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淮南子-内篇 >

第45章

淮南子-内篇-第45章

小说: 淮南子-内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利没有比不丧失已有的更好。活动着的万物,不是减少就是增加,不是成功就是毁坏,不是有利就是有害,都是危险的事,陷入这种情况很危险。所以仄穆公战胜了西 ,却在崤山被晋军打败,楚昭王战胜了中原各诸侯国,却在柏莒被吴国打败。所以不能用道来规劝那些追逐利益的人,而可以使那些想避害的人得到安宁。所以崇尚无祸,不崇尚有福;崇尚无罪,不崇尚有功。
  圣人没有忧思,没有储备之物。来的人不迎,走的人不送。人们东奔西走,南来北往,圣人独自站立中央。所以他处在众多枉曲之中却不丧失正直;天下人都随波逐流,他却不离开自己的立足点。所以不做善事,不遮盖丑事,只是遵循自然之道;不创始,不自以为是,只是依循自然之理;不预谋,不失时,和自然相约;不求得利,不推辞幸福,只是遵从自然法则。不追求自己没有的,不失去自己已经得到的,内没有意外的祸事,外没有意外的幸福。祸福不发生,怎么会有人为的伤害呢!做善事就有人盯着,做坏事就有人非议;盯着你就会产生责备,非议你就会产生祸患。所以道术不能凭借它来进取求名,但可以靠它退而修身;不能凭它得利,但可以凭它避害;所以圣人不以行动求取功名,不以智慧让人称颂。法规产生于自然,自己不需要参与。思考胜不过术数,品行胜不过德,不为胜不过道。人为的事有时不成功,追求有时得不到。人有走投无路的时候,但道无时无处不通。和道争高低胜负,就有凶险。所以《诗经》上说:“无知无识,顺从自然法则。”有智慧但是无所作为,和没有智慧的人同道,有才能但是无所事事,和没有能力的人同德。他的智慧,告诉他才能做到,然后你才感觉到他的活动;使唤他他才能做到,然后你才感觉出他在行动。有智慧好像没有智慧,有才能好像没有才能,道理才是正确的。所以功盖天下,不夸耀自己的美德,恩泽传后世,不据有这种名声,道理通晓,虚伪之事就灭绝了。名和道不能同时显明,人爱名声道就不受重视,道驾驭人名声就会消失。道和名竞争,扬名就会抛弃道。名声显露道被抛弃,危险就不远了。所以世人有了盛名,他衰亡的日子就到了。想要名声的人就要做善事,做善事就会生出事端,事端发生了,就会抛弃公心而迁就私心,违背术数而放任自流。想通过行善来让人称赞,显示才能来树立声望,办事就不遵循事理,急于求成而不等待时机。办事不遵循事理,指责就多;急于求成不等待时机,就没有功劳。指责多功劳少,没法弥补,就任意胡来,以求获得成功。这样即使成功了,也不能改变人们的责备;如果仍然失败,就会使自己身败名裂。所以慎重对待行善如同慎重对待作恶,才差不多接近道。
  天下不是没有诚实的人,但是当分钱财时一定要用筹码来确定,因为人们认为人心的公平,不如那无心的筹码。天下不是没有文娱活动的人,但是看守重宝的人一定要关好门窗加上印封,因为人们认为有物欲的人在廉洁方面,不如没有欲望的门窗印鉴。别人指出自己的毛病就怨恨人家,但是镜子照出自己的丑处却认为是好镜,人和外物接触时,能像镜子那样公正无私,就没有精神负担了。公孙龙善于言辞而搅乱了名实关系,邓析巧辩而搞乱了法令,苏秦善于游说而丧身。遵循道,特长就失去光彩;遵循理,灵巧就不能显露。所以用灵巧斗力的人,从善开始,但常常以恶结束;用智慧治理国家,从治理开始,但常常以乱结束。让水向低处流,谁不能办到呢?使水受阻向上喷涌,没有巧妙的方法不能做到。所以文彩占上风,质朴就被掩盖;邪恶施展灵巧,正直就被阻塞。
  德可以用来修身,但不能使人残暴;道可以用来治理自身,但不能使别人昏乱。虽然具备圣贤的资质,但是没遇上残暴混乱的世道,虽然可以保全自身,却不能完成霸王之业。商汤、周武王称王天下,是碰上了桀、纣的暴政。桀、纣不是因为商汤、周武王的贤而残暴,商汤、周武王是遭逢桀、纣的暴政才称王。所以虽然是贤王,也得等待机遇。机遇就是碰上必要的时机而得到发挥,不是只靠智慧去追求就能成功的。君子修炼品行但不显露,广施恩泽但不露痕迹,所以士人行善却不明白自己受了谁的教导,人民满足了利益却不明白是谁给予。所以无为就会自然而然达到治理。君子的善行如果显露出来,士人就会争夺名声;利益如果有了来源,人民就会争夺功劳;争名夺利的风气一旦形成,即使有贤君,也不能治理好。所以圣人行善时不留痕迹,施仁时隐去名声。和外族异国交好求得援助,费很大的事才得到安宁,不如把国内的事办好等待时机。一般来说,侍奉别国,不是送去珍宝钱财,就是对人家低三下四。拿玉帛侍奉,就会耗尽钱财而欲望得不到满足;低三下四,好听的话说尽了但建立不了正常关系;签约结盟,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违背了。即使只是拿出很少的财物送给别国,而没有可靠的自身条件,也不足以保全。如果放弃外交策略,一心办好国内的事,充分利用土地潜力增加积累,激励人民不怕牺牲来巩固城防,上下一心,君臣一致,一起守卫国家,为国效死而百姓不离去,那么想扬名的人不必去讨伐无罪的国家,想得利的人不必去攻打强敌,这才是确保国家完整的方法。
  人民有了道路就会一同走在道路上,有了法规就会一同守法。因为靠义不能让人民团结,靠权势不能达到目的,所以设立君王来统一民众。君王统一了民众就能治理好天下,没有规律天下就混乱。君王治国之道,不是靠有所为,而是靠无为。什么叫“无为”?聪明的人不借权位行事,勇武的人不借权势施强暴,仁慈的人不借地位施恩惠,这就叫“无为”。做到了无为,就算掌握了“一”,“一”,它是万物的本原,无敌的道术。一般人的性格,年轻时浮狂,年壮时凶狠,老了便贪婪。一个人一生既然多次改变性格,更何况一国的君王常常改变法令,一个国家又多次换君王呢!人们借自己的地位来达到自己的爱憎,从官吏到百姓爱憎五花八门,是难以一一调理清楚的,所以君王失去了“一”便会乱套,这种混乱比当初没有设立君王的时代还要厉害。所以《诗经》上说:“不犯错误,不忘过去,一切照老规矩办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君王喜欢智术,就会违背时势而只相信自己,抛弃术数而用个人的心计。天下的事物广博而人的智术浅短,用浅短的智取术去适应广博的事物,没有人能做得到。只用自己的智术,失误一定很多。所以喜欢智慧,是一种走入困境的方法。喜欢勇武,就会轻视敌人而忽略防备,只相信自己而拒绝帮助。凭自己去抵御强大的敌人,不依仗众人而只用自己的才能,一定不堪重负。所以喜欢勇武,是一种危险的方法。喜欢施予,就没有固定的份量。上面的份量不定,下面的奢望就没有止境。假如为了多施予而增加赋税以充实府库,就会与百姓结下怨恨;赋税收得少而施予的多,国库中的财物就不足以开销。所以喜欢施予,是招致怨恨的方法。仁智勇力,是人的美好素质,但不足以治于是天下。由此看来,贤能不值得任用,而道术却可以遵循,这一点已经很明白了。
  圣人凭心灵处事,众人凭欲望处事;君子行动凭正气,小人行动凭邪气。内心有利于天性,行为符合义理,遵循事理而动,不受外物的限制,就是正气。看重滋味,沉溺声色,喜怒无常,不顾后患,就是邪气。邪气与正气互相伤害,欲望与天性互相损害,不可两立在树立和放弃两者之间,圣人放弃欲望而顺从天性。眼睛爱看美色,耳朵爱听音乐,口爱品尝美味,接触到这些东西就高兴,不懂得利害,这就是欲望。吃了对身体不利,听了不合于道,看了不利于天性。口、耳、眼争着接受物欲,用义来制约它们,这就是心灵。割去毒疮不是不痛,喝下毒性之药不是不苦,但是病人愿望忍受,因为对健康有利。干渴时喝生水不是不痛快,饥饿时猛吃一顿不是不能满足食欲,但是人们不这样做,因为对身体有害。这四种情况,耳、眼、鼻、口不知道取舍,靠心灵来控制它们,让它们各得其所。由此可知,不能光凭欲望行事,这是很明显的。凡是调理身体保养天性,要调节起居,适量饮食,平和喜怒情绪,行动便利,让养生之道落实在自己身上,而邪气就不会产生,哪会象忧虑瘕疵和毒疮发作而事先准备呢!盛得下牛的大鼎沸腾了,苍蝇蚊子不敢进去;昆山的美玉玟理细密,尘土污垢不能玷污。
  圣人没有去掉丑的想法,但心里没有丑;没有掠取美的想法,但心里的美不丧失。所以祭祀是为了追思亲人而不是为了祈求幸福,宴请宾客是为了尊敬而不是为了回报。只有不追求的人才能得到。身处尊贵地位的人,因为有公道而没有私见,所以才说他尊贵,而不说他贤德;据有大地的人,因为遵循自然规律而不弄权谋,所以说他公平,而不说他聪明。内无暴虐的事招来百姓的怨恨,外无贤德之名引起诸侯的猜忌,上下一致,合而不离,想评说的人寂静无声,因为他们看不到想看到的痕迹,这就叫做隐藏在无形之中。不是隐藏在无形之中,谁能看清他的情形呢?三代君王所遵循的道,就是因势昨导。所以大禹疏通江河,是遵循水的规律;后稷种植谷物,是根据土地的规律;商汤、周武王平定暴乱,是顺应时势的规律。所以天下可以得到,但是不能用强力夺取;霸主的地位可以接受,但是不能追求。凭智慧行事别人就和你争论,凭武力行事别人就和你争抢。不能让别人没有智慧,但可以使别人不能运用智慧来对付自己;不能让别人没有力量,但可以使别人不能用力量来对付自己。这两种作法永远存在于无形之中。所以君王的贤德不显露,诸侯就不戒备;不贤不暴露,百姓就不怨恨。百姓不怨恨,就可以得到民心;诸侯不戒备,就可以夺取天下。事情和众人的相同,功业顺应时势而成,你看不到圣人做了什么。所以《老子》说:“老虎不用它的利爪,犀牛不用它的尖角。”就是说的这个道理。鼓不能藏着声音,所以才能发出声音;镜子不能掩没形象,所以才能映出形象。金钟石头可以发声,但不扣击它们不鸣响;管箫可以发出乐音,但不吹不会发出声音。圣人将才德藏在心中,不为事物做倡导,事物来到时才驾驭它们,物件临身时才作出反应。修饰外表会伤害内心,放纵感情会妨害精神,显露文彩会掩盖质朴。没有哪一刻忘掉炫耀贤德,必定困扰天性;百步以内不忘掉事物容貌的人,必定拖累他的身形。所以羽翼美好矫健的飞禽,因为美中飞而伤损骨骸;枝叶美好茂盛的树木,因为树叶消耗营养多而损害根部。够能两全其美的事情,天下没有。
  天有光明,不担扰人民在黑暗中生活,他们开门挖窗,自会采光照明;大地有财宝,不忧虑人民贫穷,他们伐木割草,自会获得财富。所以得道的人如山丘,巍然不动,行路人把它作为目标。高山自然生长万物,不是为了恩赐给人类,取用的人类也不认为是受了山的恩德,所以山能够安宁永存。天地不赐予,所以也不剥夺;日月不给人恩德,所以就没有怨恨。喜欢获取的人必定多怨恨,喜欢施予的人必定会夺取。唯有在无为中隐去踪迹,顺随天地自然的人,才能凭理办事而不重视虚名。名望兴盛起来道就行不通,道行得通人就会失去名位。所以有了名誉,毁谤紧随其后;善行显露出来,恶迹就跟着来到。利是害的开始,福是祸的先导。只有不追求利的人才没有害,只有不追求福的人才没有祸。诸侯中想做霸主的,必定失去诸侯的地位;做了霸主却想统治整个天下的,必定失去霸主的地位。所以国家以保全自身为好,称霸称王只是暂时寄托的名分;人生以能长命为好,富贵只是寄托在人身上的东西。能够不因为得到天下而损害自己的国家,能够不因为成为诸侯而伤害自己,就是可以将天下托付给他的人。不懂道的人,放弃已有的,而追求没有得到的。苦心焦虑,使用取巧的办法,幸福来临就欢喜,灾祸临头就恐怖,因为谋划而劳损精神,因为琐事而费尽心力,灾祸萌生,却终生不后悔。自己造成的后果,却反而怨天尤人。不是沾沾自喜,就是忧心忡忡,心里从来就不平衡。操守没有借鉴,这种人就叫做狂徒。
  君王喜欢仁慈,无功的人也会得到奖赏,有罪的人就会得到宽大;君王喜欢刑罚,有功的人遭废弃,没罪的人被诛杀。而没有喜好的君王,被诛罚的人没有怨恨,受施舍的人不感恩德;他效法水准,遵循墨绳,自己无事可做,和天地一样,什么事物不被他覆盖和承载呢?所以融合万物,让它们平和,是君王的职分,限制和诛杀罪人是法律的功能。人民已经被诛罚,但是没什么不穿奇装异服,没有怪异行为。百姓对他的服饰不在意,举动不观看,言语不议论,显达而不奢华,困窘而不畏惧,荣华而不炫耀,隐居而不困窘,异于众人而不被人感到怪诞,仪容和众人相同。没有合适的命名,这就叫做“大通”。
  升阶下堂,作揖谦让,疾走周旋,是不得已而为之,并不是人们生来就想做。感情与举动不相符合,做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是不切合心意的,哪里是故意要做呢?所以不得已唱歌的人,不会表现悲情;不得已跳舞的人,不会展示优美的舞姿。唱歌、跳舞不能表现悲情展示优美舞姿,都是由于没有发自内心的感情。善于丁棋的人,不一心想着取胜,但不怕不胜。平心静气,投箸合适,遵循规律,虽不一定最后取胜,但得到的筹码必定多。为什么呢?取胜决定于术数,不取决于主观愿望。善于赛马的人,不求跑在最前头,也不害怕落后。用手调节快慢,用意图驾驭马匹,虽不能必定取胜,但马匹的能力一定可以充分发挥。为什么呢?取胜决定于术数,不取决于主观意图。因此去掉欲念术数就运用自如,抛弃智慧道术就树立了。商贾多计谋就贫穷,工匠多技艺就困窘,因为心不专一。所以树木高大影响枝条的生长,水流太广就会影响它的深度。只有智慧而没有术数,即使用锥子钻也钻不成孔。有百技但没有道术,即使得到了也不能守住。所以《诗经》说:“美好的君子,他的仪态总是一样的。仪态一样,因此意志如磐石一样坚定。”君子的意志大概就是因为专一而显得坚定吧?
  舜帝弹奏五弦琴,吟咏《南风》之诗,而治理天下;周公进餐时还忙着政务,钟鼓时刻悬挂着,辅佐成王,天下太平。百姓守着百亩土地,没有空闲,因为他们离不开土地。君王一人执掌天下,但时间有余,政务不够料理,因为他把事情交给大臣们去办了。外在尊位的君王如同尸主,处在官位的大臣如同祝宰。尸主虽然会剥狗烧猪,但他不做这些事,即使不会做也没有损害;俎豆的摆列次序,黍稷的陈设先后,尸主虽然懂得,但他不去指点,即使不懂这些规矩也没有妨碍。不懂祝祷的人,不能让他担任祝者,但不影响这种人作尸主;不会驾车的人,不能用他做仆役,但不影响他处在君主之位。所以地位越尊贵的人身体越安逸,身份越高的人事情越少。这就好比弹琴,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