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三十年-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入世界500强的时间表,他们把年会看成了一个宣誓的舞台。韦尔奇在回到美国后对记者说,“我看到的中国企业家都像在演戏。”北京的《中国企业家》杂志则评论说,“到上海出席论坛的500大巨头,很难理解中国企业家对跻身500强的那种宗教般的情怀。在美国,能否进入500强可能影响公司股票走向及经理薪金,而对中国企业来说,500强清洁包含了企业家的人生价值与民族责任。”
这样的评论尽管中肯却得不到太多的回报,因为世纪末的中国实在激荡着太多的憧憬。11月15日,一张真正的全球化“门票”终于预售成功了,这一天,中国与美国正式达成协议,后者表示支持中国进入WTO(世界贸易组织)。
从1982年开始以特邀观察员身份参加关贸总协定组织(WTO的前身)的部长级会议,到1986年7月正式提出复关申请,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一直努力申请加入这个国际性的经济合作组织。而维护本国利益的美国一直是最大的障碍。早在1997年,中国已经完成了除美国之外所有重要的多边谈判,中美谈判却几经波折。1999年4月8日,美国提出一份苛刻的中国加入WTO后的市场开放清单,遭到朱镕基总理的拒绝。他对美国记者说,“我只能说尽快,愈快愈好,但我也不着急。”
谈判在5月份似乎陷入可绝境。这个月的8号,美国导弹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三名媒体记者死亡。北京的大学生走上街头,在美国驻华大使馆前点起蜡烛,为死难者守夜,转而冲向他们心目中能代表美国的跨国公司,麦当劳被迫关门歇业一天,IBM大楼的玻璃被石头击中了,微软大中华区总裁罗迈克紧张地在公司向员工发出安慰邮件,称“如果有必要,公司可以关门,职员可以回家避难”。学生们的情绪很微妙,北京大学计算机系在学校贴出标语——“抵制美国货,计算机除外”,而更多的学生在白天游行结束后,晚上又到灯下复习“托福”。反美的情绪还十分快捷得投射在商业上,已经是全国最大饮料企业的杭州娃哈哈不久前刚刚推出碳酸饮料非常可乐,“误炸事件”发生后,宗庆后当即制作了一条粗糙而及时的爱国广告片,三枚美制导弹呼啸袭来,由非常可乐化身的中国导弹升空迎战,配音是铿锵有力的男高音:“非常可乐,中国人自己的可乐”。据称它很是起到了促销的作用。互联网观察家方兴东则在这年夏天出版了《起来——挑战微软霸权》一书。他指责微软“破坏了市场的公正性”,是“披着神圣的知识产权外衣”的侵略者,这位清华大学的博士写道,“正如北约的三枚导弹从不同角度袭向中国驻南使馆一样,微软在中国全方位的行动也让我们措手不及。”就在反美情绪如此高涨的同时,美国又与日本公布了以亚洲周边国家为假想敌的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
种种迹象表明,中美关系再度如走钢丝绳。就在很多国际舆论已经催中美WTO谈判十分失望的时候,协议却戏剧性地达成了。也许所有伟大的时刻都充满了戏剧性。一百多年来,中国人一直试图以积极、平等的角色融入全球经济的大家庭,在20世纪的最后一个年份,我们终于握到了这张“入场券”。
①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南斯拉夫联盟实施了长达78天的轰炸,出动2。6万多架次的飞机。5月8日凌晨(贝尔格莱德时间7日晚11时45分,北京时间8日凌晨5时45分),5枚战斧式巡航导弹袭击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造成三名新闻记者死亡,二十多名外交人员受伤。
②这波行情将一直持续两年,到2001年6月14日达到最高点2245。44点,随后调头大挫,进入了长达4年的熊市之旅。
①2000年的2月18日,吕梁新婚大喜。前一天,他对手下一个最得力的操盘手开玩笑地说,“你能送我一份特别点儿的礼物吗?”那人心领神会地嘻嘻一笑。18日当天,中科创业的收盘价恰好停在了72。88元。神奇的操盘手神奇的操盘手用自己的方式给老板送上一份别人看来不可洗衣的礼物。
①唐万新是这部企业史上继牟其中之后最著名的“资本经营大师”。两人不但在战略理念上颇为神似,甚至在其他方面也有几点惊人的相似:他们的祖籍都是重庆万县人;他们都属“龙”,相差整整24岁;他们后来都在武汉受审定罪,并被关在当地的监狱里。
①从事网络图书业务的亚马逊公司是当时美国最受资本追捧的网站,35岁的贝佐斯被选为1999年《时代》周刊的年度风云人物,为史上第四年轻的当选人。三是“自倒自买”,凭空造出数千万元利润,诚成文化宣布以旗下一家全资子公司“长印文化娱乐公司”的股权与第一大股东海南诚成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传世藏书》进行资产置换,由此形成5600万元的“投资收益”。刘波这种“画饼造利润”的做法实在太过露骨,引起业界的嘲讽和抨击,但是这并不妨碍诚成文化的股价一再涨停。
①《追求卓越》一书的中文版已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编者注。
①刘波、宋朝弟和宋如华三人均以流亡海外结束了他们在中国的商业传奇。2003年9月,因实业巨亏和涉嫌金融诈骗,刘波逃亡日本,身后留下40亿元的贷款包袱和漫天的谩骂追讨声。宋朝弟收购阿城钢铁后,无力拯救而陷入泥潭。2003年8,科利华爆出公司拖欠员工工资的丑闻,公司总部员工散尽,宋朝弟不知所终,2005年12月,科利华退市,主业营收为零。宋如华的托普集团曾膨胀到150家子公司,集团总资产号称100亿元,2002年,媒体曝光托普的软件园均为空壳,有的培训中心被承包成了旅馆,园里的小河段做了鱼塘。2004年3月,宋如华以2元的价格出让所持托普股份,仓皇出走美国。
①在过去30年的中国企业家群体中,有三个很独特而耐人寻味的人文情结,一个是“毛泽东情结”,一个是“红顶商人”情结,还有一个便是“儒商情结”。这些情结的弥,,一方面诱发了公众对企业家群体不切实际的期望,另一方面也让企业家自身陷入了自恋式的道德迷圈之中。一个很突出的现象是,凡是“儒商”涌现最多的地方,往往是那些最热门灰色、最有暴利倾向的行业。《中国经营报》的记者曾发现了一个秘密:中国的地产巨头几乎都自诩为儒商,而京城地产界更是“理念人人有,儒商遍地走”。
①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网络概念股不是新浪,而是由香港人叶克勇创办的中华网。叶于1995年抢注china。1999年7月14日,中华网抢先上市,融资9600万美元。中华网除了收购过几家国内网络公司之外,并无重大作为,然而它却靠“中国概念”在美国股市大受追捧。1999年11月,中美达成WTO准入协议,中华网股价一天之内飙涨75%,其股价一度被推高到令人咋舌的每股300美元,公司市值50多亿美元,相当于电信制造业巨头爱立信当时的市值。2007年,中华网股价徘徊在5到10美元之间。
【企业史人物】:胡润造榜
胡润的本名是RupertHoogewerf,他是一个出生于1970年的英国人。从1999年起,他在中国推出“富豪榜”,每到年终必将在中国溅起一阵不大不小的波澜。
胡润到中国是1990年,他作为一个进修生到中国人民大学学习了一段时间的中文。1997年9月,在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胡润又回到了中国。他在上海滩上混了些日子,东闯西突的搞不出个名堂,很苦恼,便向家乡的老爸诉苦。老头子一语惊醒梦中人:你有没有搞明白,在中国,在上海你是谁?胡润说,从那时开始,他知道只有出名,让自己成为一个“谁”,才会有机会。于是,他想到发挥自己的会计师才能,为中国富人做一个排行榜的主意。早在1995年2月,《福布斯》曾经搞出过一个中国富豪榜,之后就因难以操作而中断。1999年,胡润炮制的一份十分粗糙的排行榜出来了,他给《金融时报》、《泰晤士报》、《经济学家》、《财富》、《商业周刊》、《福布斯》等专业财经媒体各发了传真,他写道:“我是一名安达信公司的会计师,在工作之余做了这份 ‘中国大陆50强’。10月1日,中国就要成立50周年了,如果把成功以拥有财富的多寡来定义的话,那么这50人就是中国大陆最成功的人,他们的故事能让我们了解中国共产党50年的历史。如果贵刊有兴趣的话,请和我联系。”结果,以创造“金钱名利场”为己任的《福布斯》表示了兴趣,并将之放上了《福布斯全球版》的封面。就这样,胡润出名了。
名单刚一问世,质疑、谴责之声便铺天盖地而来。一些上榜的企业家要和胡润对簿公堂,没有上榜的富豪也要“讨个说法”,甚至有媒体说,这是一份十分“好笑”的名单,资料不准确、关注范围狭窄、计算方法错误,甚至这种做法本身都暴露出了无数问题。《中国企业家》主编牛文文曾在一篇题为《一段眼花缭乱的财路》的文章中有过一段十分生动的叙述:忽然到了秋天,我们的老朋友胡润来电话,说新一年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几天后就要出炉了,这回不再是50人,而要扩编到100人,可能是一下子扩得太猛了,还差几个凑不满100人,问我能不能给他帮忙推荐几个人。下夜班回家的深夜,我一手扳方向盘,一手拿手机,胡乱说了几个自认为很新锐而胡润可能不知道的名字。等几天后《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出来。我现学现卖给他的那12个名字,有4个人赫然列在前12名,其中欧亚农业的杨斌高居第二!
可是,无论如何,胡润因此成了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角色,几乎所有的中国顶级富豪都生怕他遗漏了自己,可是当自己真的出现在排行榜上的时候,却又避之惟恐不及。便是在这样的舆论聚焦中,胡润一夜之间暴得大名,他出没在各种媒体之上,他对某一位企业家的些许点评都能成为财经或八卦新闻的发酵源。他上中央台《实话实说》节目时,主持人崔永元用当年毛泽东写白求恩的语调介绍他,“胡润,一位英国小伙子,不远千里来到中国,做了一个中国人本来不知道的百富榜,把中国富人推向了世界,让世界了解了中国……”
到这时,胡润和他的排行榜,已经构成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商业人文现象:对财富的追逐和关注,使排行榜倍受瞩目,而原始积累的灰色、排名的不科学乃至相当多人的仇富情结,则造成了观念及商业运作层面的混乱。以至于每次排行榜公布,便会有税务机构前去上榜富豪的公司查税,而往往又是一查一个准,那些因上榜而突然曝光的顶级富豪——尤其是排在前10位的则常常在传媒的追踪下突然显出不该有的“尾巴”来,如仰融、杨斌、顾稚军等,都是靠富豪榜出名的,可又是在传媒的高度关注中,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或塌或萎,令人寒意顿生。在某种意义上,胡润的百富榜竟像极了七、八年前中央台的“标王”,一夜成名靠的是它,百劫不返也因之它,甚至有人称之为“囚徒榜”或者“杀猪榜”。
胡润对自己在中国商业界所造成的轰动颇有点得意。在一次访谈中,他直截了当地说:“福布斯排行榜是我的一个工具。如果是一个中国人,或者中国机构来做这个排行榜,都会被骂死,但是,我恰巧是一个英国人,还有一个美国杂志,我们来做,就顺利一点。”胡润的这个说法无疑是真实的,这位30出头的英国青年以他的大胆和鲁莽意外地打开了一扇“窥视的天窗”。
胡润是靠排行榜与《福布斯》搭上关系的,他从来就没有成为过这家美国老牌财经杂志的正式编辑,他一直是以“中国地区首席调研员”的身份开展活动的。当胡润在中国真的闹到了风生水起,《福布斯》便有点手忙脚乱了。2002年11月,《福布斯》总编史迪夫·福布斯来南京参加“世界资本论坛”,可能连他自己也没想到,在论坛期间他竟会成了众多记者围堵的“明星”。史迪夫明显感受到了是胡润排行榜在中国的巨大影响力,以及围绕着排行榜而带来的正面以及负面的效应。很快,《福布斯》与胡润解约。
不过,这时候的胡润羽毛已丰,他很快推出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 “胡润百富榜”,他已经完全地融入到了富有中国特色的财富游戏中,并且显得那么的如鱼得水,他相继搞出了一大堆的子榜单,诸如房地产富豪榜、慈善家榜、IT富豪榜、金融富豪榜、钢铁富豪榜以及奢侈品榜等等,甚至专门为温州做了一个温州富豪榜。他还出版一本叫《百富》的直投杂志。
这些不无混乱和刺激的排行榜,一持续就是年复一年,胡润认为自己已经越来越接近事实的真相了。随着资料和数据的增多,以及工作方法的日趋完善,胡润有信心搞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排行榜。同时,在这样的过程中,这位聪慧而勤奋的英国青年也对中国有了新的理解,跨国际的视角使他得出了很多不为人注意到的“财富细节”。譬如,他观察到,中国的富豪中最多的是房地产商,2003年则多了很多与农业——也就是说与土地有关的新富。与IT行业有关的只有4、5个人,而在美国,前10名富豪中至少有5名是出身IT。在全美400富豪中,美国人数最多的是做娱乐媒体的,而中国只有一个人。胡润“百富俱乐部”的门槛,在1999年是600万美金,2002年就上涨到了8000万美金,到2007年,前十位的底线已经上升到330亿元。
这些大陆富豪的平均年龄从来没有超过45岁,其中能说流利的英文的不到2%,而这些富豪的孩子们能说英文的,就占到了50%以上……这些有趣的数据,如果没有排行榜和多角度比较是无法得出的,胡润是一个细心人,他把排行榜当事业做了下去。此外,他还很热衷主办各种各样珠光宝气的Party,在这些秀场里,除了富豪就是美女、洋酒、珠宝和豪华轿车,胡润知道奢侈的意义就是把金钱浪费给别人看,他也愿意创造这样的机会。
平时,胡润喜欢穿休闲服,浅黄的外套,围着一条黑灰相间的格子围巾,这让人们想起了塞林格对英国绅士的一个描述,“他们要么夹着一把雨伞,要么叼着一根烟斗,要么,就不分季节地披着一条格子相间的围巾。”胡润说话的样子很细致,很注意对方的感受,并时不时地用稍有夸张的表情来对你的言谈做出反应。他不但中文好得出奇,而且对汉文化的了解更是让人意外,有一次,他反问前来采访的中国记者,“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文明是出现在什么时候?”就在记者们迟疑不决的时候,他得意地说,“那不就是在宋朝嘛,四大发明。”
《激荡三十年》:2000 曙光后的冬天
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
——沈灏《南方周末》新年发刊词2000年
2000年1月1日,在中国大地上,新世纪的第一缕曙光照射在浙江省温岭市一个叫石塘的临海小镇上。新华社记者用抒情而充满寓意的笔调描写道,“渔灯点点,在海港洒下粼粼波光,渔民敲响大鼓,鼓声震撼黎明前的黑暗。海天之间,由浅黄而橘黄,转眼腾起万道光芒,映红长空,彩霞满天。”记者接着又很现实地计算说,第一缕曙光为无名小镇石塘带来了1。2亿元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