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激荡三十年 >

第94章

激荡三十年-第94章

小说: 激荡三十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0分钟出现奇迹,两星期明显击退细纹及皱纹,连续使用28天,细纹及皱纹明显减少47%,肌肤年轻12年。”这些用词被认为违反了《广告法》。状告事件很快引起国内媒体的广泛报道,宝洁公司在应对时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傲,它一方面大量举证SK…Ⅱ确有“年轻12岁”的功效,另一方面对消费者的诉讼要求置若罔闻,并暗示其“恶意炒作”、“动机不纯”,对媒体则采取了拒而远之的姿态,仅肯承认是“定义不够清晰”、“描述不够全面”。

    这种处理方式招致众多媒体的不满和炮轰,进而有记者曝光SK…Ⅱ在日本市场上被查出含有腐蚀性成分,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对之查处。9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消息称,来自日本的SK—Ⅱ品牌多项化妆品中被查出含有禁用物质铬和钕。宝洁陷入前所未有的信誉危机。第二天,宝洁公司发表声明,坚称无错,不过“有需要的消费者可以在SK…Ⅱ的授权专柜办理相关产品的退货手续”。同时,它要求消费者必须符合四个条件:“所退产品在此次被检查的9种产品范围之内;消费者有过敏史,并同时出具医院的相关证明;持有购物小票或电子票根,同时不能跨专柜退货;所退产品的剩余量不少于该产品总量的三分之一。”在退货的时候,消费者还需要填写一份名为《非健康相关非产品质量问题投诉快速退货处理简易协议书》。协议书中写道:“尽管产品本身为合格产品,不存在质量问题,但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我们决定为您做退货处理,经双方协议同意退款。此处理方案为本案例一次性终结处理。”

    这种态度和条件如同火上浇油,把宝洁与消费者、舆论推得越来越远,讨伐和唾弃之声不绝于耳。9月22日,上海质检局宣布再次查出3种SK—Ⅱ产品含违禁物,至此,宝洁不得不宣布“SK…Ⅱ全面撤柜、暂时退出中国市场,所有消费者均可以无条件退货”。一位叫张晓晖的新闻观察员在《中华工商时报》撰文评论说,“表面看,这次危机公关是宝洁公司公关体系的幼稚,实质上,体现出来的却是一个大型跨国公司在处理消费者与公众知情权问题上的傲慢与偏见。”

    就当宝洁在SK—Ⅱ风波中焦头烂额之际,全球著名食品公司亨氏和肯德基也身陷一个更为凶险的重大危机中。这年2月,英国食品标准局紧急责令各大超市和商店下架召回亨氏、联合利华在内的359个品牌食品,它们被怀疑含有致癌色素苏丹红一号。中国的国家质检总局随即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质检部门加强对含有苏丹红一号食品的检验监管,严防进入中国市场,广东亨氏美味源(广州)食品有限公司的产品被查出含有苏丹红,30万瓶产品被当众销毁。

    3月16日,媒体曝光,肯德基的调料中也被发现含有苏丹红成分,国内所有肯德基餐厅停止售卖。肯德基是中国市场上最为成功的跨国快餐企业,自1987年进人中国后,已先后在各城市开出1100家连锁店,其最忠实的消费者为幼儿和青少年。因此,肯德基调料中发现致癌成分,当即引起惊恐与轰动。“苏丹红事件”一时成为举国关注的话题,引起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同时也使人们对一向膜拜的跨国品牌产生了疑虑。3月31日,一向慎言的《人民日报》在一篇评论中质问说,“耐人寻味的是,为什么肯德基只在中国有苏丹红,难道憨态可掬的山姆大叔认为我们这里是苏丹红的‘安全岛’?”

    除了宝洁、肯德基和亨氏之外,另外几家著名的日用消费品企业也先后陷人危机。4月17日,国内多家媒体均在显著位置报道称,据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显示,高露洁牙膏中含有致癌的化学物质,此新闻一出,市场反应强烈,各地的高露洁牙膏纷纷下架。在新浪网开展的一个调查中,88.4%的网民表示过去信任高露洁品牌,但是现在愿意使用该品牌牙膏的网民仅占9.84%。事后表明,这条新闻有误译的嫌疑,但是,高露洁的品牌还是遭遇很大的冲击。

  5月25日,浙江省工商局称全球著名食品企业雀巢公司生产的“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碘超标。两天后,雀巢对问题产品撤柜,但拒绝透露生产数量及销往哪些市场。随后北京、昆明等地也发现有类似问题。雀巢方面一直没有给出关于召回或者退货的进一步答复,导致大部分消费者退货无门。6月5日,雀巢中国高层才就其奶粉碘超标一事向消费者道歉。6月8日,国家标准委公开表态:“碘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婴儿配方奶粉应禁止生产和销售”。

  6月16日,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罗湖分局接到举报,称一家地下加工厂在生产著名的哈根达斯冰激凌蛋糕。执法人员迅速前往,本以为要端掉的是个冒牌窝点,没想到在现场的发现让人大吃一惊,这个无牌无证、卫生环境一塌糊涂的地下作坊,竟然就是哈根达斯深圳品牌经营店的正宗“加工厂”,且一个作坊供应着深圳哈根达斯全部5家品牌经营店的货源。第二天,哈根达斯大中华区总经理赶到深圳处理此事,承认有关部门的查处及新闻报道“基本属实”。

  跨国企业的丑闻并不仅仅出现在日用消费品领域。这年4月,一向声誉颇好的全球最大PC制造商戴尔公司陷入“邮件门风波”,事件原由是戴尔美国一位销售经理与其所公关的目标客户之间的一封信件被曝光。该销售经理在信中写道,“我只是从IBM未来的前景来看,并不是攻击竞争对手。大家都知道,联想是一家中国政府控制的企业,最近刚刚收购IBM的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业务。尽管美国政府已经批准了联想与IBM的交易,但大家必须明白一点,人们为IBM产品所花的每一美元,都将直接支持或资助中国政府。您好好考虑一下吧。”

  这封邮件在媒体曝光后,引起轩然大波。国内舆论大多认为,戴尔员工在与联想争夺客户中的诋毁言论严重违反公平竞争原则。柳传志亦在一个公开场合表示不满说,“一个严肃的企业不应该做违反道德的事情,要做严肃的事情。”

  7月27日,东芝大连有限公司五百多名员工罢工,起因是大连劳动监察部门发现东芝公司有员工每月加班超过《劳动法》规定的36个小时的现象,于是给该公司下达了“整改通知”。但东芝为了不降低产能,提高了生产线的速度,将每一个工作流程由20秒压缩为14秒。劳动时间虽然缩短,但劳动强度随之增强。而且“取消”加班后,员工薪水降低。27日,一些员工以罢工抗议,日方管理人员当即宣布解雇参与者。此举激怒所有中方工人,3小时后全厂停工。罢工惊动当地政府,最后,日方妥协,同意每月增加工资150元,厂庆时每位员工奖励1000元,工人复工。

  10月,由日本富士胶卷株式会社和美国施乐公司共同投资的富士施乐实业发展(上海)有限公司被举报存在重大走私嫌疑。海关调查发现,一台带有复印功能的DT6135高速黑白印刷系统,按照规定应作为复印机或印刷机申报,但富士施乐却将其报关为零关税的激光打印机,一台机器至少逃税近4.5万元人民币,在过去一年多里,富土施乐进口了上百台这种机器。其他的彩色印刷机,富士施乐也依此法进行报关。此外,富士施乐还被发现有倾销二手设备的恶劣行为,它把日本市场上的旧机器翻新后转卖给中国企业。

  12月,被认为在中国市场表现最好的日本家电公司索尼连续爆发三桩丑闻。月初,浙江省工商局通报,索尼的6个型号30个批次的数码相机均存在成像均匀度、自动曝光不合格等问题,被国家照相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综合判定为不合格。索尼(中国)公司先是声明否认,数日后才承认结果并对公众道歉,答应受理消费者的退货要求。月中,索尼新面市的5款液晶电视被发现存在软件缺陷,公司被迫对在中国市场上已出售的1.7万台问题电视进行软件升级。月底,北京市统计局通报经济普查数据,并曝光部分违规企业,索尼被列其中,该公司被查出“商品销售总额”指标瞒报18亿元。

    这真是一个“丑闻的季节”。在2005年之前,尽管也有“奔驰车被砸”等事件,2002年12月,武汉森林野生动物园有限公司购买一辆奔驰SLK230轿车,不足3月接连出向方向机漏油、动力明显不足和警示灯闪亮等问题。该车前后修理5次均改善不大,消费者要求退车,奔驰公司拒绝。2001年12月26日,武汉森林公园在热闹的武汉广场举行“砸车仪式”,5名工人挥舞木棒、铁锤把奔驰车砸得面目全非。该事件轰动一时。但是,如此众多的跨国公司陷入公众丑闻危机却是前所未有。它既体现出消费者、各级政府及传媒的日渐成熟,也显示出另外一个现实,那就是国际公司已经渗透和参与到了中国市场的各个层面,成为万马奔腾、尘土飞扬的中国经济的一部分。日本三菱电池中国区域前任市场总监文少波这样描述他的老东家:“跨国企业早就对中国的国情和商业潜规则熟稔于胸,‘灰色交易’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合理的腐败行为。而且,他们进入中国时一般都制定了应对东窗事发的措施。在业绩突出的表象下,跨国企业都心安理得。”


2005  深水区

 
  6月6日,中国股市跌至冰点。上证指数无比冷酷地停在998.22点,多年来首次失守千点,曾经被人们批驳或视为笑谈的“千点论”,终于在欲哭无泪的投资者眼前应验。不过,这30年的中国改革历程一再证明过那句中国古话“否极泰来”,所有的苦难都是一段新高潮的起点,两年后,人们将顿悟到这个规律。正是在跌无可跌的低潮期,一场霹雳改革迎来了最好的启动时刻。

  这场呼唤了多年的改革就是股权分置。中国股市自创建以来,由于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存在很古怪的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两种股权,而且非流通股股东持股比例较高,约为2/3,并且通常处于控股地位。其结果是,同股不同权,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极易产生“一股独大”、甚至“一股独霸”现象。

  它不但使流通股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害,还非常容易滋生丑恶的庄家现象,吕梁、唐万新、宋如华等人便是通过控制非流通的法人股而肆意操纵股价的。十余年来,这一现象一直遭到专家的猛烈诟病,然而由于既得利益集团的强大,改革方案屡提屡废。2001年6月13日,证监会曾经郑重宣布国有股减持办法即将出台,市场预期向好,第二天沪指就创出2245点的历史最高点,然而,减持方案迟迟不出台,到一年后的2002年6月,国务院发文停止执行在股票市场减持国有股,改革流产。2004年之后,宏观调控突降,沪深两市全面崩盘,所有的大小庄家均自食恶果。随着股市昏迷不醒,阻力陡然瓦解,改革竟成顺势可为之事。2005年4月2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着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它被定义为“中国股市的第二次革命”。

  第一家改革试点企业是湖南的三一重工,这是一家由民营资本控制的上市公司。根据董事会的决议,该公司以4月29日总股本2.4亿股为基数,流通股股东每持有10股流通股将取得3股股票和8元现金,非流通股股东所持有的原非流通股将获得“上市流通权”。三一重工的股改被认为是一次“破冰之旅”。

    由于是在低潮期启动,股权分置改革之顺利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日后回忆说,“我们做好了最坏的准备,股市实际比预想的跌得要少。”在启动之初,股市曾经出现了持续下跌的景象,甚至在6月份跌破了千点大关,但是随着一批又一批的改革试点公司接踵出现,股市很快企稳。用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华生的话说,“这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时间最短、进展最顺利、对改革成效争论与分歧最小的重大制度变革。”到一年多后的2006年,已有1151家上市公司进入或者完成了股改程序,公司股改市值占股市总市值比重达到92%。新华社在当月的评论中宣称,中国股市目前可谓已步入“股权分置改革后”的时代,股市中面临的最大瓶颈问题已基本得到妥善解决。也就是从那时起,中国股市从熊市中猛然苏醒。

    股权分置改革的历程颇似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物价闯关及90年代后期的企业产权变革,它体现了中国这场改革运动的“不争论特征”:每当某一重大改革被激烈争辩和强行推进的时候,往往成效甚微、陷于流产,甚至可能造成社会的动荡和舆论的紊乱,而当所有争论者都已经精疲力竭的时候,改革却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刻取得突破,其演进的路径选择往往小于人们之前的猜想。

    股改不但解决了资本市场的陈年顽疾,也带来了众多企业经营者的财富暴涨。以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为例。他持有三一重工39%的股权,睡着非流通股份的上市及其后的股价上扬,他的资产水涨船高,在2005年的胡润“中国百富榜”上,梁稳根的个人财富为22亿元,到2007年已经暴增到202亿元,位居全国富豪第24位。

    与梁稳根相比,王石是另外一种财富受益者。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地产企业创始人,王石从一开始就放弃了资本权的争取,他只持有六十多万股的万科股份。在2003年,他对记者透露,“我的年薪目前大约60万元人民币,有价证券不到200万元,我只甘愿作为中产阶层。”在本次股改中,很多上市公司纷纷推出了针对管理层的股权激励方案。根据万科公司2006年度的激励方案,王石将获得从二级市场购得的2491万股万科股票中的10%,即249万股,他持有的万科股票,上升至311。9万股。以当时市值计算,王石财富增加5000万元左右。媒体评论说,“王石之所得,与他对万科的贡献不成比例,跟其他地产业者比更是有天壤之别,不过,股改至少让他得到了一次公平补偿的机会。”

    除了财富的重组之外,股权分置改革还给中国的商业社会带来了一些“意外”而陌生的气象。被释放的资本力量天然地具有趋优的市场选择力,它自由而民本,一开始就显得无比强劲而清新,它的诞生具有更为深远和值得记录的价值。

    在股改过程中,一直任人宰割的小股东第一次展现了自己的力量。10月下旬,以地产为业主的金丰投资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提出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东10送3。2股,以获得全流通资格。此方案遭到流通股股东抵制,一个叫周梅森的著名作家连续发表了三封公开信:《我愤怒——致全国流通股东的一封公开信》、《凯撒的归凯撒,人民的归人民——致非流通大股东的公开信》、《谁对“人民资产”负责?——致管理层并证券决策部门的公开信》。

    周梅森是江苏省作协副主席,文笔之犀利自然非同寻常。他写道:“毫无疑问,我们正作为牺牲者在亲历历史。这也许使中国证券史上最残酷的一页历史。将来的证券市场研究者们也许会这样记录:2005年5月,中国股东先天不足造成的历史原罪无法追赎,新的剥夺再次发生。上市公司等相关利益集团以其天然强势挟持了股改,中国股市已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全国七千万股民在亏损累累额的情况下,继续在股改中血流成河。已参加股改的上市公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