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17贾元春判词之谜-刘心武 >

第1章

17贾元春判词之谜-刘心武-第1章

小说: 17贾元春判词之谜-刘心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七)贾元春判词之谜-刘心武  
 
 
   主讲人简介:   
  
   
  刘心武,当代著名作家。1942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50年后定居北京。曾当过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1977年11月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伤痕文学”发轫作,引出轰动,走上文坛。短篇小说代表作还有《我爱每一片绿叶》《黑墙》《白牙》等。中篇小说代表作有《如意》《立体交叉桥》《小墩子》等。长篇小说有《钟鼓楼》《四牌楼》《栖凤楼》《风过耳》等。 
 
  1985年发表纪实作品《5·19长镜头》《公共汽车咏叹调》,再次引起轰动。 
 
  1986…1987在《收获》杂志开辟《私人照相簿》专栏,开创图文相融的新文本,1999年推出图文融合的长篇《树与林同在》。 
 
  1992年后发表大量随笔,结为多种集子。 
 
  1993年开始发表研究《红楼梦》的论文,并将研究成果以小说形式发表,十多年来坚持从秦可卿这一人物入手解读《红楼梦》,开创出“红学”的“秦学”分支。 
 
  1995年后开始尝试建筑评论,1998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我眼中的建筑与环境》,2004年由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材质之美》。 
 
  作品多次获奖,如长篇小说《钟鼓楼》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短篇小说《班主任》获1978年全国首届优秀短篇小说奖第一名,此外短篇小说《我爱每一片绿叶》和儿童文学《看不见的朋友》《我可不怕十三岁》都曾获全国性奖项;长篇小说《四牌楼》还曾获得第二届上海优秀长篇小说大奖。 
 
  1993年出版《刘心武文集》8卷,至2005年初在海内外出版的个人专著以不同版本计已逾130种。若干作品在境外被译为法、日、英、德、俄、意、韩、瑞典、捷克、希伯来等文字发表、出版。 
 
   内容简介:  
 
  在红学发展过程中,有关《红楼梦》文本的四条不解之谜历来受到红学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关注。这四条不解之谜是:贾元春判词之谜、贾元春《好事终》曲之谜、《红楼梦》书名之谜和《红楼梦》二十首绝句之谜。由于对这四条不解之谜争论不休,难有定论,因此有人称之为“红楼死结”。其中关于的贾元春判词之谜,由于破解贾元春的判词对研究贾元春的身份、命运以及曹雪芹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思路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而红学界历来极为重视,争议也最大,这是为什么?“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这短短的四句话究竟说明了什么?在每句判词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刘心武先生认为,《红楼梦》是一部带有自叙性质的作品,它与作者曹雪芹的家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刚才介绍的文本中的几个年份就可以精确地反映出这种关系。而贾元春判词的第一句“二十年来辨是非”究竟是什么意思?它与贾元春的命运结局有什么关系?与作者曹雪芹的家族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贾元春判词的第二句是“榴花开处照宫闱”。对于这句判词,很多红学研究者认为它没有什么特别意义,只是过渡性的景观描写而已。事实果真如此吗?这句话的背后究竟会有什么特殊的隐喻呢? 
 
  贾元春判词的第三句是“三春争及初春景”。对于这句判词,很多红学研究者认为,这是指贾府四位小姐——元春、迎春、探春和惜春之间的关系,“三春”指的是迎春、探春和惜春,因为她们三人都不如元春地位风光显赫,所以是“三春争及初春景”。对于这种解释,刘心武先生会如何看呢? 
 
  贾元春判词的第四句是“虎兕相逢大梦归”。对于这句判词,红学界依然争议很大。那么红学界争论的焦点在哪里?这句判词究竟意味着什么?刘心武先生是如何破解这句判词的?而这句判词与贾元春的最终命运又有什么关系呢?  
   全文:  
  (贾元春,《红楼梦》里一位特殊而神秘的女性,她虽然只正式出场一次,却成为牵动贾俯命运至关重要的关键人物。她虽然贵为皇妃, 
 
  却最终难逃悲惨死去的命运。有关红楼梦中四条最难破解的不解之谜有两条与她直接相关,为什么在贾元春的身上有那么多的谜团?曹雪芹究竟要通过贾元春传递什么样的信息?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继续他的原形考证,对贾元春的判词做出全新阐释。) 
 
  今天我们就继续上一讲的来探讨有关贾元春的问题,贾元春在前八十回里面正式出场很少,就是省亲的时候,有她一个重头戏。然后呢, 
 
  她就是一个背景人物了。那八十回以后贾元春肯定是有戏的,因为在第五回的判词里面预示了贾元春今后的命运。那么现在我们就要来碰一碰 
 
  这个所谓红楼死结。所谓四条不解之谜的第一条,看看我们有没有机会的出我们自己的结论。 
 
  (红楼梦的第五回用诗句形式对书中一些主要人物的命运做了暗示,这些暗示性的诗句就是所谓的判词。其中关于贾元春的判词,由于破解它 
 
  对研究贾元春的身份、命运,以及曹雪芹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思路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而红学界历来极为重视,争议也最大。贾元春判词之谜、贾元春《好事终》曲之谜、《红楼梦》书名之谜、《红楼梦》二十首绝句之谜并称为红学研究四条不解之迷,有人也称之为“红楼死结”。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贾元春的判词这短短四句话究竟说明了什么?在每句判词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呢?多年从事贾元春原形研究的刘心武先生开始为我们逐句进行破解。) 
 
  “二十年来辩是非”,这是贾园春判词的第一句,看起来字面没有什么难解释的。一个是一个年代,一个是做一件事。年头是二十年,做什么事呢?辩是非。但是呢,红学界过去呢,就觉得这句话很古怪,二十年是怎么算的?从什么时候算到什么时候是二十年?有人说了,贾元春进宫二十年了,那么你想选秀女,如果她十三岁选上的话,进宫二十年,那就是一中年妇女了,都三十三岁了,那么这二十年意味着什么呢?她这二十年,从进宫到现在二十年。是表示说她在宫里面呆的久呢?还是想表示她在宫里面呆的还不够长呢?说它干嘛呀?二十年不好解释,“辩是非”就更不好解释了。过去有人怎么解释呢?您听了你得笑。说她二十年在宫里面在不断的去辨别皇帝的是非。这可能吗?这有必要吗?一个妇女好容易得到皇帝的宠爱,她会用二十年去辩皇帝的是非?皇帝有没有非?从我们今天的无产阶级革命立场来看的话那不消说,首先是大非,对不对?从农民起义者角度来看的话,他当然也是“非”。问题是我们现在讨论的前提是,小说里面贾元春这个角色。是不是?从贾元春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她不会去把她自己的人生目地确定为去辨别皇帝的是非。小说里面也没有任何情节写到她去辨别的皇帝的是非,也没有这样的暗示。所以,我们就贾元春这个艺术形象来说,很难解释她为什么要去辨别皇帝的是非?而且用二十年的时间来辨别。所以这个就不好解释。有些人觉得她就是在辨皇帝的是非,那我觉得这种意见应该得到尊重,也不失为一种他个人的见解那么这句话呢,现在我又把它分两截,咱们先来讨论这“二十年”,《红楼梦》里面,“二十年”这个字样可是多次出现的哟,你回忆一下,对不对?《红楼梦》里面经常出现一些年代语言,比如说在第七回“焦大醉骂”,“焦大醉骂”咱们在前几讲里面引用了他一些话,现在咱们再引用一句,“焦大醉骂”当中有这样一句话“二十年头里的焦大太爷眼里有谁?”(《红楼梦》第七回)。“二十年头里”,这就出现一个“二十年”,焦大骂的。焦大所指的“二十年头里”应该是什么时候呢?小说它是一个虚拟的时间和空间,那么我们现在要讨论的,就是说在生活的真实当中,我们的探讨如果是一个焦大的生活原型,在那个时候他骂,他所说的那二十年,“二十年头里”;大体是什么时候?他骂的时候,应该在雍正时期,应该是在雍正的晚期,也就差不多是雍正快暴死的之前。雍正,大家知道,他当皇帝当了十三年,他是在雍正十三年八月份突然死亡的。简单来说,也就是说雍正朝的十几年,二十年减去十几年,还剩几年,所指的就是康熙朝,上下不会差很多,所以焦大所说“二十年头里的焦大太爷眼里有谁?”;这句话就证明,小说里面的贾家在二十多年前,他们的状态比小说里面写到秦钟到他们那儿去做客,然后让焦大把他送回家,比那个时候要强得多,那个时候焦大在作为一个老仆是非常风光的、非常神气的,谁也惹不起的。我们考虑到《红楼梦》,它是一部带有自叙性,自传性家族史特色的小说,我们就回过头来,在生活真实当中去一看确实是,在康熙朝的时候曹家是最风光的。我个人就是觉得《红楼梦》里面它这些人物所讲出来的这些年代都是在康、雍、乾三朝里面能够落到实处的,能够找到生活原型的。特别是有一个年代表述, 
特别值得重视,是在第四十七回,这就是贾母的一个表述,贾母有一个什么表述呢?贾母说了“我进了这门子,做重孙子媳妇起,到如今我也有了重孙子媳妇了,连头带尾五十四年,凭着大惊大险、千奇百怪的事,也经了些。”(《红楼梦》第四十七回)这个她不说“五十”,也不说“五十五”,她说“五十四”,这个我想不是偶然的,不是曹雪芹写到这儿兴之所至,随便写上去的。而且贾母这个人物是有生活原型的,这个生活原型是可以非常准确地加以确认的贾母的原型就是李煦的一个妹妹,她嫁给了曹寅。在小说当中化为了贾母这个艺术形象。你查一查曹家的历史,贾母说这个话是在第四十七回,应该是在乾隆元年,从乾隆元年回溯五十四年,是哪一年呢?是康熙二十一年,那一年曹玺还活着,任江宁织造,曹玺是曹寅的父亲,曹寅当时在京城,他是治仪正或者是叫做兼佐领,是这样的职务。当时曹寅是二十五岁的样子。贾母的年龄应该大体和曹寅相当,她就那个时候过门的,嫁到曹家,嫁给曹寅的。从那个时候算到乾隆元年就是五十四年,所以贾母这样说了就是意味着当时她嫁过去的时候上面还有一个太婆婆,她自己进了曹家门,过了五十四年之后那么往下算,她也有了重孙子、媳妇。而且贾母说这五十四年是不平静的,她经历了很多大惊大险,千奇百怪的事,这也正符合历史上曹家的情况,曹寅娶了李氏以后,一直到最后去世,那真是大惊大险多了,所以贾母这个生活原形 
就是李氏。这个话是对榫。 
 
  (刘心武先生认为《红楼梦》是一部带有自叙性质的作品,它与作者曹雪芹的家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刚才介绍的文本中的几个年份就可以精确的反映出这种关系,而贾元春判词的第一句“二十年来辩是非”究竟是什么意思?它与贾元春的命运结局有什么关系,与作者曹雪芹的家族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我说这么多什么目的呢?就是告诉你“二十年来辩是非”的这个“二十”也不会是一个随便写下的数字。也是可以和刚才我说的那些数字 
 
  一样相应的加以推算的一个数字,那么“二十年来”怎么个算法呢?我个人认为不是说贾元春已经进宫了二十年,不是这个意思,是贾元春 
 
  为了一件事情辛苦了二十年,为了一件什么事情呢?那么现在我们所读到的判词在多数的版本上都是“二十年来辩是非”,实际上起码有两个古本里面它写的是“二十年来辩是谁”。很值得我们思考,很可能这样的古本里面更接近曹雪芹的原笔原意,她二十年来始终在判断有一个人究竟是谁,这个人绝对不是皇帝,她所判断的就是小说里面的秦可卿,那么,贾元春呢,大体而言她应该是比秦可卿稍微大一点,也无非是大个四五岁的样子。在她四五岁记事的时候就发现她们家出现了一个神秘女性,可能比她小,这个孩子被说成是一个小官吏抱养的女孩子然后到宁国俯可能是做童养媳,因为那时侯年龄还很小,在宁府里面长大,秦可卿呢,她从小说描写来看气象万千,气派很大,我已经有很多分析,这个不再重复,那么在生活的真实当中这个人作为废太子的女儿,她并不是真正的在一个破落的官僚家庭里面长大,她被曹家收养以后,曹家当时的情况可能不是太好。但她和她自己的家族还保持着一定的联系,她和皇族的其他知道她的真实身份而不予揭示的同情者应该也保持密切联系。因此她的生活环境,成长环境不是一个小官吏家庭的环境,甚至也不是一个宁国府的环境。也不是一个相当于宁国俯那样的生活当中曹家的环境,其实曹家在雍正朝情况还不可能有小说里面写的那样,有荣宁二府那么好。因此呢,秦可卿之所以不但血统高贵,而且后来她也有一种高于贾家的见识和修养。那么我们探讨生活真实的话,那么得出的结论是那是可能的。小说里面这样的描写也是合理。那么为什么贾元春她要来琢磨自己家族里面的这样一个秦可卿究竟是谁。这个在上一两讲里面我给大家分析过了。贾元春的原型很可能是曹雪芹得一个姐姐,先被送到选秀女得范畴里面去参加选拔。又由于本身条件不是非常好,一开头可能并没有被选拔到到皇帝身边。二很可能被派去伺候胤礽和弘皙他们,那么你想,如果在胤礽第二次被废前夕。这个胤礽得家族曾经做了这样一件事情,把即将临盆的一个妇女和刚刚的孩子,把她们这个事情隐瞒起来,最后还把这个孩子偷渡出宫殿,寄养到跟自己关系密切的,一贯相好的官僚家族里面。这是完全可能的,是完全可能的。而贾元春小时侯,她可能模模糊糊觉得比她小一点的这个女子呢,有点奇怪,但是呢,她不可能有有深刻的意识,她也不一定有去仔细辨认她是谁的,这个很浓厚的兴致,但是她到了胤礽和弘皙的生活空间里面以后,她就会从那个空间里面一些妇人的唧唧喳喳的、嘁嘁喳喳的私语里面,就会隐约感觉到有些奇怪。俯里面当年说是生育了,生完又死掉的孩子很可能就是同时在她小时侯来到她们家族的那个女孩。她就一直在琢磨这个事情,“二十年来辩是非”之所以在有的古本上面就写作“二十年来辩是谁”它的含义就是二十年来贾元春一直在琢磨,她们贾府里面的这个女人究竟是谁?最后她又从贾元春这个生活原型又从胤礽和弘皙的身边在内务府的二次分配当中到了弘历的身边,她逐渐掌握了却凿的证据之后,她就选择了一个最佳时机来揭露这件事情。那么你想,她如果是四五岁开始琢磨这个事情到二十年以后她应该是二十四五岁。弘历在做皇帝的时候差不多也是二十四五岁,两个人的年龄应该是比较相当的。弘历对来到他身边的这样一个曹家的女子,肯定产生了好感。她的到了弘历的宠爱。那么正好雍正暴亡,弘历登基,弘历登基的第一件事就是抚平政治伤口。上下做团结工作。该赦的赦,该免的免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