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性伦理学 >

第4章

性伦理学-第4章

小说: 性伦理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种程度上对他说来成了自然界。这种关系还表明,人具有的需要在何种程
    度上成了人的需要,也就是说,别人作为人在何种程度上对他说来成了需
    要,他作为个人的存在在何种程度上同时又是社会存在物。'注'
    马克思的这段话包含着丰富的内涵,至少以下两个方面值得特别地提出来。
    首先,在马克思看来,人类两性的历史是自然史的继续,而不是某种没有开端、
永恒的东西。人的东西和自然的东西的统一即表现为男女之间的关系。由于生物的
东西和社会的东西的统一,人和自然界的关系直接就是人和人的关系,而人和人的
关系同样直接就是人和自然界的关系。生物的东西和社会的东西的统一是在人的感
性生活中,特别是在人的感觉器官的发展中实现的。但是,马克思并不局限于承认
人和自然界、人和人的统一。马克思在强调指出了这种自然基础的意义时,认为社
会生活的特殊的基础是人类本身的活动,人的活动的对象化,自然界的非对象化,
即,人类的生产和全部历史,而人的存在物所固有的一切都是这种历史的产物。或
者说,两性之间以及人与物间的真正关系,应该是每个人都能同符合于他的本质的
那些有价值的东西保持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两性之间的关系就将主要是相应的精
神价值的交换。所以,马克思还写道:“我们现在假定人就是人,而人同世界的关
系是一种人的关系,那么你就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等等……
你同人和自然的一切关系,都必须是你的现实的个人生活的、与你的意志的对象相
符合的特定表现。如果你在恋爱,但没有引起对方的反应,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爱
作为爱役有引起对方的爱,如果你作为恋爱者通过你的生命表现没有使你成为被爱
的人,那么你的爱就是无力的。就是不幸。”'注'
    其次,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的目的是人的解放,而人的解放同人在人与自然
界的生产关系过程中的自我实现一样,都是社会主义的目的。他认为,社会主义的
目的是使人的个性得到发展。在马克思关于他所称的“粗陋的共产主义”的评论中
十分清楚地表明,这种粗陋的共产主义用普遍的私有财产来反对私有财产的这个运
动以一种动物的形式表现出来:用公妻制(也就是把妇女变为公有的和共有的财产)
来反对婚姻(它确实是一种排他性的私有财产的形式)。可以说,公妻制这种思想
暴露了这个完全粗陋的和无思想的共产主义的秘密。正象妇女从婚姻转向普遍卖淫
一样,财富即人的对象性的本质的整个世界也从它同私有者的排他性的婚姻关系转
向它同整个社会的普遍卖淫关系。这种学说,由于到处否定人的个性,只不过是私
有财产的彻底表现,私有财产就是这种否定。对整个文化和文明的世界的抽象否定,
向贫穷的、没有需求的人的非自然的单纯倒退,恰恰证明私有财产的这种扬弃决不
是真正的占有。
    顺便指出,马克思对公妻制所进行的批判(即前面所引“拿妇女当作共同淫乐
的牺牲品和婢女来对待,这表现了人在对待自身方面的无限的退化……”),是从
费尔巴哈和傅立叶的观点出发的。费尔巴哈在《基督教的本质呻,曾具体地阐述了
类的特殊价值即两性关系的文明本质。哲学大师分析说,肉体是人格性之根据、主
词。只有借肉体,现实的人得以跟幽灵之被想像的人格性区分开来。血肉即是生命,
而只有生命才是肉体之现实性。然而,没有性别做氧气,那血肉也将是无。性的区
别,决不是表面的或仅仅局限于身体某些部分的区别;它是一种本质上的区别;它
一直植根于骨髓之中。男人之本质就是男性,而女人之本质就是女性。男人不管怎
样向往精神生活和鄙弃肉体生活,总还是男人;女人亦然如此。所以,没有了性别,
人格性就是无了;就本质而言,人格性乃区分成为男性人格性与女性人格性。跟人
格性有所区别的自然,可以说只能够意味着性别。一个没有自然的人格本质,正不
外乎是一个没有性别的本质;反之亦然。人只是作为男人和女人而生存着。由此,
人之干练、健康,就仅仅在于作为女人的人尽到了作为女人应当尽到的一切,仅仅
在于作为男人的人尽到了作为男人应当尽到的一切。性道德之基础,正就是性别。
正像真正的人不能够舍弃性别一样,真正的人也不能够舍弃自己的道德上或精神上
的规定性,这种规定性,是跟他的属自然的规定性密切相联的。著名空想社会主义
者傅立叶则认为:一般说来,某一时代的社会进步和变迁是同妇女走向自由的程度
相适应的,而社会秩序的衰落是同妇女自由减少的程度相适应的;妇女权利的扩大
是一切社会进步的基本原则。这表明,许多思想家都注意到从文明的高度去探索性
关系的本质。
    不妨再回顾一下卢梭(1712—1778)的有关思想。这位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在其著名的《爱弥儿》中,从男性和女性的异同着手、进
行了一番研究。在他看来,就一切跟性没有关系的东西来看,女人和男人完全是一
样的;就一切涉及到性的东西来看,女人和男人处处都有关系,而处处也都不同;
人们确切知道的唯一的一件事情是:男人和女人共同的地方在于他们都具有人类的
特点,他们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的性。大自然把男女两性既作得这样相象,又作得
这样不同,确实是奇迹之一。所有这些相同和相异的地方,对人的精神道德是有影
响的;这种影响是很显著的。每一种性别的人在按照他或她特有的方向奔赴大自然
的目的时,要是同另一种性别的人再相象一点的话,那反而不能象现在这样完善了!
两性的社会关系是很美妙的;由于有了这种关系,结果就产生了一种道德的行为者,
女人便是这个道德的行为者的眼睛,而男人则是它的胳臂,但是,由于他们二者是
那样的互相依赖,所以女人必须向男人学习她应该看的事情,而男人则必须向女人
学习他应该做的事情。如果女人能够系男人那样穷究种种原理,而男人能够象女人
那样具备细致的头脑,则他们彼此将互不依赖,争执不休,从而使他们的结合也不
可能继续存在。但是,当他们彼此和谐的时候,他们就会一起奔向共同的目的;我
们不知道他们当中哪一个出的气力多一些,每一个人都受对方的驱使,两个人都互
相服从,两个人都同样是主人。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道路前进,你就要始终遵
循大自然的指导。所有一切男女两性的特征,都应当看作是由于自然的安排而加以
尊重。显然,这里描述的两性关系是符合文明进程的,也是带着理想色彩的。
    现代美国人类学家莫瑞斯在他的科普佳作《裸猿》中,以其细致观察与大胆想
象提出了更令人注目的观点:“可以说,不是文明的发展铸成了现代的性行为,而
是性行为铸成了文明的形态。”'注'这不是信口开河。莫瑞斯笔下的裸猿,在性方
面正处于一种迷惘的状态。作为灵长目动物,他被拉向一方;作为习性上的食肉动
物,他被拉向另一方;作为高度文明社会的成员,他又被拉向一方。显然,裸猿是
现存灵长目动物中性欲最旺的物种。要明了其中的原因,我们需要看一看他的起源。
首先,要生存,就必须捕猎。第二,他必须有聪明的大脑以弥补体力上的不足。第
三,他必须有较长的童年期以便利更多的脑生长和教育。第四,男性外出狩猎时,
女性必须呆在家中照料后代。第五,男性在捕猎中必须相互配合。第六,他们必须
直立,而且要善于使用捕猎武器以获得成功。以上情形作为起点,其他事情由此而
生。裸猿必须培养自己的能力去“恋爱”、忠于单个伴侣,去实行配偶制。“恋爱”
后,他必须持久地“爱”。由于求爱期的延长和激动,他能保证自己获得爱情,但
此后,还需另外一些东西强化感情。最简单明了的方式就是使双方共享的活动更复
杂、更有趣。也就是说,使性生活更富有乐趣。可见,配偶间圆满的性生活并不是
现代文明的某种复杂、堕落的产物,而是根深蒂固的、具有生理基础并有利于我们
这一物种进化的一种趋势。这样,人类学再次证明了性关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尺度。
    最后,需要特别说明,把性关系视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尺度,不仅反映了人类对
性的文明本质的深刻认识,不仅仅具有巨大学术价值,而且,它也是人类社会前进
的一个基本目标。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就曾为之进行过奋斗。作为中国共产党创
始人之一的李达,早在发表于1919年10月的《女子解放论》中就明确指出,社会是
个人的系统,个人是社会系统的一员。个人含有男女两性。男性与女性结合,成为
个人。个人的分裂,必成为男女两性,所以社会是由男女两性结合生出新个人。新
陈代谢,然后有进化,有创造,有发展。所以社会称为个人的有机体的集合体,即
可称为男女两性结合的大系统。有男女始有社会,有社会始有男女。离男女两性无
社会,离社会无男女两性。所谓纯粹男子的社会和纯粹女子的社会,不过是抽象的
说法,不是实在的。男性与女性的性的结合是社会。个人是组织社会的单位,男女
两性是组织个人的基本单位。所以凡是社会上的道德、风格、习惯、法律、政治、
经济,必以男女两性为中心,方可算得真道德、真风俗、真习惯、真法律、真政治、
真经济,否则是假的,是半身不遂的。若把这样的道德、风俗、习惯、法律、政治、
经济来支配社会,简直是根本的谬误,失掉了社会的真价值。
    在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创立之际,李达又发表了译著《女性中心说》。在《译
本序言》中,李达展望道:“社会本来是由男女两性做中心所组织的。”“现在社
会经济的基础已经动摇了。社会根本的改造的大事业,横在我们面前,有志改造社
会的男女们,彼此不可不有阶级的共存的自觉,共同携手参与改造事业,和那共同
的社会的敌人奋斗,建设男女两性为本位的共同生活的社会。”'注'“社会本来是
由男女两性做中心组织的”;“建设男女两性为本位的共同生活的社会”——这即
是中国的先驱者留给我们的具有自己个性的马克思主义化的两性观。应该说,这个
任务至今仍是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五、性伦理是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
    关于性的伦理本质,我们对性的内涵做了界说之后,又从三个一方面进行了探
索,即把人理解为是一种有性别特征的生物,性的冲动是人的天性的根本部分,性
的关系是反映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尺度。可以说,这些都是关于性的内在伦理本质
的揭示。现在,我们拟在此基础上,变换一个角度,直接去探索性伦理的特征,或
者说,去揭示性的伦理本质的外在形式——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马克思说过,人把握世界,或者是借助于理论思维,或者是通过不同于科学方
式的其他方式。从科学上、理论上把握世界,不同于“从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
实践精神的把握”。'注'从科学上把握世界,向我们提供的是在真理和谬误这个根
本对立面的范围内运‘动的认识。从艺术上把握世界,是对世界的形象认识和改造,
它是在美和丑这对特殊对立面的运动中进行的。而道德则是以评价命令的方式把握
现实,从善和恶对立的观点来调节人们的行为。科学、艺术、道德,是把握世界的
三种方式,它们各有各的特点,不能相互代替。真理问题是科学认识的中心问题;
艺术形象问题是艺术的中心问题;而行为准则问题则是道德的中心问题。人们最初
对世界的思维和把握是统一不可分的(混合的),后来科学、艺术和道德一一分化
出来,因其对待现实的态度不同而有本质上的区别。
    那么,作为实践精神特定形式的性道德是怎样把握世界的呢?
    这里,需要先对三个概念做个简要说明。其一所谓“实践精神”,是人类特有
的理性能力,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实践精神是一种主体精神,是一种意识到自己主
体地位的人才具有的精神。它的使命在于以善恶范畴评价世界,以评价、调节、预
测等方式来把握、完善世界。其二,“把握”的实质就是性的主体与性的对象借助
于性的实践活动而达到新的统一。为此它包含有两层含意:一是对性的认识,但这
种认识不是一般的肤浅的认识,而是对性的规律性的认识,全面的认识,否则就不
能称为“把握”;二是对性的改造和占有,只有经过改造之后,才能达到性的主体
与性的对象的统一,使性的对象适合自己的需要,才能得心应手地“把握”。因此,
实践精神把握性的世界,也就是认识性的世界和在观念上或以行动为手段改造和占
有性的世界。其三,所谓“世界”具有特定的含义。指实践精神的所有对象之总和,
既包括客观的性的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社会设施,也包括主观的性的意识,性的
感性等实践精神之外的一切精神现象,还包括性的个体与性的群体的行为;活动、
交往等现实活动。简言之。凡是实践精神把握的性的对象,凡是能同实践精神构成
“应当”关系的性的现象,都属于这个性的“世界”的范畴
    明确上述三个概念的内涵,有助于理解性道德把握世界的基本特征。概括地说,
性道德能够表达出现实的辩证性、现实的发展,以及处于过去、现在、将来各种因
素的复杂结合冲的现实矛盾的社会性质;并具体地表现为性道德的超越性、性道德
的批判性和性道德的保守性。
    性道德从未来因素的角度反映现实,产生性道德的超越性。这种超越性表现为
两点:第一,现实在性道德中被理想化。性道德理想在现实面前提出调整性生活现
象的目的,赋予性生活现象以内在的逻辑严整性,有助于把现实理解为不断力求实
现崇高的目的和达到性道德理想的发展过程。“对美好的未来的渴望,对理想的追
求,反映着人类性发展中矛盾的,然而是实在的趋向。性道德理想、道德价值和道
德规范的内容,不但反映了未来的趋向,而且一般说来,反映了它的进步方向;固
定了性道德经验中的优秀成果。巩固了历史上最合乎理想条件的、暂时还没有达到
的,而且常常是近期还达不到的性道德行为方式。第二,现实在性道德中被义务化。
就是说,现实不仅以存在的东西的形式,即已有的东西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也以
关于应该、应热的观念的形式,以关于在最近的将来应该达到并成为现实的所有物
的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性的理想和性的应该之间有不少共同的因素;然而,同
时它们又不是完全相符合的,并且在它们之间不能划等号。性的应该比性的理想更
具体,更接近于现实,尽管任何时候它与现实也不完全相符合,总是在一定关系上
作为与现实不同的某种东西同现实相对立。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