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与孙子兵法同步思考 >

第10章

与孙子兵法同步思考-第10章

小说: 与孙子兵法同步思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镒称铢的美伊之战
    美国对伊拉克的两次战争,就是胜兵对败兵,以镒称铢的最佳范例。
    论土地幅员、论物质资源、论兵员训练、论武器配备、论权谋战术,美国都在伊拉克之上。在开打之前,其实胜负已分。第一次伊拉克是一触即溃,好像石头砸鸡蛋一样;第二次则是根本打都不打,就逃了个无影无踪。为什么美国胜利来得这么容易?因为美国太强大了。相对于美国,伊拉克实在太弱、太弱了;所以,当美国兵势一起时,就好像“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般,瞬间把个伊拉克冲刷得“干干净净”!
第二部分第5篇 势(1)
    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
    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
    分是分别的意思。
    数是人数的意思。
    分数,简单地说就是分别人数。为什么分别人数?就是要组织。以现代军队而言,三人为一伍,九人为一班,卅人为一排,一百廿人为一连,五百人为一营,二千五百人为一团,一万人为一师,五万人为一军,廿万人为一军团,一百万人就分成四个军团。人数越多,组织越细密,一百万人就可形成一体。一体化之后,意志就统一;意志统一后,队形就不会乱;尽管百万大军,指挥起来,也能如臂使指般顺畅。
    所以,指挥庞大的部队像小班兵一样顺畅,是因为组织严密的缘故。
    形的意思是旌旗。
    名的意思是金鼓。
    旌旗、金鼓都是号令军队的工具。战场上杀声震天,耳朵听不到的时候,就挥舞旌旗下号令;若沙尘太大或夜战时,因为视线不明,就用金鼓下命令。
    旌旗、金鼓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下军令;该进的时候进,该退的时候退,以统一军队的节奏。统一节奏有两个好处:
    消极的,可以让勇者不得独进,弱者不得独退。军士像一般人一样,有的勇敢,有的怯懦;一打起仗来,勇敢的大步向前,怯懦的龟步在后。这一来,步伐不一,队形就乱;队形一乱,战力就崩溃;反之亦然。一旦下撤退令时,怯懦的回头先跑,勇敢的跟在后头,很容易受追兵的攻击;因为孤身,很容易受伤。
    积极的方面则是,在严格的军纪下,当旌旗、金鼓一下令,不论勇、怯,统一步伐前进或后退时,就有了节奏,有了节奏就有了力量。因为攻守有序,能利用节奏把力量发挥到极致,就可以以寡击众;这都是旌旗、金鼓的力量有以致之。
    然而,形名最厉害的地方,还不止是制造节奏而已,它还可以让军士浑然忘我,甚至根本无我,形成对军令的本能反应,彻底融入团队之中,贯彻主帅的意志。
    历史上,把形名的力量发挥到极致的,应该是汉初时的匈奴单于冒顿。
    节奏专家 单于称霸
    冒顿的老爸头曼单于喜欢小老婆生的儿子,想把汗位传给他,又怕冒顿不服而作怪;一面把冒顿送去敌国当人质,一面又出兵攻打敌国,企图让敌国把冒顿杀掉。
    冒顿很机警地逃了回来。老爸没想到儿子居然能闪避死劫,心中既难过又高兴,便给了冒顿一支小武力。
    冒顿心中恨死了老爸,更怕汗位被自己的小弟抢走,决心弑父夺位。
    他制造了一种名为鸣镝的响箭,并下令:鸣镝所射之处,不跟着射的人一律处死。没多久,冒顿以鸣镝射向自己的爱马,没有跟着射的部属真的全被处死。过几天,他又以鸣镝射向自己心爱的小妾,又有人没跟着射,冒顿还是依律处死。没多久,冒顿又以鸣镝射向老爸的爱马;有了前几次的教训之后,这次没人敢再不跟着射了。知道部属已经对自己的命令形成条件反射之后,冒顿已胸有成竹。有一天,他以鸣镝射向老爸,顿时百箭齐发,头曼单于登时毙命,冒顿夺位成功。
    这个故事本身当然不足取,但值得注意的是:冒顿让部属面对军令本能化的方法。当军士对军令本能化之后,就会变成战争机器,不能思考,也不必思考;因为该走的路已经设计好了,不跟着走就是死路一条。这一来,命令获得确实执行,战力当然大跃进了。
    简单言之,无论分数也好,形名也罢,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军令能贯彻。当上级的命令能精确下达并严格执行时,战力必然会提升。历史上,军令严格的军队,战力一定强,孙子、田穰苴、周亚夫、赵充国、杨素、岳飞、戚继光、年羹尧等军纪严明的将领,手下军士都有超强的战力。
    以严立威 杨素常胜
    即以其中的杨素而论,杨素是隋朝名将,治军之严格,史上少有;任何人只要违犯了军令,不论出身阶级,立斩不饶。他还有一个提升战力的绝招:每次统军出战之前,一定先把一些犯错的部属集合起来,当着大军之前处斩,以立军威。有时处斩者多至百人,刑场上遍地血腥,军士们个个胆战心惊,而杨素却高坐一旁,斟饮自若。
    开战后,他一定先派出小队先出阵冲敌;打赢了便罢,打败了不论余人多少,一律斩首。处刑时,杨素总是铁着脸亲自监斩;反正后退必死,不拼命也死,倒不如拼死搏一下,或许有生机。于是人人奋勇,个个拼命,成就了杨素战屡胜,攻屡克的威名。
    别以为杨素军令严苛,就没人肯跟他了,恰恰相反。杨素罚虽重,但赏更宽;只要立有战功,不论上下贵贱,赏起来往往破格逾恒,所以部属还是乐于效死拼命。
    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
    奇的意思是出乎敌人意料之外的谋略,也指出其不意的攻击,简单说就是奇兵。
    正的意思是正面对决,也指敌人眼睛看得到的部队,简单说就是正兵。
    一支军队之所以能在遭受敌人强力攻击,而又不会被打败,关键在于奇正战术的灵活运用。
    奇正战术有多厉害呢?大兵法家尉缭子有这样的说明:
    “今以镆铘之利、犀兕之坚、三军之众,有所奇正,则天下莫当其战。”
    镆铘就是“莫邪”,是历史上极著名,锋利无比的宝剑,与“干将”并称剑中双壁。
    犀兕,犀是犀牛,兕(念成四)是一种独角野牛,二者都以皮坚如甲著称。古时,常以这两种动物的皮来做盔甲或盾牌。
    全句的意思是:
    拥有镆铘般锋利的宝剑,加上犀兕般坚固盾甲的军队,在奇正战术的灵活运用下,天下没人能对抗它的战力。
    奇正战术之所以厉害,关键在于敌人眼睛看到的只有正兵,防备焦点也只在正兵时,奇兵忽然杀出,把敌人打个措手不及而获胜;反之亦然。当敌人眼中只看到正兵,却又迷惑于正兵只是烟雾,可能另外又有奇兵,因而徬徨犹豫时,正兵突然发动攻击,把仓猝中不及回神(心里防着奇兵)的敌人打败。
第二部分第5篇 势(2)
    奇正互换 张巡以寡击众守雍丘
    唐朝安史之乱时,叛军将领令狐潮率四万大军突击雍丘城。当时雍丘守军不过两千人,在一对二十的绝对劣势下,将士们十分惊惧,纷纷请求弃城,但守将张巡却信心十足地劝大家:
    “贼兵虽然人多战力强,还知道我们战力不足,但也会因此轻敌无备;我们不妨出其不意,打他个措手不及,一定可以获胜。”
    说完,立刻带兵出城冲杀。贼兵没料到守军人少还敢出战,一时心慌意乱,人人奔逃,令狐潮不得已,只好下令撤兵。
    第二天,叛军重新来攻,仗着人多,把雍丘围个水泄不通。从此,持续了长达一年的雍丘保卫战。
    在这期间,张巡不断临机应变,多次瓦解了叛军的攻城战。事实上,张巡不仅能守,而且还常主动出击,反守为攻。他经常趁深夜敌人疲惫熟睡时,将敢死队缒下城去,偷偷摸进敌营砍杀,搞得叛军席不安枕,因而战力大减。
    两个月内,张巡与敌人大小三百余战,杀敌极多。令狐潮见不是头,只好撤兵;张巡又趁机追击,俘虏了两千多人。
    一个多月后,令狐潮又整军来攻,这一次他不再主动挑战,而是采取单纯的包围战,准备把雍丘这座孤城拖垮。
    雍丘本来就缺粮,时间越久,情况更严重;任凭张巡再厉害,他能使敌军人数减少,却不能无中生有地让城中生出粮来,于是他把脑筋动到叛军的补给线上。
    有一天,探子来报,叛军的粮食补给车将到,于是,张巡计划劫粮。当天夜里,城中火炬乱晃,战鼓齐擂,大军突然从城中冲出,直扑叛军大营,令狐潮大吃一惊,立刻率领全军抵挡。二军正在拼杀之际,另一支精兵已由另个城门悄悄出去,神不知鬼不觉地劫走粮秣,拿不走的便一把火烧掉。等叛军惊觉,回头想救粮时,粮车已被抢烧一空了。
    粮食问题解决后,又面临缺箭危机,补给当然不可能,只好又找叛军“要”了!
    有一天晚上,城上又有黑衣人缒城而下。有了上一次被突袭的经验后,叛军这次深为警觉,在人还来不及下地时,便以弓箭猛射;奇怪的是,不管叛军射了多少箭,守军总是不死也不怕,还不断地缒人下来!最后,叛军才发现,缒下来的根本不是真人,而是穿上黑衣的稻草人。但发现时已经来不及了,张巡已经让他们自动奉上数十万支箭了。
    第二天,城上又缒下了无数的黑衣人,叛军以为又是来骗箭的,在城下叫嚣了一阵后,便不再理睬,回营睡觉了,没想到,这次守军不是来要箭,而是要人头。守军一进入敌营,便四处放火砍杀;叛军在睡梦中猛然惊醒,眼见大祸临头,纷纷逃窜;守军趁乱追杀,大胜而去。
    令狐潮屡战屡败,被张巡以弱击强,百般羞辱;一怒之下,又请来援兵,再度将雍丘团团围住。
    张巡将计就计,他想利用令狐潮这次的重兵围城,再弄点物资来。原来,雍丘城经过几度攻防战后,多处城墙残破,现在,他最需要的是修补城墙的木材。
    他派人告诉令狐潮,雍丘城不但残破,城中缺人、缺粮,更缺斗志,实在守不下去,他愿意弃城,希望令狐潮退守卅里,以保证他能安全离去。
    令狐潮久战不胜,心焦不已,现在张巡愿意自动退兵,他当然乐意,便下令大军后撤卅里。
    张巡抓住时机,出动全城军民,把卅里内所有民防田舍的木材拆运一空,火速把城墙修补完整;等令狐潮发现上当,又来不及了!
    令狐潮气得在城下大骂张巡不讲信用。张巡回道:
    “我想撤,但军民们不肯撤,我也没办法。这样好了,你如果真想得到雍丘城,就送我卅匹好马,军民不撤,我一个人带着我的几个亲信走就是了;你如不给我好马,就算我想走,也走不成啊!”
    令狐潮同意了,派人把卅匹好马送去;张巡把马全分给手下卅名勇士,并吩咐道:
    “明天听我号令杀敌,务必要重创叛贼。”
    第二次,叛军等了大半天,守城上却没有丝毫动静;令狐潮看到张巡得马不走人,气得大骂。张巡假装无奈地回应:
    “我想撤,但手下将士不肯,我也没办法!”
    令狐潮气得下令攻城,在部队还没准备妥当时,卅名勇士骑着令狐潮送的好马突然冲杀而至;叛军又一次应变不及,百余人被杀,十四名将领被俘,张巡又一次重创叛军士气。
    雍丘之战,前后将近一年,张巡以仅仅二千兵,在缺人、缺粮、缺器械、缺补给的绝对劣势下,对决四万以上,而且补给不断的绝对优势。非但不败,而且屡战屡胜,多次重创敌人;所凭藉的,是奇正战术的交互运用。“以奇为正,使敌误以为正,则吾以奇击之;以正为奇,使敌视以为奇,则吾以正击之。”(唐太宗奇正说)把敌人搞得头昏眼花,正不能对,奇不能应;要不是他为了战略需要,急着去帮忙防守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宁陵城,自行突围而去;否则,以张巡的能耐,即使令狐潮再攻雍丘一年,也未必占得了便宜!
    就张巡守雍丘的例子来看,除了最起码的基本条件之外,奇正战术更是主导战争胜负的重要关键。因为奇正的灵活交互运用,可使敌人防不胜防,措无所措;不但基本优势顿失,战力也发挥不出来,只能站着挨打;当一个强大的力量只能挨打而无能回手时,仗便输定了!
    兵之所加,如以锻投卵者,虚实是也。
    锻就是磨刀石,能磨刀的石头自然坚硬无比;这里比喻强大无比的战力。
    虚的意思是弱,也是无备的意思。
    实的意思是强,也是有备的意思。
    这里的虚实,兼具下列三种意思:
    (1)以有备攻无备。
    (2)以超强打超弱。
    (3)避实击虚。
    不管使用哪一种,都能产生以锻击卵的绝佳效果。
    整段文字的意思是:
    兵锋所及,能强大到像以磨刀石砸鸡蛋般地绝对压倒性优势,关键在于以实击虚。
    虚实战术之所以这么厉害,是因为:
    (1)敌人没准备时,就等于不设防;不设防,就等于没有战力。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攻击一个没有战力的对手,我方赢定了。
    (2)基本条件绝佳对基本条件奇差,其差异性宛若狮子对兔子,对方死定了。
    (3)避开敌方的强点,选定其弱点猛击;我方不损,对方重伤;敌人输定了。
第二部分第5篇 势(3)
    虚虚实实实实虚虚 李靖创造战争神话
    唐朝开国名将李靖,是历史上从未打过败仗的极少数“兵神”之一,他对虚实战术的运用,已近出神入化的程度。
    高祖武德四年,李靖随赵王李孝恭南下江陵,讨伐大军阀萧铣。
    攻江陵免不了水战,李靖一面训练军士水战,一面大造战舰,并把造舰剩余的木材顺流而下,直奔江陵。部将们纷纷劝说:
    “我们造舰若被萧铣知道,恐怕他会事先防备。”
    李靖淡然回道:
    “我就是要让他知道,王师不日东下讨伐他!”
    战舰造好后,李靖准备向江陵进兵,部将又劝道:
    “现在正处秋潮,水急浪大,恐于行舟不利!”
    李靖回答:
    “兵贵神速,趁水急东下,一日千里;萧铣一定想不到我们会在这时出兵,我就是要打他个出其不意!”
    战舰顺流东下,很快来到江陵之前的重镇夷陵。夷陵守将文士弘面对突然杀到的唐军,应变不及,大败而逃,唐军一直追至江洲,守将盖彦举战败投降。不多久,唐军已兵临江陵,萧铣听到唐军杀近江陵,亲自领兵来伐战;李孝恭正准备迎敌时,李靖劝阻他:
    “大军压境,萧铣亲来,一定拼死力战,锐气必盛;这时候和他交手,很难讨便宜,不妨等他气势转弱再攻,才有胜算。”
    孝恭不听,果然吃了败仗,唐军多艘战舰被俘。萧铣军困守江陵已久,物资缺乏,看到唐军战舰便无心再战,纷纷上舰大抢物资;李靖看到敌军队形散乱,便说服孝恭回师再攻。正在舰上抢掠的萧铣军没料到唐军展开反攻,措手不及下,纷纷跳水逃命;李靖亲自率军追杀,不但大破萧铣,更将兵锋直抵江陵城下。
    这一仗,杀得萧铣心慌意乱,关起城门,准备死守;并向另二个大军阀沈法兴、李子通求援。
    李靖因势制权,下令将所有掳获的萧铣战舰全部捣毁,顺江流下。
    部将们都觉得奇怪,好不容易打败强敌,掳获的物质不但不用,反而破坏流江?李靖笑着分析其中道理:
    “现在江陵城还没攻下,万一沈法兴、李子通的援军赶到,我们岂不腹背受敌?把萧铣的战舰击毁流江,除了我们根本用不着之外,是要让这二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