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幸福百事通-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浓的时候。怎样利用吃饭时间,争辩还是恳谈,训斥还是夸奖,这是衡量家
人之间关系亲密与否的绝妙的温度计。
鼓励子女不时邀请朋友来家吃饭,也是密切家庭关系的途径之一。这么
做的好处在于,父母由于可以了解孩子平时的自信心,使他们感到自己是受
到尊重的家庭成员。
5。开展挑战性的活动
最好是选择一些人人都喜欢、能参加的活动,以便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使之各显身手,共享欢乐。不妨让孩子们试试种植菜园。布置影集,或是学
着烙饼等。
一位父亲追忆道,当他同儿子终于做好一张餐桌时,俩人是多么的开心。
“我们在6 个月前开始筹划,搜集木材。”他说,于完活计后,我们爷儿俩
不禁心花怒放,相视而笑:“哈哈!我们成功了!”
6。举行仪式
一位朋友去某家参加生日宴会?宾主围坐在餐桌四周。大家正等着上生
日蛋糕,一个孩子忽然站起来,一本正经地喊道:“全体起立,齐步走!”
于是,他们一家子都笑嘻嘻地站了起来,来客也跟着效法,随主依次通过宽
敞的房间。事后,主人向来客解释道:“这是我们的传统。孩子们小的时候,
每次吃饭老是坐不住。我跟妻子便想出一个办法:“吃过甜点,先叫他们列
队绕房子走一圈,待其精力分散些,再吃正餐。孩子们长大成人后,每次特
殊的日子,我们依旧保留着这一传统。我深信,我们一家之所以亲密无间,
在很大程度勺应当归功于此。”
其实,许多场合都可以举行仪式——小到平常合家争讲笑话趣事,大到
每年一度的春游野餐等。仪式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不仅仅表现在说些什
么做些什么,而且还表现在大家共同经历这些程序时,会由衷地产生一种“我
们”的感觉。
7。一起玩游戏
即使年龄不大的孩子,也可以参与诸如下象棋,打扑克之类的游戏?游
戏或活动本身倒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它为家庭成员提供了一个纯粹娱乐融洽
关系的机会。
8。睡觉前讲故事
孩子临睡觉时,有父母在场能够减轻以至消除小孩子常有的恐惧感。父
母如在此时讲故事给孩子听,不但可使孩子放心,尽快入睡,而且还能加深
彼此间的亲情关系。小孩子特别喜欢听有关他们所熟悉的人的故事,譬如妈
妈和爸色是怎么相识的,爷爷当年如何开始做生意的,等等。这类故事会使
孩子们感到格外亲切。
如果孩子较大了,父母则又通过在睡觉前与之闲聊代替讲故事。这样与
孩子在一种亲切、鼓舞的气氛中交谈,父母不仅可以窥探到孩子的心事,有
时甚至辽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9。共享工作和学校的生活
在双职工家庭里,孩子往往会产生一种同父母的隔离感。如有可能,父
母不妨带子女到自己单位去瞧一瞧,好让其对父母亲的工作有个大概的印
象。
通过跟孩子谈论你的工作、成就和挫折,你可以让他们分享自己生活中
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你将会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
与此类似,父母对子女的学校生活表现出兴趣,也有益于增强两代人感
情上的亲合力。
10。保持联系
当孩子离家去念大学,父母出外办事或祖父祖母均不在时,可以借助下
列办法来维系家人之间的感情纽带。
——经常写信,寄明信片及其它物品(如照片、剪报等)。谁不乐意收
到邮件呢。
——寄送录有亲人声音的磁带。聆听亲人的娓娓话语,远比读信亲切得
多。父母可把孩子过生日或家人欢聚的实况录下来,寄给异乡之子女。
——寄发循环签名信。如若子女不在一地,父母辽可采取循环签名的方
式:即让每个人都提供自己的近况,签上名后,邮给下一位家庭成员。如此
循环往复,最好再返回给父母。
怎样处理好代际关系
代际关系顾名思义就是两代人之间的关系。从狭义上讲,两代指的父母
和子女两代,正确认识与处理好代际关系,对于搞好两代人的心理协调,增
加两代人的团结,促进两代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具有很
重要的意义。
那么,导致代际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我们认为有以下五个主要原因:
1。在心理状态、行为表现,价值观念、道德伦理观念等方面的差异
一般来说,在思想上,上一代比较实际并趋于保守,下一代比较开朗、
奔放;在道德观念上,上一代更为重视传统的道德标准,下一代则很少受此
束缚;在行为反应上,上一代人比较迟缓,下一代比较灵活;在性情上,上
一代比较沉着、谨慎,下一代比较活泼开朗;在生活态度上,上一代注重实
际,下一代比较多幻想;在用钱上,上一代注意量人付出,合理节约,重视
金钱的生活价值,而下一代则多有随心支出,用钱计划性差,不注意节约。
常见一些工作后的青年月底未到工资已经花光了:在服装方面,上一代比较
重质地,主张大方、朴素、实用,下一代则重时髦,追求时装、款式及色彩
搭配;在交际方面,上一代选友持重,关系多较实用,下一代交际广泛,其
中不乏志趣朋友,目前有较多的青年人还认为“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仇人
多堵墙”,所以有时失之泛泛。这为上一代所轻视。
2。成长环境的差异
人的心理是在生活与实践活动中形成与发展的,人的出生环境、生活阅
历、所受教育及社会制度筹,对人的意识形态及行为习惯有很大影响。就我
国目前而言,上代的长者大多出生在解放前,他们大多饱尝过旧社会之苦,
体会到新社会之甜,所以他们对生活容易感到满足。解放后出生的下一代则
不然,他们大多生长在蜜罐中,缺乏对新社会深刻认识,意识上有些模糊,
大多数人对生活水准要求较高,也较难得到满足,在许多问题上与一代人有
截然不同的看法。这也表现为这些年青人历史观、政策观念的缺乏。上一代
人在这方面往往易于与下一代青年产生隔膜。
3。不同年龄的心理特征差异
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特殊心理差异,上一代人与下一代人在许多问题上
也自然产生差异,年青人朝气蓬勃,思维内容广泛,反应灵活。接受新鲜事
物快,适应新环境能力强,爱独立思考,敢说敢于,受传统思维和习惯势力
束缚较少,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开创精神。他们创新意识强,心灵手巧,
富有创造性,敢于打破传统的陈规陋习。但他们很容易偏激。处理问题也不
够沉着、干净,中年以后,特别是人近老年,工作、为人渐渐老练起来,再
加上生活经验的积累,上一代人看问题便更深刻、透澈一些?但此刻也许是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了,他们不如青年们那么热情、开放,有时由
于受传统观念、封建意识的束缚,容易保守,思想固执,固循守;日等:青
年人会因此不满。
4。社会地位的不同造成的差异
目前我国大多数青年人的经济地位不高,与上一代人相比,经济力量稍
显单薄,除有些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经济上基本独立(遇到重要事件如婚嫁
等多数人还需要上代人支助)而外,那些正在学习或待业的青年经济勺完全
或部分依靠上一代,这导致青年人经济上的被动局面,使正值上升期、心气
难免高傲的青年人在处理类似问题易于偏颇,与上代人产生心理磨擦,再则
上代人社会经验丰富,责任心较强、处事谨慎细致,在单位及社会上易为人
重视,而青年人受到传统观念的限制,常被人当做“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之辈未能享受应有的尊重。加上论资排辈在评学术职称、晋升工资、分房等
实际待遇问题上,“资格论”往往还起着较重要的作用,这使青年人的热情
与积极性大受挫伤,积陋成习地认为社会待之不公·地位较低,所以对社会
的责任心较之上代人也似有不足,这是两代人之间易于矛盾所在。
5。现代社会发展速度逐渐加快,使两代人的心理产生不同差异
青年人对新生事物追求与摹仿能力很强。但批判鉴别能力较差。如,这
几年随着我国对外政策的放宽,促进了国际交流,开阔了国人眼界,青年人
吸取国外新东西多,但由于缺少历史的与现实横断面的比较,有些人失之盲
目,不论是好是坏。全盘吸收鼓吹,甚至把西方的一些糟粕也当做新潮加以
崇拜、摹仿、给部分人思想上带来混乱、败坏了时风,以至上一代人对此看
不惯甚至讨厌。上一代人较之青年一代,对事情的鉴别力较高,但对当今社
会迅速的变革感到有些不适应,甚至部分老同志基看不惯。
以上五个方面的浅析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具体的上代人与下代人都存在这
种差异。也不意味着同代人的各方面特性都完全相同。我们应该用唯物辩证
法的方法去分析看待并且解决代际关系中可能存在和出现的矛盾、问题。
下面谈一下避免代际关系紧张的几个办法。
有的老年人认为现在的青年人是不可救药的一代,有的甚至认为今不如
昔,其实,两代人之间应该相互了解,只有了解了彼此之间心事,才有可能
做到互相尊重,互相体谅,从而使代际关系融洽。
(1)正确认识两代人的心理特点,是妥善处理代际关系的关键。
(2)对待两代的不同意见,应采取接纳、融合、折衷并存的办法。
(3)不要出口伤人。上一代尤其应该注意不要在众人面前伤害青年人的
自尊心,说话要讲求语言艺术及方式方法。
(4)上一代人千万不要用武力解决家庭纠纷。误认为“棍棒下面出孝
子”,实际那样只能导致代际关系更加紧张、僵化。
(5)上一代人应具有个人魅力,富于同情心。
上代人应在下代人面前尽力展示其各方面的修养及魅力,经常从物质和
精神两方面去刺激、鼓励下代的创新意识及改革热情。
下一代应该尊重上一代,关心他们的饮食起居,在节假日经常探望老人
与老人团聚,清除老人精神上的孤独感、寂寞感。出门办事应先告诉老人,
以免让老人耽心。当青年人在某方面取得成就时,也应及时向上代人报告喜
讯,让他们一块分享成功与荣誉,使他们感到骄傲和欣慰。同时,青年人还
应避免与上代人争吵,努力用自己的意志去控制不良情绪,从而使家庭关系,
代际关系融洽、和谐。
老年人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代沟”
“代沟”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有一条鸿沟,存在一定的差异,
阻碍了老少之间思想、感情和生活上的沟通。老年人与亲生子女之间的“代
沟”是随着子女的成长逐渐形成的。并随着子女的年龄增长“代沟”逐渐加
深,是老人当前的一大困忧。
“代沟”一般在儿童时期不明显,从青春期以后,随着性的成熟,身高
体重迅速增长,思想性格也随着成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观念和兴趣,觉得
自己再不是小孩子了,而是成年人了。在和社会的频频接触与交往中,逐渐
认识到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感到不仅家庭和社会要对自己负责,自己也要
对家庭和社会负责。集中表现在有“自立”的愿望,“代沟”也就从此产生
了,并逐渐加深。但是在这个时期,子女仍然要依靠父母,一般在就业后才
能完全处于“自立”。多数情况下不会发展到父子分离的程度。当子女结婚
后,成立了小家庭时,这个阶段“自立”的条件完全具备了。由于年轻夫妻
的向心力作用,夫妻间感情越来越密切,而父(母)与子(女)间的感情就
越来越疏远,“代沟”也就继续加深和加大。子(女)必须依靠父母生活的
支柱已经拆除,他们积极创造条件离开父母的双翼,准备独立飞远了。因此,
子女在现阶段分家另起炉灶是非常普遍的事情。根据社会调查报告证实,婚
后不再和父母一起生活的达60—80%,只有20%左右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这
说明“代沟”是客观的普遍存在的,也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这些
变化往往不容易被人发现,是在子女和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所以,父母
应该从心理上理解他们,支持他们的做法。但有的父母不理解子女们的这些
做法,认为是对老人的不孝或叛逆行为,有时还过多地干涉和束缚子女,这
往往导致家庭不和睦。
家庭是儿童和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对子女
只生不养或只养不教的父母,都没有尽其天职。但教育需要随着子女年龄的
变化而施教,子女到达青春期后,有了一定的生活知识和经验,有了独立分
析和思考能力后,不能用简单的强制方法进行教育,而应启发其独立思考,
多讲一些道理,让他们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时有的子女可能会不象幼年
时那样“服从”和“听话”,有时还会顶撞父母几句,出现这些情况做父母
的都应该理解和正确诱导他们,不然就会增加不必要的烦恼。
青年人结婚后,成立了小家庭,往往都有要求让小家庭独立的愿望,而
有些父母则认为好容易把你们拉扯大,一成家就想独立,觉得这是子女不孝。
有的甚至认为“娶了媳妇忘了娘”。有些父母害怕子女另起炉灶后,老俩口
孤独,家里冷静,所以极力反对子女分家。有的婆婆还害怕媳妇把儿子从自
己身边夺走,甚至有的老人讨厌儿子和媳妇亲近,总想把儿子看做第一,媳
妇看做第二,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子女成家后,夫妻感情已上升到第一位,
而父子关系退居第二位,这是现代家庭的正常现象。我国过去那种几代同堂
的传统习惯,再不是当今青年人所能接受的了。
在一个家庭中,有两种基本的关系,一是夫妻关系,二是父母亲与子女
的关系。前者是姻亲,后者是血亲。有的人认为姻亲不如血亲密切,其实并
非这样。夫妻关系不仅有感情上的联系,他们组成家庭后,要繁衍后代,共
同计划家庭的经济,组织家务劳动,安排家庭生活,抚养教育子女等。总之,
要计划安排和合作好这个家庭的生活。他们相互间相依赖以得到满足的地方
太多了,从这些关系上来说,夫妻关系不能不重于父子关系,夫妻关系必然
超过父子关系。做父母的应理解他们相互亲近、独立生活的心理,相互间做
到谅解、尊重和支持,只有这样,老人才能正确处理现代人的正常“代沟”,
搞好家庭关系,欢度幸福的晚年。
新婚后怎样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家庭关系是一种以两性结合和血缘联系为纽带的特定形式的社会关系,
有夫妻关系、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公媳关系和婆媳关系等。在家庭生活中,
任何家庭都不可能脱离社会生活而处于社会之外,因此人际关系也是十分复
杂的,处理得好,使人际关系和睦,那则是一种很愉快的享受,给家庭带来
幸福,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关键在于:
(1)尊敬和谅解:做为新婚夫妇从结婚那天起,就应该意识到,家庭人
际关系处理是一个长期的、时时要注意的问题,这在夫妻生活中尤为重要。
丈夫对岳父母、妻子对公婆都应当象对待亲生父母一样,使双方都感到是自
己人。其实,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相互尊敬和谅解就行了。
尊敬老人就能孝敬。每对夫妻都有自己的双亲,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