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九晚五-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此多了项“无形资产”,印在名片上,比从前只得一个光秃秃的职务好看许多;从此不再是无产阶级,言谈举止矜持一点,行为方式稳重一点,“资深”了嘛,不能再让人看出浅薄无知的痕迹。
遇到个资深记者,带着实习生采访一位老总。“资深”故作玄虚,天南海北扯得老总一团云雾。其实想问的有二,一是他与最近某股票的行情起落是否有瓜葛;二是老总的新任小蜜是否真是传言中的某明星。绕来绕去,两个人玩起了“敌我十六字方针”,越走越远。倒是实习生急了,放下笔录,楞头楞脑地插问“您为什么会喜欢上陈**的?”老总停顿了一下,虽然没有认帐,却真的说出了认识的过程。大概算是一次甜蜜的回忆吧。采访顺利结束。
看来比起“资深”,还是无产者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莽撞怕什么?无知怕什么?失去的只是“资浅”,得到的乃是整个世界。
有个美容顾问这样诠释“资深”二字:资深,就是入行久、资格老的意思。为此,她坚持把名片上原有的这两个字拿掉。生怕别人误会她的容貌只是保养有方。
超级变、变、变
全球最大的模特选拔赛事Elite Model Looking中国赛区决赛上,来自美国Elite总部国际新模特发展总监这样评价中国的模特:“外形、气质都已达到国际水准。如果在性格上有所突破,会有更好的国际发展空间。”
某跨国集团主管人力资源的全球副总裁说:“我们需要的是性格外向、善于接纳新东西的员工。”
那么性格内敛、不善表达的人,即使智商200也活该被饿死了吗?
国际流行的观念是:“你为什么不改变你自己呢?”
想做国际超模吗?OK。请丢掉你的含蓄和羞涩,变成热情、活泼、眉飞色舞的尤物。逢人就是张臂的“HI”,遇事先来声夸张的“WOW”。只有这种热辣的个性才能帮你短时间内迅速将机会俘虏。
想当部门主管吗?Well。请先和性格中的这些因素说拜拜:
随和——你必须有攻击性。否则不是被同事们的不同声音干扰得一团乱麻就是被人挤下了台。
直率——不会艺术性地使用言辞,如何润滑人际关系呢?
温柔——用指挥男人的武器来指挥工作,只会让员工们袖手养神,一切由你代劳了。
喜欢独处——大公司更欣赏集体智慧。沟通万岁!你以为你是天才,和周围的庸人没有共同语言吗?对不起,公司会认为和你没有共同语言,请你走路。
不喜欢笑——那怎么行?谁会喜欢一个整天绷着脸的人呢?
如果现在的你单纯、懒散、喜欢随性而为,而同时又渴望更多的钱、更高的地位、更大的影响力,那就来个“我变、我变、我变变变”吧。
习惯可以改变、喜好可以改变、观念可以改变、标准可以改变、目的可以改变、手段可以改变、轻重也可以改变……想不出有什么是不能变的。
然后我们就都变成了国际标准下的标准人类:彬彬有礼、笑容可掬、发言热烈、细心工作、热爱集体生活。
朋友三六九等
不知道从何时起,朋友,在我的辞典里,退化成认识的人。他是一个朋友,意思就是他是一个认识的人。
办公桌上放着3个名片盒,两个700张的,一个400张的。照此推算,我应该有1800个朋友。细翻一下,发现个别朋友的名片有重复现象。这说明与这些朋友的会面不少于一次,而且每次会面时,都不记得他们的名字。最多的一张名片,出现了4次。至今记不起对方的面容
,却记得每次会面时的对话。我说:“我好像见过你!”他说:“你好像上次也是这么说的。”
比碰过面的朋友高一等的是吃过饭的朋友。常常是提起一个人名后,有人反应:“这个人认识,在一起吃过饭的。”或者:“这个人熟得很,吃过两次饭了。”
比吃过饭的朋友感情更进一步的是出差时同宿一室的朋友。因为数量少,所以尤为珍贵。提起来,就是“睡过觉的朋友”,甚至睡过两次的朋友。格外亲昵。
一部分朋友见过一次面,或吃过一次饭后,靠电话联系。有事一天数个电话,无事数月无一个电话。过一段时间对方跳了槽或换了手机后,便音信全无。徒留名片盒里一张废纸片。
少部分人一来二往竟真成了朋友。记在手机里,列在MSN名单上。有事没事招呼一声,出来吃饭喝茶。海阔天空一通八卦,意气风发地再回去赚钱,像刚加过油的汽车一样。
只是这样的朋友一旦结了婚或生了孩子,就不再有空闲。每天忙于职务的升迁,夫妻的周旋,孩子的拉扯。偶尔出来放放风,也算奢侈享受。
最后只剩下一个朋友,每天披星戴月走进同一个屋檐,走进不同的梦里;每天日出时走出同一个屋檐,走进不同的办公室。
借来的还是调来的?
我曾在一个中外合作性质的地方工作过。上班第一天,两位毫不相识的中方人员问过我这个问题。
后来了解到,借和调在这家单位不仅意味着编制的有无,还有着每月具体福利和劳保的区别对待,比如:前者得不到每月发的一包卫生巾 、若干手纸、三双袜子、两块肥皂、两张电影票等福利,合计人民币100元左右。所以,调来的人一般会比借用的人得到更多尊重。
百元之差就这样被怠慢着。当然,百元而外,借用的人还意味着地位不稳定或者尚未正式登堂入室,就像旧时妻妾成群的大家庭里姨太太的地位一样,或者今时的二奶。
谁不想在既有的环境里收获相对的心理优势呢?当收入差距小、升职加薪只能寄希望于时间的消耗因此比无可比的情况下,借和调的意义自然就显得十分重大。这和外资机构同事间薪金的暗自较劲并没有本质区别。
我的上一份工作,谈了个理想的薪水,得意了还没到三天,就发现职位相若的某些同事拿的比我多得多。心理优势顿时倾斜,马上悔不当初开个天价。
一个学经济的朋友发现,根据一个人的边际消费指数的增减可以判断其相对贫富。通俗点说,月入一千,消费一千,消费为收入的100%;月入两千,消费1500,为75%。收入增加100%,消费增加75%,边际消费指数减少25%,说明你相对富了。如果月入2000,消费2000,甚至借钱消费2500,边际消费指数递增,说明你不仅不比月入千元时富,反而相对贫穷了,因为收入相对于需求并没有增加。
就连打扫卫生的阿姨之间都有较量。有一次听到阿姨对另一个阿姨说:“我们这层的办公室都很大的,这里的椅子听说要一万元一把。”让对方羡慕不已。
老板之间也一样。一次,我们的中国总经理对新加坡总经理说:知道某公司这个位置拿多少钱吗?年薪100万美金!我们可以去跳楼了。
我爱洗手
我的工作地点是一张灰溜溜的写字台,在一幢乏善足陈的写字楼的一间毫无性格的办公室里。每天一进办公室,两眼就开始模糊,不知道是被空调的暖风熏的,还是这里通风不太好,反正通常还没坐在位置上就提前进入准睡眠状态。
这里唯一能让我神清气爽的地方是离办公室大门10步左右的洗手间。用我同事的话说:“全套TOTO洁具,专业洗手液,7分钱一张的吸水纸,马桶边还有两卷舒洁!爽啊!”不仅如
此,我还喜欢这里洁白轻盈的四壁,飘着洗洁液的轻香,很干净的感觉。不像那间办公室,被漆成深重的蓝色,让本已模糊的视线被压迫到疲软呆滞。据说那蓝色源自公司的标志色。谢天谢地,公司的标志色不是黑的。
几乎每次上洗手间,都会碰到这里擦擦,那里抹抹的勤劳的阿姨。她们经常三三两两地聚在这里拉些家常。混个面熟后,也能对我的胖瘦差异和衣着风格来个模棱两可的评价,让我收获些意外的温暖。很是开心。
也曾在这里碰到过不苛言笑的女老板。那天她不知哪根筋发了神经,从那扇门里出来和我并排洗手时,竟笑对我说了句:“人生何处不相逢。”害得我一阵傻笑竟想不出应对之辞。当时脑子里在想:小时候听大人讲,人在微笑的时候是不会伤人的,不知这个逻辑是否可改为:人在方便之后是没有面具的。最低限度,一阵手忙脚乱之后,还没来得及戴上吧。
因此我爱上了洗手。刚开始时,洗手只是去卫生间的一个附属项目,后来渐渐升级为独立项目,尤其是当目光被电脑折磨得即将涣散时,我会郑重地去洗一次手,然后带着满足的笑容凯旋。
从此明白“洗手间”三字的真正内涵。
Business is business
据说这是一个人缘很好的销售经理(女)的口头禅。
她脾气暴躁,一语不合就会扯起嗓门大喊大叫,吓哭过不少初来乍到的小女孩子。她们哪里见到过这样的悍妇?
不过,乌云即散,覆水易收。就在发火的一分钟后,她又会笑容可掬地拉你去吃中饭,
把刚才的事抹得一干二净。你若问她为何?她就会告诉你:Business is business。言下之意,工作上的事,与生活无关。
爽朗得让人嫉妒。
一次饭局,照常规先饮食后男女,大家纷纷自暴情史。我发现那天的人可分为两种,一种与恋人分手后仍是朋友,有事情叫一声,还是很得力的;另一种则不能,恨不得对方离开自己再也没好日子过。
按“Business is business”的道理,爱情也是可以“Love is love,friendship is friendship”的吧。但这种逻辑让我一个朋友嗤之以鼻,他最恨这种收放自如的人。在他看来,要么爱,要么恨,再没中间路线可走。为了不让失恋损失自己的business,他决定不找圈内人,免得爱人做不成,生意也没得做。
有个朋友最近很苦恼。他探听到一个竞争对手的商业机密,若报告给上司知道,及时应对,可置对手于死地。但是对方此项目的负责人恰恰是自己当年同寝室哥们儿,而且这个消息也是他不经意透露出的。消息一旦泄露,这哥们儿的饭碗就保不住了。
说,还是不说呢?按道理,这应该是个很简单的事。Business is business嘛。
大概他思量再三,还是说了。
因为,已经有流言传出,说他是个蛇蝎小人,如此这般,如此这般。
和聪明有关
一个同事在接受老板面试时斗志昂扬地说:“您一定会发现我很聪明。”我的老板从鼻孔里挤出一声:“哼,聪明有屁用!”同事不失时机接过话茬:“聪明可以挣钱。”老板当即聘用了他。
有个女朋友相貌一般,却聪明过人,有着惊人的观察力和过目不忘的本领,像黄药师的老婆。同样是一次面试,老板侧着身子,一边敲着键盘一边心不在焉问她话。她说:“我细心并有很强的观察力。”“有多强?”她微微笑向他:“您的上网密码我已经知道了。”老板色变,然后不动声色关掉了她。
如果你以为聪明是你的附加值,那么你错了;如果你以为聪明没给你附加值,那么你又错了。对企业来说,聪明给你带来几分魅力是你自己的事,企业并不关心;你的聪明能给企业带来利润才是最重要的。这句话或者可以这样表述,你聪明不聪明,企业并不关心,只要你能给企业带来利益就成。
别以为这样的表述真的让聪明次要到不值一提的地步。事实证明,想混口饭吃,没一点小聪明和胡乱耍小聪明一样寸步难行。女朋友把聪明用错了地方,记住了本该忘记的密码,因此失掉了唾手可得的工作。以前有个老同事,领命去一家单位送文件,门卫不让进,他就拿着文件回来了,不久下了岗。领导很不解:他可以打个电话找签收人嘛,也可以拿个电话回来的嘛,一点脑子都没有。
聪明就像练功人丹田里的那股气。没有它,也没有了功夫;用错了地方,走火入魔,一命呜呼。
好友的男友是个投机天才,在价格的落差中游刃有余,如鱼得水。和女友呆在一起时却老实得可以,几乎连说都不会话了。女友笑骂:真是个呆子。呆子百思不得其解,分辩道:我其实是很聪明的。让女友笑出泪来。
干一行,恨一行
汤姆·克鲁斯和妮可·基德曼闹离婚的时候,据说妮可的Fans实在气不过,只好这样排解:让他跟那狐狸精走吧,看他们能挺多久。
这大概是最有效的报复手段:你喜欢什么,就给你什么,然后悠悠地跷起二郎腿,欣赏一幕由仇人们主演的从悸动到习惯,由麻木到厌倦,由争吵而渐渐反目成仇,最后不得不离弃的悲情戏。
妮可与克鲁斯的最初,又何尝不是意乱情迷、天昏地暗。只是把激情当成事业经营后,就是另外一回事。目的不同,收获不同,经营手法自然也不同。及彼不能顾此,只好一拍两散了。
出来做事又何尝不是如此?喜欢了就想投入地去做,结果发现喜欢的部分不过是盲人摸到的象鼻子,剩下的庞然身躯面目可憎,却与那喜欢的部分浑然一体,躲都躲不过。
有个讨厌搞人际关系的人选读了理工科,在一家外资企业科研部门工作。本以为这里会太平点,没想到照样三六九等,等级森严,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于是恨恨地说:“当初不如去做公关,至少那里的人际关系是摆在桌面上搞的。”
有个酷爱艺术设计的人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家具设计师,可每每设计出的精品无人喝彩,而他眼中的俗物却在市场上大红大紫。一边顺应市场,出产俗物,赚得盆满钵满,一边痛斥这个行当无趣透顶。
于是化妆品公司的女孩会悄悄地说:其实我最讨厌化妆;而食品公司的人见到零食就反胃。
碰到一个音乐编辑和一个炒股票的。两人相互羡慕不已,都觉得对方的工作有趣。但音乐编辑说:这年头,音乐实在是没得做了。炒股票的说:这年头,股票实在是没得炒了。然后又说:不信,换换?
换了就好了吗?鬼才信。
成功的新标准
一次午餐过后,大家提到吴士宏,有些女孩顿时对她的经历表示出钦佩,认为她是个标准的成功女人。这时只听得我的老板,一位年过而立的外籍华裔女人,从鼻孔里挤出“哼”的一声,不屑地说:“她不就是整天工作嘛!除了工作她还有什么呀?”
我恍然大悟,时代不同了,成功的含义也已水涨船高。比如我老板吧,高职高薪,有老公,有两个孩子。事业爱情家庭样样摆平,只有这样才能算成功。这样一来,成功男人占了很大的便宜,至少不必挺着肚子在职场打仗。
大概是单身贵族突然多了起来吧,男女CEO们和首代们一夜之间泛滥街头,而且一个比一个年轻,一个比一个新派,其中不乏崇尚独身和自恋的强人,其特立独行的姿态和蔑视传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