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年代-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约翰·伯格
1961年加入哥伦比亚唱片公司,成为包装艺术指导。1969年成为艺术总监。1971年 升为CBS唱片公司副总裁。 他曾负责设计了五千多张唱片封套,并赢得了多次大奖,其 中包括四项葛莱美奖、NARAS最佳年度唱片封面及三枚金质奖章。
扎根摇滚土壤 汲取古典精华
七十年代艺术摇滚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杨盈盈
(一) 何谓 〃艺术摇滚〃 ?
如果您是第一次看见 〃艺术摇滚〃 (Art Rock)这个词; 您一定会感觉它有点 〃怪〃 。 用什么来形容呢? 附庸高雅? 不伦不类? 还是折衷主义? 好象都有点象; 但似乎又都不 太准确。 说来有趣; 其实 〃艺术摇滚〃 这个词最初是个贬义词; 是那些恪守着五六时年 代原始的摇滚乐而不愿对其作任何改变的老摇滚乐手们提出的。 在他们的概念中; 摇滚 就该是街头造反; 本质上是拒绝高雅的。 因此当七十年代各种实验音乐和先锋音乐风起 云涌之时; 他们就造出了 〃Art Rock〃这个词; 籍此表达对当时前卫艺术的某种蔑视。然 而事情的发展却出人意料; 艺术摇滚非但没有销声匿迹; 反而蓬勃地发展起来。
那么; 究竟什么是 〃艺术摇滚〃 呢? 从狭义上来说; 艺术摇滚指的就是在演奏中搀 入传统或古典音乐因素的摇滚乐; 它的概念是同高雅和严肃艺术联系在一起的。 从广义 上来说; 自本世级六七十年代起; 凡是从传统或古典音乐中汲取精华; 运用于大至音乐 的创作素材与编排; 小至和声的运用; 节奏的控制; 唱法的改变; 乐器的选择等等; 甚 至是从古典绘画; 雕塑; 文学等艺术中找寻到灵感; 又抑或是将这些精华; 灵感加上现 代化科技手段再加工而制作出来的实验性音乐; 只要将其扎根于摇滚的土壤; 都可称之 为艺术摇滚。
(二) 追求高雅; 独辟蹊径 艺术摇滚首先在英国崛起
60年代末期; 艺术摇滚首先在英国崛起。 或许有人要问; 为什么不是在摇滚的发源 地美国呢? 其实这是有一定缘由的。 首先; 英国摇滚与美国摇滚历来就存在很大区 别。 美国摇滚乐手崇尚自然与激情;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根本不了解贝多芬或格里格; 如 果他们处在社会最底层; 他们便乐于承认这一点并籍此尽情抒怀。 但英国乐手不同。 许 多处在英国社会底层的人们并不甘心自己被孤立起来; 他们喜欢并追求高雅文化; 乐于 接受古典音乐; 并将其融入摇滚乐中; 使自己的作品显出某种程度上的 〃高贵〃 。 其次 由于英国历来就是个高税收的国家; 那些在商业上尝到了甜头的主流音乐艺人们不愿将 眼看就要到手的财富大把大把地上交; 于是他们将事业发展转向了海外; 这样便从另一 个角度促成了地下实验音乐蓬勃发展。 这些地下音乐家没有商业上的压力; 反而能轻轻 松松地玩他们的前卫花样。
(三) 引发的革命 艺术摇滚蓬勃发展
我认为喜欢Beatles乐队的人不该仅仅停留在 〃Yesterday〃 (昨天)和 〃Let It Be〃 (随它去)的阶段; 要知道乐队于1967年推出的专辑(佩珀军士孤独之心俱乐部乐队)才是他们的登峰造极之作。 这张专辑不仅大量采 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录音技术; 而且吸纳了酸性爵士; 布鲁斯; 东方音乐; 电子迷幻乐; 古典乐等元素; 营造出既新奇又神秘的音乐氛围; 为听者揭开了一幅乌托邦式的梦境画 面。 这张专辑被后人认为是第一张艺术摇滚专辑; 同时也是第一张概念摇滚(Conceptual Rock)专辑; 正是它引发了这场轰轰烈烈的艺术摇滚运动。
70年代初期涌现于英国的艺术摇滚乐队简直是不计其数; 其中较著名的有Yes; King Crimson; Roxy Music; the Who; the Kinks; Queen; Pink Floyd; Be…Bop Delux; Emerson; Renaissance等。 其中以Yes; King Crimson和Roxy Music三支乐队血脉相承最 具代表性。
Yes乐队成立于1968年; 其早期专辑受Beatles和Byrds带迷幻风格作品影响; 兼具根 源摇滚与迷幻摇滚的风格。 同时; 主唱Jon Anderson喜欢在音乐中加入17世级巴洛克音 乐的曲风; 吕利; 许茨; 亨德尔和巴赫的作品都是他竭力仿效的对象。 1971年; 乐队风 琴手Tony Kaye离队; 由键盘手Rick Wakeman取代他的位置。 Wakeman曾在英国皇家艺术 学院接受过正规的古典乐教育; 他的加入使乐队的作品弥漫了更强烈的尚古主义气息。 乐队1971年推出的专辑(脆弱)中大量汲取交响乐音乐编排的方法; 使整张 专辑听上去象一部摇滚交响诗。
1972年; Yes乐队的鼓手Bill Bruford离队; 加入当时另一队艺术摇滚团体King Cri mson。该乐队擅长于从古典乐中汲取某些华丽的修饰成分; 并在音乐中采用美乐号(一种 与法国号作用相类似的铜管乐器); 簧风琴等乐器; 配上具有科幻效果的合成器演奏; 使 其作品充满了戏剧色彩。
走向极致的梵音
——另类摇滚的起源
杨盈盈
90年代的另类摇滚乐以grunge为龙头风风火火热闹了一阵,在经历了膨胀之后逐渐 演变成为一个界限模糊的大杂烩。“Alternative” 一词越来越频繁地被炒热回烧,使 得现在不少流行乐为另类而“另类”起来,Alternative 成了一个谎言。 在这样的纷繁芜杂中,如果能戴上滤色镜回头看一看20年前的另类摇滚乐,或许就 能对当今的另类音乐舞台有一层新的认识。
(一)前卫出击
记 Lou Reed、John Cale与the Velvet Underground
“摇滚需在任何可能的领域中存在,它应该有一颗可以打动你、感动你的心,它应 该具有持久的魅力,就象你愿意一直去回味的童年时代听过的童话故事。人们有是认为 the Velet Underground 的音乐是消极、惨淡、黑暗与叛逆的,然而我觉得我们的音乐 是真实世界的反映。人们没有看到这些歌富有同情心的一面。” ——Lou Reed
“我发现可以在吉它上弹出富有管弦乐效果的噪音,我把它和小提琴相配合效果神 奇无比,如同在你的卧室中发生了一次撞车事件。Lou 和我对我们的音乐怀有宗教般的 热情。” ——John Cale
颓废、粗野、黑暗、消极、虚无和幼稚,这就是60年代的乐评家拿来形容the Velvet Underground音乐的词。当1966年 the Velet Underground第一次来到络杉矶演 出时,女歌手Cher说:“这些音乐只能用一个词来描述,那就是自杀。” 从某种角度而言,他们似乎宁愿成为这样的失败者:Lou Reed有Syracuse大学的文 学学士学位证书,而 John Cale有很精深的吉它功底。但两人偏偏选择玩前卫音乐,制 造也许会激怒人的噪音效果。
Lou Reed在大学就读时受Hubery Selby Jr。及William Burrough的小说影响颇深。 另外,他的导师Delmore Schwartz对他以后的词曲创作也有很大的影响。其中 Lou在念 大学时就已完成许多首歌的词曲创作,这些歌大多已被收录在乐队于1967年 3月推出的 首张专辑《The Velet Underground & Nico》(“地下丝绒”乐队与尼可)之中,专辑 的制作人是 Andy Warhol。Nico是乐队从德国请来的女歌手,Warhol建议她为乐队伴唱 ,但乐队从未接受她作为一名正式队员。接着,她与 Lou、Cale及吉它手Sterling Mor rison 合作录制了《Chelsea Girl》(切尔西女孩),后来有参加了由Cale编排及部分 创作的四张专辑。第一张是颇具迷幻色彩的《The Marble Index》(大理石索引),但 此种风格并未带入第二张专辑《White Light White Heat》(白光白热)中去。Warhol 没有参加这张专辑的录制工作,乐队成员们便更加肆无忌惮地让桌上的安培表打到了11 。在那首17分钟25秒长的“Sister Ray”(瑞妹妹)中,Cale极具爆破力的演奏使你怀 疑他们是否刚在录音棚中干过一仗。 几个月之后,Cale离队,但他骚动的天性和对先锋古典乐的感知力为他的个人发展 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与素材,而同时也使他变得更加难以捉摸。他与La Monte Young 和Terry Riley 一起录制了一张新古典主义专辑《Paris 1919》(1919年的巴黎), Terry 是当时前卫抽象古典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到70年代中期,Cale又录制了一张 实验性很强的专辑 《Fear and Guts》(恐惧与内脏)。但Cale对摇滚乐最大的贡献在 于他作为一名制作人,为著名的前朋克乐队Jonathan Richman and the Modern Lovers 及女歌手 Patti Smith分别制作了他们的首张专辑。在60年代末期,他又为从第特律脱 颖而出的Iggy Pop及其 the Stooges乐队制作了一张专辑。这三张专辑引起了歌坛的震 荡。
(二)华丽摇滚与音乐的多元化
——Iggy Pop the Stooges和MC5
“我们的乐队所做的就是制造强烈的噪音,并配上与之相应的夸张动作。歌词大多数 基于青少年犯罪和精神创伤,并同我喜欢的旋律混在一起:强劲的节奏布鲁斯、硬摇滚和 爵士。” ——Iggy Pop
Pop Iggy Pop原名是 James Osterberg,由于他早年曾在一支名为 “Iguanas”的带点节 奏布鲁斯的车库乐队中做过鼓手,所以得了个“Iggy”的绰号。Iggy在读高中时,英国早 期摇滚乐对美国的冲击及美国的车库音乐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类似the Kings… men 的“Louie,Louie”(路易,路易)这样的歌,这些歌效果嘈杂,就象是被扭曲了的 宇宙之声,音乐充满了碰撞和矛盾。 在听了这样的“宇宙之声”后,Iggy决定自己制作这种音乐,于是找到了Dave Alex… ander(贝司手)和Ron(吉它手)、Scott Ashefon (鼓手)兄弟俩。Ron和Scott喜欢在 家里排练,于是每天清晨Iggy就来到他俩的家中,先练习Pari Shankar、John Colreane 和Harry Partch的歌,若时间还有空余,就练习the Rolling Stone,Jimi Hendrix和the Who 的歌。后来,他们三个被Ron与Scott的母亲从家里赶了出来,于是 the Stooges乐队 便诞生了。此时,他们对各种音乐形式都有比较透彻的理解,包括阿拉伯音乐、先锋音乐 、爵士、硬摇滚等等。 1968年,the Stooges与Electra唱片公司签约。Electra 原先是一家专门制作民谣的 唱片公司,后来专与美国一些嬉皮摇滚乐队签约,而促成公司如此转变的正是 MC5乐队。 MC5 原先的队名叫 the Motor City Five,当他们早年在小俱乐部中演出时,取其队 名首个字母组成 “MC5”。这支乐队是在底特律摇滚舞台上制造紧张喧闹气氛的典型。同 the Stooges 一样,他们接触各种各样的音乐形式。爵士词曲作家 John Sinclair鼓励MC5 接受爵士乐,后来成为乐队的经纪人。MC5 在芝加哥Grant 公园的演出引起了媒体对它的 注意,尤其是双吉它的弹奏效果。乐队爆炸性的演唱与表演方式把 Electra唱片公司的代 理人Fields震得目瞪口呆。MC5 与公司签约后,又把 the Stooges介绍进了公司。Fields 感到 the Stooges在技巧上并没有 MC5那么成熟,后者的队员Wayne Kramer和有“音速吉 它”美誉的Fred Smith的两把吉它在当时堪称一绝,其节奏灵活多变,有明显的爵士风格 。而 the Stooges的音乐更具备狂暴的对抗性,Iggy在舞台上也表现得狂噪不安。在由 John Cale 制作的首张同名专辑《The Stooges》 (1969年推出)中,吉它手 Ron、贝司 手Dave和鼓手 Scoot均有上佳的表演。乐队第二张专辑《Fun Honse》 (有趣的房子,19 70年推出)比前一张反映更好,其中有Steven Mackay 的萨克斯演奏,将已经很华丽的音 乐氛围烘托得更为浓重。其中“T。V。Eye”(TV眼)和“Down In the Street” (来到街 上)两首歌带有明显的朋克成分;“L。A。Blues”(络杉矶布鲁斯) 则预示着80年代初期 兴起的喧闹的 No Wave音乐潮流;“Dirt”(污物)一曲则明显带有the Bauhaus,the Birthday Party和Joy Dirision式的后朋克风格。 The Stooges 于1971年解散,6 个月后 MC5也告解体。但不久后美国就涌现出一批 glam rock(华丽摇滚)乐队。受其影响颇深的英国歌手David Bowie此时也登上了另类摇 滚的舞台。
美国的迷幻摇滚(六十年代)
“嬉皮”运动与摇滚乐,特别是迷幻摇滚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它是一种颓废、堕落的反文化运动,尤其是对当时的毒品泛滥及性解放都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只看到了“嬉 皮”运动的一个侧面。“嬉皮”运动实际是50年代“垮掉一代”的一 个变种延续。对于未经历过二战的新一代美国年轻人来说,他们不用 劳动就轻而易举地实现了他们父辈辛苦一辈子所追求的“美国梦”, 他们有着漂亮的住宅、汽车、立体声音响、电视和足够的零花钱。但是,丰富的物质生活却带来了精神生活的空虚。许多人在失望之余,去追求一种比目前生活方式更美好的东西,以充实精神世界。他们主张仁爱、反对暴力、提倡和平主义、利他主义。早期的“嬉皮士”是一些很有素养和理想的青年。决非人们想当然的那些肮脏邋遢、衣衫褴褛、吸毒癖、逃避现实和性变态的流氓。他们留长发、穿奇装异服,是为了排斥当时美国光洁整齐的形象。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对摇滚乐、而且对整个世界的文化形态及生活方式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但“嬉皮”运动发展到后期,便背离初衷,向两派发展。一派是真正的理想主义,一派是纯粹的享乐主义。而后者的吸引力似乎更强烈一些。此时的“嬉皮主义”已变成了绝对的“自我中心主义”。这一点明显地可以在摇滚乐中得到例证:“甲壳虫”作为理想主义者,专门演唱一些关于爱情、和平与冥想的歌曲,而“滚石”和“大门”乐队则到处肆无忌惮地赞美性爱、毒品、无政府主义和极端享乐主义。
“嬉皮”运动对摇滚乐的影响很大,反过来摇滚乐对“嬉皮”运动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开始,嬉皮士们喜欢成群结队地坐在海滨和公园聊天、弹奏乐器、唱歌。这种集会叫“狂欢大集会”,而每位去那里的人都是促使这些集会成功的积极参加者。当集会的人群越来越多时,摇滚乐队便开始表演,但同时乐队的表演又起了喧宾夺主的作用。因为音乐的声音完全压倒了一切,整个集会的气氛便被摇滚乐队和他们的音乐所控制。终于,在加州阿尔塔蒙特的“滚石”演唱会上发生的一桩凶杀案给这种集会敲响了丧钟。当“滚石”演唱他们的经典作品时,号称“地域天使”的摩托党徒在舞台前痛打并刺 死了一名听众。从此,“嬉皮”运动进入了尾声。
那些“嬉皮”运动的幸存者也摆脱了“嬉皮”的狂热,开始自我反省和思考。这种现象深深地影响了70年代摇滚乐,与60年代相比,70年代摇滚乐少了一份狂热的反叛和说教,多了一份颓废和思考。同时由于70年代复杂的社会背景(水门事件、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崩溃、中东战争、石油价格等等),造就了摇滚乐坛的异常繁荣。随着“嬉皮”运动的结束,迷幻摇滚也随之趋于破灭。美国迷幻摇滚集中在旧金山、洛杉矶地区,偏重于民谣/布鲁斯。
碟片推荐
专 辑 乐 队 发行年 风 格
SONIC YOUTH 1992 朋克,实验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