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亚当·斯密国富论 >

第1章

亚当·斯密国富论-第1章

小说: 亚当·斯密国富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N NATIONS
 
作者:亚当·斯密(Adam Smith;LL。D)

郭大力 王亚南 译

序论及全书设计
  
    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
泉。构成这种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或是本国劳动的直接产物,或是用这类产物从外国购
进来的物品。
    这类产物或用这类产物从外国购进来的物品,对消费者人数,或是有着大的比例,
或是有着小的比例,所以一国国民所需要的一切必需品和便利品供给情况的好坏,视这
一比例的大小而定。
    但无论就哪一国国民说,这一比例都要受下述两种情况的支配:第一,一般地说,
这一国国民运用劳动,是怎样熟练,怎样技巧,怎样有判断力;第二,从事有用劳动的
人数和不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究成什么比例。不论一国土壤、气候和面积是怎样,它
的国民每年供给的好坏,必然取决于这两种情况。
    此外,上述供给的好坏,取决于前一情况的,似乎较多。在未开化的渔猎民族间,
一切能够劳作的人都或多或少地从事有用劳动,尽可能以各种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供
给他自己和家内族内因老幼病弱而不能渔猎的人。不过,他们是那么贫乏,以致往往仅
因为贫乏的缘故,迫不得已,或至少觉得迫不得已,要杀害老幼以及长期患病的亲人;
或遗弃这些人,听其饿死或被野兽吞食。反之,在文明繁荣的民族间,虽有许多人全然
不从事劳动,而且他们所消费的劳动生产物,往往比大多数劳动者所消费的要多过十倍
乃至百倍。但由于社会全部劳动生产物非常之多,往往一切人都有充足的供给,就连最
下等最贫穷的劳动者,只要勤勉节俭,也比野蛮人享受更多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
    劳动生产力的这种改良的原因,究竟在那里,劳动的生产物,按照什么顺序自然而
然地分配给社会上各阶级?这就是本书第一篇的主题。
    在劳动运用上已有相当程度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的不同国民,对于劳动的一般管
理或指导,曾采取极不相同的计划。这些计划,并不同等地有利于一国生产物的增加。
有些国家的政策,特别鼓励农村的产业;另一些国家的政策,却特别鼓励城市的产业。
对于各种产业,不偏不倚地使其平均发展的国家,怕还没有。自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欧
洲各国的政策,都比较不利于农村的产业,即农业,而比较有利于城市的产业,即工艺、
制造业和商业。本书第三篇将说明,什么情况使人们采用和规定这种政策。这些计划的
实行,最初也许是起因于特殊阶级的利益与偏见,对于这些计划将如何影响社会全体的
福利,他们不曾具有远见,亦不曾加以考虑。可是,这些计划却引起了极不相同的经济
学说。有的人认为城市产业重要;有的人又力说农村产业重要。这些不相同的学说,不
仅对学者们的意见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而且君王和国家的政策亦为它们所左右。我将
尽我所能,在本书第四篇详细明确地解释这些不同学说,并说明它们在各时代和各国中
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要之,本书前四篇的目的,在于说明广大人民的收入是怎样构成的,并说明供应各
时代各国民每年消费的资源,究竟有什么性质。第五篇即最后一篇所讨论的,是君主或
国家的收入。在这一篇里,我要努力说明以下各点:第一,什么是君主或国家的必要费
用,其中,哪些部分应该出自由全社会负担的赋税,哪些部分应该出自社会某特殊阶级
或成员负担的特殊赋税。第二,来自全社会所有纳税人的经费是怎样募集的,而各种募
集方法大抵有什么利弊。第三,什么使几乎所有近代各国政府都把收入的一部分,作为
担保来举债,而这种债务,对于真实财富,换言之,对于社会的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
有什么影响。

国富论(第一篇)
第一章 论分工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
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为使读者易于理解社会一般业务分工所产生的结果,我现在来讨论个别制造业分工
状况。一般人认为,分工最完全的制造业,乃是一些极不重要的制造业。不重要制造业
的分工,实际上并不比重要制造业的分工更为周密。但是,目的在于供给少数人小量需
要的不重要制造业,所雇用的劳动者人数,必然不多,而从事各部门工作的工人,往往
可集合在同一工厂内,使观察者能一览无遗。反之,那些大制造业,要供给大多数人的
大量需要,所以,各工作部门都雇有许许多多劳动者,要把这许许多多劳动者集合在一
个厂内,势不可能。我们要同时看见一个部门以上的工人,也不可能。象这种大制造业
的工作,尽管实际上比小制造业分成多得多的部分,但因为这种划分不能象小制造业的
划分那么明显,所以很少人注意到。
    扣针制造业是极微小的了,但它的分工往往唤起人们的注意。所以,我把它引来作
为例子。一个劳动者,如果对于这职业(分工的结果,使扣针的制造成为一种专门职业)
没有受过相当训练,又不知怎样使用这职业上的机械(使这种机械有发明的可能的,恐
怕也是分工的结果),那末纵使竭力工作,也许一天也制造不出一枚扣针,要做二十枚,
当然是决不可能了。但按照现在经营的方法,不但这种作业全部已经成为专门职业,而
且这种职业分成若干部门,其中有大多数也同样成为专门职业。一个人抽铁线,一个人
拉直,一个人切截,一个人削尖线的一端,一个人磨另一端,以便装上圆头。要做圆头,
就需要有二三种不同的操作。装圆头,涂白色,乃至包装,都是专门的职业。这样,扣
针的制造分为十八种操作。有些工厂,这十八种操作,分由十八个专门工人担任。固然,
有时一人也兼任二三门。我见过一个这种小工厂,只雇用十个工人,因此在这一个工厂
中,有几个工人担任二三种操作。象这样一个小工厂的工人,虽很穷困,他们的必要机
械设备,虽很简陋,但他们如果勤勉努力,一日也能成针十二磅。从每磅中等针有四千
枚计,这十个工人每日就可成针四万八千枚,即一人一日可成针四千八百枚。如果他们
各自独立工作,不专习一种特殊业务,那末,他们不论是谁,绝对不能一日制造二十枚
针,说不定一天连一枚针也制造不出来。他们不但不能制出今日由适当分工合作而制成
的数量的二百四十分之一,就连这数量的四千八百分之一,恐怕也制造不出来。
    就其他各种工艺及制造业说,虽有许多不能作这样细密的分工,共操作也不能变得
这样简单,但分工的效果总是一样的。凡能采用分工制的工艺,一经采用分工制,便相
应地增进劳动的生产力。各种行业之所以各各分立,似乎也是由于分工有这种好处。一
个国家的产业与劳动生产力的增进程度如果是极高的,则其各种行业的分工一般也都达
到极高的程度。未开化社会中一人独任的工作,在进步的社会中,一般都成为几个人分
任的工作。在进步的社会中,农民一般只是农民,制造者只是制造者。而且,生产一种
完全制造品所必要的劳动,也往往分由许多劳动者担任。试以麻织业和毛织业为例,从
亚麻及羊毛的生产到麻布的漂白和烫平或呢绒的染色和最后一道加工,各部门所使用的
不同技艺是那么多啊!农业由于它的性质,不能有象制造业那样细密的分工,各种工作,
不能象制造业那样判然分立。木匠的职业与铁匠的职业,通常是截然分开的,但畜牧者
的业务与种稻者的业务,不能象前者那样完全分开。纺工和织工,几乎都是各别的两个
人,但锄耕、耙掘、播种和收割,却常由一人兼任。农业上种种劳动,随季节推移而巡
回,要指定一个人只从事一种劳动,事实上绝不可能。所以,农业上劳动生产力的增进,
总跟不上制造业上劳动生产力的增进的主要原因,也许就是农业不能采用完全的分工制
度。现在最富裕的国家,固然在农业和制造业上都优于邻国,但制造业方面的优越程度,
必定大于农业方面的优越程度。富国的土地,一般都耕耘得较好,投在土地上的劳动与
费用也比较多,生产出来的产品按照土地面积与肥沃的比例来说也较多;但是,这样较
大的生产量,很少在比例上大大超过所花的较大劳动量和费用。在农业方面,富国劳动
生产力未必都比贫国劳动生产力大得多,至少不象制造业方面一般情况那样大得多。所
以,如果品质同样优良,富国小麦在市场上的售价,未必都比贫国低廉。就富裕和进步
的程度说,法国远胜于波兰,但波兰小麦的价格,与品质同样优良的法国小麦同样低廉。
与英格兰比较,论富裕,论进步,法国可能要逊一筹,但法国产麦省出产的小麦,其品
质之忧良完全和英格兰小麦相同,而且在大多数年头,两者的价格也大致相同。可是,
英格兰的麦田耕种得比法国好,而法国的麦田,据说耕种得比波兰好得多。贫国的耕作,
尽管不及富国,但贫国生产的小麦,在品质优良及售价低廉方面,却能在相当程度上与
富国竞争。但是,贫国在制造业上不能和富国竞争;至少在富国土壤气候位置适宜于这
类制造业的场合,贫国不能和富国竞争。法国绸所以比英国绸又好又便宜,就是因为织
绸业,至少在今日原丝进口税很高的条件下,更适合于法国气候,而不十分适合于英国
气候。但英国的铁器和粗毛织物,却远胜于法国,而且品质同样优良的英国货品,在价
格上比法国低廉得多。据说,波兰除了少数立国所需的粗糙家庭制造业外,几乎没有什
么制造业。
    有了分工,同数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其原因有三:第一,劳动
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少时间,有
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
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
    第一,劳动者熟练程度的增进,势必增加他所能完成的工作量。分工实施的结果,
各劳动者的业务,既然终生局限于一种单纯操作,当然能够大大增进自己的熟练程度。
惯于使用铁锤而不曾练习制铁钉的普通铁匠,一旦因特殊事故,必须制钉时,我敢说,
他一天至多只能做出二三百枚针来,而且质量还拙劣不堪。即使惯于制钉,但若不以制
钉为主业或专业,就是竭力工作,也不会一天制造出八百枚或一千枚以上。我看见过几
个专以制钉为业的不满二十岁的青年人,在尽力工作时,每人每日能制造二千三百多枚。
可是,制钉决不是最简单的操作。同一劳动者,要鼓炉、调整火力,要烧铁挥锤打制,
在打制钉头时还得调换工具。比较起来,制扣针和制金属纽扣所需的各项操作要简单得
多,而以此为终生业务的人,其熟练程度通常也高得多。所以,在此等制造业中,有几
种操作的迅速程度简直使人难于想象,如果你不曾亲眼见过,你决不会相信人的手能有
这样大的本领。
    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常要损失一些时间,因节省这种时间而得到的
利益,比我们骤看到时所想象的大得多。不可能很快地从一种工作转到使用完全不相同
工具而且在不同地方进行的另一种工作。耕作小农地的乡村织工,由织机转到耕地,又
由耕地转到织机,一定要虚费许多时间。诚然,这两种技艺,如果能在同一厂坊内进行,
那末时间上的损失,无疑要少得多,但即使如此,损失还是很大。人由一种工作转到另
一种工作时,通常要闲逛一会儿。在开始新工作之初,势难立即精神贯注地积极工作,
总不免心不在焉。而且在相当时间内,与其说他是在工作,倒不如说他是在开玩笑。闲
荡、偷懒、随便这种种习惯,对于每半小时要换一次工作和工具,而且一生中几乎每天
必须从事二十项不同工作的农村劳动者,可说是自然会养成的,甚而可说必然会养成的。
这种种习惯,使农村劳动者常流于迟缓懒惰,即在非常吃紧的时候,也不会精神勃勃地
干。所以,纵使没有技巧方面的缺陷,仅仅这些习惯也一定会大大减少他所能完成的工
作量。
    第三,利用适当的机械能在什么程度上简化劳动和节省劳动,这必定是大家都知道
的,无须举例。我在这里所要说的只是:简化劳动和节省劳动的那些机械的发明,看来
也是起因于分工。人类把注意力集中在单一事物上,比把注意力分散在许多种事物上,
更能发现达到目标的更简易更便利的方法。分工的结果,各个人的全部注意力自然会倾
注在一种简单事物上。所以只要工作性质上还有改良的余地,各个劳动部门所雇的劳动
者中,不久自会有人发现一些比较容易而便利的方法,来完成他们各自的工作。唯其如
此,用在今日分工最细密的各种制造业上的机械,有很大部分,原是普通工人的发明。
他们从事于最单纯的操作,当然会发明比较便易的操作方法。不论是谁,只要他常去观
察制造厂,他一定会看到极象样的机械,这些机械是普通工人为了要使他们担当的那部
分工作容易迅速地完成而发明出来的。最初的蒸汽机,原需雇用一个儿童,按活塞的升
降,不断开闭汽锅与汽筒间的通路。有一次担任这工作的某儿童,因为爱和朋友游玩,
他用一条绳把开闭通路的舌门的把手,系在机械的另一部分,舌门就可不需人力自行开
闭。原为贪玩想出来的方法,就这样成为蒸汽机大改良之一。
    可是,一切机械的改良,决不是至由机械使用者发明。有许多改良,是出自专门机
械制造师的智巧;还有一些改良,是出自哲学家或思想家的智能。哲学家或思想家的任
务,不在于制造任何实物,而在于观察一切事物,所只他们常常能够结合利用各种完全
没有关系而且极不类似的物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哲学或推想也象其他各种职业那样,
成为某一特定阶级人民的主要业务和专门工作。一此外,这种业务或工作,也象其他职
业那样,分成了许多部门,每个部门,又各成为一种哲学家的行业。哲学上这种分工,
象产业上的分工那样,增进了技巧,并节省了时间。各人擅长各人的特殊工们不但增加
全体的成就,而且大大增进科学的内容。
    在一个政治修明的社会里,造成普及到最下层人民的那种普遍富裕情况的,是各行
各业的产量由于分工而大增。各劳动者,除自身所需数的以外,还有大量产物可以出卖;
同时,因为一切其他劳动者的处境相同,各个人都能以自身生产的大量产物,换得其他
劳动着生产的大量产物,换言之,都能换得其他劳动者大量产物的价格。别人所需的物
品,他能与以充分供给;他自身所需的,别人亦能与以充分供给。于是,社会各阶级普
遍富裕。
    考察一下文明而繁荣的国家的最普通技工或日工的日用物品罢;你就会看到,用他
的劳动的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