如果粗心一点的话,你是不会发觉的。(图E)
用数字建造金字塔能使你感到数学既美丽又奇妙,希望你也能建造出类似的金字塔。
(秦 伟摘自《聪明泉》
1996年7、8期)
爸爸心里最明了
○胡宏纶 杨继川 译
托尼对做统计工作的爸爸斯坦·斯达特曼说:“爸爸,请你给我和弟弟查理出几道趣题,好吗?”
“当然好。”爸爸说,“我很乐意接受你的提议。”
于是,父子之间有关趣题的讨论便开始了。
1、“先说第一道。”爸爸说,“有一位女士养了10只母狗,却没有1只母狗生了10只小狗。必定至少有两只母狗生有同样多的小狗,是吗?”
“未必。”托尼答道。
“我认为必定是这样。”查理持不同意见。
兄弟俩谁说的对?为什么?
2、“在第一题中,”爸爸补充说,“如果10只母狗每只至少生有1只小狗,但最多不到10只小狗。你俩想一想,答案又如何呢?”
“必定至少有两只母狗生有同样多的小狗。”托尼的回答很肯定。
“未必是这样。”查理答道。
兄弟俩谁说的对?为什么?
3、“有甲、乙两个人在喝茶。”爸爸接着又出题了,“其中甲对乙说:‘我敢跟你打赌,此时此刻我衣袋里的钱至少是你的两倍!’乙听后很不服气,对甲说:‘我也敢跟你打赌,此时此刻我衣袋里的钱刚好是你的两倍!’”
“结果,”爸爸继续说,“这两个人要么就都赢了,要么就都输了。你们能说出这两个人是都赢了还是都输了呢?”
“能说出,显然都输了。”托尼说。
“不能说出,也有可能都赢了。”查理说。
兄弟俩谁说的对?为什么?
4、“昨天,我去拜访了一位叫吉米的朋友,吉米的家有两个花园。”爸爸的新题又开始了,“我数了一下其中一个花园里的花,刚好是50朵。不过这些花只有两种颜色——红的和蓝的。然后我观察到,不论我摘哪两朵花,其中必定有1朵是蓝的。据此,你们能说出红花和蓝花各有多少吗?”
“不能说出,由于这道题所给的条件不够充分,因此无法解。”托尼摇着头说。
“完全能说出,由于这道题所给的条件足够充分,因此可以解。”查理点着头说。
兄弟俩谁说的对?为什么?
5、“在吉米家的另一个花园里,种有红、黄、蓝3种花。”爸爸眯缝着眼,一字一顿地微笑道,“我观察到,不论我摘哪3朵花,至少有1朵是蓝的;我还观察到,不论我摘哪3朵花,至少有1朵是红的。据此就可以类推——不论我摘哪3朵花,至少有1朵是黄的吗?”
“可以类推。”托尼说。
“不能类推。”查理说。
兄弟俩谁说的对?为什么?□
Number : 9458
Title :拯救
作者 :
出处《读者》 : 总第 184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裴建国译
众所周知,《独立宣言》是美国最宝贵的文献之一。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命运曾掌握在一个年轻人和一位老人的手中。
故事发生在1812年美英战争中。当时,英军攻入华盛顿,并一把火烧了这座都城。为确保这份至关重要的文件万无一失,国务卿詹姆斯·门罗把文件交给了自己办公室的一个年轻工作人员。他相信英国人绝不会怀疑一个面无恶意的人会身负重任,怀揣至宝。这个年轻人就是史迪芬·普莱斯顿。门罗把这份不朽的文件递给他,说:
“我把美国最重要的文件托付给你了。独立战争中,我们的勇士们就是为它而战,为它而死。因此,绝不能让它落入英国人的手中。”
史迪芬将装有《独立宣言》的袋子揣进衬衫里边的贴身处,以确保安全。然后他扮成小商贩模样,赶着四轮运货马车,向着弗吉尼亚的里士满方向驶去。第二天,他遇到了一支英国巡逻队。他们用怀疑的目光打量着他和他的货车。史迪芬说自己是个小商贩,急着赶回家与家人团聚。英国巡逻队队长仔细盘问之后,最终相信了他,才让他继续赶路。这样,史迪芬才勉强逃了出来。
那天晚上,他在牲口棚里过了一夜。第二天,他继续赶路,等到了一座教堂时他停了下来。他打算找人帮助一下。可是,他又不知道怎样说才妥当,只好坐在地上琢磨:是编个到里士满来并要求住下的借口呢,还是把真相说出来?
“喂!你想干什么?”一个声音在后面喊道。
史迪芬听见喊声,吃了一惊。他转过身来,看到的是一个黑洞洞的枪口—— 一个牧师正端着枪对着他。
史迪芬解释说,他是为了与家人团聚而赶路,正好路过此地,想找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