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c行销:广告行销艺术 >

第6章

c行销:广告行销艺术-第6章

小说: c行销:广告行销艺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对方明星队员是一位隶属“皇后乳业”选区的人时(不具备参赛资格),一部分观众全都得到“皇后乳业”圆锥形冰激凌免费购物券 
各具特色的球衣 
拉拉队队长的制服不够用 
疯狂的老板像是一个野人在边界线上高兴地狂喊乱叫 
比赛结束,乐队立即奏响音乐 
打造形象鲜明印记、让顾客回味无穷,一个组织便可以产出小溪般绵延不绝的口碑。人们愿意把自己经历的故事讲给朋友、家人和同事。上述条目述及的人和事,反映的便是,2002年1月达拉斯小牛队一场比赛情况。库班和他的营销总监菲茨杰拉德(Matt  Fitzgerald)都说,他们最大愿望是球迷得到消遣和值得回味的经历,而不只是一场篮球赛。 
《体验经济》(the  Experience  Economy)一书中,作者派因(Joseph  Pine)和吉尔摩(James  Gilmore)揭示出,把顾客经历和谐结合的那些企业,如何“为非同寻常的经济扩张鸣锣开道。”公司可以运用值得回忆的经历创造价值,以避免产品和服务商品化。“每一企业都是一个舞台,因此工作就是一出戏,”他们写道。正如您将在第十三章“造熊车间”案例故事中所了解的,顾客体验为您营造了一个尽兴表演的创造性舞台。就像是公司的装配生产线,顾客可以自己在此制作玩具熊和动物标本。 
但是,其它体验,只有同公司员工互动才得以产生。“在体验经济中,顾客眼中的任何工作,都是您正在上演的大戏中重要的一幕,”该书作者说道。 
本书中的案例公司理解这一原则,并重点雇请容易留下印象的人。比如,所有“造熊车间”雇员都参加为期三周的“大熊学校”培训。他们在此学习“熊的行为方式”。同顾客交往时,要标新立异、追求完美,让他们过目不忘。 
  

  

 
第六章 塑造社团(1)
  
本·麦康奈尔
将顾客团结起来 
诚挚欢迎您来多伦多市区皇家约克大酒店,参加年度聚会。我们的活动内容包括晚宴、娱乐、叙旧和疝气检查。 
—来自肖尔代斯(Shouldice)医院疝气病人年度聚会请柬 
每年,一群病友都要组织一次聚会,他们是加拿大安大略省桑希尔市肖尔代斯医院的疝气患者。 
他们聚餐、娱乐、跳舞,有时还来个草裙舞。这是一个开心的夜晚。这里的常客有两个相同之处:都经历过疝气手术;都来自肖尔代斯医院。 
跟传统医院不同,肖尔代斯医院鼓励病人彼此相识、建立联系。这里的治疗过程可以概括为一种体验——愉快、难忘,而不是恐惧、易忘。 
这一切始于1947年,当时几个病人建议肖尔代斯(Edward  Earle  Shouldice)医生主办一次联欢会,让医院和病人重续友情、保持联系。肖尔代斯大夫欣然从命。借此良机,他开始推行新思路,来指导年度检查、资料收集工作。1948年,第一次聚会就吸引100名病人;从那以后,医院每年都出资赞助。聚会人数现在不足1;000人,但在20世纪80年代末,最多时达到1;500人。一个由老病友组成的委员会帮助医院筹划。 
日光浴室、高尔夫绿地、20英亩的优雅环境,使肖尔代斯医院看起来更像是一所高档乡村俱乐部,而不是一家医疗机构。从外面很难看出:每年这里进行7,500例疝气手术,这意味着每天超过30例。 
1945年以来,医疗报告显示治疗成功率达99%。医院对每一病人——总共270;000人都进行了辛苦的跟踪调查,才敢这么肯定。医院每年接触130;000病人,联系方式有: 
邀请他们到医院体检 
举办出院病友年度聚会(包括复查) 
在安大略附近小城设立流动诊所,为不能来院就医者提供方便 
通过信函、电子邮件对病人逐一跟踪调查 
为了解、提高手术成功率,依肖尔代斯医生设想,医院开展了一个持续调研项目。 
但医院官方声称:给新病人带来的不仅是外科手术成功。厄克特(Daryl  Urquhart)医生——来自医院的营销主管坦言:肖尔代斯医院更致力于塑造病人社团。他说认识他人会产生难忘经历。以下是医院社团塑造战略: 
医院不是紧张忙碌给门诊病人做手术,而是鼓励他们和其它病人交流,以达到一种“移情疗法”。即这些病人组成实时互助组织,对共同问题进行比较、讨论并缓解焦虑。 
每个病房有两张床,让病人住院期间有个伴。 
在公共区域而不是病房安放电话和电视。看似细节,但会迫使病人离开病床、四处行走并和他人交流。 
病人在公共食堂进餐,厅里能放6张桌子。 
医院设有台球桌、推圆盘游戏,除日光浴室和高尔夫绿地外,还有一个打牌的公共区。 
  

  

 
第六章 塑造社团(2)
  
本·麦康奈尔
医院55年历史中,肖尔代斯一直是加拿大医学界谈论的焦点。2001年,蒙特利尔(Montreal)肯考迪娅(Concordia)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指明,肖尔代斯新病人的构成是: 
49%新病人来自老病人介绍 
34%来自健康专家(内科医师、按摩医生、牙医等)介绍 
13%由听说过肖尔代斯医院的熟人介绍 
3%从新闻报导中获知 
1%从互联网上获知 
所有病人中,几乎一半从老病人(他们被厄克特称作“最早的福音传播者”)那听说过肖尔代斯。厄克特说:“我们的工作是:要确保每个走出医院大门的病人都是医院的福音传播者,而不是妖言惑众者”。对于后者,他解释为“遭受不幸的顾客在危言耸听。” 厄克特说医院拥有众多的福音传播者,是因为“我们侧重的是完整的感受,而不仅仅是一次外科手术。”大部分完整的感受来自社团塑造、对病人终身跟踪服务。 
为何建立社团? 
一般说来,塑造顾客福音传播者的组织也塑造顾客社团。社团能够为顾客带来归属感,使其背靠大树好乘凉。2001年4月,《福布斯》一篇文章描述,戴维森(Harley…Davidson)公司顾客对公司的热忱,很象“在您出生前就存在的一种激情,并将与您终生相伴。” 
顾客跟我们、跟其它顾客彼此联系,于双方都有裨益。消费者由此得到购物忠告、享受售后服务、联系志同道合者。对公司来说,顾客社团能建立顾客忠诚度、提供有价值的反馈、有助于增加销量。不否认社团的效益很难测评,但我们案例公司的营销人员确信:这些益处的确存在。电子商务网站衡量在线社区效益较为容易。2001年,麦肯锡(Mckinsey…jubiter media metirx)发表的一份调查显示:网络社区用户尽管只占所有浏览者三分之一,却购买三分之二的产品。评论产品、发布信息的用户(他们比常人多浏览9次,忠诚度至少2倍于常人)经常能买两倍于常人的商品。走马观花、不参与社区互动的人先是频频的访客,然后才是潜在的买家。 
《快速公司》(Fast pany)杂志与友邦公司(pany of Friends) 
《快速公司》杂志,通过刻画特立独行者、引领风尚者风采,记载了那些在打破旧体例、产生新效益的企业和实践中涌现出的新理念。落实在行动上,这本杂志在出版发行方面与其伙伴公司友邦的合作,就打破了固守常规的企业经营模式。1997年,《快速公司》撰稿人、编辑罗(Heath  Row )组建了友邦公司,目的是:让读者持续“讨论”杂志上的话题。五年后,友邦公司在35个国家中拥有165个地方组织、44;000名会员。 
  

  

 
第六章 塑造社团(3)
  
本·麦康奈尔
“我们一直希望,我们的创业经历能引起反响,”罗说:“让人们各抒己见。”不申请预算前提下,罗许诺自己单凭电子邮件就能将读者联结成不同团队。到1998年2月前,他这一创意已经造就一支千人大军。像一个身材瘦长的毛头小伙,罗的想法冲劲十足且超出想象。现在,互联网软件不仅告知用户、非用户他们遥远的家乡即将发生的事件,也会管理当地电子邮件讨论表。 
罗说友邦公司会员拥有以下特征: 
合伙创业 
就业 
找到雇员 
在限定时间内搬到新城市,建立社会性、专业性网络 
获得书籍出版合同 
相遇并合作 
“9。11”事件凸现了友邦公司对罗及杂志的重要性。“友邦公司组织起来一个导游网络,以帮助处于困境的旅行者。”罗说:“如果某人因为客观原因困于城中,友邦公司的成员会邀请他们到家中做客、带他们出外就餐、陪他们浏览城市,让他们在困境中尽可能开心、放松。” 
计划实施五年后,在友邦公司操持下,原来杂志80万份的销量产生了“实质性”改变。罗说:“现在,人们来到‘友邦公司’是冲着友邦名声而来,对杂志《快速公司》却知之甚少。人们将朋友拽到组织里说道,‘您得结识这些人;您必须参与讨论;您必须听听此人建议。’然后他们频频聚首,好事接踵而来!很多人由此知道了杂志。” 
下面是罗创建社团的建议。 
说干就干。用真诚而实际的方式操作。如果不能奏效,毫不犹豫停止。 
融入其中。雇员的参与有利于社团发展,公司公告板若没人看便形同虚设。“如果您还没加入,那还等啥呢?”罗说。 
松散式管理。友邦公司成功原因在于“自由发挥”。就管理社团而言,避免繁文缛节使管理人员缩手缩脚。让大伙自己决定何时、何地及为何做事。“创新便产生了,”罗说。“如果控制较多,创造性会减少,在网络内能共享的好点子就更少了。” 
  

  

 
第七章 由点到面(1)
  
本·麦康奈尔
步步为营达致客户传播福音 
“如将一件工作分解细化,完成起来就会轻松得多” 
——福特(Henry  Ford) 
您如何吃得下一头牛?一次一口慢慢来呗。 
这也是公司吸引新顾客成为福音传播者的诀窍。先不要推给顾客一大套产品、一整头牛,先用一顿牛排吊吊胃口。如果喜欢牛排,他们还会回来吃烤牛肉;等到最后,又吞噬了一整扇牛肉。 
将产品和服务规模都分解细化。这些容易消费的较小的量,是体现公司价值的组成部分。对于某些产品来说,这是一个样品。对其他产品来说,一个限时限量的试验品会有很好的效果。对其他人来说,它是提供一项服务的探索过程。一项刚起步的产品或服务,使顾客得以在消费高端的、更昂贵、更复杂的产品之前先试用低端产品。 
将产品分解成“一口一口的量”如何帮助将顾客塑造成福音传播者? 
减少了决策者第一次购买您产品时存在的风险。 
消除了阻碍购买的负面因素,比如成本与时间。 
使得您的杰出产品能够到达顾客手中、深入顾客心中。 
缩短产品销售周期,并为顾客尽早体验您的产品提供先机。 
把产品、服务介绍给更多人,这些人又告诉他人,这样就传播了口碑。 
同顾客建立亲善友好,因为它无需大量购买就能提供价值。 
最后一条非常关键,“一口一口的量”提供最新价值。付出才能得到。献出一份诚信,等于含蓄地告诉顾客您是值得信赖的、您是真实的、您是容易相处的。会有人尝试后就逃走了吗?当然有。因为您的产品并不是任何人任何时候都需要的。勿以善小而不为,从而阻止您提供“一口一口的量”。把产品送到您所追求的、又有需求的所有其它顾客那里。 
先尝试后购买的方式对廉价产品来说很管用。化妆品公司,像宝洁与联合利华,一直向用户邮寄免费洗衣粉与洗发香波的样品,这一做法延续了几十年。如果您生产出一种特好的产品,让顾客先试用一下的做法会事半功倍。试用显示了产品市场的最低进入壁垒。不管怎么说,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无法抵制尝鲜的诱惑,况且还是免费的! 
  

  

 
第七章 由点到面(2)
  
本·麦康奈尔
2001年1月品牌营销和促销协会一项调查发现,试用对于化妆品的经营商来说非常有效。针对“一口一口的量”的做法,询问了1;195名顾客,得出了下述结论: 
95%的人试用过。 
38%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把送给他的所有样品都一一试用过。 
92%的人试用后决定购买其食品、日用品与健康美容护肤品。 
73%的人通过试用知道了有新产品或改良产品问世。 
84%的人表示如果他们喜欢试用品,会考虑用它替换正在使用的牌子。 
技术行业运用“由点代面”策略塑造最初的福音传播者,取得巨大成功。许多客户软件公司让潜在客户在特定时间内试用产品。在30到90天有限时间里,或有限的使用次数范围内,用户可以在厂商的网站下载免费的全功能版,。 
第9章到第15章介绍的企业,使用了各自不同的方法来实施“由点代面”策略。 
Krispy Kreme——对于想尝尝炸奶油多纳圈的新顾客,店里通常免费送上一只。有时店员多送一只,好让顾客边吃边排队,等待付款。 
Solution People——这是个为“财富”500强服务的企业创新咨询公司,仅仅几天创造性的“突发灵感”咨询,就收费60;000美元。但是潜在客户可以花850美元派一名代表参加为期一天的开放培训课程。 
达拉斯小牛队——怎么样才能让球迷持有这支NBA球队一个赛季的季票?给普通球迷先送上五场或十场的免费门票。如果喜欢座位位置、全面的视觉效果,球迷就会自动升级为半赛季或全赛季会员。球队的市场总监声称有55%的观众升了级。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它的“试驾”项目让程序员无需真正购买IBM的硬件,只在模拟的IBM环境下在线测试Linux应用软件WebTrendsLive(来自于NetIQ)是对网站的流量监测工具。它能够报告网站的浏览人数、来自什么网站、他们如何找到您的网站、他们都看了哪些网页。公司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功能有限的免费版,作为交换,用户的网站上要放置一个WebTrendsLive标志。 
免费版展示了升级到付费版能增加哪些功能。免费版的用户因为了解付费版的优点,所以能够向他人做宣传,即使他们自己也不使用付费版。 
  

  

 
第八章 追求事业:在企业兴盛时(1)
  
本·麦康奈尔
福音传播的过程是销售梦想的过程 
—盖伊·川崎(Guy Kawasaki) 
在苹果公司(Apple puter),盖伊·川崎(Guy Kawasaki)与他的同事借用了宗教意义上的“福音传播”并把它用于事业中。 
苹果公司在世俗意义上的“福音传播”推出了一种新式计算机。同其竞争对手相比,它表现为软件不足、缺乏内存、屏幕较小,定价较高。然而麦金塔机仍能同IBM制造的价格低廉、品种多样的机器相匹敌,这是因为苹果出售的不是计算机,而是一个梦想。苹果销售麦金塔之梦。此梦想就是:改善每个人的生产力和创造力。苹果公司成立了一个福音传播部门,并雇佣了市场营销人员不停地传播福音、传播福音、传播福音。 
出于发展需要,苹果必须说服软件卖主为其操作系统编写应用程序。川崎的主要竞争对手—IBM—是一个习惯于为行业确立标准的科技巨人;某种意义上讲,它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垄断者。苹果将“大蓝色”描绘成未来的“行业大哥大”,以此来说服许多卖主相信麦金塔的事业。 
为给事业创造新的动力,苹果不再创作“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电视广告”(是否最为著名,人们颇有争议)。这是指在1984年“Superbow”中,苹果播出的电视商业广告成功演绎了苹果独一无二、反主流的定位。由里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