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州人想的和你不一样:温州人致富经 >

第31章

州人想的和你不一样:温州人致富经-第31章

小说: 州人想的和你不一样:温州人致富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见,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都遍布了喜欢赚钱的温州人。正如作家莫言所说:“世上凡鸟儿能飞到的地方,便有温州人的足迹。”

  有专家认为,温州人善于流动。温州人的足迹遍布天下。这也给了他们种种生存本领和技巧。

  实际上,温州人在不断的流动当中,积累了许多人际关系,了解了各种信息,这正是他们不断成功的原因。“流动中,会跟不同的人交往,会有不同的经历。可能是流动一百次,但是只要抓住一次机会就成了。”

  有人说,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哪里没有市场,哪里也会有温州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温州人就开始外出做生意,他们的足迹遍及九州四海。

  北京、上海、杭州、西安、成都,新疆、西藏……这些都是温州商人密集的地方。

  北京是温州商人在北方的大本营。北京城里有遐迩闻名的“温州村”,他们散布在大钟寺、五道口、沙窝和大郊亭等地。“101”毛发再生精发明者、“红色大亨”赵章光、“中国阿信”徐小英等都生活在北京城。

  上海更是温州人大显身手之地。南京路是上海人最引以为豪的商品世界,而这里的大部分店铺的主人却是温州商人。

  “世界屋脊”西藏也是温州人钟情的地方,据统计,进藏行商者近一半是温州人。拉萨还有一条以裁缝铺为主的“温州街”。

  温州人王永友于1989年同妻子到四川泸州创业,夫妻俩背着从温州带来的装满纽扣、拉链等小商品的行囊,几乎走遍了泸州的郊县乡镇。如今,他们已经在江城开设了泸州最大的皮鞋零售商场,专门销售温州生产的各类皮鞋。 

 

本书由“vince”免费制作;
更多精彩e书请光临:世界工厂网学堂中心
  
  


 
第91节:第六章 温州人和你不一样的品质(12)
 
  2003年春节,在四川成都经商的1000多台商都选择回乡过节,但是温州商人却选择了在成都过节。

  32岁的吴海在成都经商已经有10年了,他是青年路一家服装店的老板。每天,吴海和他的妻子都会热情地招呼顾客。

  当记者问到他们怎么不回家时,吴海憨厚地说:“回家?成都就是我的家嘛!”

  在吴海的脑海里,走到哪里,哪里就是自己的家,这是他的生存策略,也是他的经商策略。他说:“温州商人遍天下,我以前的同学、邻居都在外面闯荡。”

  如今,吴海的儿子已经在成都盐市口小学读书,吴海的母亲也来到他们身边,成都已经成为他们真正的“家”,他们已经深深地在成都扎了根,努力经营着自己的生意。

  杨介生原来是一位代课教师。

  1980年,杨介生带着300元钱,以苍南一个乡镇标牌厂业务员的身份只身来到大上海。

  杨介生这样回忆自己在上海滩的第一个夜晚:

  在上海的第一个晚上,我是在闸北区一个地下室旅馆里度过的,这一个夏夜也许是我一生中睡得最不好的一宵。因为,从来没有一个城市像上海一样给我这么强烈的刺激:不仅仅是因为林立的高楼和繁华的街市给我以巨大的想像力,这座城市特有的文化魅力和上海人特有的素质,更给我一种震撼。这一夜,我就暗暗下了决心:上海是一个广阔天地,在这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有人曾经这样描写杨介生刚到上海的生活:

  “在地下室旅馆昏暗的灯光下,他将300元钱制订了一个计划:每天房租1。40元,生活费1。50元,车费0。20元,大约能在上海生存两个半月。”

  “既然人生漂泊已经开始,那么寻求彼岸就已经注定。第二天早晨,杨介生开始了上海寻梦。钻出地下室旅馆,对着远处的摩天大楼,杨介生默默地念着他的人生格言:‘如果你认为能做,你就能做到,如果你认为你不能,你就做不到了。’”

  “每天早晨,他在听了电台的上海新闻后,就挤到街头的阅报栏,细细地读一遍当天的《解放日报》、《文汇报》。——‘要得到上海人的认同,你必须接近上海文化。’杨介生是这样认为的。”

  “接着,挤上沙丁鱼罐头般的公交车厢,从最北的闸北到城南的龙华,从沪东工业区到沪西文化区,根据上海企业名录,一家家地跑。——‘我不能像一般温州购销员一样,进门发一圈香烟,然后乞求般地讨好上海人。我每到一个单位,先不说标牌印刷业务,只聊上海当天新闻,再说家乡温州趣事。这样,我不仅能接到加工订单,更重要的是交上上海朋友。’”

  “晚上,回到地下室,他又像当代课教师时一样,执笔伏案,把当天的经历和感想记下来,并拟出第二天的行程,然后找一个地方去看上海电视新闻。——‘对外地人来说,大上海,就像一本天书,很难读懂。而很少有人知道,亲近上海文化是解读这部天书的捷径。’杨介生说。”

  “‘苍天不负有心人’,一个半月以后,杨介生不仅为标牌印刷厂觅到了足够开工一年的订单,还交上了几十位上海朋友,他很快地结束了陌生处境中的漂泊生涯。因为已经有上海人邀他去家里作客。当时,对于素来把上海以外的人都称为‘乡下人’的上海人来说,杨介生是荣幸的。每次,他都会用上海话彬彬有礼地回答:‘谢谢侬。’”

  正是这种四海为家的精神,杨介生在大上海开创了自己的事业。如今,杨介生是上海锦丽斯集团总裁,拥有10家公司的全部或大部分股份,资产逾两亿元。

  杨介生因此而获得“上海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并被评为温州改革开放20年的“十大风云人物”。

  2003年,杨介生还当选为上海浙江商会副会长。

  在海外,温州人照样游刃有余地经营着他们的小商品。

  美国、法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喀麦隆,甚至是你听也没听过的国家苏里南(南美洲的小国家)……都有着温州人的足迹。

  在巴黎,有一条“温州街”,住的都是温州人,听到的都是温州方言,温州人达到8万人之多。

  沈阳市温州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金俊说:“我发现温州人相对是‘恋乡不恋土’,我们肯定要爱温州,但是也爱市场,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我们。当年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奔出温州时,大家都没有什么牵挂。”

  “多走出去没坏处,温州人出去闯荡后,带回来了资金、产品、项目,更重要的是带回来市场和经济发展的新信息、新理念,这对温州和温州人的前进与发展更为有利、有力。”

  在温州,如果小伙子常年呆在家里,会被周围的人看成是窝囊废。温州人自古四海为家。温州有个说法:“死,也要死在外边。”所以,“有市场的地方就有温州人,有温州人的地方就能拓展开市场。”有一次,一位意大利人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国土,他幽默地对海关人员说:虽然我是第一次到中国,但我有很多中国朋友,有在欧洲认识的,也有在非洲认识的,他们都是温州人。是不是温州人出国不需要护照?搞得海关人员哈哈大笑。 

 

本书由“vince”免费制作;
更多精彩e书请光临:世界工厂网学堂中心
  
  


 
第92节:第六章 温州人和你不一样的品质(13)
 
  如今,越来越多的温州企业走出温州,走向全国、全世界。德力西集团也开始在上海发展,对此,德力西上海负责人胡成国认为,“选择上海,意味着新的跨越。”他说:“上海是中国最大的都市,有着地域、港口、人才、品牌、潜在市场、政策优惠等诸多优势,这种优势凝聚成的挡不住的魅力,像磁石般不断吸引着越来多的国内企业家。……我们集团选择上海,投资上海,既是基于我们对上海这块投资热土的理性思考,也是源于我们集团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因此要充分利用上海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德力西,努力铸造出一个东方‘西门子’。”

  2003年,在“世界温州人大会”世纪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春光感慨道:“温州人的足迹遍布天下,哪怕到天涯海角,都能碰到温州人。即使温州人散布在世界各地、天涯海角,他们仍然是温州人,仍然带有温州人的强烈特性。”

  温州市副市长陈宏峰说:“温州商人利义并重,他们很勤劳、有智慧,而且善于抓住机会。”陈宏峰认为,自宋代始,直到现在,温州人始终生活在浓重的商业文化中,一种氛围和一种文化的底蕴支撑了温州人在全世界的发展。

  “我们不以温州本地的GDP为中心,我们支持温州人到各地去发展。”陈宏峰说,温州的政府是走四方的温州商人“坚强的后盾”。

  温州人语录:

  我要借上海的优势,打造我的生产基地,把我的“泵”像导弹一样发射升空,辐射全国甚至全球。此时不来,更等何时!

  ——上海凯泉实业集团总裁 林凯文

  11。财富需要不断投资

  致富思维:

  穷人:有钱了,总得好好享受一下。一个人赚那么多钱做什么呢?

  温州人:有钱了,怎样才能让钱变得更多呢?赚钱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钱只有让它流动起来才会生出更多的钱来。不断追求金钱实际上是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能够带来自我成就感。

  沈阳市温州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金俊问,开拓市场、做生意没有本钱咋办?这时,温州人形象地说要唱《国歌》,意思也有两层,一是“冒着敌人的炮火(意指克服各种困难)前进”,即勇于向市场进军;二是前进(钱进),指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益,才能再发展。

  黄金俊介绍说,如今温州人大概十个人中有六七个是大老板或说是百万富翁,他们绝大多数是白手起家,靠开拓、靠拼搏发展的,而且现在也没有停止。

  温州人赚钱永远都是永无止境的,他们不会因为有了一些钱而知足常乐。温州人总是不安于现状,永不满足于当前的财富。当他们积蓄了资本后,就会不断投资,把小商品做成大市场,从纽扣到服装、鞋子,从电子元件到成套电子设备,从日常小物品到高科技产业,并且涉足房地产、金融业,越做越大。

  在温州,流行着这样一段顺口溜:“十万元是贫困户,百万元才起步,千万元才算富。”在温州人的观念中,财富越多越好。

  “过几天,我准备去沙特利雅得去看看,如果项目好的话,就去筹集资金。”温州商人张涛妹说,“比尔?盖茨、李嘉诚这些世界首富、华人首富,那么有钱了现在不是也在努力赚钱吗,比起他们来,我们有什么理由把钱放在银行里为银行打工呢?”

  张涛妹原是下岗工人,下岗后,她并没有在家闲着,反而在家里搞了一个制衣作坊。“每天工作到夜里两三点,这个累你们是想象不出来的。”张涛妹说。

  1995年,张涛妹不堪劳累,开始走上了投资生活。10年来,她涉足过房地产、出租车、轮船等投资领域。2005年,张涛妹花了130万元在江西九江买了一条运沙船,每个月坐收5。9万元的纯利。但是,半年后,运沙船一下子多了起来,租金直线下降。无奈之下,张涛妹只得不断地寻找新的投资项目。

  如今的张涛妹总是喜欢与其他人讨论投资心得,寻求投资项目。她每天都要看温州晚报、温州商报,有时候还要跟团到全国各地去参观。

  在成都,有一家温州人开设的皮货批发店。这个温州人刚到成都时,店铺规模很小,有个成都老板总是到他的店里来进货。刚开始,这个成都老板骑着自行车来进货,每次都进几千元的货。

  一年后,这个温州人的店面扩大了,成都老板来进货时也换成了摩托车,但是还是进几千元的货。

  又过了两年,这个温州人的店面成了批发商场,成都老板已经换成小汽车来进货了,但是,还是只进几千元的货。

  温州人觉得很奇怪,就问成都老板:“几年过去了,你怎么总是进几千块的货?” 

 

本书由“vince”免费制作;
更多精彩e书请光临:世界工厂网学堂中心
  
  


 
第93节:第六章 温州人和你不一样的品质(14)
 
  成都老板无奈地说:“我的厂子只有那么大的生产能力。”

  温州人有些不解:“这些年你赚的钱都到哪里去了?”

  成都老板笑着说:“你没见我换了摩托车,又换了汽车吗?上个月,我刚换了套新房,所有的钱都花光了。倒是你,生意越做越红火,你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

  两年后,成都老板生产的低档鞋子没有了销路,于是,他转行卖皮鞋。有一次,他去温州进货,令成都老板意外的是,那家拥有意大利生产线的鞋厂负责人正是当年在成都卖皮货的那个温州人。温州人高兴地带着成都老板到处参观他的工厂,他感慨地对成都老板说:“老弟,当年你不是问我把钱花到哪里了吗?今天我可以告诉你,就花到这些设备上了。”

  在温州人眼里,钱一定要花在投资上,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用钱去赚更多的钱,这就是温州人的投资观念。

  一位在某地经商的温州商人这样说过:“那里的干部一个月才拿几百元工资,但整天沉迷于打麻将赌博,而且还赌得相当大。真是搞不懂,他们就满足那几百元钱?”

  温州人永远不会满足手中拥有的金钱,他们喜欢不断地追逐金钱。炒房、炒煤都是温州人喜欢涉足的领域。炒煤的温商胡育林说:“只要干得动,煤矿这行我会一直经营下去。”据说,现在温州人已经把炒房发展到大洋彼岸的美国去了。如今,精明的温州人又把投资的目光瞄准了石油和电力领域。目前,内蒙古、陕西、安徽、山东、湖南、贵州等地都已经出现了大批温商的身影。他们或是考察、或者投资,认真地干着他们想干的事情。

  “温州人的资金使用效率非常高,持币比较少。”农业银行温州分行信贷部副主任郑巧容这样形容温州人的投资天性。据温州银监局副局长张震宇调查,目前温州人手中有3000亿流动资金,正到处寻找投资机会。

  但是,精明的温州人在投资方面看得很清楚。在他们看来,财富需要投资,但是,投资并不是投机。

  张立成原本只是个初中毕业的礼品厂工人,十几年后,他已经是身价几亿的对外出口礼品厂的厂长。在别人认为这已经是奇迹的时候,张立成却没有放弃前进的步伐。

  2006年,35岁的张立成又把目光投向了长江航运。他先后投资了近5000余万元,成立了武汉立佳、重庆立佳等3个航运公司,实现了从亏损到赢利的目标,发展势头也越来越好。

  许多人对此无法解释,这个张立成为什么会成功,张立成给出的答案很简单:投资不是投机。

  张立成在投资航运时,是经过一番认真思考的。在他看来,航运尽管是自己不太了解的领域,但是只要自己努力学习,就一定能够进入航运业。经过一番考察,张立成得到的信息令人非常振奋。“目前长江上的航运企业以国营居多,民营资本很少,尤其是资本相对比较雄厚的很少,因此民营资本进入长江,生存空间是比较广阔的。而且国家现在正在开发西部,重庆是西部大开发的前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