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吃什么-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 正常幼儿日需热量的补给
人体大部分热量是用于基础代谢(一般占总热量的50%),借以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包括维持体温、肌肉张力和各内脏的生理活动。其次,则用于生长发育,而且是与生长速度成正比(约占总热量需要的1/3)。另外还用于运动(此种热量所需波动较大,幼儿多动、好哭者,比安静、少哭的,要高出2~3倍),食物在体内消化、吸收、利用时的损耗(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及排泄(大小便、出汗)中丢失的热量。为了保证小儿的生长发育,充分的热量供给是至关重要的,但必须合理。
热量供给不足,各种营养素都无法发挥营养作用,小儿会出现消瘦、营养不良的状况;热量供给过量,则可引起肥胖,给成年后的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埋下隐患。
2 幼儿需要补充维生素
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对维持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促进体内各种酶的合成,或增强这些酶的活力。而大多数维生素是不能在人体内合成的,需要不断地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长期摄入不足,会引发各种疾病,但摄入过多时,又可引起中毒。
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K、维生素E等。日常食品中分别含有各种不同的维生素,如肉、鱼、乳、蛋黄、动物肝脏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粮食尤其是小米、大米中,含有维生素B、维生素K;蔬菜、水果中有丰富的维生素C;植物油中含有维生素E、维生素D、维生素K。除通过食物补充外,少数维生素,在一定条件下可在体内合成,如皮肤中的脱氢胆固醇,经过阳光紫外线的照射,可转变成维生素D;肠道内的正常细菌,可合成维生素K。
其实,小儿每天对各种维生素的需要量是有限的,如果孩子食欲正常,又不偏食,日常食物中的维生素就可以满足其须求,一般不必补充药物性维生素。因幼儿在冬季晒太阳较少,可适当补充些维生素D。
3 补碘并不是越多越好
有些人误以为服用碘越多,身体越健康,孩子就越聪明。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和危险的,碘过量对身体是非常有害的。碘过量后可抑制甲状腺素分泌,通过内分泌机制的调节作用,会引起高碘性碘甲状腺肿大,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口唇水肿及过敏等不良反应,所以补碘并不是越多越好。
4 要重视大脑发育期的营养
婴儿出生后的第3个月开始至1岁半,是大脑细胞增长的高峰期。一般足月出生的婴儿脑的重量是350克,到1岁末,脑的重量迅速增加到1000克,而成年人的脑重平均是1300克。由此可见,1~2岁的儿童,脑组织的生长发育已基本完成。因此,在脑发育的高峰期,如果各种营养供应不足,将严重影响孩子的脑发育,儿童的智力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将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所以要特别重视这时期的营养供给。在饮食方面除供给足够的糖类、蛋白质、各类维生素及无机盐外,还应多摄取供大脑发育需要的健脑食品。
据医学专家长期研究发现,儿童多吃含卵磷脂及维生素B的食物,对脑组织的发育有巨大好处。因为,脑组织的化学组成特点,就是脂类含量比任何器官都丰富,其中包括卵磷脂、胆固醇、神经磷脂,尤其以卵磷脂含量最多。这些脂类促成了劳动的效率,使精力更加充沛。卵磷脂还可治疗神经衰弱,增加脑的活力。含卵磷脂多的食物有大豆和豆制品、牛奶、鸡蛋、牛肉、鱼、果仁等。另外,还应多吃些含有维生素B的食物,它能帮助大脑对糖类的利用,维持髓鞘的完整性。大脑消耗的葡萄糖很多,平时血液中大约2/3的葡萄糖要被大脑消耗掉。尤其学龄儿童脑力劳动紧张,消耗葡萄糖更多,多吃含维生素B的食物,有助于增加对大脑营养的供给。
5 吃哪些食物能得到维生素D
当维生素D缺乏时,会引起佝偻病,因此家长们要注意及时供给孩子们足量的维生素D。维生素D的来源有两个途径。天然的维生素D来自于动物和植物,如海鱼的肝脏含有较多的维生素D,把它提炼出来后,做成鱼肝油,可用来预防佝偻病。鱼子、蛋黄和奶类也含有少量的维生素D3;植物(新鲜蔬菜)中的麦角固醇,经过紫外线照射后变成麦角骨化醇,即维生素D2;另外酵母、干菜中也含有维生素D2。以上这些总称为外源性的维生素D,由消化道吸收到体内。
维生素D的另一个来源,是由体内合成的,称为内源性维生素D,由人体皮肤皮下组织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过日光中紫外线的直接照射后,变为胆固化醇,即内源性维生素D3,这其实是人体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因此;小儿除了从食物中得到维生素D外,还应坚持户外活动,多接触阳光。不要久居室内,也不要隔玻璃晒太阳,因为玻璃可以把阳光中的紫外线挡住,起不到作用。同时还需用药物补充,例如鱼肝油、维生素D制剂等。
6 如何减少烹调时损耗的营养素
食物在烹调时,需要进行清洗、加热,如果方法不当,就会使营养素丢失或被破坏,因此要注意烹调方法。蔬菜中富含维生素C及矿物质,储存时间过长,会失去其中的维生素,烹调时要先洗后切。菠菜、空心菜等含草酸,可先用开水烫后再切。做菜时要等油热或水开,再将菜放入;炒锅最好用铁锅,急火快炒,炒好后再放盐及其他调料;最好现吃现做。
幼儿营养供给的要求(2)
煮、炖鱼、肉时,汤中含有一定量的营养物质,应吃肉兼喝汤。给孩子制作肉食时,比较习惯的是做肉丸子,即是将新鲜瘦肉剁碎,加入少许淀粉、调料和水,上锅蒸熟,这种做法可保证肉质鲜嫩,营养成分丢失较少,且易于消化吸收。
幼儿的膳食营养
幼儿期,生长发育也是非常旺盛的,而且这时正是增智健脑的关键时期,又是从断奶渐向普通饮食过渡的阶段,所以这时期内的膳食安排,对一生的健康和智力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生长特点与营养需求(1)
幼儿的生长发育速度虽不如婴儿,但仍相当迅速。实验证明:幼儿体格和智力生长发育的状况,与环境、食物、遗传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其中食物是物质基础,是直接影响的因素。在此时期内,幼儿的活动量逐渐增加,但消化吸收还不能完全适应成人的饮食,如果一旦饮食不当,很容易影响生长速度,发生营养紊乱,并可由此而影响智力发育。
1 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
1岁婴儿,只有几颗乳牙,2岁半时乳牙才逐渐长齐,因此咀嚼能力相对稍差,消化、吸收能力也较差,但也能吃些细、软、烂的食物。幼儿的身高、体重、生长速度较婴儿期慢。譬如体重,第一年增重6公斤,第二年增重3公斤,第三年只增重2公斤。身高的增加也与体重相同,第一年平均长高25厘米,第二年平均长高10~12厘米,第三年平均只长高9厘米。
幼儿是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新生儿脑重约为成人的1/3,2岁时已增重到成人的2/3。幼儿的脑增重,主要是脑细胞体积的增大和成熟。在此时期,幼儿的视、听、触、味、嗅等感觉器官及运动器官功能逐渐完善。脑的发育成熟离不开优良的食物,尤其要有优质蛋白质,如果蛋白质摄取不足、质不优,会阻碍幼儿脑的生长发育,从而影响记忆力和理解力。
2 幼儿成长对营养素的需求
幼儿期是长身体、长智力的重要时期,需要充分的营养。
(1)需要哪些营养素蛋白质,是人体的最主要成分,幼儿必须从食物中获取蛋白质原料,满足生长需要。幼儿每天需要的蛋白质,按每公斤体重计算,比成人高得多,是成人的3倍。幼儿每人每日需要40~50克蛋白质,其中动物性蛋白需占50%。含蛋白质的主要食品有畜肉、禽肉、蛋、水产、干豆类、硬果类,如花生、核桃等植物蛋白质含量也较高。除蛋白质之外,还需要足够的热能,幼儿每人每天需要46~57兆焦耳(1200~1300千卡)热能。碳水化合物提供幼儿热能的需要,但摄取过量碳水化合物,体内利用不了,多余的热能就会形成脂肪积存在皮下,造成虚胖。反之,碳水化合物摄取过少,机体所需热能不够,就会将蛋白质转化为热能,这对机体来说是很不经济的。碳水化合物来源于米、面、薯类食物。
钙,是骨骼、牙齿生长发育的关键物质。幼儿应摄入充足的钙,每人每天需要700毫克。牛乳,是最好的钙源,易吸收。绿叶蔬菜、豆类也含有丰富的钙。铁,是血红蛋白主要成分。饮食中缺少铁,小儿易患缺铁性贫血,会使幼儿的抵抗力降低,此病在幼儿期患病率最高。动物内脏、动物全血、肉、鱼等食物中有较丰富的铁,吸收、利用率也高。
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都是人体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缺乏任何一种,都会影响幼儿生长、发育。
(2)怎样才能合理摄取营养幼儿的饮食,始初是以乳类为主,后逐渐过渡到以米、麦等谷物和蔬菜、肉、蛋、水产等副食混合的“成人饮食”。幼儿的消化系统功能是逐渐完善的,因此这一过程应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
饮食的搭配各种食物的营养素种类和含量都不相等,有的富含蛋白质,有的富含碳水化合物,有的又富含某些维生素,因此幼儿的食物要多种多样,不能偏食。根据计算,幼儿每天应该进食粮食150克、动物性食品150克、蔬菜100克、牛乳1瓶,还应适量吃些水果。
主食,当以粮、谷、薯类为主,谷物品种较多,有米、面粉、玉米、小米等。幼儿的主食除米饭外,还应搭配挂面、面包、馒头、包子、饺子、馄饨、麦片粥、小米、玉米粥等,最好能轮流交替,经常变换。
副食要重视荤素合理搭配。因为荤食中富有蛋白质,蔬菜中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幼儿的副食应当有荤有素。荤食中的瘦肉、鱼、禽、蛋、动物血应交替选用。深色蔬菜和豆制品也应多选用,常吃些紫菜、虾皮、海带等富含铁、钙的海产品,以及富含维生素A的动物肝脏,此外,还可以多吃些蘑菇、香菇等菌藻类的食品。
食物的色、香、味以其外观美,能刺激消化液的分泌。幼儿的菜肴应注意颜色的搭配,做到色彩鲜艳。食物要切碎、烧烂,便于幼儿咀嚼吞咽。点心类应将糕点、饼干、面包、包子配以豆浆、牛乳、藕粉、红豆汤食用,做到干湿搭配,使幼儿乐于接受。
良好的习惯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性格、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培养幼儿的良好饮食习惯十分重要。因为饮食习惯的形成,常与合理摄取营养素有关,它们可以影响“生物钟”的节律,有些习惯还有利于防病。
定时定量食物进入口腔,从咀嚼到胃内消化排空,均有一定时间,胃排空一般是4个小时。养成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会使胃按时排空,产生饥饿感觉,引起食欲,促使消化酶分泌,促进消化功能。而吃饭不定时、定量,有时吃得多,有时吃得少,或者乱吃零食,会使胃肠消化功能紊乱,影响正常的进食量,从而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素。幼儿的胃容量本来就小,各种消化酶分泌也少,因此一次不能吃得太多,一般幼儿饮食安排是:每天吃3顿正餐,2顿点心。
全面摄食各种食物都有其特有的营养特点,但没有一种天然食物,含有能满足人体需要的所有各种营养素,因此幼儿只有全面摄食各种食物,才能获得他们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素。此外,有的食物除了营养素外,还含有特殊的成分,如香菇含有一种多糖物质,这种物质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所以不能挑食、偏食。目前有不少孩子,有些不良的饮食习惯,有的不爱吃蔬菜,有的不喜欢吃豆制品,有的不爱吃鱼,这些都不利于他们的生长发育。
生长特点与营养需求(2)
细嚼慢咽食物在口腔中细细咀嚼之后,可充分与唾液混合,有助于消化。同时在细嚼之后,食物的色、味反射,使消化液分泌增多,能促使食物更好地消化、吸收。因此要教育幼儿进食时不可“狼吞虎咽”,要细细咀嚼食物后再咽下,家长也不要鼓动孩子吃得快,那样不利于食物消化。
及时洗手周围环境中有很多微生物,不少是致病菌,可引起幼儿腹泻及其他肠道传染病。必须教育孩子讲究卫生,食前、便后及时洗手,尤其是幼儿的手,还不能熟练地使用筷子,常用手指取菜,更要经常性地洗净双手。
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在培养幼儿的饮食习惯中起着主导作用,不仅要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且要带头做到,以自己的行为教育幼儿,才能收到显著的效果。
幼儿食谱的安排(1)
为了保证幼儿能得到合理营养,就需要科学的膳食调配。幼儿的食谱可反映幼儿一天生活所补充的各种食物的种类、数量和制作方式等。
1 安排食谱的原则
(1)保证一日所需的热能和优质蛋白质在一日食谱中,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热能和蛋白质。
(2)食品要多样化可轮流选用鸡肉、牛肉、猪肉、鱼等,作为提供优质蛋白质的食物,采取荤素菜搭配,多种粗粮和细粮配合制作,以使达到营养素的“互补”。
(3)重视烹饪方法适应年龄需要4~6岁年龄段的儿童不适宜给粗、硬及大量油炸食品;食物制作时应注意碎、软、细、烂,以利于幼儿的消化和吸收。
(4)不宜选用刺激性强的食物诸如酸、辣、麻的食品;或兴奋性的酒类、咖啡、浓茶等。
(5)合理的进食次数以三餐一点较为合适,每次进餐宜间隔约3~4小时。
2 推荐食谱示例
儿童在不同时期,每天应摄入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在提供膳食时必须根据要求进行安排,就需要制定食谱。有人认为只要提供的食品数量足、质量好,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也有人认为营养素的供给“多多益善”。殊不知营养素过量不仅不能充分利用,还会对儿童尚未成熟的一些重要器官(如肝脏、肾脏等)带来不利影响。只有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小儿食物供给标准来制定食谱,将一日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科学地安排在一日三餐一点(心)之中,才能使儿童合理摄取营养物质。以下食谱示例供配膳时参考。
红豆粥
配料大米50克,红小豆15克,红糖适量,糖桂花少许。
制法将红小豆与大米,分别淘洗干净。红小豆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烧开并煮至烂熟,再加入大米一起煮。用大火烧沸后,转用小火,煮至黏稠为止。在粥内加入适量红糖,烧开盛入碗内,撒上少许糖桂花即可。
功能和胃滋阴,养血补血。此粥色泽红润,香甜爽口,诱人食欲,极受幼儿欢迎。红小豆,含丰富的蛋白质、赖氨酸。赖氨酸是人体八种必需氨基酸之一,对幼儿大脑发育有重要作用。
番茄蛋汤
配料番茄50克,鸡蛋1个,植物油5克,香油1克,精盐1克,水淀粉5克。
制法将番茄洗净,用开水烫一下,撕皮、去籽,切成小片;鸡蛋,磕入碗内打散。将炒锅置火上,放油烧热,下入番茄煸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