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和谈演义 (第一部)作者:马辂-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人们还没有来得及庆祝胜利,又一场更大的叛变在长
沙发生了。
当时驻扎在湖北的三十五军大部分官兵都是湖南人,从军长何键到参谋长、秘
书长、参谋处长,全是醴陵的阀阅世家。当农民起来造反时,他们的家庭首当其冲。
在中央调查土地问题特别委员会会议土,何键和全国农民协会负责人毛泽东发
生了尖锐的冲突。毛泽东赞扬农民把几千年封建地主的特权打得落花流水,“农会
简直成了乡村的主宰”,他热情洋溢地说,“从前拜倒在绅士极力之下的人,现在
却拜倒在农民的权力之下。”何键却愤怒地把农民政权斥为“痞子政权”,他说:
“在这个政权的压力下,湖南农民也已经喘不过气来了。”毛泽东反驳说:“恰恰
相反,农民全都扬眉吐气,只有土豪劣绅、不法地主喘不过气来。”何键咆哮如雷:
“革命军寄回家的薪饷被农会没收了,革命军的家属被农会抓去戴高帽游城了!再
这么下去,政府也不理、我的军队就没办法控制,他们只有造反了!”
武汉政府最终还是制订了一份革命军人士地保障条例,规定只要在国民革命军
里当军官,家里不管有多少土地田产都不能没收。然而,各地的农民协会根本不理
这一套。
军官们的不满情绪与日惧增。何键把心一横,决定在湖南发难。他指使驻长沙
的独立三十三团首先采取行动。三十三团团长许克祥是行伍出身,性格粗扩,他的
妻子是脱籍妓女。他靠和川、黔、滇的贩土客商分利,置了几百亩田产。许克祥早
就对共产党和农民协会不满,他得到何键军长的旨意后说:“什么共产党,什么农
协会,我许克祥不怕,我杀他个鸡犬不留!”
连日大雨下个不停。5月21日,历史上有名的“马日事变”爆发了。深夜,长沙
街上响起了尖锐的哨音。在许克祥统一指挥下,第三十三团和三十五军教导团、三
十五军留守处分别向省党部、市党部、省总工会、省农协会、省农讲所、中央军校
长沙分校发动了进攻。他们抢夺工人纠察队、农民自卫军的枪支和国民政府购买粮
食的现金巨款,尽释被关押的土豪劣绅,到处捕杀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一夜之间,
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和工会农会骨干100多人被杀,一大批人被捕。事变后,许克
样和国民党右派组织了“中国国民党湖南省救党委员会”,继续镇压工农运动,在
长沙和各县日夜进行劫掠和屠杀。他们杀人的手段,极其残酷,“如杀女子,先行
割去乳部。用刀斩断颈部一半,又用步枪向阴门一枪。杀男子,先用极惨刑法拷问,
再用刀及枪重刑而死,其如腰斩暴刑,割剖,种种残杀,实极为悲惨。”腥风血雨
弥漫于湘江两岸。
三十五军反水的消息,不啻晴天霹雷。武汉愈来愈成为一座孤立无援的小岛。
中国共产党内的许多党员主张对叛乱予以坚决反击,号召工农群众“采取更激
烈的手段”。罗易呼吁派一支几千人的部队对长沙发动突然攻击,认为这样就完全
可以解决问题。这一建议被否决后,他又主张调动10万农民去围攻长沙。
“我们已经无力四面出击了,”鲍罗廷脸色难看地说“所谓10万农民围攻长沙,
简直是天方夜谭!”他认为长沙事件只是一种“局部的反动”,并说:“现在国民
党的左派还是好的,他们没有什么错误和不好的倾向,一切错误是工农运动过火,
领导湖南农民运动的是地痞与哥老会,而不是我们。”他提出两党领导人进行谈判,
以利问题的解决。陈独秀也认为“绝肘不能以武力对讨”,否则会“引起整个政局
之纠纷”。
中共中央按鲍罗廷的主张,派人向汪精卫转达了谈判的意见。但汪精卫不予理
睬,反于5月24日以武汉政府名义发布命令,指责农民运动“幼稚过当”,认为马日
事变系由农民运动引起,应由中共方面承担责任。
这引起了共产党人的愤怒。毛泽东在国民党中央党部会议上向国民党领导人汪
精卫、谭延岂、唐生智提出六条要求:(一)没收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及一切反革命
的土地财产;(二)保护革命军人的土地及财产;(三)保护中小地主及商人的利益;
(四)从速实现中央关于农民运动的政策;(五)建设革命民主的乡村政权:(六)武装
农民自卫。
汪精卫对毛泽东所提的要求不予答复。再次提出责任问题。他说:“中央知道
21日晚所发生的事,是军队的错误居多,但农民协会也有错误。各位的请求,大略
可以做到。讨许克祥这一点,刚才军事委员会已经说过,许克祥的长官是唐总指挥,
现在唐总指挥已自请处分。但中央能原谅他,不下处分,仍责成他根据中央历次的
训令同决议全权办理此案,以谋一个根本的解决。”
毛泽东反驳:“21日那天晚上,是军队向农民协会进攻,农民协会为自卫而抵
抗,并不是农民协会抢军队的枪械。”
汪精卫敷衍几句,匆匆宣布会议结束。
经鲍罗廷提议,武汉政府派谭平山、陈公博、鲍罗廷等人组成代表团赴长沙,
“查办”许克祥,但车至岳州就因受到许克祥的恐吓而退回武汉。接着由唐生智回
湖南处理此案。他一面命令许克祥发还收缴的工农武装的枪支,一面为许辩解,说
许的叛变是“激于义愤”的“自卫之谋”,要求“从轻处分”。
5月19日,江西省长、第三军军长朱培德也开始反共。他首先将第三军全体政治
工作人员142名“遣送出境”,说是“因环境的关系,不得不请他们离开江西,并请
他们在两小时以内出发”。6月5日,又将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和南京市党部中的重要
共产党员方志敏等21人“遣送出境”。同时,勒令江西省总工会和农民协会停止活
动,并收缴了农民自卫军枪械。
6月2日深夜,罗易到汪精卫家中拜访。这位印度人激动地说:“共产国际发来
一份紧急指示,给鲍罗廷和我的,他有没有给你看?”汪精卫摇了摇头。
“我可以给你看。”罗易俯身递了两份文件过来,一份是俄文的,另一份是中
文的。狂精卫心不在焉地接了过去。原来这是一份来自莫斯科的电报,内容大致为:
坚决实行土地革命。没有土地革命,国民党中央就会成为不可靠的将军们的可怜的
玩物;国民党中央的某些老领袖害怕事变,必须吸收新的工农领袖到国民党中央委
员会里去;动员2万共产党员。加上湖北、湖南约5万革命工农,组织一支可靠的军
队组织革命法庭,严惩一切反革命。
汪精卫不看还可,一看脸色陡变。他紧张地说:“这份决议案是违背《孙文越
飞宣言》精神的,也不符合三大政策的本意。你们破坏了当初的协议!”罗易以为
这份电报会使汪精卫振奋起来,听命于共产国际,站到中共一边。听汪精卫这么一
说,便有几分强硬地说:“这份电报可以算是最后通牒。如果你接受这些条件,共
产国际将继续与你合作,否则就同国民党一刀两断!”汪精卫久久地注视着显出得
意之态的罗易,然后,很简单地问:“这份东西可以给我吗?”罗易同意了。这一
来可就把祸闯大了。
正是:
下车伊始哇喇喇,
何异盲人骑瞎马。
要知详情,请看下回。
第四十回
国共合作曲终人散 蒋宋联姻龙飞凤舞
却说汪精卫拿到电报抄件,立即约见了外交部长陈友仁和其他几位高级官员,
把电文交给他们传阅。
陈友仁惊讶地说:“这不是等于共产党向国民党开战吗?”
在座的人纷纷指责共产国际,指责苏联,指责中国共产党。
汪精卫气愤地说:“我看,斯大林的指示随便实行哪一条,国民党都得完。”
在座的人随声附和,都认为国共合作已经走到终点,以早日分共为好。
6月5日,武汉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突然宣布解除鲍罗廷和加伦的聘约。在这次
会议上,国民党左派们一个个神情严肃,目光炯炯。显然,他们事先已知道了这—
决定。
鲍罗廷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连问:“什么?什么?请汪主席再说一遍。”他脸
色涨得通红。
“解除聘约是中政会的决定。”汪精卫平静地说,“过去鲍先生为中国革命弹
精竭虑,我们当然铭记于心。但现在既然政见不同,抱负殊异,只好请先生离开,
我们各奔前程。”
鲍罗廷竭力揣测这一突变的原因,直到他知道罗易的泄密以后,才恍然大悟,
但一切都已经迟了。任何解释都成为多余的了。泼水难收,形势急转直下。
这时,北伐捷报频频传来。5月30日,冯玉祥部占领郑州。6月1日,庸生智部也
到郑州。2日,南京方面北伐军攻下徐州。至此,北伐军与冯玉样会师中原的预定目
标实现了。汪精卫为了解决面临的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决定和统辖豫、陕、甘三
省,虎踞中州战略要地的冯玉祥举行郑州会议。
6月8日,汪精卫、徐谦、顾孟余、邓演达、谭延岂、孙科、王法勤、于树德、
何键等人来到郑州。9日下午,冯玉祥僧于右任由洛阳抵郑州,车站上挤满了欢迎他
的政府大员、军事将领和各界。代表,兴高采烈的工农群众把他指了起来,送进轿
车。
“那时,我们对冯玉祥的判断比对蒋介石的失误还大。共产国际不了解他的背
景,以为他是位农民军领袖。”周恩来几年后不无自嘲地说。鲍罗廷、加伦都曾直
接帮助过冯玉祥,李大钊、刘伯坚等共产党人曾和他并肩战斗然而现在……
6月10日,汪、冯两方面要人在郑州陇海公园举行会议。大家享用着汪精卫专列
带来的芦笋罐头、冰镇汽水、新奇士橘汁和嘉莱巧克力,纵论天下大势。武汉方面
与会人员一面谴责蒋介石独断专横,把党和政府置于他的军权控制之下;一面指责
共产党借口国共合作,搞阶级斗争,弄得人心惶惶,秩序大乱。破坏了国民革命;
同时指责鲍罗廷,抨击共产国际的指示。在会外谈话中,更肆意发泄对共产党的不
满把个别事件加以夸大,耸人听闻地加以演染。何键对冯玉祥说:“现在湖南的情
形真是一团糟,稍微有几个钱的人,都无法安居了,连长、营长的父母兄弟。竟被
拘捕去当土豪劣绅惩办。再不严厉制止,国民革命就完了。”冯玉祥连连点头,联
系到他在陕西时,农会带领农民拒缴租税、拘浦土豪劣绅的情况,对共产党和工农
运动更加反感了。会议夜“分共”问题上取得了一致看法,但冯玉样不同意“讨蒋”,
而是规劝“息争”,主张宁、汉联合继续北伐。会议开了两天,冯想再讨论一些问
题,但汪对冯十分戒备。急忙南返。原来有人给汪拍了电报,说冯与蒋已经勾结好
了。此次要在郑州扣留他们。
蒋介石更清楚这时他多么需要冯玉样的支持。只要把这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拉到
手,就可以完全压倒武汉的汪精卫。于是,蒋介石邀请冯玉样到徐州会谈。蒋介石
是个很有心计的人,当他用谁时就对谁十分谦恭。冯玉祥的专车预定6月19日抵达徐
州。这天一大早,蒋介石就率李宗仁等在徐州的将领,乘专车西上20多里,至郝寨
车站迎候冯的到来。蒋以总司令的高位,犹如此谦下,使冯深受感动,大有相见恨
晚之情。
6月20日至21日,蒋介石和冯玉祥在花园饭店举行会议,胡汉民、李宗仁、蔡元
培、张静江、白崇禧等20余人出席,由吴稚晖主待。蒋允诺从7月起每月给冯部军饷
250万元,并立即馈赠50万元硬币稿军,还预请冯将来任军政部长之职。冯十分感动,
他知道,现在蒋介石的势力是最大的,他和蒋介石联合不会吃亏。他们互相恭维,
蒋称冯为“绘中国带来福音的基督将军”、“民众救星”,并高呼“冯总司令万岁”,
冯则称蒋为“彼得大帝和拿破仑的化身”,表示“本人当唯蒋总司令马首是瞻”。
会议讨论了8个问题,重点是达成了联合“清党”和继续北伐的协议。蒋介石提出要
冯在军队及其管辖范围内清党,冯慨然答应。
蒋、冯合作,武汉政府更加孤立。冯玉样返回河南后,一连几封电报致武汉政
府,敦促汪精卫等人加速分共,并实行宁汉合作。电报如最后通牒,大有如不照办,
即派大军压境之势。
同时,冯玉祥一回河南就下令写标语、撒传单骂共产党,在他的辖区实行“清
党”。随即将军队中200名共产党员和辖区内中共地方党员干部州人调至郑州。先请
他们吃饭。然后冯讲话:他说:“你们到我这里帮了忙,你们要反蒋,我是不能干
的,我要和蒋介石合作反张作霖。在我的军队里穿二尺半的不能反蒋。你们要反蒋,
愿意到哪里就去哪里吧!”随后,冯玉祥送给刘伯坚1000元,科长以上每人100元。
其余每人50元,用一个闷罐子车皮把240余人拉到武胜关,让他们下车。这些人后来
多数去武汉,少部分到西北去了。
国共两党的全面破裂,已如箭在弦上,到了很快就要摊牌的最后时刻。越来越
多的共产党人意识到这一点。努力寻找出路。毛泽东、蔡和森一再建议中共中央注
意反动军官磨刀霍霍的严峻形势,认为坐此静待人家来处置,直无异鱼游釜底,提
议“中央及军部应检查自己的势力,做一军事计划,以备万一”。但陈独秀等仍不
醒悟,面对咄咄逼人的反共气焰,依然企图以忍气吞声的退让来避免国共的决裂,
并主动下令解散了工人纠察队,拱手交出了武装。
周恩来以其在党内的重要地位,曾经尝试过进行一次最后的努力来挽救革命—
—发动湖南农民暴动。那时,湖南农民运动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力量颇为强大,并
且拥有不少武装。由共产党人掌握的叶挺部队、击败夏斗寅部后正驻军湘鄂边境。
而唐生智主力的三分之二还在河南,没有来得及回师两湖。这是一个稍纵即逝的良
机。6月17日和20日,周恩来两次在中央常委会议上提出湖南暴动计划的报告,并准
备亲自到湖南去指挥这次暴动。但这个计划最后遭到国际代表罗易的反对而没有实
现,不轻易发火的周恩来气得和他大闹一场。
湖南暴动计划被取消后,陈独秀主持下的中共中央再也拿不出什么好的主张来,
完全处在不知所措的慌乱境地。政治局对每个问题都是动摇的、犹豫的、不一致的;
对下一步该怎么办也感到迷悯。在这种沉闷空气下,人心更加涣散。
6月30日,中共中央举行扩大会议,通过了一个所谓“国共合作十一条政纲”,
承认国民党“当然处于国民革命之领导地位”,共产党员参加政府工作“并不含有
联合政权的意义”,“为图减少政局之纠纷”,共产党人可以用“请假”名义退出
政府。文件还说,“工农等民众团体均应受国民党党部之领导与监督”,“工农武
装队均应服从政府之管理与训练”,武汉现有的武装纠察队“可减少或编人军队”,
苦苦地哀求汪精卫不要“分共”。这个纲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