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证佛法-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宏扬;也有半吊子的,开口自己还信不过的。)诚谓刁刀相似,鱼鲁参差,若论履践个事,如人行路一般,行得一里二里,只说得一里二里话,行得千里万里,方说得千里万里话。汝等须是各具明眼,拣择青黄始得,若或不然,便从佛祖肚里过来,也是无益。”
从这一段可以看到元明以后,禅宗做功夫的公案,石成金所选的公案很值得看,不算高明,但很平实。
下一段讲高峰妙禅师公案,那时是元朝了,喇嘛教进入中国,禅宗的时代结束了。高峰妙晓得元朝皇帝会请他出来,他早溜了,到杭州天目山,宣布“闭死关”,除了死,不下山。他也学不倒褡,尽管不倒褡,最后死时还是因胃的毛病而死。禅宗的最高处是认识了法身,但报、化二身是否成就,大有问题。可是不经过法身成就,见地就不清,亦不能谈修持。所以五祖对六祖说:不见本性,修法无益。因为他们都是见了本性之故。雪岩钦的一段,是见法身的道理,透透彻彻,下死功夫的用功道理,也讲得彻彻底底,但报、化二身,则不包括在内。
高峰妙禅师公案:
“师二十更衣入净慈立三年死限学禅,一日父兄寻访,巍然不顾。(二十岁出家学禅努力,父兄来了都不顾。)二十二请益断桥伦,令参生从何来,死从何去话。于是胁不至席,口体俱忘,或如厕惟中单而出,或发函忘扃鐍而去。(二十二岁参访断桥伦禅师,叫他参话头,即日夜不懈,不眠不休。)时同参僧显慨然曰:吾已事弗克办,曷若辅之有成,朝夕护持惟谨。(时同参道友被他精进用功的精神所感动,志愿对他护持。)时雪岩钦寓北磵塔,欣然怀香往扣之,方问讯即打出闭却门,一再往始得亲近,令看无字话,自此参扣无虚日。(参访雪岩钦,一开口就被打出去,好几次以后,才教他看无字话头。)钦忽问阿谁与你拖个死尸来?声未绝即打,如是者不知其几,师扣愈虔。(钦禅师忽问他拖死尸的是谁,未及回答就打他,每每如此,他却更诚心。)值钦赴处之南明,师即上双径参堂半月。(到禅堂坐禅半月。)偶梦中忽忆断桥室中所举: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话。疑情顿发,三昼夜目不交睫。一日少林忌(达摩祖师诞辰),随众诣三塔讽经次,抬头忽睹五祖演和尚真赞云:百年三万六千朝,反复元来是这汉(反反复复原来是这个家伙)。蓦然打破拖死尸之疑。(悟了!)其年廿四矣!解夏诣南明(去见雪岩钦和尚)。钦一见便问,阿谁与你拖个死尸到这里?师便喝,钦拈棒(老和尚见他一喝,手里抓住棒子,要打过去了。)师把住云:今日打某甲不得。(今天可不能打我,你会打错人哦!)钦曰:为什么打不得?师拂袖便出。(就是这样答复雪岩钦,换句话说,表示他悟了。)翌日,钦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师云:狗舐热油铛。(这个问题等于狗舐热油铛一般,舌头伸出来,口水在滴,舐嘛,太烫!不舐嘛,实在香!舍不得走。)钦曰:你哪里学这虚头来?师云:正要和尚疑着(骂师父,我正要你对我起疑情)。钦休去(老和尚不理他了),自是机锋不让。”
“次年,江心度夏(到江心寺)。一日,钦问:日间浩浩时,还做得主么?师云:做得主。又问:睡梦中做得主么?师云:做得主。又问:正睡着时,无梦无想无见无闻,主在什么处?师无语。(完了,闷住了,是做不了主,白天清醒时,晓得起心动念处。该发脾气时,唉!不对,瞋心,去掉。虽然压得很痛苦,总算做得了主。做梦时,也做得了主,了不起了。但是无梦无想时如何?师父这一问问住了。高峰妙自认为悟了的,所以师父拿棒子打他,他抓着师父的棒子,翘头翘脑的,那么有自信,现在无话可说了。)钦嘱曰:从今日去,也不要汝学佛学法,也不要汝穷古穷今,但只饥来吃饭,困来眠,才眠觉来却抖擞精神,我这一觉,主人公毕竟在什么处安身立命。(老和尚慈悲,晓得以前对他那一套没有用,现在换个轻言细语对他讲。)丙寅冬遂奋志,入临安龙须,自誓曰:拼一生做个痴呆汉,决要这一着子明白。”
这地方你没有悟到,好了,当你到了荣民总医院,氧气一拿掉,最后一口气不上来时,你在哪里安身立命?还有你没有?这个地方没有悟到,白学!白天念阿弥陀佛,碰你一下,阿弥陀佛,还好;推你一下,也阿弥陀佛,还没发脾气;到了夜里做梦时,讨厌!没有阿弥陀佛了,梦里照样发脾气,贪瞋痴都来。就算梦里做得了主,无梦无想时,你在哪里?做不了主了,佛白学了。老和尚的一段话,轻言细语,何等的慈悲,他自己也是过来人,我们要研究,我怎么睡着的?怎么醒来的?你说:我晓得怎么睡着,那时你一定没有睡。你说你晓得怎么醒来的,那时你早醒了嘛!这是科学的问题。这一段搞清楚了,才可以了“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然后六道轮回可随意来往自如,三界六道任意出入,地狱也可以去玩玩,没有关系,只要你有这个本事。因此,高峰妙发了志,狠下心来,决定要明白此事。
“因同宿友推枕堕地作声,廓然大彻。”枕头掉到地上,碰!一声,他大彻大悟了,才晓得无梦无想时主人公何在。主要人在枕头里头吗?你们回去参参看。
“自谓如泗州见大圣,远客还故乡,原来只是旧时人,不是旧时行履处。(我还是我,可是不是从前的我,完全不同,起心动念,做人处事,都不同了。)在龙须九年,缚柴为龛,(搭个茅篷)风穿日灸,冬夏一衲,不扇不炉,日捣松和糜,延息而已,当积雪没龛,旬余路梗绝烟火,咸谓死矣,及霁可入,师正宴坐(亻那)
'左亻右那'伽。”宴坐(亻那) '左亻右那' 伽就是入定了。
这是高峰妙禅师的几段公案。学禅做功夫的人,注意前面所提五个重点,与学禅做功夫都有关系,是很重要的,尤其现在很多人喜欢谈禅,禅宗不是谈的,禅是讲修的,个个都从这里过来的。马祖固然于言下顿悟,但还是从他南岳衡山打坐多年的基础而来的。现在的人两条腿都降伏不了,还谈什么降伏其心呢!这就是参禅、做功夫修定的真正榜样。但我坦白地下结论:就算能了法身,报、化二身还有问题。所以,中国有些学者讲,禅宗容易走入小乘的路线,这个小乘并不是说“行”上之小,连见地、修证、行门,都容易走上小乘路子。报、化二身要想圆满成就,可不容易。像高峰妙这种苦行、这种坚贞,尤其了不起的是同明朝许多高僧一样,都是在国破家亡之后,替中华民族保留了正气。他晓得以他当时的名气,元朝一定会来请他的,他赶快就跑。他的徒弟,很有名的中峰禅师,也听他的命令,不准出来做元朝的国师,皇帝来请都不去,连中峰禅师也躲掉了。到了明朝以后,这个系统的大师才出来,这又是历史、文化、佛教史上的另一段公案。但看其精神,视其品格,都是不得了的人,我们现在望尘莫及。他们住破茅篷,平日捣点糜粉,能不死就算了。乃至大雪天,被雪封龛,十来天,路既不通,也不能举炊,人人以为他死了,结果过了十多天,雪停了,跑去一看,他还在入定,坐得正好呢!所以说,言下顿悟,那是古人,不是我们。
现在让我们继续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三,本地分中三摩四呬多地第六之三。
讲修定:复次,如世尊言,修静虑者,或有等持善巧,非等至善巧。这是弥勒菩萨说的话,当然是无著菩萨的记录。
修定的人,定慧等持双修,以现在人的修法来讲,如禅密双修,或禅净双修,或止观、念佛双修等,是等持善巧。非等至善巧,是走专门一点的路子。
广说如经,嗢柁南颂:云何等持善巧?谓于空等三三摩地,得善巧故。所谓等持,就是真正证到空,证到真正的性空境界。有些是真空,有些是假空。如道钦禅师所云,硬把念头压下去,看起来也觉得空,但那是假空,第六意识硬压下去,不是真的。
云何非等至善巧?谓于胜处,遍处,灭尽等至不善巧故。胜处,指最好的境界;遍处,空的境界有偏,不圆满;善巧是方便的意思。这里说,要进入那个境界就立刻进入,不似我们瞎猫撞到死老鼠,是碰上的。
云何等至善巧?非等持善巧?谓于十种遍处等至,及无想等至。
云何为住?谓善取能入诸三摩地,诸行状相,善取彼故,随其所欲,能住于定。于三摩地无复退失,如是若住于定,若不退失,二俱名住。
什么叫住的境界?什么叫入定、住定、出定?前一段讲如何进入定的境界,进入定境后,如何能住在定的境界中。这要靠我们在知识理论上认识清楚,进入定的行(心理行为)状(定境的现状)。
善取彼故,入定、住定不是不著相,硬是有点著相,可是不是凡夫的著相,是住在那个定上的著相。你一定,当然是住相了。这个住相要善取彼故,随其所欲,能住于定。看你对哪一种定境喜欢,就住在哪个定境上,这个喜欢不是烦恼妄想的喜欢,是看我们现在的需要。
比方,如果今天上座,妄想杂念特别多,像道钦禅师讲的,又散乱,又昏沉,这个时候就要懂得用什么善巧,用什么方法,才能去掉散乱、昏沉。这里头,以中国文化讲,就有三种了,精、气、神三样不同,要检查出来,晓得今天散乱多、烦恼大,是否由生理来的?比如女人都有周期性的现象,要用什么方法才能使自己除去烦恼,进入安详的境界。其实男人同样有周期。可是不容易知道。
又比如肠胃吃了某一种东西,吃坏了,或是今天气脉引导不好,会烦躁得不得了,火大得很,恨不得连自己都杀掉。所以有人打坐会走火入魔,像这种情形也差不多了。
用一种方法善巧调治,使能住进定境,就叫做对治法门。所以修行不是一味药,不是像八卦丹、万金油之类,样样毛病都可以用的,这是讲生理部分。有时候,是“精”的问题,也包括生理上的营养过多、或不足所引发的毛病。有时候是“气”的问题,所谓气脉对与不对,中行气、上行气、下行气、左右行气,种种等等,因调节不好,影响到心肝脾肺肾,发生了问题。有时候是心理问题,就是“神”,因为受了打击,心境非常低沉,低沉是大烦恼。这一切都要晓得调剂,如果不知道调剂,每天做功夫,步步都是荆棘,都没有用,都是开倒车。
第二十二讲
内容提要
明心见性与三身
吕纯阳与黄龙南
重要的资粮
不能得定与出定
定境中的退位
现观与圣教量
答复同学问题:
明心见性是见到法身;修到六通具足,三身四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报身圆满。至于千百万亿化身,就是化身成就。
许多禅宗的师父们,见到了法身,不见得有报身成就。在印度过去的二十八位祖师,及在中国的五、六祖以前,三身成就者有之,六祖以后,三身成就的非常少。以前提到窥基法师的前生,那个与法、报、化三身都没有关系。普通得定的人都可以出阴神,阴神不是法身,那还是在妄念境界中,还是业力境界。四禅可以做得到出阴神,初禅定也可以做得到。
阿罗汉可以从钥匙孔里出入,这是神通,与法、报、化身没有关系。密勒日巴尊者得三身成就否?(师不予置答。)此如济公活佛,还是大阿罗汉境界,是独觉乘,还不是大菩萨境界。
明心见性而悟道的人,所得的是根本智,但不一定有差别智。能够见到自性,自性又能够起用,能够圆满了一切功德而成就,那才真不容易。
欲得健康长寿,要留意研究吕纯阳的百字铭。
吕纯阳是由禅宗开悟的,以后奉黄龙南祖师之命,生生世世永远为佛教的外护。吕纯阳因考不取功名,后来做了黄梁一梦,醒来以后就出家去了。他修的是道家,在唐末到五代之间非常有名。他炼就很高的气功,可以在空中飞行,他有名的两句诗:“丹田有宝休寻道,对境无心莫问禅。”一般人能做到这样,健康长寿已不在话下,祛病延年,长生不老也可以做到。当然这两句诗当中的修持方法,是有很多意义的。
有一次,他御着宝剑飞行,经过江西庐山,当地有个大庙子,就是禅宗的黄龙寺。吕纯阳是在高空飞过时,看到此山气象不同,必有高人。他降下来一看是黄龙寺,有人正在讲经,就是临济宗大德黄龙南禅师。他站在旁边看了半天,觉得很奇怪,这禅师又没放光,又没动地,更没有像他一样的本事,是个普通和尚嘛!怎么那么多人听他的呢?越看越奇怪,就站在那旁边。黄龙南禅师不说法了,云:“座中有人窃法”,认为有人在偷听。吕纯阳不吃这一套,就站起来了,黄龙南问他是谁,他报了自己名字,黄龙南说:哦!原来是你啊,我以为你了不起,原来只是个守尸鬼。(这个身体可以长生不老,把它守得牢牢的。)吕纯阳一听,生气了,真人能有长生不老之药,你这凡夫肉胎算什么!黄龙南说:“饶君八万劫,终是落空亡。”吕纯阳恼了,袖子一扬,飞剑击出去了,故意吓吓老和尚,岂知飞剑到了老和尚面前停住了,反而倒转向自己这边杀过来。他奇怪了,这老和尚是普通人嘛,又没有功夫,怎么我的剑不听我的指挥呢?后来有人专参这个话头,是韦陀护法呢?还是黄龙南般若之力?或是其他原因?到底是什么道理呢?黄龙南笑道:你不要摆这一套,你刚才说你有真本事,我问你,你见个什么道理?吕纯阳说:“一粒粟中藏世界,半铛锅内煮山川。”这是道上的话,也是讲自己见道的道理。黄龙南说:“我不问你怎么煮山川,请问一粒粟中如何藏世界?”就这样,东搞几下,西搞几下,吕纯阳开悟了,作了一首诗:
弃却瓢囊摵碎琴
如今不恋汞中金
自从一见黄龙后
始觉从前错用心
那个时候,道家出了吕纯阳,等于禅宗出了一个六祖。如何炼得健康长寿,可参考吕纯阳的百字铭,这时释、道、儒三家最好的东西,也是学佛最好的东西。
百字铭: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养气也是十念法中,修出入息的真正功夫。降心出自金刚经:降伏其心,为而不为,有意降心就著相了,自性本空,所以为而不为,见地、功夫都告诉我们了。动静二句,把观世音菩萨圆通法门放进去了,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可是不昏沉,也不散乱,自己能够做得了主,空得了,不要另外找个方法。对人处事,自己要能不违背本性,这里都是讲功夫。不要做什么功夫,心气合一,心物是一元的,真正念头空了,“气自回”,自然会气住脉停,达到二、三禅。
这里讲丹,并非肚子里真有个东西,古代道家形容,丹就是像月亮一样,圆圈中间一点,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