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最高命运--获取最高权力的瞬间 >

第33章

最高命运--获取最高权力的瞬间-第33章

小说: 最高命运--获取最高权力的瞬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他认为依靠列宁的指示来打击对手是一件很丢份的事。他不屑。
不久以后,列宁病情加重,完全丧失了工作能力。1924年1月21日,俄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与世长辞。
命运把一个千载难逢的好运气交到了斯大林手里。
 
后记:权力、异化和平常心
本书在前言中写道:“没有哪一种诱惑,比权力的诱惑,尤其是最高权力的诱惑,更能扭曲人性。”权力是人创造的,为的是更好的组织人们去向险恶的大自然争取生存的权利,为本团体的成员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但在它产生后的几千年里,却把人类变成了它的奴隶。为了争夺这个自己创造的怪物,人类自相残杀,付出的生命的代价远远超过了自然界任何一种力量——瘟疫、火山、地震、洪水、干旱等等。即使是那些掌握权力的人,也很难说是他掌握了权力还是权力控制了他。绝对的权力,就好像《指环王》中的那个魔戒一样,一旦得到它,这个人就被它完全控制,除了想继续占有它以外,别无其它欲望,而任凭它把自己的健康、热情、精力一点点蚕食,变成一个人不象人鬼不象鬼的怪物。斯大林可以说是近现代历史上最有权力的人物,但正是这种不受限制的权力使他丧失了人世间几乎所有的乐趣:他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妻子,没有一个朋友,对儿女的爱也很淡漠,在他的几个孙子辈中他只见过其中一个,每天早起晚睡,只是不停的做批示、作报告、下命令,警惕所有可能威胁自己地位的人然后把他送上刑场——三十年来几乎天天如此。在他60岁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曾经破天荒的善心大发,将自己数十年的工资(他根本不需要花钱)寄给了自己在宗教小学时候的几个朋友,给他们养老,并在信中署名“你的索索(斯大林的小时候的名字)”。但收到钱的人没有一个敢以斯大林的朋友自居,而无不用一种诚惶诚恐的措辞感谢伟大领袖的恩赐——他并没有获得他想重温的儿时的友谊,他手中的权力不允许他获得。在他过完70大寿之后,他又吩咐洗印两张他的妻子谢尔盖耶夫娜的照片,一张装在镜框里,放在办公室的桌子前,一张挂在卧室的墙上。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后悔杀了违抗自己意愿的妻子吗?她可能是世界上最后一个对他存在称之为“爱”的感情的人。如果她还在,伟大领袖的晚年是不是就不会那么孤独?——总之,权力永久性的改变了斯大林的性格,泯灭了他身上本来就所存不多的人性,从而夺走了那些所有属于普通人的幸福。
法国人贝尼斯曾断言:“一个人不可能同时获得权力和幸福。”这个论断会是真理吗?
人若被他自己所创造的东西所控制,并使其带来的结果完全违背了创造者的初衷,这种情况,我称之为“异化”。它从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观念中衍生而来,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本来是为人类创造财富和幸福的,但在私有制产生以后,尤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产生以后,劳动成果和劳动者分离,劳动者因为劳动而遭受剥削和压迫,这个时候劳动被“异化”了。如果我们把“异化”的思想加以更广泛的应用,就会发现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人类创造了宗教,为的是使灵魂找到归宿、生命有所寄托,但因为迷信教义,不同的教派之间互相残杀,有人用自焚的方法去寻找天堂,这个时候,宗教被异化了;人们去寻找爱情,为的是让心灵不再孤单、享受家庭的温馨,但有人却因为失恋而自暴自弃、甚至自杀,让父母亲友等真正爱他的人伤心落泪,这个时候,爱情被异化了;人类发明了货币,是为了互相交换劳动产品、优化资源配置,但却有人成为金钱的奴隶,为了钱出卖自己的灵魂,牺牲了友情、亲情、爱情等真正值得珍惜的东西,这个时候,金钱被异化了。其实,无论宗教、金钱、权力都是人们为了追求幸福而创造的概念和工具,怎可为了这些东西而丢弃了已有的幸福,甚至自己的生命?
“异化”的根源不在权力、金钱这些创造物,而在人本身,它来源于人与生俱来的欲望。叔本华有一种悲观的论调:人在欲望满足之前痛苦,在欲望满足之后虚无,所以人生没有幸福。如果真的这样,人活着也就没有什么意思了。实际上,幸福还是有的,它就存在于痛苦和虚无之间,存在于对欲望有节制的满足。世界上美好的东西有很多,值得我去追求,并在这种不断的追求、获得、再追求中体会到幸福。但是,人的生命有限而欲望无限,如果不能节制自己的欲望,就会被欲望所控制,那些激发欲望的东西就会被异化,就会陷入叔本华所说的状态,幸福也就永远离我们远去。
庄子说,百里奚养牛的时候忘记了贵贱,所以能把牛养得很肥;秦穆公让他当了宰相,他治国的时候忘记了禄爵,所以能够把国家治理德很好;退休以后忘记了生死,所以生活得十分快乐。
——故曰:“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说了那么多文绉绉的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实就靠着三个字——“平常心”。
二十世纪后半叶的一天,一个美国阔太太去巴黎旅游。她在巴黎市中心的花园里看见一个老头在专心致志的浇花剪草。他是那样的内行,那样勤恳操劳,他那一丝不苟的姿态,足以证明他是一个上等的园丁。这个阔太太有一座私人花园,她想,这个法国老头真是百里挑一的好园丁。在美国恐怕出很高的价钱也很难找到,今天既然碰到了,为什么不把他请到美国去呢?
于是她问那个老头,愿不愿意到美国去做她的园丁。她可以给他高于法国三倍的工资,还可以解决他的旅费和住宿。为了说服那个老头,她又把美国大大的吹嘘了一通,好像那里遍地是黄金,人人到了那里都可以发财。
“夫人,”那个老头静静的听完美国阔太太的话,非常礼貌的说道,“谢谢你的好意。但真是不巧,我现在还有一个职务在身,不能离开巴黎。”
“你统统辞掉吧!我会给你补偿的。你还有什么兼职?还是从事什么副业?送牛奶还是养鸡?”
“都不是,”老头微笑着说,“我希望人们在下次选举中不投我的票,我就好来接受您的美差。”
“什么?投票。你们法国人连选园丁都还要投票?”
“不是的,夫人。我的名字叫安里,我这个园丁现在还兼任着法国总统。”
读完这个故事,我想大部分人在宛尔一笑之后,都会赞成,在安里与美国阔太太的一问一答中,贝尼斯主教的话失效了:权力和幸福是可以共存的,而把它们包容起来的东西无非也就是三个字:平常心。
因此,对一个国家而言,要防止权力的异化,就要采取有效的制度来制约权力。因为权力越大,它所能在人性中激起的欲望也就越强烈。绝对不受限制的权力,就会激发绝对不受控制的欲望。对一个人而言,既要追求权力带来的成就感,又要防止被异化的权力所控制,就应该时时抱着一颗象百里奚和安里那样的平常心。一个不能抱着平常心的人掌握的大权,不论对国家还是对他个人,都将是一场悲剧。
正所谓:“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政治家应有的心态。

 
叶利钦:决战1991
“叶利钦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是苏维埃政府给了他家一只羊,他们靠着这只羊才生活下来。但谁能想到,社会主义的一只羊,竟然养出了资本主义的一匹狼。”
                                  ——1992年 我小学六年级时写的一篇作文
背景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联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随后,原沙皇俄国境内的许多地方也宣布成了苏维埃政权。1922年12月30日,所有的这些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联合,成立了横跨欧亚大陆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即通常所说的苏联。
斯大林三十年的统治给苏联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并使整个苏联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都陷于僵化。斯大林1953去世以后,经过长时间的权力斗争,党内第5把手赫鲁晓夫排除前面四人成为总书记。赫鲁晓夫没有文化,性格粗鲁,头脑简单,靠着对斯大林的大肆吹捧进入政治权力的核心。他当上总书记以后说了一句很“酷”的话:“我以前在工厂当矿工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后来当了厂长,还是什么都不懂。随着我的职务一步步提升,我始终是什么都不懂。但现在我是部长会议主席和党的领袖,难道这世界上还有我不懂的事情吗?”
1956年2月24日,苏共20大在那天下午闭幕,在晚上11点的时候,赫鲁晓夫突然将在睡梦中的党代表紧急召集起来,连夜做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彻底揭露了斯大林时代血腥清洗、破坏党内民主、钳制思想自由、大搞个人崇拜的内幕。这份报告轰动了全世界,造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大混乱,尤其是在苏联人民中间造成了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危机。这个事件一方面说明赫鲁晓夫身上多少还有点正义感,另一方面也显出了他办事莽撞的性格。
赫鲁晓夫执政期间,政治环境比较宽松,人民得以享受被剥夺了数十年的基本权利,知识分子开始敢于对政府提出公开的批评,很多反映斯大林时期的独裁专制给人民带来灾难的文艺作品得以发表,被称为苏联历史上的“解冻期”。但是赫鲁晓夫在经济上采用了他“权力即知识”的理论,乱搞改革,一年一个新花样,劳民伤财,毫无成效。经济改革的失败和言论的放开使得社会出现混乱,危及到苏维埃国家政权的稳固。于是,1964年10月,党内的反赫鲁晓夫势力趁他去黑海度假的时候发动政变,推举最高苏维埃主席勃列日涅夫为总书记。
勃列日涅夫跟赫鲁晓夫一样没什么文化,不过他比赫鲁晓夫有自知之明。秘书在给他的演讲稿中添加很多马列名言的时候,他就说:“大家都知道我没有读过什么马列著作,引用这么多名言会被笑话的。”勃列日涅夫当政长达18年,他在政治和经济上都采取保守的态度,不思进取,他所谓的“改革”不过是恢复了一些斯大林时代的专制作风,被称为苏联历史上的“停滞期”。其间社会比较稳定,人民生活比较有保障,生活水平也有了一定提高。但在他执政的晚期,开始出现个人崇拜的苗头,并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美苏争霸,特别是1979年入侵阿富汗,陷入阿富汗人民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使得十多年积累的国力迅速消耗,国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
勃列日涅夫去世后,先后由安德罗波夫和契尔连科执政,但这两个人上台时都衰老不堪,没当多久就死在任上。一连串的“老人政治”以及国内经济形势的恶化,使得国内要求进行改革的呼声日益增强。1985年,年轻的改革派政治局委员戈尔巴乔夫被推举为总书记。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很快的更换了大量政治局委员和州委书记,提出“改革新思维”,开始逐步推行经济市场化和政治自由化。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面临来自左右两个方面的压力:一是由于斯大林以来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完全僵化,并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反对改革的官僚特权集团,坚决发对改革;二是经济市场化和政治自由化之后,少数具有政治背景的冒险家迅速积累起巨额财富,只有更彻底的私有化才能保住他们的利益,于是他们又和具有西方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和政治人物相结合,要求彻底摧毁社会主义制度。在这两面夹攻之下,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谓步履维艰。

1934年4月一个普通的晚上,正是斯大林大清洗开始的年代。在俄国西南部,比尔姆州的喀山农业机械厂工地,由于天气寒冷,工人们都早早的睡下了。工棚的住宿条件十分艰苦,完全由木板钉成,一条公用走廊连接20几个房间,常常是一家人挤在这样一个不足20平米的小房间里。不过在那样疯狂的年代,大家只要能够生存,就已经很满意了。
“咣、咣、咣……”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夜晚的平静。几乎所有的人都在那一瞬间惊醒了,惊恐万状的竖起耳朵。当听明白声音不是从自己的门口传来时,他们立刻获得一种死里逃生的快感。想到有人在这样的寒夜被抓去审讯,自己却能躲在温暖的被窝里睡觉,人世间的幸福,莫过于此。用力卷了卷裹在身上的棉被,把头往被窝里缩了一缩,心满意足的睡着了。
而对被敲开的尼古拉?伊格纳季耶维奇?叶利钦一家来说,则完全是一场灾难。国家政治保安局的人员冲了进来:“尼古拉?伊格纳季耶维奇,你被控煽动对苏维埃政权的不满情绪,你被捕了。”女主人一听到这句话就不顾一切的大声痛哭起来,谁也止不住。她的情绪感染了躺在小床上的小男孩,他也哇哇哇哭个不停。男主人面无表情的起身穿好衣服,吻了一下妻子,留下一句:“好好照顾鲍里斯,我爱你。”就跟那几个人走了。留下那个可怜的女人抱着不满三岁的孩子在夜里一起哭个不停……
五十六年过去了。
1990年8月21日,凌晨两点半刚过。
“咣、咣、咣……”又是一阵紧促的敲门声,总统卫队长科尔扎科夫走进俄罗斯苏维埃大楼——白宫的地下室:“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紧急状态委员会已经下令逮捕你。军队正在向白宫发起进攻。已经有三个人被打死。现在请您马上离开白宫。”
“去哪里?”叶利钦问道。
“美国大使馆。美国大使已经同意,他们可以为您提供庇护。”
“我哪里也不去!”叶利钦的手重重的砸在办公桌上,上面放着他父亲56年前的案卷,“他们又夺走了三个生命,多少年来,这个国家就是这样对它的人民犯罪的。这种情况绝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他完全忘记了害怕,胸中充满一种无法遏制的愤怒。五十六年前那个无助的孩子现在已经成了俄罗斯总统。他不再哭泣,也不会象邻居们一样把脖子缩到温暖的被窝里去了。到美国大使馆是安全的,但那意味者逃避,意味着放弃自己对国家的责任,也意味着自己政治生命的终结——俄罗斯人民绝不会原谅一个临阵逃脱、向美国寻求庇护的总统。
看着一脸焦急的卫队长,叶利钦拿起电话,拨通了家里的号码,平静的向妻子说道:“他们开始进攻了,有人员伤亡。我一切平安。”
……

“我要求发言!” 叶利钦站了起来。
校长被弄蒙了,因为从来没有一个七年级的小学生会在毕业典礼上突然要求发言。他和周围的老师商量了一下,得知这是个门门功课都拿五分的优秀学生,于是就同意了。
叶利钦快步走上讲台:
“谢谢校长给我发言的机会。我首先要感谢那些在生活中帮助过我们、培养我们学会思考和教会我们学习的老师。我将永远记住你们的教诲,谢谢你们!”
校长和老师们满脸笑容的带头鼓起掌来。
“但是,我还想说:我们的班主任不属于这类老师,她无权做孩子们的老师,并教育他们。她简直是在摧残孩子!”
接着,叶利钦就当着目瞪口呆的校长和老师们的面,痛斥自己班主任的种种恶行,讲述了她是如何嘲弄学生,怎样伤害他们的尊严,如何在女孩子面前让男生丢脸,在男生面前让女孩出丑。他举了很多具体的例子向他的班主任发起犀利的进攻。礼堂里面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