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考生家长的书-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补发。
“如考生临时忘记携带准考证,考生需在考前向监考员报告,经区、县
高校招生办公室批准,可先参加考试,但监考员要准确地记录学生的笔迹、
相貌等,考生在下场考试前须向监考员交验准考证,如不一致,即取消该考
生的考试资格。”
北京市的规定是作为应急处理措施,而考生除了稳妥地保管好准考证之
外,为了防止万一,作为应急措施还有哪些需要预有准备的呢?那就是照片,
宁可事先多洗几张,不要到应急时抓了瞎。
164.高考前因故不能到达指定考场怎么办?
高考的时间控制是极为严格的。除了全国规定统一考试的时间、顺序进
行的科目之外,《考场规则》明确规定:“考生在每科考前15 分钟进入考场。”
“迟到30 分钟不得入场,考试30 分钟后才准交卷出场。”因此,提前、安
全地到达指定考场十分重要。
必须熟悉考场的方位、路线及路途所需时间,做到心中有数。一般来说。
高考的考场都是易校而设,考生比较陌生。当考场确定下来之后,考生或家
长不可掉以轻心地仅仅知道一个大致的方位就可以了。需要认真地去考场勘
查一番,选择一条比较安全的路线,明确使用什么工具,需要多少时间。若
是乘公共汽车前往,还需要掌握发车的间隔。在时间保障方面,需要宽打窄
用,留有充分的余地。
必须检查好代步的车辆,注意保证行路的安全。由于中学相互间隔比较
远,易校开设考场,家长需要考虑为子女解决代步的车辆问题。有些家属大
院考虑的比较周密,鉴于考生备考十分紧张,注意力不是那么集中,为防止
骑自行车发生事故,校外办公室专门派出大客车接送考生。需要骑自行车的
考生,自行车要进行保养、检查,应提醒考生出发时间要留有充分余地井注
意安全,防止因交通而耽误参加考试。
必须准备应急的措施,千方百计地参加考试。请务必注意,开考30 分钟
以后到达考场,则不能参加该科的考试。为此,当遇有交通堵塞,不能按时
到达考场时,可酌情出示准考证,取得乘客或交通部门的帮助,迅速赶向考
场。万一走错考场,如实向监考人员申明理由后进入考场应试。
特别提醒考生注意,考试是高考中的关键环节,每个考生不管遇到什么
重大问题,都要尽最大努力参加考试,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放弃应考的机会。
须知,入学考试一律不能补考,包括外语口试,体育、艺术等专业的加试的
入学考试也不允许补考!
165.预防考生在考场身体不适情况的出现
保持健壮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是考生临场发挥最佳精神状态的重要条
件。为此,有条件的家长千方百计地为考生改善伙食,增加营养。据一位医
生家长说:“学习任务那么重,不补一下身子怎么行?上半年仅北京人参蜂
王浆就买了一百多块钱的。”也有位家长,天天给孩子保障一瓶酸奶,有一
天酸奶变了质,孩子喝了拉开肚子,气得这位家长直骂娘:“真是坏了肝肠
烂了肺了,要是影响大考,看老娘找他们怎么算帐!”但由于有的家长注意
得不够,年年考场上都出现呕吐、腹泻、晕厥、抽筋或精神萎靡不振的,怎
么预防考生在考场上出现身体不适呢?
掌握复习节奏,防止极度疲劳。在高中生物学书中,有一幅大脑功能分
区图,那里标明了大脑皮层上不同的神经细胞群的专职责任,它们有的管学
习文化,有的管运动,有的管歌唱等。高考复习中,有的考生天天毫不间断
地使用那些管学习文化的细胞群,使得那些细胞群疲劳不堪,到了考场,怎
么强刺激也兴奋不起来了,因而出现精神恍惚、萎靡不振的状态。预防的措
施就是保持一定的节奏,适当地调节一下精神生活,适当地听听音乐,看看
电视新闻,使其有张有弛。
注意饮食卫生,防止各种疾病。提到营养,有人极易与大鱼大肉联系在
一起。肉、鱼固然营养成份丰富,但对于考生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在备考过
程中,特别是进入考场,考生的精神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由于用脑过度,
形成了脑器官扩张,大量血液被提到脑内,使得消化腺分泌减少,从而引起
肠、胃功能失调,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因而,需要注意为考生准备
一些既容易消化,又富有营养的食品,特别要防止生吃瓜果不洁的食物,引
起腹泻和食物中毒。
保证充足睡眠,注意养精蓄锐。考生备考阶段高度紧张,临考前夕,要
想方设法让其放松下来,特别是要保证好睡眠。不少有经验的中学,考前一
个月已让他们开始调整生物钟,改变有的考生“夜猫子”习惯,把兴奋点调
到白天。有的考生心中无底,抓紧一切时间拼命复习,生活节奏放慢不下来,
影响睡眠。家长和老师可以和其谈谈心,分析形势,增强信心,从而把生活
节奏调整过来。
万一考生在考场上出现身体不适,监考人员应预有准备,及时与考点领
导小组联系,请医生对症下药。治疗后鼓励考生继续参加应试,不要轻易放
过录取的机会。
166.鲤鱼不一定都能跳过“农”(龙)门
从鲤鱼跳龙门谈起吧。住在黄河岸边的人都知道一泻千里的黄河上有个
龙门。民间传说中的鲤鱼跳龙门大多数指的是这里。黄河水流湍急,波涛汹
涌。黄河里的大鲤鱼欲跳龙门,必须逆水而游,奋身跳出水面,而且必须跃
到一定高度,借着水气云雾才能飞过龙门。传说,跳过龙门的鲤鱼都变成了
龙。
有人把高考比作鲤鱼跳龙门绝不是牵强附会。黄河鲤鱼非体魄强健、出
类拔萃者不能跳过龙门。1990 年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252 万人,由于我国高
等院校招生数量有限,能够跳过高考录取分数线而登堂入室者,无异于凤毛
鳞角。考生的家长合辛茹苦,省吃俭用,把一腔热血、全家辛劳都寄托在考
生的高考上,希望他能跳过龙门,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失望大于希望
的现实面前,正确的态度是,既要寄以厚望,又要做好两手准备;既要使考
生感到有一定的压力,又要防止考生背上思想包袱,影响成绩的正常发挥,
为什么这么说呢?
时代的发展,呼唤着高层次人材。国家拿出那么多投资办学,面向全国
统一招生,农村的考生会有相当的比例考上高等院校,这就是厚望之所在。
正像除草剂代替了锄头,拖拉机代替了耕牛一样,农业生产也在不断从牛拉
犁起步,向着科学种田、科学管理方向发展,让子女升入高等院校学习更多
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对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个很大的贡
献。既然每年都有相当比例的农村考生入学,您的子女只要学业优秀、发挥
正常,考取的希望是会很大的。要让他们明白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希望,接
受家庭和亲人的重托,认真地应试,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挑选。
同时,作为考生的家长,又要留有余地,做好两手准备。要看到高考的
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既然不可能人人都考上高等院校,部分考生落榜是意料
之中的事。不要只看到养育子女读书不容易,子女十年寒窗也是非常辛苦的。
他们为了掌握中学阶段的文化基础知识,不知耗干了多少盏灯油、磨秃了多
少支钢笔,冬天,他们一边频频跺脚板取暖,一边专心致志地做习题;夏天,
一边挥掌啪啪有声地击打蚊虫,一边还念念有词地背诵英语,哪一个不熬红
了眼晴,累瘦了身体。但由于招生名额有限,由于地区教育质量的差别,由
于子女的天资赶不上别的子女聪颖,由于压力太大发挥不够正常,由于? 。
落榜不完全都是子女的责任,家长又有什么不可以谅解的呢?又有什么理由
不做好两手准备呢?
做好两手准备,并不是等于放羊。家长似乎觉得给子女留下后路,他们
便会有考上考不上无所谓的思想。其实并不然,当他们知道父辈的辛劳和期
望,又没有“自古华山一条路”,非冲上去不可的包袱,考试中轻装上阵,
正常发挥,说不定会考得更加理想呢!
167.“金字招牌”挂在门上并不容易
战斗在工业生产第一线的工人,最能把握祖国现代化建设的脉搏。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
使他们开阔了眼界,看到了差距,深刻地认识到现代化离开科学技术不行,
搞科学技术没有高水平的人才不行。因此,他们热切地期望子女能考入高等
院校,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文化知识,将来穿上白大褂,坐在计算机房里按电
钮,让他们和他们的钢钎、大锤一起办理退休证。也有的家长干一行气一行,
不想让子女接自己的班,希望子女考上高等院校,离开生产第一线。更多的
家长抚今追昔,感到当一个老工人,地位够高的了,生活够好的了,唯一的
缺憾是文化不够高,牌子不够硬,希望子女考上大学,最好是名牌大学,给
家庭贴贴金? 。等等,他们心中多数只有一种打算,认为子女能考上大学,
没有理由考不上大学。
请尊重子女的选择,不要太潮流化了。简单的一个道理:是子女而不是
家长去选择专业,入学深造。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社会上需要各种高层
次的科学技术人才,新学科、边缘学科及交叉学科的发展,开辟了许多新的
研究方向。年轻人对新事物敏感,喜欢新兴学科,愿意报考“热门”院校和
专业,应当尊重子女的选择。当好顾问是家长的本份,越俎代庖地为子女和
志愿“拉郎配”只会挫伤子女的自尊心,将来的历史官司中家长是原告呢?
还是被告?
请衡量子女的实力,不要太绝对化了。从子女是父母的招牌出发,不少
家长为子女选择志愿,非名牌莫属,非重点专业莫属。不客气地说,这种思
想从市俗观念出发,把高考绝对化了。高等院校有名牌与一般之别,专业有
热门和冷门之分。但名牌大学也就有数的几所,热门专业也只那么一些,让
力不能及的子女在名牌和热门上拼消耗是否明智?应该指出,名牌大学设备
齐全,师资雄厚,是出人才、出成果的地方,但名牌大学出来的学生不一定
全是名人。一般大学某些方面条件有限,但一般大学照样出人才,出成果。
辩证地看待名牌与一般,热门与冷门的关系,从子女的实力出发,客观地选
择志愿才是负责任的态度。
请注意子女的临场发挥,不要太理想化了。一般来说,工人住在城市,
特别是在大城市,教育条件好,教学水平高,子女在一般中学、特别是在重
点中学就读,发挥正常,可以解决有书可读的问题。但是由于高考竞争激烈,
报考志愿或然性很大,如果发挥失常,落榜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特别是在
一般中学就读的子女,更应该有一定的思想准备。考试之前,不要施加过分
的压力,除了在选报志愿方面要留有余地外,也要预有准备地作好落榜的安
排。
168.家长要求子女的标准要实际一些
知识分子家庭,自有知识分子家庭的韵味。有的家里赫然一溜考究的书
柜,里面摆满各种版本的中外书刊,靠窗一张宽大的写字台,玻璃板下压着
挚友的近照和名片,有的家庭陈设简单,日用杂品摆放零乱,但墙上、窗前
和画架上一张张栩栩如生的人物素描和呼之欲出的古典人物肖象令人赞叹;
有的住房紧张,大些房间铺了单人床,又铺了张双层床,过了时的双开门的
大衣柜上,各种纸盒直叠至天花板,可隔壁小天使的书房收拾的一尘不染,
一架锃亮的钢琴给人以华贵的感觉? 。知识分子对知识、对艺术执著的追
求,强烈地感染着下一代,他们早早地为下一代设计了奋斗的目标;也有的
知识分子对待子女,先是顺其自然,当其察觉与自己想法差距甚远时,颇有
失意之感,或埋怨其笨,或寄希望于侥幸过关。对待子女的不同态度,带来
了不同压力,波动着考生的情绪。
艺术的熏陶固然可以陶冶子女的情趣,但是一厢情愿的灌输往往很难如
愿。如果说高考的大门口是拥挤的,那么,艺术殿堂的大门口更是拥挤。在
我国,艺术院校的数量可以说少而又少,选拔人才自然是好中选优。爱好可
以培养,基础可以训练,但能不能考上理想的专业还有其他的条件。当子女
考试中有某些缺陷,特别是文化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家长是否想到当给他们
吃“小灶”的时候,练这练那是否挤占了他们的学习时间?家长是否考虑,
除了艺术这条路外,是否可以让子女深造的道路拓展得更宽一点?
一代人可以是知识分子,可要成为知识分子世家可不是自然而然。知识
分子家庭对于子女的教育和成长是一块丰泽的沃土,但以事业为重,把心血
倾注在教育他人的园丁们,很可能把自己的子女教育丢到了一边。有不少这
样的事例,有的知识分子家庭的子女,由于中学阶段基础没有打好,第一次
高考没有出线,第二次又没能过关。甚至有的子女,不愿报考大学,很可能
是社会影响渗透到家庭里,知识分子清苦的生活窘境已拴不住子女那颗求实
的心,高考成为家长的一厢情愿。
有的知识分子埋怨子女不争气,甚至记起了著名的一句名言,我下的是
龙种,生下来的是跳蚤。学习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激烈的角逐中,
暂时落伍是难免的事,如果确实学有余力,又有一定学习条件。还可以让其
拼搏一番。请注意,子女大了,不要挫伤他们的自尊心。注意发挥知识分子
的优势,帮助子女查余补缺、全面复习,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勤奋的努力
会扬起理想的风帆。
169.“将门出虎子”,不一定出“秀才”
中国人民解放军威武雄壮之师常年驻守在冰雪大阪、天涯海角、江南水
乡和都市闹区。军人家属的频繁调动和地区教育的差别,使当代军人子女的
学习成绩更加参差不齐。这些将门虎子也将参加高考,去和社会上的同龄人
一样,接收党和人民的挑选,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据调查,某地一个师级
农场,连续三年高考,没有一名考生出本科线。他们的父辈把青春献给了农
场,同时也把子女的前程贡献给了丰饶的农场。为了获取出线权,某军事院
校常年派出班车,将子女送往附近城市中学就读,培训费动辄几千。某部干
部结婚之后便分居,后来好不容易随军迁入某城市,不久又因工作调动,再
度分居。为了子女的开学,他们两鬓斑白,已经向上级递交了退休报告,仍
然是分居? 。谁说军队干部干脆、简单?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一提起子
女升学,他们也是柔情似水,感慨万千。他们渴望自己的子女能和社会上各
种家庭的子女一样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他们也希望自己并不笨的子女捷足
先登,获得出线权。
正像战争的胜负军力经济力是决定因素一样,高考出线要靠子女的学习
成绩。由于部队驻守地区的偏远,由于干部升迁、调动频繁,由于军营生活
高度紧张,没有更多的时间给孩子辅导,由于? 。不管由于什么,子女的学
习都会受到一定影响。高考临近了,为子女打点行装去出“征”前,甭像给
部队点名那样,板着面孔说出么二三,只需在其后背轻轻击上一掌,便足以
表达父辈的理解、内疚和心愿,让子女轻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