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州人想的和你不一样:温州人致富经 >

第7章

州人想的和你不一样:温州人致富经-第7章

小说: 州人想的和你不一样:温州人致富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点营造一种休息娱乐的氛围,银宫商厦一定会成为新的商业中心。于是,他果断地引入“西门町”的经营理念,经营的货品以新潮服饰、鞋帽、箱包、玩具、礼品为主,同时设有餐饮、健身、休闲等设施,着力打造沪西商业时尚天地。

  3年后,经过对商铺重新定位、装饰后,银宫商厦的招商活动进行得非常顺利。仅一楼到四楼14000平方米的400余个商铺,就卖出了1。5亿元,剩下的五楼和六楼最后成了公司的办公场地。

  陈颂楠相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只要自己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根据市场的需求作出准确的判断,适度地冒冒险才是成功的关键。

  这样的温州人比比皆是,敢于冒险也成为温州人有别于其他人的一个特点。有人说,做生意如果要十拿九稳才去做的人,那人肯定不是温州人。这句话有点夸张,但却表现了温州人的冒险意识。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报道说,温州人做了什么令人意外的事情,温州人获得了让人无法想像的财富,这些都与他们的冒险意识分不开。

  2006年,媒体又报道了一个温州人的冒险故事。

  温州商人王伟胜和他的一个合作伙伴一起斥巨资收购了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国有电视台阿拉迪尔(音译)卫视,并把台名更改为阿拉伯阿里巴巴商务卫视,由王伟胜担任该电视台董事长。

  2006年8月2日,迪拜当地时间12:35,阿拉伯阿里巴巴商务卫星电视台顺利上星开播。阿拉伯阿里巴巴商务卫视主要是给国内的品牌商做一个品牌推广,是中国制造的推广窗口,而且还会有些专题片,介绍中国的文化、旅游。这是中东第一家被华人收购的电视台。

  王伟胜在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说,自己在购买电视台时,“就没有想那么多,我只是非常想做,这是我一直特别想做的事情”。当然,王伟胜也作了充分的准备,他说:“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怎么可能轻易去做这么大的事情呢?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对于电视台的将来,王伟胜充满了信心。“我看准的事情,不要犹豫,就是要做,失败了也是英雄。”王伟胜说。

  “失败了也是英雄”,在温州人眼里,根本就没有失败,所谓失败只是获得一些自己以前没有过的经商经验,而这种经验,正是经商的一种策略和哲学,有时候是花钱都买不来的。

  航运巨子董浩云说过,等技术完全成熟了再应用,那么我们在这个技术上的优势就没有了,别看好像只是慢了半拍,要追上去就难了。所以,这个风险值得冒。同样,敢于冒险的温州人认为,生意能不能做,在于项目值不值得做,而不是项目有没有风险。在他们看来,值得做的项目,只要努力克服客观存在的一些风险,那么就有成功的希望。如果总是在乎有多少风险,项目就一直无法做。

  在决定具体项目投资时,温州人不会先想着赚多少钱,尽管这很令人鼓舞;他们往往先考虑好自己能输得起多少,然后定下一个在资金和时间上输得起的上限。最后,他们会抱着最好的希望,作好最坏的打算,发动各方面的力量,努力一搏。

  事实上,风险只是商业中必存的一个因素。如果能够在战略上藐视风险,在战术上重视风险,努力克服风险,那么,剩下的就是机遇了。永远不可能有百分之百把握,条件差不多了就要大胆去干,犹豫只会让你失去机遇,与成功擦肩而过。

  温州人语录:

  在生意场上要考虑风险,但没有怕这个字,前期的工作没问题,执行到位,没有不可以上的项目,能保持牛犊的精神当然是好事了。

  ——浙福边贸水产城董事长 许文树

  温州应该说这几年发展的脚步还算比较快,但是有很多方面还可以搞得更好,原因之一就是市长的胆子不是很大。

  ——庄吉集团董事长 郑元忠

  3。清楚自己做什么

  致富思维:

  穷人:我根本不知道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在商场上,强手如林,我还没开始就已经失败了一半。

  温州人:商场如战场,一定要清楚自己做什么,判断好当前的形势,才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取得最终的成功。

  许多人在经商创业前,根本不清楚自己想做什么,也不清楚自己能做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失败的种子往往已经埋下了。 

 

本书由“vince”免费制作;
更多精彩e书请光临:世界工厂网学堂中心
  
  


 
第20节:第二章 温州人和你不一样的胆识(3)
 
  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上,一定要认清自己的水平和实力,了解市场状况和竞争对手的情况,才能够在强手如林的商场中获得成功。

  大连百年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云前进入商业地产领域也是一个非常冒险的决策,但是,这个决策却让他成功了。

  在大连,商业地产曾一度成为大连各行各业投资的热点。在业内人士评价大连商业地产“存在局部过热的问题”的时候,吴云前投身到了这个新的行业中来。

  在大连最繁华、商业竞争最激烈的青泥洼桥,吴云前开始了第一个商业地产的项目——百年城。

  “当我看到很多世界顶级品牌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落脚点,将专卖店开到富丽华和香格里拉时,我看到了机会。”吴云前认为他清楚自己应该把目光瞄准那些最具有消费能力的消费者。

  时隔不久,百年城集团选择在二七广场建成了温州城。这一次吴云前清楚地知道自己把目光瞄准了普通老百姓。

  事实证明,吴云前的决策是正确的,这两个项目都获得了成功。他成为大连为数不多的商业地产行业的赢家之一。

  “我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在评价自己的成功时,吴云前这样说道。他还说:“现在大连有些商业地产项目的失败,原因在于他们不清楚自己的定位,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吴云前曾用5000万投资一个主题餐厅,很漂亮,也很到位,当时还特意请了很多人来帮策划,但是最终却以失败告终。“之所以失败,因为当时在大连不适合做这种主题餐厅,我们可能是太超前了,所以失败了。”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温州人眼里,商场如战场,一定要清楚自己做什么,判断好当前的形势,才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取得最终的成功。

  许多人都看不起温州人刚起步的小本生意,认为是低人一等,是没有出息的行业。但是,温州人的想法却不一样,在他们眼里,自己一没有资本,二没有知识,三没有技术,想要经商创业,只有从小本生意做起。小本生意不仅可以保证自己有一定的收益,而且可以学习经商做买卖的规则,为以后的发展壮大打下基础。

  温州人这种准确定位自己的做法比起许多人盲目地在公司打工要好得多,至少温州人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然后一步一步地去做,成功也就会在不远处等着他们。而那些习惯于盲目为他人打工的人呢?他们仅仅是为了混日子,整天像一个机器一样,按部就班地工作,全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做的是什么。

  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说过,如果你永远满足于做一个体力劳动者,那么下班的铃声一响,你就可以彻底放松。但是,如果你还要继续努力,开创一番事业,那么下班铃声只是你开始思考的信号。

  而思考的重点就是考虑自己适合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一个人如果每天混混沌沌地过日子,只能混个温饱;只有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应该怎样去做,这个人才会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走上成功富裕的道路。

  2006年5月,红蜻蜓集团董事长钱金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今年5月,是红蜻蜓创业10周年的日子。特殊的历史时刻,真可谓思绪万千,但我想得最多的问题是什么呢?既不是创业的艰辛,也不是对未来的豪情壮志,而是反复问自己一个问题——到底,做什么是我最开心的?最终,我发现自己还是做皮鞋最开心。虽然,我们现在也投资房产、银行、学校,但这些只与资本发生关系,并没有参与太多的情感;而做皮鞋,是我带着童年的梦想、情结走过来的。

  “专业化还是多元化,该如何选择,没有统一的公式。但我觉得,作为企业家,你得搞清楚,你对什么更有感情?是对钱有感情还是对品牌更有感情?我认为,皮鞋这个行业、这个产品很适合我做,因为着装商品是需要消费者认可,需要讲更多的品牌故事,要有更多的品牌魅力的。而我,虽然是一个商人,但我更愿意是一个拉近文化与商品之间距离的商人。所以,我适合做品牌,尤其适合做皮鞋品牌。而其他的只是一种投资,而不是作为企业来做。”

  钱金波慢条斯理的描述,让人感受到他的理性。

  做企业就要不断创新,不断接触新事物,任何事情都没什么好怕的,但前提是要先了解对方,对它有足够的认识。不管是什么时候,在创业的时候,还是在企业发展的时候,温州人总是不断地思考着自己应该做什么,不断地寻找着更加适合自己的机会。结果,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选择中前进。

  温州人语录:

  我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现在大连有些商业地产项目的失败,原因在于他们不清楚自己的定位,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本书由“vince”免费制作;
更多精彩e书请光临:世界工厂网学堂中心
  
  


 
第21节:第二章 温州人和你不一样的胆识(4)
 
  ——大连百年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云前

  4。走在政策的前面

  致富思维:

  穷人:走在政策的前面,说说容易做起来难,万一政策有所变化怎么办?

  温州人:如果你经常关注了解政策的动向,就能够及时抓住政策的变化,走在政策的前面。

  2006年1月1日,新《公司法》正式实施,个人创业多了一条新途径。当天,温州市民王先生率先注册办理工商营业执照,成立全国首家“一人公司”。截至2006年8月底,温州“一人公司”达到239家。

  在政治经济学中,经济基础决定政治,政治制约经济的发展。如果你经常关注政治,了解政策的动向,就能够及时抓住政策的变化,走在政策的前面。

  有人说,温州人只会做生意,事实上,温州人更具有经营的头脑,哪怕是办学,温州人也是用经营的头脑在思考。

  1999年下半年,温州商人周星增与几个朋友及温州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共同投资3亿元人民币,要在浦东康桥开发区兴办上海建桥学院。

  这是上海第一所由外地人投资兴办的民办大学。学院占地438亩,规划建筑总面积20万平方米,招生总规模为8000人。1999年10月25日奠基,不到一年,第一期4万多平方米的教学大楼主体工程和学生公寓、综合服务楼等辅助配套工程就竣工了,并成功地进行了首届招生,这在中国教育史上简直是一个奇迹。

  周星增1983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在贵州工学院工作,后又调回老家温州大学任教。1992年,他辞职下海经商。1999年7月,他又决定弃商办学,到上海办一所大学。

  当时,周星增并未获得政府的批准,只是与当地政府签订了一个意向书,便开始兴建教学大楼。这么大胆的举动让许多人都很费解,但是,周星增却有自己的想法。

  周星增说,自己在工厂里干过,搞的是低压电器。国家对低压电器产品实行许可证管理,没有许可证就不能生产,可是要取得许可证,又必须有生产做基础,没有生产永远也拿不到许可证。

  于是,精明的周星增把这个理论运用到办大学上去,先不问好办不好办,而是先买地、先基建、先盖楼,把需要具备的几个基本条件都搞得差不多了,然后再到上海市教委审批。

  “若是不先搞办学的必备条件,那就永远也批准不了!”周星增说。

  办学必备条件有哪些?

  一是一定的规模。周星增一下子就征用了200亩,第一期工程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

  二是足够的资金。周星增和南汇康桥开发区签订了投资2。5亿元办学的协议书,并马上把500万元打到上海市教委的指定账户,其他几千万元则投入到征地基建。

  三是优秀的校长。周星增聘请了刚退休的上海广播电视大学校长、教育管理专家黄清云。

  当上海市委副书记龚学平听说有个温州人在上海办大学时,感到有些吃惊,专门和市政府的几个领导一起到现场考察。

  龚学平问:“你没等批准就动工,万一市里不批,这上亿的投资可不是闹着玩的。”

  周星增答:“市里不批,一定是哪些地方不合要求,我坚决改正还不行吗?相信上海的领导是通情达理的。”

  龚学平问:“第一年准备招多少学生?”

  周星增答:“1000人。”

  龚学平笑道:“民办大学第一年招生,中国没有超过1000人的,上海没有超过300人的。”

  周星增答:“等我超过1000人,请您再来恭喜。”

  龚学平对这次考察甚为满意。

  结果,周星增不到一年就造出了一所上规模的高校,有4万平方米的高标准教学大楼、学生公寓和综合服务楼,以及400米塑胶跑道的标准运动场等等。2000年9月首次招考,建桥学院报考人数5300人,录取了1352人。

  2001年4月份,经上海市教委、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建桥学院又被破格列入国家计划内招生序列,成为上海市第4所列入计划内招生,并有独立颁发大学文凭资格的民办大学。

  2003年7月,学院首批毕业生1000多人,就业率达到91%。

  目前,学校的在校生已经达到7000多人。

  上海市政府和上海市教委不止一次地称赞周星增:“建桥是一条鲶鱼,把上海的民办大学给带动起来了。”

  亚龙企业董事长张文荣说:“温州人就是肯冒风险,敢走在政策的前面。”他说这句话时充满了作为温州人的自豪。

  事实上,商场上总会有判断失误的时候,如果总是害怕失败,就不可能放开手脚去做。只有看准时机,领先一步,才能抢占先机。

  张文荣是土生土长的温州人。从小,他就受到温州人的“男孩从小要有经济自立的意识”思想的熏陶。14岁的时候,张文荣就在他人的指点下,在街边开始卖冰棍,正是这不起眼的冰棍生意,让他赚到了第一桶金。 

 

本书由“vince”免费制作;
更多精彩e书请光临:世界工厂网学堂中心
  
  


 
第22节:第二章 温州人和你不一样的胆识(5)
 
  17岁的时候,张文荣已经成长为真正的商人。他凭着自己在商场上的实践经验和初生牛犊的闯劲,在市场中寻找着商机。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计划经济时代,这种特殊的经济体制导致了物资匮乏、信息不对称,精明的张文荣马上就发现其中蕴藏着大量的商机。

  有一次,张文荣偶然得知福建沿海有个地方卖的梦特娇牌T恤特别便宜,而当时的梦特娇服饰非常流行。于是,他赶紧带着钱跑到了福建,做起了服装生意。

  3个月后,张文荣净赚10多万元,而当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