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读者十年精华 >

第7章

读者十年精华-第7章

小说: 读者十年精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奔淅铮酃笙靡恢笔鞘澜缱罡叩穆シ俊�1973年,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两座大厦(均高1350英尺)和1974年芝加哥西尔斯塔楼(高1;450英尺)相继建成,它才退居第四。

  帝国大厦的建成并没有给美国劳动人民带来什么好处。大厦揭幕之前,一位被解雇的工人就从电梯通道内跳下自杀。大厦峻工后又先后有16人由楼顶或第86层跳楼自杀。1979年12月,一位妇女越过楼顶栏杆跳下,结果被一阵狂风吹了回来,落在第85层狭窄的平台上,胯部虽然骨折,却捡回一条命。

  但对资本家来说,帝国大厦是一棵摇钱树。大厦落成后,每年吸引了大批游客登上顶层鸟瞰市容。天气晴朗时,周围130公里的景色可以尽收眼底。还有的人在楼顶举行婚礼。也有的人在楼顶抛撒骨灰。1980年登楼游览人数达200万,创历史最高纪录。据不完全统计,50年来,登上顶层的人数达6000万。

  为了招徕游客,帝国大厦不断花样翻新,酒巴、餐厅、夜总会样样俱全。自1964年起,帝国大厦上面30层的外表,全部用彩灯装饰,通宵闪亮。1978年,帝国大厦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登楼比赛。参加者从第1层登至第86层,共需攀登1574个阶梯。目前男子最好成绩是12分19秒,女子是14分3秒。

  帝国大厦最倒霉的日子是1945年7月28日。一架B25型轰炸机在晨雾中迷失方向,以每小时200英里的速度和大厦北部第79层相撞。大厦晃动了几下,居然没有倒下。大火从第79层一直蔓延到第86层,共有13人死亡,26人受伤。伤者包括两位妇女,她们乘坐的电梯的缆绳被震断,从75层跌落到底层。事后花了100万美元才将大厦修复。据说当年修建帝国大厦时,由于没有先例可鉴,设计十分谨慎,安全系数极大,本来只需用1英寸钢材的地方,都用10英寸。因此帝国大厦才经受住了这场飞来横祸。

  帝国大厦至今已三易其主。最近一次是1961年,移交仪式长达4个小时,共有3600人签字画押,拍卖价格是6500万美元。随着物价上涨,人们估计这座大厦现值5亿美元。

Number:25

Title:可笑的法律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11期

Provenance:《在教堂不准吃花生及其他》

Date:

Nation:

Translator:徐华黎伟

  我们可相信,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法律是有其存在的充分理由的。法律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主要因素,只要是制订的法律,就应该始终遵守。

  在密苏里州的沙柯城,戴一种帽子使胆怯的人看了就怕,是违法的。

  在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城乘公共汽车,法定不准带金鱼。

  在密西根,不准将鳄鱼系在消火栓上。

  在依利诺斯州,扮鬼脸为法所不容。

  人人遵守,才能叫做法律。然而有些法律,人们经常违犯,也绝不会碰上麻烦。

  在弗吉尼亚州,法律规定人们不得把浴盆放在屋子里,而应放在园子内。在其他有些州,只有当法律规定的洗澡时间,才能洗澡。在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市,一周只能洗一次澡。而肯塔基州的法律却规定每人每年至少要洗一次澡。在佛蒙特州的默里斯维尔市,人们洗澡前必须得到许可证。

  在法律书上,除洗澡外,还有一些无聊的条款。在芝加哥,任何人在失火的地方吃东西,都是犯法的;在华盛顿的威尔伯市,骑一匹丑陋的马在大街上走,也是犯法的。

  马是许多法律针对的主题。在佛罗里达州的劳得代尔堡,所有的马都要戴上喇叭和尾灯。在俄勒冈州的西尔斯勃罗市,不准坐在后座位上驾马车。在衣阿华州的马歇尔城,马是不准咬消火栓的。

  这些关于马的法律,可能是马车和汽车在同一条路上驾驶时制订的。现在马车已绝迹了,路上奔跑的只有汽车,但这些已经无用的法律仍然存在,也许是用它使我们回想当年的情景吧。

  其他动物,也有受着那些无聊法律条款管束着的。例如:在马里兰州,不准带狮子进戏院;在芝加哥,则不准带法国狮子和狗进歌剧院。在康涅狄格州的夏地特市,训练狗是违法的事。在佐治亚州的阿特兰市,把长颈鹿拴在电线杆或路灯杆上,是不合法的。在米尼亚波力斯,公寓里养骡子合法,养羊则犯法。

Number:26

Title:法国的拍卖国家财产市场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11期

Provenance:香港《文汇报》

Date:1982。2。19

Nation:

Translator:

  法国拍卖国有财产罗列的商品无奇不有,有当做废铁出售的潜水艇,海关查获的照相机,国营种马场拍卖给巴黎蘑菇种植者的马粪,甚至连羊群也可以在机场上吃着当作国有财产拍卖的青草。有些收藏家买下了法国全国铁路公司的次要线路,配了陈旧的车头在上面行驶。一位澳大利亚的航海家买下了马奇诺防线上的两个地堡。顾客花上5万法郎,就可以买得一幢别墅、一个陈旧的车站或一座以前的道口看守房。要是这位顾客想生活得安全些,还可以从国有财产处那儿买一条受训后不适宜服役的警犬。还可以看到售价在1。1~2万法郎之间的小型单翼侦察机。

  坦克、装甲车和战舰在拆去了武器和“敏感”器材后,按重量出售。“阿罗芒舍”号航空母舰退役后也到了滨海拉塞恩省的旧货商那儿。所有不能发射的武器和因违禁打猎而没收的枪支,只能卖给那些持有证书的法国武器制造商。

  国有财产部门这个出卖各种物资的地方,犹如一个令人无法想象的阿拉伯集市,买卖非常兴旺:1979年成交额达一亿七千万法郎。

Number:27

Title:“地下王国”发现记

作者:毛

出处《读者》:总第11期

Provenance:《绿原》

Date:4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打井队与“瓦盆爷”

  1974年,当喧闹的春天又一次来到骊山脚下的时候,西杨村一年一度的打井工程开始了。这天,生产队长杨培彦和副队长杨文学,来到村子西南边柿园一角的西崖畔上。他们一会儿望望骊山的峪口,一会儿又环顾周围的地形。用镢头在一块长满刺蓟的地面上,画了一个大圆圈,这是为了队上打井所确定的井口位置。

  第二天,以杨全义为组长的6个青壮年劳力,就在画圆圈的地点开挖了。

  工程一开始挺顺利的,可是想不到两天之后就遇到了坚硬得像石头一样的土层;当挖到约3米左右的时候,又出现了一层厚厚的红土。在3米深的土层下面突然出现红土,这简直不可思议。农民猜测说:“这莫不是先辈手里的一个砖瓦窑吧?”

  第5天,更奇异的景象出现了。正在抡着镢头的杨志发,忽然在靠井筒西壁的脚下,发现了一个圆口形的陶器。“啊,一个瓦罐!”他惊叫了一声。

  最后挖出来的根本不是一个瓦罐,而是一个“瓦盆爷”。用普通话说,就是挖出了一个陶制的神像。

  “西杨村挖出了神像”的消息,在方圆村子不胫而走,人们纷纷前来围观。年轻人打趣地说:“这可真应了1958年的那首民歌,挖到龙王爷的水晶殿上了。”老年人横看竖看说:“这一定是地下的十八罗汉!”……

  正在大家为这刚出土的“瓦盆爷”闹得满天神佛的时候,公社一个叫房树民的水保员前来检查打井。

  “怎么你们这口井打了这么多的日子,还没有打出水来?”水保员问。

  “你看,我们打出了这么个玩艺。”干部社员指着一个俑头给他看。

  “啊,这是什么?”水保员开始也愣住了。但他在仔细观察了一下打井的现场后,很快地叮嘱说:“这个井暂时不能再打了。”

  “你们看,这些方砖不是和始皇陵附近出土的秦砖一模一样吗!”这个略具考古知识的水保员,第一次把这些陶俑和5里之外的秦始皇陵联系在一起了。

  “很可能是国宝”

  接到水保员的电话后,县文化馆的3位同志当即飞车赶来。有一个约40岁左右的,名叫赵康民,就是专管文物的。他仔细地查看了这些“瓦盆爷”后,果断地说:“什么瓦盆爷,很可能是国宝!”说着,他取出自己随身带来的一叠麻纸,细心地将比较完好的俑头、俑身和俑腿全部包扎了起来,放上车子。然后嘱咐干部、社员,要他们用萝筛将井口旁那堆混有陶俑碎片的红土,全部筛过一遍,以便将每一块碎片都收集起来,连同弩机箭镞随后一并送交县文化馆。始而好奇、继而高兴的社员们,在送赵康民回县的时候,禁不住纷纷问道:“这些玩艺是不是秦代的呢?”赵康民兴奋地说:“现在还很难说。如果是秦代的话,那就是千金难买!”

  第二天,装满6架子车的陶俑碎片,到了临潼县文化馆。于是,全世界所有博物馆都罕见的第一批特大陶俑的修复工作,就在著名的骊山华清池旁这个小小的文化馆陈列室的一角开始了。

  把一块块碎片找到一起,按照原来的茬口用树脂胶又将它粘合起来,即使是姑娘的绣花也不能比它更细致。这位年轻的考古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地摸索着,细心地工作着,他要用自己的双手把文物修复,待弄清个究竟后,再具文上报。就这样,使得这个重大文物发现的消息,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还不为外间所知。

  记者的眼力

  就在这期间,一个在中国新闻社工作的、名叫蔺安稳的记者,回到家乡临潼县来探亲。这样,赵康民惨淡经营、不为外间所知的修复工作,进入了这个记者的视线。

  “啊,这么重大的发现,为什么不上报?”记者望着一个初步修理好了的铠甲俑和两个短褐俑问道。

  “连我自己还没有完全弄清它,该怎么上报?”年经的考古人员也不无道理。

  6月24日,蔺安稳探亲假满回京。第二天,这位记者便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写了一份情况反映,交给了《人民日报》编辑部。这就是关于这个惊人发现的第一次内部的文字报道,记者不像考古人员那么缜密、严谨,他根据自己直观的判断,径直地题为《秦始皇陵出现的一批秦代武士陶俑》。他写道:

  “陕西省临潼县骊山脚下的秦始皇陵附近,出土了一批武士陶俑。陶俑体高1。68米,身穿军服,手执武器,是按照秦代士兵的真实形象塑造的。

  “秦始皇陵周围以前曾出土过陶俑,但都是一些体积不大的跪俑,像这种真人一样的立俑,还是第一次发现。特别珍贵的地方,在于这是一批武士。秦始皇用武力统一了中国,而秦代士兵的形象,史书上未有记载。这批武士陶俑是今年三四月间,当地公社社员打井时无意发现的。从出土情况推测,当时陶俑上面盖有房屋。后来被项羽焚烧,房屋倒塌,埋藏了两千多年。这批文物由临潼县文化馆负责清理发掘,至今只清理了一部分,因为夏收,发掘工作中途停止了。……”

  迅速采取措施

  这则内部情况一经印发,毛主席、周总理以及中央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很快地得知这一重大消息。仅仅几天工夫,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同志的亲笔批示就到了国家文物局:

  “建议请文化局与陕西省委一商,迅速采取措施,妥善保护好这一重点文物。”

  对这一重大发现还蒙在鼓里的国家文物局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看到这个批示后,都仿佛有一种“失职感”。他们赶忙拿起电话筒和陕西省文管会进行联系,岂知陕西省文管会也是一片茫然!于是,7月6日,国家文物局文管处的处长陈志德等,便携带李先念副总理的重要批示直飞西安。

  陈志德等到达西安后,席不暇暖,在和陕西省委的有关领导同志交谈后,第二天就由省文管会的同志陪同,来到了现场。经过小规模的开掘,又有一批武士俑屹立于土坑之中。专家们一到现场就惊异得不可名状。尽管他们经常天南海北的奔波,对文物的见识与阅历堪称广阔,但此刻当他们站在这些“陶俑巨人”面前的时候,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了。

  这次考察,正式确定了由陕西省委指派有发掘工作经验的同志,组成考古工作队,继续对现场进行认真的清理和发掘。根据这个决定,7月15日,由陕西省文管会、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秦俑考古队,来到了西杨村。就从这一天起,国际考古史上壮丽的一页揭开了。

  “第八奇迹”

  秦俑正式发掘,首先震动了国内。带着画板的美术家来了,他们庆幸秦俑的发现填补了秦代美术史的空白;年老的元帅和将军们来了,他们笑看吴钩,说秦俑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兵法、兵器和军阵,提供了最真实的资料和现场;经验丰富的冶金学家来了,他们手按秦剑,惊呼中国古代冶金术的绝对高超和无与伦比;一向崇拜古希腊雕塑艺术的一些学者专家来了,一改往日的约定俗成之见,认为秦俑细致入微的造型艺术,堪称世界雕塑史上时间最早、成就最辉煌的一章……。风声很快地越过国界,传到一些友好国家。许多来西安的外宾便特意提出:希望看看秦俑,以不虚中国之行。许多外国朋友把参观秦俑称为自己访华的“高峰节目”。而有幸得以参观秦俑的外国朋友们,连声直呼:“中国伟大!”“中国伟大!”

  1978年9月,对历史有着深刻研究和造诣的法国前总理、巴黎市长希拉克先生,面对秦代兵马俑军阵,喜不自胜地说:“原来世界上公认有七大奇迹,今天看了秦俑,我要说这是第八奇迹。”他又打着手势,言犹未尽地做了个强有力的补充:“而且秦俑应该名列前茅!”

  7年来,围绕秦俑这个世界“第八奇迹”,国外朋友有拍照的,画画的,大写访问记和学术文章的,有要写历史文献纪录电影脚本的,有写以秦俑发掘为背景的故事片提纲的,有毛遂自荐要求前来参加发掘的,有请求送自己儿子前来发掘现场学习考古专业的,还有愿意为秦俑的复原贡献自己的先进科学技术的。……我们还不得不让秦代的兵俑和马俑同一些欧洲国家和那里的人民会见,以答谢这些国家人民对秦俑的向往之情。

  奇迹,奇迹,确实是个奇迹!单现在已经开掘着的第1号坑的面积,就有14260平方米。在这个座西面东的长方形坑内置放着6400多个完全和真人真马同样大小的兵马俑。其阵势是一个以210人为前锋、38路纵队为主体、以3个队列为侧翼和后卫的大型军阵。紧靠它北面的2号坑,经初步钻探和试掘,也有6000平方米的面积,其中预计有1000多兵马俑(包括弩兵、车兵、骑兵)组成的一支混合兵种。3号坑,经钻探和试掘,也发现有以军官俑为主体的68个兵马俑。从整个布局看来,3号坑无疑是这支地下御林军的指挥部。有趣的是,在这3个俑坑的北面,还有1个俑坑,经钻探,这个坑是空的。可能是因为正在建筑中发生了突然的祸变,刑徒们仓皇中撤离,未能按原计划把兵马俑放置在里边,而形成了一个“空城计”。

  站在西杨村畔,瞩望着一个个规模巨大的俑坑和气势森严的军阵,怎能不叫人“叹为观止”!同时也不能不叫人惊叹当时负责设计和施工这一伟大的地下土木工程的李斯和章邯,是有着怎样丰富的构思和宏伟的气魄!而整个7000多个武士俑,又服饰不一、神态各异、身着重彩(出土后颜色多脱落)、手执戈矛,使人想见古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