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性伦理学 >

第38章

性伦理学-第38章

小说: 性伦理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性快感;(2)防止发生生理方面的危险和损伤;。3)控制、促成或者防止受孕。
有一条古老的谚语说:崇高与滑稽只有一步之遥。在爱情的国度里,这条谚语的意
思是说:将最高的美与潜在的丑区分开来的界限是非常含糊的,因此我们可以在精
神上和感觉上超越它、无视它!但是,一切问题的前提是防止性生活的不和谐。必
须使双方都觉得求爱的方式“恰到好处”,必须掌握一种超越了一切现有婚姻方式
的性关系技巧。就是说:在理想的婚姻中能获得和保持幸福。
    《理想的婚姻》1928年出版于美国,以后在西方各国畅销不衰。该书对于性的
生理解剖、性生活的方法和卫生学等,论述颇为详尽。它不仅以性医学为基础,又
上升到性伦理学的高度,耐人寻味。更为可贵的是,该书对婚姻采取了严肃谨慎的
态度,并以维护一夫一妻的爱情的合理性关系为前提。因而可以作为我们在婚姻期
实施性生活方面教育的参考书。
    我们高兴地看到,近年来,婚姻期性生活教育业已引起我国有关部门的重视,
并逐步开展起来。笔者手头珍存的民政部婚姻管理司赠送的《新婚必读》就是明证。
书中亲切地写道:
        结婚,意味着夫妻性生活的开始。新婚夫妇和谐的性生活,将有助于
    双方感情的巩固和发展。性生活不和谐,往往是双方产生矛盾冲突,造成
    感情不和,甚至家庭破裂的原因。为了保证新婚阶段性生活顺利进行,男
    女双方事先都要在精神上作好准备,并用这方面的知识来丰富自己,这是
    获得满意性生活的必要前提。由于性生活通常男性处于主导地位,在掌握
    性技艺方面他们理应给予更多关注。
    这实在是一段普通的话,然而也是一段有着深刻性伦理内涵的话。它以平凡的
语气告诉人们:当代中国性教育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第九章  性革命的伦理评价

    性革命,是指世界上各发达国家进入20世纪以来,在性领域中发生的一系列全
面巨变。从性伦理学角度考察,性革命实际上是对传统性关系与性伦理发起的全面
挑战,它促使人们对性传统进行再反思、再评价和再调整。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
政策的实施和发展,性革命思潮对当代中国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当代中国正面临着
一场势在必行的性伦理的大变革。我们要正视发展中的现实,依据马克思主义伦理
学的基本原理,使中国的性伦理变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一、西方性革命中的伦理观

    谈到60年代形成高潮的西方性革命,不少西方学者都认为,这是本世纪人类在
伦理价值观及行为上最重大的改变。人类对性的传统态度被大大地放宽了,甚至做
了180度的转变,性从一件隐私的秘密变成了公开辩论的话题,在50年代令妇产科医
师都觉得脸红的话题,在70年代以后却能在电视或收音机里自由讨论。而象“性高
潮”、“双性恋”等原是医师与研究者的专门术语,如今也都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供
全家大小阅读的杂志标题里。有人公开鼓吹自慰、婚前与婚外性行为、同性恋,而
老年人对当街拥吻的青年男女及赤身裸体的天体营也只能耸耸肩膀。这些可以看到
的迹象在显示,西方公众对性的观念已然发生巨变,性不再是一种由女人无”奈地
接受、男人罪恶地享受的“职责”,而是一种自然的行为,它有很多的不同的方式,
也适合各种年龄的人,它的主要目的是快乐和消遣。
    造成性革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过去长期性压抑的反动是一个原因;追求政
治、经济、性权力平等的女权运动也是一个原因;而科技的发达——工业化、都市
化、甚至汽车的使用也是一个原因。避孕方法的进步及宗教权威的弱化也使得人们
更勇于从事性行为。此外,新的性伦理观的提出及传播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它粉碎了有关性的古老神话,促使人们对性传统进行再反思、再评价和再调整。实
际上是对传统性观念、性意识及性道德宣战的“性革命”,毫无疑问要涉及人们性
行为的方式及对这些方式作出新的调整问题(包括婚姻的形式、婚前性关系、婚外
性关系、离婚问题等等)。但从最基本的方面说,人们在进行这种种调整之前,首
先要有一种性伦理观的变革。没有作为先导的新性观念和新性意识的产生,建立新
的合乎道德的性行为方式是不可思议的。
    作为一个世界历史现象,性革命最初的主攻对象是19世纪西方虚伪的性文化。
西方历史上一般把19世纪后半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称为维多利亚时代,以此期在
位的英国女王来命名。所谓“维多利亚时代的性风尚”,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虚伪二
字。一方面,宗教、舆论、学校教育和政府拼命地贬低和谴责任何性活动,尤其严
禁“言性”;另一方面,非道德的性活动却达到一千年来的顶峰。
    面对长期形成的尖锐的道德冲突,第一批为西方人打开另一扇窗的是人类学家。
人类学家通过介绍世界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告诉西方人,人类的性道德就象文化一样
众多。据穆多克(G·Murdock)的分析,在他所调查的民族中,绝对禁止婚前性行
为的不会超过5%,而另外20%认为婚前性行为不对的民族,并非基于道德的考虑,
而是不想为社会制造非法的私生子,因此,他们的矛头只好指向妇女。70%左右的
民族,则至少在某些情况下容许婚前性行为。其他更耸人听闻的报告还有很多,阅
读这些异种民族无奇不有的性生活描述,除了给西方读者提供刺激外,更迫使他们
重新考虑自己那过分压抑的性伦理。
    接着,一批性学家于19世纪末叶相继登上历史舞台。其中,以弗洛伊德和霭理
士成果最丰富,影响最巨大。他们不仅是医师和性心理学家,不仅是性学第一发展
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而且也是当之无愧的性伦理学家。
    20世纪初,叶南裴(Von Ehrenfels)出版了一本有关性伦理学的书,评论“自
然的”与“文明的”(文化的)性道德间的差异。为此,弗洛伊德撰写了《“文明
的”,性道德与现代人的不安》。这篇写于1908年的长文告诫人们,当“文明的”
道德占压倒性优势的时候,个人生活的健康与活力可能受损,而这种牺牲个人、伤
害个人以激进文明的制度,如果升达某一个高度,无疑将反转过来,有害于原来的
目的。西方社会目前流行的性道德特征必须对此负完全的责任;诚然,这种性道德
在推动文明进展上曾经具有高度价值,但改造它的时机已经到了。在弗洛伊德看来,
西方社会当时奉行的性道德的特征,乃是将往昔只施于妇女的标准,扩展运用到男
人的性生活里,以及除了一夫一委的婚姻外,对所有其他性关系施以禁忌(taboo)
性的压制。由于考虑到两性间天性的差别,社会却又公然纵容男人的偶或离轨,而
事实上等于对他施行了双重的道德标准。但是一个容许双重标准存在的社会,便做
不到“热爱真理、诚实和人道”,便不得不驱使其成员虚饰,做伪君子,习于自欺
和欺人。文明的性道德,其遗毒事实上还不止此;它荣耀了一夫一妻制,因而阻塞
了“性择”的可能——既然在文明社会里生存竞争已因人道与卫生的考虑,降至最
低,则唯有性择能影响种族品质的改进。
    四年后,弗洛伊德又进一步指出:想使性本性和文化的要求妥协,根本是痴人
梦话;文化教育对爱情生活的限制,带来了对性对象一般性的降格。但是,反过来
说,一开始就给以全然的性解放,更不会有好结果。不难明白,一旦情欲的满足大
过轻易,它便不会有什么价值可言。想使原欲情潮高涨,一些阻碍是必不可免的;
历史一次复一次地昭告我们,每当阻滞满足的自然力量消灭,人们便建立习俗的阻
力,以便享受爱情。这样的现象,无论于群体于个人皆然。当性的满足畅行无阻,
比如说:当一个古老文明颓废的时候,爱情变得没有价值,人生十分空虚,渐渐地,
人们遂不得不再发展出“反向作用”,来挽救爱情的情感价值。上述看法构成了弗
洛伊德性伦理观的核心内容。
    与弗洛伊德同时,霭理士于1909年完成了巨著《性心理学研究录》最大的也是
最重要的第六卷《性与社会》。在该卷中,霭理士详细地阐发了他的性伦理观。他
尖锐地指出:我们西洋文化里根本没有性道德这一门东西。大家想起历来社会对于
所谓“性道德”的三令五申,一定以为这是一种很可诧异的结论。不错,我们是有
适用于性的范围的道德的。但要知此种道德大部分实在是属于资产道德的范围,而
与性的范围无干,其间的标准大半以资产为依据,而不以性的事实为依据。完全参
考了性的事实而形成的性道德,我们还没有,至少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还没有。我们
普通的习惯是把现行的婚姻制度和抽象的“道德”混为一谈,以为合乎制度的,便
是道德的,否则,便是不道德的;不但如此,我们也往往不理会当代在进行中的种
种变迁,虽则很迟缓,很不易觉察,而对于我们的性道德,也未尝不在那里发生很
深刻的影响;其实任何时代都是如此,也不独我们所处的今日为然。换言之,道德
价值的转换与推陈出新是一种不断的过程;以前所公认为最高的道德标准,现在也
许变做不道德的了;以前大家毫不置疑的认为不道德的东西现在也许变做一个崭新
的标准了。在此基础上,霭理士主张性道德有五根理论柱石:婚姻自由,女子经济
独立,不生育的性结合与社会无关,女子性责任自负自责,性道德的最后对象是子
女。其核心在于第三点,即凡是不生育的性行为、性结合,与社会无关,社会无权
过问。他断言:“性交的行为是一种生理的事实,为男子如此,为女子也未尝不如
此,它也是一件精神的事实,但不是一件社会的事实。”“假如没有生育的关系,
那么性交的行为,便和别人的私人的生理行为一样,当然和社会不发生关系。社会
要过问的话,不是横加干涉,便是多管闲事。”
    弗洛伊德、霭理士以及其他一些被誉为“婚姻改造先进者”(其中有:约翰弥
尔、茂兰伯拉查尔、爱伦凯、舒拉巴尔、华尔门德、梅列德、斯托加、福莱尔、勃
兰)的性伦理观,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并推动了性革命的发生,并促进性革命首先发
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并在20年代形成第一次高潮。伯特兰
·罗素的《婚姻与道德》即是这次性革命高潮的伦理学总结。
    1929年,《婚姻与道德》在英国出版。该书把侧重点放在当代,研究了爱情、
婚姻、优生、性权利以及卖淫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并就“试婚制”和“性在人类价
值中的地位”等敏感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英国当代哲学家艾耶尔在《罗素
传》中评价说:《婚姻与道德。一书在当时被认为具有冲击性的作用,因为它主张
某种程度的性自由,使社会风气发生了变化;它是以令人钦佩的精神写作的,所表
达的道德观是合理的与人道主义的。这本书一出版,我就读了,所以能从我年轻时
的经历证明它们所产生的启蒙效果。罗素是以高度认真的精神探讨整个性道德问题,
他的意图不是要抛弃道德的约束而是要系统地阐述一种更仁慈、更人道的法规。罗
素写道:性生活不能不要伦理,但是它可以不要那种纯粹建筑在古代禁律基础上的
伦理。性道德必须从某些普遍的原则中推理出来。首先应当保证,男女间要有非常
深厚、非常认真严肃的爱情,它拥抱着双方的整个人格,导致使双方更充实、更提
高的结合。第二重要的是必须从生理上和心理上无微不至地关怀儿童。在《婚姻与
道德乡的“结论”中,作者强调指出:我劝人的不是放纵主义2‘我的学说中所要的
自制,和习俗的学说中所包涵的恰恰一样多。但是,我所主张的自治,大部分是要
抑制自己,不去干涉旁人的自由,小部分才是抑制自己的自由。
    罗素的这本书引起了很大争议。直至1940年,美国纽约市法官麦吉汉还以《婚
姻与道德》一书为主要证据,撤销了纽约市学院聘任罗素为哲学教授的任命。该法
官称这个任命是“对纽约市人民的侮辱”,是“事实上设立一个下流的讲座”,而
且这样做也是“专横的,恣意的,直接危害社会健康、安全和人民道德的”。顺便
指出,罗素被阻止在纽约市学院任教后,在美国哈佛大学的讲学仍进行得一帆风顺。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此事发表评论说:“伟大人物都曾遭受庸人的剧烈反对。当
一个人并不轻率地顺从沿袭的偏见,而是诚实地、无所畏惧地运用他的聪明才智时,
庸人是不可能理解的。”1949年,罗素的这本书在美国出版发行;不过,书名改为
《婚姻革命》。这一更改,清楚地肯定了罗素的性伦理现在西方性革命中所引起的
重大作用。
    1948年,美国出版了一部长达804页的大部头学术专著,其中的大部分篇幅是数
字、表格、曲线图,仅最后所附的专业表格就有120页之多。但就是这样一部艰深的
学术专著,首次印刷的20万册在两周内就被抢购一空,并马上在全美和全世界引起
极大震动。这就是《男性性行为》。1953年,该书的兄妹篇《女性性行为》再度出
版。至此,以这两部著作的作者阿尔弗雷德·C·金西的名字为标志的性学中的社会
调查学派宣告确立于世,国际性学研究也就此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它还标志着确
立于1886年的性学,经历了初创期,终于发展到了成熟期;标志着性学开始从学者
的书斋和医生的实验室与门诊所走出来,投入现实世界,投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开始对社会与文化发挥其巨大推动力了。
    西方的许多研究者都认为,金西调查报告对60年代西方出现性革命的第二次高
潮具有“决定性意义”。此断语尽管颇显夸张,但金西的如下性伦理观逐步变成西
方许多人们的行动指南则是事实。在金西看来,每一个社会阶层的人都坚信不疑,
自己的性行为模式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但每一个阶层也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文饰
自己的性行为。对社会上层来说,所有性的社会行为都是道德问题,而道德这个概
念又成了性道德的同义语。这个阶层中的许多人相信:违反性道德是一切不道德行
为中最恶劣的一种。性的纯洁被高高地供奉在道德圣坛的顶端,使得社会上层中的
许多人认为,把自己的戒律强加于社会中所有人的头上,是自己神圣的宗教义务。
与此相反,社会低层人重视的是:什么自然,什么不自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
的性行为模式。低层人中有一些个人也把性行为看作道路问题,但是他们同时也承
认,总的说来,本能会战胜道德。中等阶层的男性一方面与众多乃至数百个姑娘性
交过,另一方面坚决不娶非处女为妻。而上层男性一旦偏离道德戒律开始性交,其
疯狂劲儿就比其他什么人都足。对许多上层男士和一些中层男性来说,道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