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阅事百喻经 >

第8章

阅事百喻经-第8章

小说: 阅事百喻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前,在一个马戏团里有一位驯养员。在他所词养训练的动物当中,以一对小老虎的表演最为逗趣、可爱,演出时场场满座,广受观众的喜爱。
驯养员每天喂小老虎一斤肉,然后再施以训练。它们受到奖励便表现得非常突出,演出动作完全按照驯养员的要求。因此驯养员相当得意,摸摸两只小老虎的头以示赞许,老虎也咆哮一声,自鸣得意一番。
随着时间的流逝,小老虎长大了,而驯养员却仍然每天只喂它们吃一斤肉。到了第三年,小老虎已经变成大老虎了,这时它们的食量大增,仅吃一斤肉已不能填饱他的肚皮,所以他们常在表演时对着驯养员吼叫,暗示它们的需要。然而驯养员不以为然,以为它们又在自鸣得意。
一天,在全场爆满的观众的期待之下,驯养员又带着这一对老虎出场献艺。驯养员先喂老虎食了一斤肉,老虎也做了一番精采的演出,然而接着它们却在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中,咆哮一声,在众目睽睽之下向驯养员猛扑过去……
启示
在直销事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一分成就而获得一分掌声的鼓励是必然的。但是随着事业的发展历程,公司是否真的掌握了直销商的需要呢?老直销员是否也真的了解下边新直销员的需求呢?
如果直销事业只是停留沉溺在热烈的掌声当中,而无法察觉直销商的真正需求,有朝一日下属也会变成马戏切的老虎。所以,请开辟并珍惜双方真诚的双向沟通渠道,随时了解他人的需求。特别在培训教育上,应该要因人制宜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倍 增 奋 进
古代有一个国王很爱玩。于是一位术士发明了一种棋奉献给国王,国王玩得爱不释手,术士说:“小人没有别的要求,只请大王在棋盘的第一个格里放一粒米,在第二个格里放二粒米,在第三个格子放四粒米。然后在以后的每个格子都放进比前一个格多一倍的米,64个格子入满了,这些米就是我要求的赏赐。”国王一听.这点米算什么?就一口答了。
那么,国王该赏给术士多少米呢?
列出的算式是:
1+21+22+23+24+25……263+264=118446740737095511615(粒)
这么多米.可覆盖全球,国王倾全国之力也无法负担。
启示
由这个古老的故事,使人们意识到倍增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它的确是使人们感到惊讶!这也是市场倍增学原理之体现。
去 南 海
古时候,有一个和尚,决定要到南海去.但他身无分文况且路途遥远.交通又极不方便。但他没有被这些困难所困扰,他只有一个信念,我一定要到南海去。
于是,他便沿途比缘、一步一步往南海的方向迈进。路过一个村庄化缘时、他碰到一个比较有钱的人家。当看到这个和尚化缘时,有钱人便问他:“你化缘干什么?”
和尚坚定地回答:“我要去南海!”
有钱人不由哈哈大笑起来。“凭你也想到南海,我想到南海的念头已经有好几年了,但还一直没有准备充分。像你这样贫穷的人,还没到南海,就是不累死也会饿死了。还是趁早找个寺庙安稳度日吧!”’
和尚不为所动,固执地说:“我迟早一定要赶到南海。”
几年以后,当和尚从南海返回的途中又到这个有钱人家里化缘时,这个富人还在准备他的南海之行。
启示
有志者,事竞成。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之中,有许多人一且都在计划、梦想、等待、准备之中,磋跪了无数岁月,仍然没有行动缺乏动力的人永无只是一个可怜的空想家,他一直都在准备、计划之中,但他明天、明年也许永远不会比今天,今年准备得更充分、更好。但他始终不明白这个道理,缺乏坐言起行的精神,最后又往往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命运的安排。是的,他的失败和庸碌无为也只能是“命”中注定的了。
熟能生巧
从前,有个卖油的老头经过一个大庄园时.看到三兄弟在演冻箭法,旁边挤满了看热闹的人。
三兄弟个个精神抖擞,骑在马上,搭弓射箭,剑弦响动处,箭簇往往十有八九正中靶心,引得周围的人们喝彩,惟烛这位卖油的巷头只是会心笑了一下,并没有任何表示。卖油老头儿的举动被兄弟中的各三看在眼里。
他马上来到老头面前,说:‘’大胆老头子,你竟敢看不起我家兄弟的箭法么?”
卖油者头沉稳地说:“不敢,不过,小老儿自以为这也没什么了不起。”
“嗯,难道你也有百步穿杨的射箭本领么?”老三气恨恨地问。
“射箭本领我是没有,不过.倒是有一项雕虫小技可以献丑。”卖油翁说着,从腰间取出一枚小铜钱放在一个空瓶嘴上,然后用盛器取出缸里的油,离开有三尺多高,让油徐徐地流成一条细线进入瓶子里。瞬时间,瓶子已盛满了,而瓶嘴的铜残竟连一滴油也未沾上。
卖油老头淡淡地对惊降不已的年轻人说:”其实,这也没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是熟能生巧罢了。”
启示
刚刚踏入推销领域的年青人,看到那些成功人士便敬劳神明,自己瞧不起自己。其实,他们之所以获得成功,只不过是他们善于坚持,经过许多失败罢了。成功人士应
切忌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因为,一切绝技的取得都是与虚心努力分不开的,焉知新的直销员会永远不如你吗?不可能!一切只不过是熟能生巧罢了。切忌持才檄物,遭人耻笑。
太阳和风
一天,太阳和风在争论谁更强大而有威力。
风说:“我来证明我更行,看到那儿有个穿大衣的老头吗?我打赌我能比你更快使他脱掉大衣。”
于是,太阳躲到云层后面,风就开始吹起来.愈吹愈大,大到像一场飓风。但是风吹得愈急,老人愈把大衣紧裹在身上。
终于,风平息下来、放弃了。然后太阳从云后露面,开始以她温和的微笑照着老人。不久,老人开始擦汗,继而,脱掉了大衣。
于是,太阳对风说:“温和和友善总是要比愤怒和暴力更强而有力。”
启示
太阳的温和使人们乐意脱去外衣,风的冷竣反而使人们更加裹衣防卫。在直销这个以网络相系的组织里,亲切、友善、赞美的态度,更能使一个人抛弃成见、抛弃自私而趋于理性,接受正确的组织观念;而强加于人,过分的批评和责备,只能使他们逃避,离开你。
哥伦布立蛋
在一次宴会上,一位客人对哥伦布说:“你发现了新大陆有什么了不起,新大陆只不过是客观的存在物,刚巧被你撞上了。”
哥伦布没有同他争论,而是拿出一只鸡蛋;让他立在光滑的桌面上。
这位客人试来试去,无论如何也不能把鸡蛋立起来,终于无能为力地住手了。
这时,只见哥伦布拿起鸡蛋猛力往桌面上一磕,下面的蛋壳破了,但鸡蛋稳稳地立在了桌面上。之后,哥伦布说了一句颇富哲理的话:“不破不立也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就是有人发现不了。”
启示
我们当中的许多人不是也成天在抱怨嘲笑别人这也不行,那也不对。而当.让他自己去干时,结果他什么也干不了,传统的思维已成为一种定势,让他在自缚的茧中无力自拔。当一种新生事物来临时,他除了嘲笑、怀疑之外便是无动于衷,无能为力。
上天的恩赐
有一位勤劳的农夫在一块无人肯播种的荒地上辛苦劳作。
过路的人看到他在这块堆满了砖头、瓦块和锈铣、地下生满树根的瘦土里挖田。便嘲笑他说:“喂,老头,你是在挖金子吧!”
农夫一声不吭,埋头苦干,清除了砖头、瓦块和锈铁,铲除了地下盘绕的树根,然后开始整理,施肥。一晃几年过去了。到了收获时节,农夫满怀喜悦地在田里收获。
这时,一位赶着牛车的年轻人对老农喊道:“喂,老大爷,你哪辈子积了大德,上天恩赐了你这么一块肥沃的土地。”
农夫擦了一下脸上的汗殊,大声回答:“年青人。上天恩赐我这块宝地时,人家都在骂我是个老傻瓜。”
启示
许多人只看到别人成功后的显赫、富足,而从不过问他成功之前的艰辛和苦累,这也许就是世界上80%的人们仍然在贫容平庸中挣扎的原因。一个人应该有悟性,当你能够悟到别人成功的道理时,你已踏上了成功之旅。
天才老鼠之谜
若干年前,罗伯特博士在哈佛大学主持一项为期六周的老鼠通过迷阵吃干酪的实验。实验的对象是三组学生与三组老鼠。
他对第一组的学生说:“你们太幸运了,因为你们将跟一大群天才老鼠在一起。这群老鼠非常聪明,它们将迅速通过迷阵抵达终点.然后吃许多干酪,所以你们必须多买一些干酪放在终点喂它们。”
他对第二组学生说:“你们将和一群普通的老鼠在一起。这群老鼠虽不太聪明,也不太愚笨,它们最后还是会通过迷阵抵达终点,然后吃一些干酪。只是因为它们的智能平平,所以不要对他们期望太高。”
他对第三组学生说:“很抱歉!你们将跟一群愚笨的老鼠在一起。这群老鼠笨极了。因此它们的表现会很差,如果它们能通过迷陈到达终点,那是意外,所以,你们根本不用准备干酪。”
六个星期之后.实验结果出来了。天才老鼠迅速通过迷阵,很快就抵达终点;普通老鼠也到达终点,不过速度很缓慢。至于愚笨的老鼠,只有一只通过迷阵,找到终点。
有趣的是,在这项实验中,根本没有所谓的天才老鼠与愚笨老鼠。它们通通是一窝普通的老鼠。
启示
学生们当然不懂老鼠的语言,然而老鼠却知道学生对它们的态度。这项实验证明了态度的神奇力量。既然态度能产生神奇的力量,那么我们应当对人生、事业、工作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你的态度决定了你是天才的,或是愚笨的。用心去体验吧,然后端正心态,保持风度。
寻找诚实的人
在古老的希腊.有一位哲学家.住在一个木桶里。有一天他爬出了木桶,提着灯笼,开始去寻找一个诚实的人。
沿途.许多人嘲笑他是个疯子、白痴。但许多有智慧的人们加入了他的寻找行列,他们不停地寻找,跋涉……
他们寻找了好多年,始终没有找到这个诚实的人,他们又似乎找到了什么……
启示
从一开始步入社会走向人生,使开始了寻找真诚,追求生命的价值。寻找中我们虽然受过欺骗,但我们获得了真诚;追求中我们品尝了失败和挫折,但我们获得了生命的丰满和充实的追求过程。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人是注定要获得丰硕的成果的。你的心态,你的观念,决定了你成就的大小。
西西弗神
西西弗神因为偷了天庭里的火种给人间,受到了上帝的惩罚。上帝命他把山下的石头推到石山上,但是,他刚把石头推上去.石头又自动滚下山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泅西弗神就这样重复着这种毫无成效的劳动。但他心里一直坚信让人们能够吃到熟食,看到灯火是正义的行为。于是,在每天朝阳初升时,他便满怀信心地投入这项庄严的劳动之中。
西西弗神最后得到了什么,你知道吗?
他得到全世界人民的热爱和歌颂,包括创造这则神话的哲人。
启示
“楔而不舍,金石可镂,楔而舍之,配木为断。”这是古代智慧的结品。坚持正确信念的人,不停努力的结果,表面上也许一无所获,但是他收获了精神上的丰盈和充实。这是再多的金钱也买不到的。有了精神,人们便能在废墟上重建家园;有了精神,人们便能创造一切人问奇迹。
师旷劝学
春秋时代,晋国的国君平公,有一天对一个名叫师旷的著名乐师说:“我已经70岁的人了,再想学习恐怕太晚了吧?”
师旷是个聪明人,他故意问:”晚了.那为什么不
赶快把蜡烛点起来?”
晋平公认为师旷很不礼貌,生气地说:“我跟你讲正经事,你怎么能开玩笑?”
师旷就认真地对他说:“我听人家说过,少年时期就刻苦好学的人,好像早晨的太阳,前途无量;壮年时期开始刻苦学习的人,好像是烈日当空,虽然只有半天,可是锐气正盛;老年时期才开始刻苦学习的人,好像是蜡烛的光,虽然远远比不上太阳,但是比在黑暗中瞎碰乱撞,可要好上:多少倍啊!”
晋平公听了,连连点头称是。
启示
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信心,有决心,年纪与成功是无关的。
世上何事最难
古时候,有个皇帝,他的儿子天折了,皇帝非常悲伤,便对身旁的一位大臣问道:
“世间何事最苦?”
这个大臣如实答道:“世间丧子最苦。”
皇帝一听十分恼怒,拍案怒斥,大臣深感性命难保。皇帝接着又问:
“世上何事最难?”
大臣心想:此番答得不行,免不了有杀身之祸。他灵机一动,说道:“世上说话最难。”
皇帝听了,便饶恕了他。
启示
世上说话最难,在专制的封建时代确有道理。但在政治日益民主,社会昌明的今天,人们首先要学会说话,充分发挥个人的才华,激发潜能,才是今天时代的要求。
双倍学费
有一个年青人,去向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请教演讲术。他为了表示自己有好口才,滔滔不绝地讲了许多话。
末了苏格拉底要他缴纳双倍的学费。
那年轻人惊诧地问道:“为什么要我加倍呢?”
苏格拉底说:“因为我得教你两样功课,一是怎样闭嘴,另外才是怎样演讲。”
启示
这个故事看来是个笑话,但事实上成功的演讲家,应该是有张有合的。该讲则讲;不该讲则不讲,该点则点,点到即止,恰到好处。故对这种似懂非懂,对演讲技巧一窍不通而又自作聪明的人来讲,教起来只会更费劲。
富翁投宿
约翰?洛克菲勒是世界有名的大富翁,可是他在日常开支方面很节省。
一天,他到纽约一家旅馆去投宿,要求住一间最便宜的房间。旅馆的经理说:
“先生,你为什么要住便宜的小房间呢?你儿子来住宿时,总是挑最豪华的房间呀!”
“没错,”洛克菲勒说:“我儿子有个百万富翁的父亲,可我没有呀!”
启示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只有自己经历过创业之苦,才懂得节省的道理,才懂得创造的艰辛和财富的来之不易。
记住“低头”
被称为美国人之父的富兰克林,一生功绩卓绝,这与他的一次拜访不无关系。
一次,富兰克林到一位前辈家拜访。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了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正常标准低矮的门。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笑说:
“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来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时刻刻记住‘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不要忘记了”
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看成最大的收获,牢牢忘记住了前辈的教导,并把它列入他一生的生活准则之中。
启示
谦虚谨慎是做人的美德。一个成熟的人,有成就的人,必备此种品格,宜低头、忍让,而非自高自大。这也许是许多成功人士之美德。
下 一 个
世界球王贝利在20多年的足球生涯里,参加过1364场比赛,共踢进1282个球。并创造了一个队员在一场比赛中射进8个球的纪录。他超凡的技艺不仅令万千观众心醉,而且常使球场上的对手拍手称绝。他不仅球艺高超,而且谈吐不凡。当他个人进球记录满1000个时,有人问他:
“您哪个球踢得最好?”
贝利笑了,意味深长地说:“下一个。”他的回答含蓄幽默,耐人寻味,像他的球艺一样精彩。
启示
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每当实现了一个近期目标,决不应自满,而应迎接新的成功,应把原来的成功当成是新的成功的起点,应有一种归零的心态,才永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