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成败录-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美龄的到来,立即在美国刮起一阵宋美龄旋风。随后,应美国国会的邀请,在国会山面对两院议员发表演说。当宋美龄抵达华盛顿时,罗斯福总统夫人亲自至车站迎接。两位夫人携手登车,在国会门下车,宋美龄先到参议院发表演说,继而到众议院发表内容大体相同的演说。
在演说中,她呼吁美国朝野增加对华援助。其演说词由四个主要广播网同时播发。在当时,美国有极重要的事情发生时,才采取这种方式,收听人创下记录。全美各报纸都全文登载了蒋夫人的演说词。其中《纽约时报》以此新闻为头版头条,并以“中国第一夫人”为题发表社论。美国国会议员及华盛顿各报评论家对宋美龄的国会演说词的要点,如对世界局势的剖析、提醒美国人认识日本以大敌、亚洲与世界不可分等都给予极高的评价。
随后,宋美龄到纽约、芝加哥、洛杉矶等城进行访问,均受到热烈的欢迎。
宋美龄在美国访问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获得美国朝野的认可,美国人很快便给予回报:一是使美国人了解了中国的抗战,对中国抗战中受到的巨大民族牺牲深表同情,改变了过去那种对中国人软弱、无争的表面印象,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给予中国抗战在道义和物质上的更大援助产生了促进作用。二是开始改变美国人对华人的歧视。在宋美龄向国会演说后的两天,众议院议员甘伦迪提出取消限制华人移民法的建议,其后舆论一致做这样的呼吁。到1943年10月,罗斯福表示无条件赞同废除华人移民法,允许居留在美国的华人成为美国公民。三是宋美龄在美国获得很高的荣誉。她在1943年3月,访问纽约时,出席该市市长盛大的欢迎会,在这次欢迎会上,市长授予她荣誉市民的头衔。1943年3月,宋美龄到达芝加哥访问时,该市市长献给宋美龄一枚巨大的金钥匙。同月,她到洛杉矶市访问,洛杉矶市民在好莱坞举行欢迎大会。这一天,好莱坞的男女明星、工人几乎全部参加,衣香鬓影,盛况空前。在乔治亚洲的州府,接受了威斯里扬大学赠予的荣誉学位。这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女子学府,此次是该校75年以来第一次赠予学位的盛典。
美国第一夫人对宋美龄产生了深刻印象,一种关爱之情油然而生。罗斯总统夫人对报界说:“蒋夫人之刚毅与愉快的性格,和蔼可亲,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我真想帮助她,就像我的女儿”。罗斯福总统夫人是美国酬勋委员会的成员,在这个委员会给予宋的奖酬上,起了较大作用,她就这件说:“酬勋委员会决定将本年的奖酬赠送给蒋夫人,并且正式发表了。这种奖酬是每年给予一个工作方面有特殊贡献的妇女,意在鼓励人事各种带来的工作妇女,我是这一委员会的成员之一,对蒋夫人的获奖非常高兴。”
宋美龄访美获得成功,给蒋介石大增光彩,美国加大了对中国的援助。不久,罗斯福总统邀请他参加开罗会议。
例三:再次访美,风光不在。
1948年11月,宋美龄又一次被蒋介石安排访美,此行的目的很明确,是要美国给更多的援助,以挽救在垂死中挣扎的蒋家王朝。此时的美国已不是彼时美国了。在宋美龄赴美之前,杜鲁门总统就给她泼了盆冷水,杜鲁门通过国务卿马歇尔通知宋美龄,只能以“私人资格”访问。出师不利,给宋美龄的出访罩上了一层阴影。
踏上美国的土地,她感觉到的待遇与5年前有天壤之别,美国方面接待规格很低,白宫明显刻意地将这位中国“第一夫人”的来访进行淡化处理。
宋美龄对美国人的冷淡感到很难过,她的一些美国朋友也为此感到很难堪。这些人利用在美国政坛的影响力,积极为宋奔走。终于,马歇尔在12月3日会晤了宋美龄,并与夫人将宋美龄设法安顿在弗吉尼亚自己的家里过夜。这算是给了一点面子。
但美国官方场合,对宋美龄的到来,显得特别尴尬。只有共和党、院外援华集团和卢斯等少数同意帮助蒋介石政权的人,对她的乞援要求表示同情。
12月10日,杜鲁门不情愿地邀请宋美龄参加一次茶话会。杜鲁门看上去对她很客气,实际上对她很冷淡。茶话会后,请宋美龄进他的书房,给她半个小时为自己的要求进行辩解。宋美龄要求美国派遣高级军事代表团来华主持反共战争之战略与供应计划的制订工作;提供3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
…
第八章国际交往术(6)
…
杜鲁门虽然答应付给40亿美元的援助计划,但这只是用很客气的话语给给予搪塞,并且说:“这种援助可以继续下去,直到耗完为止,美国不能保证无限期地支持一个无法支持的中国(政府)。”这一回宋美龄的杰出口才,迷人风度黯然失色。杜鲁门根本不为之所动。事后,杜鲁门向报界发表一项声明,透露美国给蒋介石的援助总额已超过38亿美元,离美国的承诺援助额很近。杜鲁门原来给的是一个空头支票,令人啼笑皆非。
在这次茶话会后,杜鲁门回答记者提问时用挖苦的口吻说:“她到美国来,是为了得到一些施舍的。我不愿意像罗斯福那样让她住在白宫,我认为她也不太喜欢住在白宫,但是,对她喜欢什么或者不喜欢什么,我是完全不在意的。”
由于杜鲁门对蒋家王朝见死不救,宋美龄万里乞讨美援,却两手空空。当然,这是指最需要的美援,美国人对宋美龄还是给了点精神上的安慰。美国艺术家协会公布:蒋夫人美龄当选为“全世界十大美人”之一。“蒋夫人之鼻列为世界最美”。其他入选的有,杜鲁门总统的女儿的耳朵最美;英国玛格丽特公主的眼睛最美;影星伊素丽絲的大腿和影星莲达丹妮的小腿最美……这样的奖赏,实在令人啼笑皆非,她太丢面子了。愤怒之下,她离开了华盛顿;也无颜回国见“江东父老”,于是这位“纽约荣誉市民”悄悄地隐居在纽约里弗代尔独立大道的孔祥熙家别墅里隐居下来,自这次访问离开她的祖国后,她再也未踏上中国内地的土地了。
宋美龄此次访美,为什么会受到冷遇?关键还是作为总统的丈夫太不争气,当然准确地说,是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代表的统治集团太腐败无能了。国民党的腐败无能,美国朝野皆知。杜鲁门曾多次指出,国民党政府中的“贪官和坏蛋”。他说,今天肯定有10亿美元的美国货款,在纽约列入中国私人的银行户头。杜鲁门的这个估计没有错,在1949年5月,宋家和孔家确实有20亿美元存在曼哈顿。杜鲁门得知后,立即命令联邦调查局进行调查。若干年后,杜鲁门在回忆此事时仍然愤愤不平,他骂道:“他们全都是贼,他妈的,没有一个不是贼!”“他们从我们送给的38亿美援中,偷了7.5亿美元。”而这时,蒋介石在军事战场上已经败得溃不成军。美国老板看到这个“走狗”已经无法维护其在华的利益了,他们正在酝酿促使中国把蒋介石换掉。此时,宋美龄来是怎么也不会给她面子的。要知道美国是以实用主义为立国之本的国家。
评 析:
蒋介石在国际交往中,曾经把“总统夫人”这张牌玩得很顺,而且由于宋美龄的出色表现,使蒋介石收获颇丰。然而,严格地讲,外交是一种国家行为,任何人的外交行为都不是孤立的,是与国家前途、民族利益紧紧相连的,也与国际形势密不可分。宋美龄之所以在抗战时期,在外交上,特别是对美外交上发挥了特殊的功效,那主要还是由于中国人民的抗战已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方反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华民族在这一关乎人类前途和命运的殊死大搏斗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中华民族的作为,为宋美龄展示外交风采搭了一个很好的舞台。而在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重新挑起内战,违背了民意,也违背了世界走向和平的潮流,她所代表的蒋家王朝正在死亡中,美国已决心抛弃它。这是宋美龄的外交生涯中辉煌与尴尬并存的症结所在。
大国领袖的形式与实质
蒋介石不仅喜欢打“夫人”外交的牌,而且以元首的身份,开展了一些外交活动,1943年出席开罗美、英、中三国首脑会议,是一次有影响的外交活动。
事 例:
说实在的,蒋介石没有多少外交才华,加上他那军人加法西斯蒂的姿态,苟不言笑的刻板仪表,与他接触过的外国人,没有多少人对他好感。然而,在抗战的中后期,他在国际上成了一个显赫一时的人物。是中国人民英勇抗日,流血牺牲,正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与重视,也就是说,是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为他走向世界铺垫了平台,是罗斯福为了美国战略,把他扶上了“大国领袖”的地位。历史把蒋介石推上了国际政治大舞台。在大国外交中,如果说蒋介石没有作为,那不是事实;如果说他起了较大作用,那是抬举。
首先,正式对日宣战,大国刮目相看。1941年12月8日,日军对珍珠港突然袭击,把美国逼到了墙角。美国被迫对日宣战,英国跟随美国作出了历史性抉择。消息传达重庆后,蒋介石从战略上看到美英对日宣战,对中国抗日战争将产生的影响。他在召开中国国民党紧急特别会议上讲话时认为,美国对日参战,对中国的抗日战争带来了转机。9日,国民党政府对日正式宣战。10日,中国政府正式发布《宣战布告》:“兹特正式对日宣战,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关系者,一律废止。特此布告。”
这是一个迟到了的对日宣战,因为中国的对日战争,如果从1937年“七.七”事变算起已经进行了近五年,如果从上海的1932年“一.二八”事变上海军民进行淞沪抗战算起,那已经进行了近10年。但是无论如何,这个宣言把中国政府对美国的对日宣战支持的态度表达得再明白不过了。而且,中国人民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事实,已经使罗斯福意识到中国政府的声明对于他们来说有多么大的意义。
…
第八章国际交往术(7)
…
1941年年底,阿卡迪亚会议在华盛顿召开。12月,罗斯福和丘吉尔拟定联合国家宣言。虽然中国首脑没有参加会议,但会议议题事先通报了中国外长宋子文。罗斯福还两次接见中国驻美大使胡适。会上,罗斯福不顾英国方面的异议,坚持把中国与美、英、苏三国相提并论,共同称作“世界四大国”。在罗斯福的坚持下,会议还决定单独开辟“中国战区”(包括中、越、泰等国和缅甸北部),由蒋介石出任新成立的中国战区盟军统帅部的最高统帅。
罗斯福之所以坚持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到“四大国”之一的位置,是出自于美国战略利益采取的重大抉择,美国战略利益考虑包括当前和长远,当前的是战时“击败日本”,长远是战后“牵制日本”的战略。罗斯福的儿子曾经问他说,有什么必要如此重视中国。罗斯福回答说:“试想看,如果中国屈服了,会有多少日军得以脱身?那些日军会做些什么呢:他们先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取澳大利亚和印度,然后长驱直入,席卷中东……日本和纳粹从两面夹击,在近东某地会师,完全割断俄国人的联系,肢解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罗斯福说的这种深入浅出的道理,把中国的战略地位说得再清楚不过了。他要很好地利用中国这个战场,希望通过给中国一定地位,再附加一些援助的办法,“用较小的代价”使中国“成为一个能极大毁坏日本的作战基地”。
罗斯福的长远打算那就是,要使中国成为战后美国按其自身利益所设计的国际战略大格局中的一个重要的棋子。他对中国的远期打算,是希望一个稳定的、对美国友好的中国能够成为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要盟国,在该地区行使某种“警察”作用,以防止日本“东山再起”;再就是一个亲美的中国对苏联的防范与钳制;还有削弱英国在亚洲的影响,他私下明白无误地说过,在“消除英国海外帝国的努力中”,他指望中国是“美国一方稳得的一票”。
其次,出席开罗会议,公私两利都要争。1942年1月,美、英、中、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共同宣言》。与会国赞成1941年罗斯福、丘吉尔联合签署的《大西洋宪章》的精神和原则,要保证运用其全部的军事和经济之资源,对德、意、日及其附从国作战到底,并且“不与敌国缔结单独之停战协定或和约”。关于“联合国家”的签字,按照罗斯福的最初设想,是美国在先,中国次之,后因丘吉尔提出异议,经协调,改为美国第一,英国第二,苏联第三,中国第四。其后的国家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这样中国作为四个领衔签字国之一,签署了宣言。这是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获得的重要国际地位,当然是一种形式上的。而在实际上取得“老四”的作用,那还是靠实力说话,靠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实绩说话,当然与要靠“大国领袖”的能力争取。但这种形式对于长期遭列强凌辱的中国人太重要了,它是在国际政治中取得的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胜利。
1943年秋,由于苏联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发生了重大转折,接着,在日美海战中,日本随着中途岛的战役的失败,其元气大伤。在这样的背景下,罗斯福积极推动四大国首脑会议的召开,以便协调盟国力量,尽快战胜法西斯,同时商议战后世界格局问题。由于苏、日之间存在中立条约的缘故,苏联尚未对日宣战,斯大林表示不便与蒋介石会谈。这样,四大国首脑会议便只好分别在开罗和德黑兰分两步举行。
1943年11月23至26日,美、英、中三国首脑在埃及的开罗举行会议,史称“开罗会议”。开罗会议主要有两个议题:一是关于三国如何协调对日作战的共同军事问题;二是关于战后如何处置日本等政治问题。三国首脑和参谋长举行的正式会议主要谈论的是军事问题,即如何发动缅甸战役,夺回被日军占领的缅甸,重开缅滇公路运输线。因为自从缅甸失陷之后,对华援助物资只能靠“驼峰”航线。而每月仅万吨左右的空运能力,对广大的中国战区只是杯水车薪。罗斯福担心的是蒋介石能否抗战到底,希望加速援助中国,拖住日本。因此极力动员中国陆军和英国海军能从南北夹击在缅甸的日军。蒋介石盼望得到更多的美援,也很重识缅滇公路运输线。这对于国民党军队来说,是开通一条生命线。但他担心中国陆军自缅北南下,会造成孤军深入,难以防卫,因此强调海、陆空须齐头并进,协调作战,而丘吉尔则担心在缅南军事行动中英军过分投入,会影响他自己的巴尔干计划。经罗斯福从中斡旋,亲自担保数月内将在缅甸实施大规模两栖作战。这样三方达成了一个协议。《开罗宣言》宣布:“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但此计划在当时只是起到鼓舞士气和威慑敌人的作用。
在军事问题达成一致后,进入会谈政治问题。蒋介石两次与罗斯福长谈。因为美英之间事先已进行过商议。在开罗会议上,中美两国首脑商谈的问题概括为八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